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教学设计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guo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学科提出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基本要求。针对学生在地理实践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以“热力环流”教学设计为例,通过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地理实践力的达成。
  [关键词]
  高中地理;地理实践力;教学设计;热力环流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构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精选利于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课程内容,力求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满足学生现在和未来生活对地理方面的需求”。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为此,笔者以“热力环流”一节为例,试图寻找在地理课堂中突破地理实践力培养瓶颈的方法。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不同学者对地理实践力的内涵和构成进行了不同的论述和划分。如吴向忠在《创设新型学习环境 培养地理实践力》中提出:“地理实践能力是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的各项能力的总和,主要由动手制作和实际操作能力、观察和观测能力、调查考察能力构成。”北京师范大学王民教授提出了地理实践力的划分,将地理实践力从水平上划分为观察能力、使用工具能力、实践调查能力三个层面。笔者借鉴诸位学者的研究,并结合具体的地理课堂教学实际,将地理实践力素养在课堂中的表现分为地理观察能力、地理动手操作能力、地理表达能力(如语言表达、地图表达)、思辨能力、迁移应用能力,并结合具体的教学设计,将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一、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原理是最简单和基本的地理原理,是理解大气运动的突破口,也是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几种常见天气系统的基础。几种版本的教材中对“热力环流”原理只是从其形成原因、形成过程上进行了理论概括,并涉及了较多的大气物理知识,没有涉及到其原理的具体应用,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讲解这一部分内容时要进行一定的实例拓展和总结。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知识背景方面来看,高一学生对大气运动的知识知之甚少,对热力环流原理的理解也缺乏一定的知识储备,复杂的大气物理运动对学生学习来说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学生对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存在着一定困难。从学生生活经验方面来看,热力环流原理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相对较多,如夏天教室里开空调能迅速地感觉到冷气的到来,打开冰箱的瞬间能看到白色的水汽向下飘走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这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化抽象的地理原理为具体的生活案例,让学生学到生活中的地理,促进学生对地理原理的理解。从学生的心理基础方面来看,高一学生的复杂、抽象的地理原理理解能力较弱,在教学中要注重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
  (三)教学目标
  通过生活实例和相关图示,认识热力环流的概念,培养学生地理观察能力。让学生们分组进行地理实验来验证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小组互动交流能力,让学生逐渐形成探索精神。以案例拓展形式让学生绘画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环流三种不同的热力环流表现形式,培养学生地图绘制能力。
  二、教学思路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学生对做事和工作有天然的欲望,教育者应该加以引导和发展,让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在活动中习得知识、获得能力。活动理论也强调了活动在知识与技能内化过程中的作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就要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中促进自身知识与能力的生长。在“热力环流”这一节中,可以实现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路径如图所示。
  三、教学过程
  以“热力环流”为例,通过创设情境——引入实验——展开讲解——拓展应用的教学模式逐步深入学习,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环节一:创设情境
  师:冬天的早晨,教师推开有空调的教室的前门(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此时室外的冷空气逐渐进入教室。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和体会,回答问题:现在教室门口的温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室内的暖空气流入室外还是室外的冷空气流入室内?其形成过程是怎样的?
  生:门口的气温变低,是由室外冷空气流入引起的。
  设计意图:巧用生活实例来进行导入拉开课堂教学的序幕,可以将学生的思维迅速地拉入课堂,引起学生学习的愿望与积极性,让学生学习到身边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教师以生成的生活实例来引出问题,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环节二:引入实验
  师:同学们都在认真观察与思考并正确回答了这个問题,那么,我们怎么验证和证明这其中的形成过程呢?下面老师准备了几组实验器材,同学们可以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来探明其中的形成过程。
  实验器材:每组烧杯两只,透明的玻璃缸一个,薄铝片、白磷、冰、开水等若干,实验记录本。
  实验分组:5人一组,全班分为8组,每组成员做好实验人员、观察人员、记录人员等分工。
  实验步骤:将两只烧杯分别装上热水和冰块,将装有热水的烧杯放上铝片,在铝片上放上白磷,用透明的玻璃缸罩住两个烧杯,待白磷自燃后观察白磷燃烧所产生的烟的方向。
  实验记录:用箭头在实验记录本上标出实验过程中烟的运动方向。
  学生活动:利用所提供的实验器材,学生展开小组实验,模拟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并得出相应结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操作来进行实验,可以满足学生探索的欲望与热情,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让地理知识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活起来”“动起来”,同时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让学生逐渐形成动手、动眼、动脑的习惯。   环节三:展开讲解
  师:对学生地理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进行总结评价,并以逐步假设的形式对热力环流过程进行理论讲解。
  师(讲解):如果A、B、C三地下垫面性质相同,三地受热均匀(如图2所示),等压线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大气有没有进行运动?
