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的音乐教育同样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推动国民艺术教育发展的重任。音乐教育是当今教育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核心,也是普通高校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本文中,首先分析了当前高职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现状,进而论述了高职音乐教育的目标与定位,最后从更新教学观念、高职音乐教育发展方向的确立、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选择实用性的教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及注重师资力量培养等方面论述了高校音乐教育的实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音乐教育;目标;定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才能真正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音乐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全国各级各类高校得以迅速普及和发展。但目前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大部分学校开课往往处于相对自由、缺乏系统与规范的状态,导致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艺术教育的美育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且随着我国高校的逐渐扩招,各地毕业生数量的大量增加,加上就业形势相对严峻的今天,如何转变教育观念,给高校音乐教育一个明确、合理的目标定位,从而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这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目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问题研究
(一)目标定位模糊、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轨
随着高校音乐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就业岗位的日趋饱和,高职音乐的目标定位是各抒己见,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很多课本都是以《音乐欣赏》为主,内容大同小异,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位和目标,使学生真正掌握的东西非常脆弱。感觉到音乐教育可有可无,不受重视。所以这个定位目标应该从整体和局部去考虑,从前的精英教育逐渐转变成为面向全体的大众化教育模式,并且注重少数一些群体的不同需求,除了培养高素质的音乐欣赏者外,还要重视部分有基础,有特长有爱好的学生群体。因此,从前的教育目标应该更新,以适应目前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了。
(二)课程设置不太合理
据调查分析显示,由于定位模糊,致使高校音乐教育与高师音乐教育及高职音乐教育的定位趋于一致,没有很好地体现出高职教育本身应具备的特性,且还继承了高师音乐教育中教育与社会实践脱节的这一弊端。由于其在定位上趋于高师音乐教育,缺乏科学论证的专业设置(如音乐表演、民族歌剧等)、大同小异的课程设计、似曾相识的教学模式、陈旧的教学内容等等,违背了高职素质教育的这一教学精神。高职学生不同于其他高校的学生,他们读高职目的在于学习一项技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修养,找到一份好工作,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但很多学校不是很重视公共科目教学,如在课程设置上不受重视,表现在课时量少;教学设备严重不足;音乐学科单一,以音乐欣赏为主;加上学生音乐基本知识跟不上,课堂上掌握的音乐知识非常有限,有些觉得与他们的专业不对口等因素,致使学生对音乐课有很深的误解,逃课现象严重。
(三)音乐师资力量较薄弱
音乐师资力量较薄弱,是当前我国高职音乐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从事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明显不足,一些高职院校音乐课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师,或只有一两个,与国家教育部要求的按学生比例配备老师有很大出入。此外,有的从事高校音乐教学的教师虽然接受过专业的音乐培训,但很少与外界交流或出去进修学习,仍然达不到规定的基本要求。有的音乐教师虽然接受过单纯的音乐专业教育,但其音乐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成为推进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障碍。
二、高职音乐教育的目标与定位
(一)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主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复合型社会人才,而不是培养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师及音乐教育研究人员。
(二)学科定位
(1)办学类型定位: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应用型为中心的教育定位。
(2)办学层次定位:以高职素质为主,积极发展其实践能力,形成合理办学层次。
(3)人才培养目标定位:①由技能型向思考型、理论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转变,使音乐专业的学生摆正文化知识与音乐知识、音乐技巧、音乐理论学习之间的关系,从而具备坚实的、全面的知识基础;②由培养知识型、技巧型向培养能力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音乐表演能力、组织教学能力等;③由理论型向教学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转变,使学生不仅具备专业表演才能,还具备能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将自己所掌握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准确地表达的能力。
三、高职音乐教育的实施
(一)更新教学观念
更新教学观念,是高职音乐教育重新定位和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因此,首先,要切实更新高职音乐教师的思想观念,高职音乐教师要要时刻把审美情趣与体验作为高职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并切实把高职音乐教育作为学生感知、发现音乐美的重要环节与过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欣赏一些旋律优美的音乐,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中激动人心的部分,从中不断去体验音乐的魅力,去体验和感受音乐美。
(二)高职音乐教育发展方向的确立
正确的发展方向的确立与整个高职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以及教学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的发展方向也是整个音乐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目前,高职音乐教育才刚起步,大部分学校没有与教学目标配套的大纲性统编教材,这就易致使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的自流状态,因此,为使高职音乐教育的每个过程实施都有明确方向的指引,应将大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定位在培养学生对音乐能动的、扩展的理解,和一定的批判力和评审能力以及一种学习和创新的态度。
