浅谈让合唱教学走进音乐课堂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30939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每个孩子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只要后天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孩子的情感和智商都可以提高,音乐教育最好的途径就是唱歌。而唱歌包括独唱与合唱,传统的音乐课堂在低年级阶段教材中多注重的是独唱,独唱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而合唱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及各方面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在小学课堂中,让合唱走进音乐课堂,对学生进行更专业的合唱学习,已经成为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不可或缺的一面。
  关键词 感受音乐;合唱教学;合唱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1-0207-01
  随着时代的进步,合唱教学走进音乐课堂,融入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合唱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培养学生乐感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合唱能力。著名童声合唱指挥家杨鸿年曾提出,要始终把受教育者“走进音乐”作为音乐教育的方向。走进音乐既对音乐具有乐感,在课堂中应当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作为培养乐感的手段,通过“感受”、“理解”、“表现”培养学生乐感,提高学生合唱能力和审美价值观,从而实现“走进音乐”。
  一、感受音乐是培养合唱能力的基础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主要以歌唱为主,但也有很多欣赏课,教师应根据课堂需要将合唱融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合唱进行一定的了解。课堂中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合唱歌曲欣赏,在让学生初次欣赏时,一定要让学生做出多声部整体的欣赏,对歌曲的整体表现熟悉后,再谈分声部演唱。在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时,主要注重以下几方面:
  首先,感受作品的旋律。在歌曲初步欣赏中,需要引导学生感受旋律,并分析旋律,感受旋律是时而起伏跳跃还是平稳流畅,感受音乐的一张一弛,缓急相济。
  其次,感受作品的节奏,在合唱作品中,不同的节奏,虽然每小节强弱规律都是一致,但在教学生歌曲时,应该用不同方式处理歌曲,并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自己感受对比不同节奏带来的效果,哪一种方式处理作品更好一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演唱效果,既激发学生兴趣,也加深了他们对作品的理解。还可以加入一些动作,如跺脚、拍手、捻指等配合作品的完成,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再次,感受作品的和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和声训练,让学生对和声有初步体验,从初步感受到对和声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对和声的感受,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音准。在课堂中如遇到单声部歌曲,教师可以在学生掌握歌曲的同时,自由编配正确简单好听的声部,激发学生兴趣,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可以用添加简单声部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初步了解合唱,感受合唱的魅力。
  二、理解音乐是培养合唱能力的核心内涵
  理解音乐,包括对课本歌曲或合唱作品的内容的理解和對作品风格的理解,教师应在教学中从歌词入手,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想表达的内容,对音乐作品做更深入的理解,并亲自示范,让学生模仿并感受渐强、渐弱、渐快、渐慢带来的不同效果。教师应在教学中,对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特性音程、主题内容等进行讲解。告诉学生理解作品需要学生多唱、多听、多想去加深理解。
  三、表现音乐是培养合唱能力的重要手段
  表现音乐是通过大量实践,准确表达作品的过程。作品的表现一般包含几种,对音乐作品内容的表现,对音乐作品风格的表现及对音乐基本技能的表现。一般歌曲是曲与词的结合。在处理作品时,通过歌词的表达,就能把作品的内容表达出来。在演唱歌曲时,吐字咬字都很关键,在学习歌曲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吐字咬字的技巧,从而达到一种“说”的感觉,歌曲处理中要让学生学习起声保持和收声。字头、字腹、字尾所占时值的长短,完全依据歌词所表达的意思而定。歌唱时,要有正确的气息支持,正确、统一的发声状态,清晰的语言,丰满集中的共鸣位置。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表现音乐在日常音乐教学中,通常采用下列方法进行课堂教学:(1)轮唱过渡,奠定基础。在轮唱时,演唱技巧上要注意节拍整齐,两声部的音量要均衡,做到正确演唱自己声部的同时,能倾听另一声部。(2)利用乐器,把握各声部旋律音准。当学生的合唱能力较弱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口风琴或竖笛演奏第二声部旋律,老师弹奏第一声部旋律,互相聆听。(3)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展和重组,创造性使用教材。如根据歌词内容创作多声部的节奏练习,为歌曲配置简单的第二声部,根据学生的水平将歌曲进行适当简化,降低难度等。
  总之,合唱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教学工具。在小学课堂音乐教育中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乐感,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积极探索,我们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为普及学生合唱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为合唱走进音乐课堂发挥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缺乏直接兴趣,会使学习变的枯燥乏味,反之,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能刺激大脑活动的兴奋性,保证对学习内容有效感知。”“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心理学家布鲁纳语),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关键词 数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
摘 要 在实际教学中,孩子们对一种新语言的学习更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容易集中,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会全神贯注,并能持久,不感兴趣的则心不在焉。新课标也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要提高课堂效率,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创新,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那么
摘 要 微课将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技术相融合,针对某个特点的知识点,对其进行概括,通常视频、音频的时间都控制在5-10分钟之间。微课凭借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如今已经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就如何巧用微课激活初中数学教学的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 微课;初中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1-0200-01  一、微课的概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的MRS代谢特征及在 DWI上表观扩散系数的变化,与病理结果相对照,探讨MRS、DWI两种成像方法及其联合应用对前列腺癌进行定性诊断的价值。  材料与方法:收集201
该研究的目的在于:一、在既往发现α-SMA是人类系膜增殖性肾炎中系膜细胞表型转化标志物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观察在人类肾小球肾炎伴有肾小管-间质损伤时肾小管间质细胞的表
摘 要 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是通用技术学科的教育主旨。技术素养可认为是学生理解技术的能力、使用技术的能力、管理技术的能力和参与技术活动能力的总能力。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是每个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教学任务和职责,  关键词 学生;技术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1-0203-01  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
摘 要 教材中的课文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以课堂为起点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本文从语文生活化教育的实践应用出发,从创设生活化的语文学习氛围、建构生活化的语文课
摘 要 中学生物教材内容,特别是实验部分的内容已经编得很好,在一线教学工作者和实验员在长期实践中发现有不完善的地方应给予建议补充完善,本编论文主要从变废为宝,改进装置制作,让更多学生也能参与实验的角度论述。  关键词 变废为宝;巧制装置;拓展实验;快乐游戏;掌握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1-0205-01  中学生物教学,教材十分重视生物实
目的:在ICU病房里;脓毒症是非心脏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在一些研究中已经证实 HMGB1 被确定为脓毒症诊断中非常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然而;目前这些结论仍然存在争议。本项研究
摘 要 要想培养创新型人才,适应当前创新教育的需要,必须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么如何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就成了关键所在。提问是自然融于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艺术,是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高效互动的重要途径。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对学生的问和答作出及时、准确的反应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本文从高课堂提问的目的性、科学性、启发性、渐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