  生:受热状况相同,等压线应该是平行的关系。
  师:如果A、B、C三地受热不均匀,A处受热,B、C两地冷却,等压线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生:A处受热,空气会膨胀上升,B、C两处遇冷,空气会垂直下沉。
  师:A地空气上升,将会使近地面、高空的空气气压和密度发生怎样的变化?如果B、C两处空气上升,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生:A地空气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对应高空空气不断堆积,形成低压。B、C两处正好相反,近地面因冷空气堆积而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
  教师小结:从上面的讨论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受热不均时大气的运动状况,也可以总结出这样的结论:由于近地面性质不同,太阳辐射引起近地面空气冷热不均,近地面空气先产生了垂直运动,进而引起了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最后形成了大气的水平运动,这种现象被称为热力环流。图4展示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以图示的形式对热力环流过程展开讲解,可以纠正部分小组在实验过程中因操作失误而出现的相关错误,将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师以假设、追问等形式逐步深入讲解,可以培养学生地理分析能力和地理思辨能力。
  环节四:拓展应用
  师:我们刚才讲解了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热力环流有很多案例与应用,老师列举了3个案例(见表1),请同学们按要求分成小组,用热力环流原理在草稿纸上绘画出其形成过程并解释其形成过程。
  学生活动:学生依次分成5个小组,每组同学认真绘图并推举出发言人进行讲解。
  11月初的夜晚海边发生了一起凶杀案,福尔摩斯初步判断犯罪嫌疑人是杰克和琼斯其中一人。杰克说当天晚上自己面朝大海,感觉一丝凉风从背后吹来。琼斯说那是当天的下半夜,看到弧形的月亮刚刚升起。福尔摩斯听完辩词很快判定出了凶手,结合所学知识你能判断凶杀是谁吗?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曾在上方谷设计埋伏,安排大将魏延诱敌深入。当司马懿领兵进入上方谷,诸葛亮派兵封锁谷口,引燃谷内干柴,企图烧死魏军。顿时上方谷硝烟弥漫,一片火海。司马懿父子以为必死无疑,谁料天空竟然乌云密布,顷刻下起了倾盆大雨,司马懿趁机逃脱。诸葛亮发出了“天有不测风云”的感慨。请问这一场雨真的是“不測风云”吗?
  设计意图:以贴近生活的案例来收集材料提出探究问题,将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让学生动手绘制每种不同案例中的大气运动过程,可以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绘图能力。学生在绘图之后可以自主讲解每一种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地图表达能力。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热力环流”为例,说明了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针对不同类型的地理实践力,设计出不同的教学环节,并采用实验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动动手、动脑,逐步实现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当然,关于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形成也有其内在规律和机理,还有待于教师进一步地思考和探究。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吴向忠.创设新型学习环境 培养地理实践力——以课程基地为平台的地理实践环境创设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23).
  [3]王民,黄劲松,蔚东英.“地理实践力”水平划分标准与案例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7).
  (责任编辑:符 洁)
其他文献
[摘 要] 理性思维是科学教学中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理性思维关注科学中的实证,通过对地球形状证据的考察和内在关系的逻辑分析,围绕观点的提出、证伪、证实和修正四个方面展开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关键词] 初中科学;实证意识;课堂教学  一、实证意识的内涵  2016年发布的《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报告中确立的六大学生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中提出科学精神具体要点为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
摘 要 探索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要发展目标,结合综合实践课程的育人导向,以《创意水果拼盘》一课作为教学研究内容,对教学设计进行研究探索。通过探究、实践、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小学综合实践 核心素养 创意水果拼盘教学设计  21世纪以来,综合实践活动因其课程理念和形态的先进性,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亮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摘 要]  “非连续性文本”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阅读教学新要求。非连续性文本与现实生活相连,解决生活中问题。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要采取与文体相对应的阅读教学方法:立足课堂,利用教材转换文本;利用教材、图表梳理整合信息;链接生活,运用文本解决问题。  [关键词]  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转换;整理;运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提出:
摘 要:笔者以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一文的教学为例,通过创设真实任务情境,提供群文阅读资源,运用信息教育媒介,融通社会生活,开展多方交流对话,构建开放共享、交互创造、实践反思的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关键词: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 工匠精神 俗世奇人  全国高级技工学校通用教材中《俗世奇人》精选了冯骥才的三篇小说:《认牙》《泥人张》《刷子李》。三篇小说中的人物都有绝活,都不卑不亢,都耐
[摘 要]  学前期是儿童创造力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就是培养幼儿复述别人说话的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幼儿进行对话、独自讲述、在人前大胆地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关键词]  幼儿;口语表达  幼儿园怎样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呢?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  要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必须设法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幼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学习语言应该从听入手,听力教学应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学生在人机对话考试中,听力部分的得分率往往低于口语考试部分,听力考查成了初中学生“畏惧”的问题。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近几年的听力试题内容,笔者在此尝试分析学生听力水平低下的原因,并探讨听力教学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电脑和电子文档使用的普及,小学生的书写现状愈来愈令人堪忧。因此,矫正小学生不良书写姿势,规范书写工具加强书写指导,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写出美观、工整的汉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教师与家长共同的责任。  关键词:小学生;书写;现状问题;对策;学校;教师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但
[摘 要]  微课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受到老师们青睐,展示课、优质课等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课堂中老师会插入一个短小的微课,用以解决知识的重难点,给听课教师耳目一新的感觉。只有正确使用,才能使微课导出课堂精彩,夯实课堂探究,丰富课堂练习,才能使数学课堂更加高效。  [关键词]  微课;小学数学;高效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家族又新增了一个宠儿——微课。那么,什么是微课呢?  微课是指按照
语文课教什么?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一句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仔细打量这句话,笔者认为除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的思想外,还可从另一个层面去探讨,那就是我们的语文课要教什么?不教的又是什么?也就是语文课教学内容的选择。面对一节语文课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我们以冯骥才先生的《珍珠鸟》教学为例进行思考。《珍珠鸟
传统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往往陷入一个比较尴尬的处境,作为一门更多强调育人功能却又不得不以考试作为检测手段的学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多关注的是如何“背多分”,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知识的传授,而往往忽略了情感、价值观的育人功能和其他能力的培养,以致于使这门学科成为学生兴趣不高、枯燥低效的学科。如何通过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使思想品德学科的课堂成为学生感兴趣、又能锻炼能力、并在课堂中体现育人功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