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五上)教学设计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b53d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浓浓的愁绪。
  3.通过欣赏音乐与书法作品,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名句导入,轻点“愁”情
  1.同学们,请你们自由轻声朗读这一组诗。(出示)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孟浩然《宿建德江》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东流。——李煜《虞美人》
  2.(板书课题)在张继的《枫桥夜泊》中,我们又将体会到怎样的愁呢?
  (设计意图:以一组表现“愁”情的古诗名句导入新课,既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更是为本课的学习奠定特有的情感基调。“愁”是贯穿本课始终的主线。)
  二、指导朗读,想象“愁”境
  1.自由读诗。
  要求:第一,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第二,读通顺,注意诗句中的停顿。
  2.指名读,同伴评价。
  3.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想象画面:听了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4.同桌讨论交流想象的画面。
  5.观察《枫桥夜泊》的插图,指名试着说一说古诗的意思。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古
  诗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注意停顿、读出节奏,这是针对学生朗读古诗通常会出现的“停顿不合理,读不出节奏”的状况,进行针对性的朗读指导。教者之所以运用“配乐范读,让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这样的教学设计是通过 “音乐、朗读、画面”等媒介,缩短学生和古诗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想象画面”,其实就是让诗人所描写的意境在学生的头脑中得以生动还原。这样,古诗的文字魅力才能充分显现,才有可能让学生和诗人心灵相通,情感共鸣。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讲述诗意”,这是因为教材中几乎每一首古诗都配有生动形象的插图,让学生观察图画,讲述诗意,既有助于学生对诗意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这样的教学设计正体现了古诗的特质——诗情画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三、提出问题,因何而“愁”
  1.读了几遍诗以后,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吗?请试着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问题预设:(1)夜空中应该是满天星,为何是霜满天?(2)诗人因何而愁?
  2.讨论问题一:秋天夜晚的
  “霜”透着深深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的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的霜华。问题二留到后面的教学环节解决。
  (设计意图:让学生提出问题,这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强调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则是为了提高学生提问的有效性,使学生可以进行深度的阅读思考。)
  四、讲述故事,感受“愁”绪
  1.诗人因何而愁呢?
  2.学生发言。
  (思乡、思念亲人……)
  3.讲故事: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还有一段故事。1300多年前,唐朝诗人张继进京赶考,就像天下诸多学子一样,总盼望自己经过“十年寒窗”的苦读,能够在这次的大考中“一举成名”。发榜之后,张继在榜单上焦灼地寻找着自己的名字,一行行,一张张,他寻找了一遍又一遍。可是,所有的期盼都化作泡影——他落榜了!他满怀苦闷和沮丧地离开了唐朝的京城西安,一路上遥遥千里,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不眠之夜,下次再考还要等三年以后呀!一个夜晚,当船停泊在苏州西郊的枫桥时,面对残月、暮鸦、寒霜、渔火、听着从寒山寺传出的悠远古朴的钟声,诗人张继以无比落寞的心境和孤单的情怀,写下了这首名传千古的《枫桥夜泊》。
  4.听了故事以后,同学们想一想:诗人因何而愁?
  (设计意图:1300多年前的一则故事,通过教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似乎把学生带到了那个不眠之夜。学生了解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更能深化自己的情绪体验。诗人所表达的愁绪,学生听了故事以后,会有更深切的感悟。学生对“诗人因何而愁”这个问题的理解,也更为深刻。)
  五、捕捉意象,破译“愁”情
  1.听了故事,你对诗中的“霜满天”一定有了更深切的理解,请你谈谈自己的理解。秋夜漫漫,霜繁露重,此时此刻,寒意仅仅来自身外的大自然吗?
  2.谁能通过朗读来表现这涌上心头的重重叠叠的寒意?指
  名读。
  3.你还可以从哪些景物体会
  到这样的情感?讨论交流。
  4.都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此
  时,他所见到的一切景物,他所听到的一切声音都抹上了忧伤的色彩 ,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现这样的愁吧!
  5.“夜半钟声到客船”,(播放寒山寺钟声)请你说说张继在这一声声划破寂寥夜空的钟声中,似乎听到了什么。讨论交流。
  6.对于今夜无眠的诗人张继来说,钟声一声又一声,声声都是愁!(板书:钟声
其他文献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妙、奏、琴”等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2.精读课文第1、2自然段,感受生动的语言,想象课文描绘的声音,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2自然段,积累喜欢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认读词语、短语,读准字音  1.第一组  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   淙淙 潺潺 哗啦啦  叽叽喳喳
材料来源  《小学创意写作》(郭学萍主编)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为你读诗”  师:同学们好!来,和长辫子老师打个招呼吧!我的辫子长,或者说头发长,这是外貌特点,一眼能够看出来。我还有一个内在的特点,如果我不说,你们可不知道,那就是——我喜欢写诗。现在,给大家看一下昨天晚上我写的一首小诗。(出示:《你送给我的书,被一层淡淡的月光包着》)  你终究  是一个把老虎养在诗中的孩子
教学目标:  1. 了解并学习讲笑话的方法,感受笑话语言的风趣和幽默。  2. 通过讲笑话、听笑话、评笑话,提升语言的风趣性和个人的幽默感。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笑话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讲笑话  小明洗澡时不小心吞下一小块肥皂,他的妈妈慌慌张张地打电话给家庭医生求助。  医生说:“我现在还有几个病人在,可能要半小时后才能赶过去。”  小明妈妈说:“在你来之前,我该做什么?”  医生说:
摘要本文就数字视频在课件中的作用、数字视频的获取、编辑加工处理以及在课件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数字视频;多媒体;CAI课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7)06-0042-03  Application of Digital Video Frequency in Multimedia CAI Courseware//Wei Jianhua
教學目标:  1.关注文中的“特写镜头”描写,读出曹文轩纯美语言所营造的画面感。  2.了解课文用空行标示各部  分内容的方法,借助“故事名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标题,把握主要内容。  3.就印象深刻的内容交流读书体会,感悟青铜形象,完成“人物名片”和“成长名片”,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猜读:知“作品名片”  1.猜读作品。请根据“作品名片”上的信息猜猜是曹文轩写的哪部小说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从语文学科的性质来看,语文学科的教与学体现了统整的必然性。学习如带着地图旅行。文本是地图,而学习目标是既定目的地,我们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游玩地图上的学习景点,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还有适当的自由行。统整,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一、学习目标的统整——定  “旅行”攻略  一段学习如同一场旅行。学习也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制订适
【教学内容】  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和杜甫的《绝句》组合教学  【教学目标】  1.把握节奏,读通诗句,体会五言诗和七言诗的不同韵味。  2.感受古诗的景色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眼中的曼妙春色。  3.通过比较品评,体悟不同的赞颂对象呈现出的相同情感。  4.激发学生读诗、品诗的兴致,在古诗的诵读中感受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在这些童谣中,我度过了一个古老语言的狂欢节。童谣的种子,语言下的自由,已经埋在一个孩子心中。  ——耿占春 《回忆与话语之乡》  唤 醒  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
由于高考带来的压力与竞争,许多学生转而通过考取艺术类专业进入大学,毕竟艺术类专业对于文化课成绩的要求不是很高,美术生这个群体就随着这种社会风气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作为一名高中的数学教师,很多时候看着班里的美术生绞尽脑汁也无法攻破数学题的时候,我就会反思,美术生到底需不需要学习数学,数学学科在美术中的价值是什么?它能在美术生的专业课学习中起到什么促进作用?  在一次北京市特级教师交流会上,一位来自北京
摘要 校本课程开发平台集课程开发与管理为一体,采用B/S三层体系结构,运用ASP.NET技术和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实现课程从创建到添加、编辑内容,再到审核、发布等系列过程的功能。重点介绍校本课程开发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关键词 ASP.NET;B/S结构;校本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8)24-0111-03    校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