(三)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高职音乐教育的总课程主要分为理论课、技能课和公共课三大类,从课程的作用看,合理的课程设置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上,应当包括乐理知识、视唱练耳、音乐欣赏、民族音乐等,这些课程都属于基础性的感性培养及基础技能知识训练课。 (2)要合理设置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由于音乐教育强调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因此可将音乐美学、歌曲写作等一些实用性强的课程改为必修课,而钢琴伴奏、器乐及合奏、和声与曲式、合唱指挥、形体训练等技能性较强的课程也应改为必修课;同时还应设置中外音乐史、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和音乐教育学等音乐理论选修课程。
(3)注意课程设置中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平衡”问题。在教学中,不仅要在音乐素养方面培养学生,还要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如开设《美学》让学生通过加强文化课的学习,提高综合素质,这既可以促进专业课的学习,也为学生今后的职业教育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课程设置要以紧跟时代步伐、母语文化为本、多元文化并重为导向,在结合我国的国情和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下,以汉民族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为支点,广泛吸收世界上的优秀音乐文化和音乐元素,使学生在获取多元文化音乐感性认识的同时,对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有一个全面的认知,还可以把当地的不同民间音乐带进课堂,让学生充分感受到 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四)选择实用性的教材
教材的建设需要不断地积累与完善。因此,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在教材的选择上要力求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特色各具,应包括戏剧、歌剧、舞剧等与音乐有关的一切门类,同时还应包括音像资料,以体现音乐艺术的审美功能、文化教育功能、技能训练功能等。另外,高校还可根据已有的教材,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高校学生的培养标准,编写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实用性强的教材,同时还要体现对当代大学生的全方位技能教育为目的。在编写教材一块,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一些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他们所编写的音乐教材涉及历史、文学、美术、 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很强,而且很好地体现了知识性与实际的相联系,而他们所培养的大学毕业生,不仅具有渊博的文化知识,而且还有很强的社会实践能力,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由于高校音乐教育涉及的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教师不可能全面地掌握他们,因次可在教学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它可使视听教学声像结合、直观生动,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涉猎更多的相关知识。如在教唱《龙船调》这首作品时,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峡江情歌》和《新龙船调》的演唱视频,使学生了解到具有同样音乐元素的歌曲,这样可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
(六)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
音乐教师是实施学校音乐教育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是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想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音乐教育应该从音乐学科的本体特性和规律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全面认识和发掘音乐的人才形塑功能,并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时代需要紧密相连。一般,要求高职音乐教师不仅要具有音乐专业知识方面的讲解与技能示范能力,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将教学与指导艺术实践于一体,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且还应掌握美学的一般原理,提高自身领会美、 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修养。同时,学校还可加大高校音乐教师的培训力度,如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师资进修班、培训班、学术交流会等,不断提高音乐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总之,在高职音乐教育基本完成精英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现代,高职音乐教育应及时更新教育理念、高职音乐教育发展方向的确立、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选择实用性的教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及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等,以确保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较高文化知识水平、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才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黄文娟.对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目标定位的反思[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12).
[2]袁洪江.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现状之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1).
[3]成莉.浅谈高校音乐教育的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1(28) .
关键词:高职音乐教育;目标;定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才能真正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音乐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全国各级各类高校得以迅速普及和发展。但目前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大部分学校开课往往处于相对自由、缺乏系统与规范的状态,导致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艺术教育的美育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且随着我国高校的逐渐扩招,各地毕业生数量的大量增加,加上就业形势相对严峻的今天,如何转变教育观念,给高校音乐教育一个明确、合理的目标定位,从而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这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目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问题研究
(一)目标定位模糊、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轨
随着高校音乐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就业岗位的日趋饱和,高职音乐的目标定位是各抒己见,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很多课本都是以《音乐欣赏》为主,内容大同小异,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位和目标,使学生真正掌握的东西非常脆弱。感觉到音乐教育可有可无,不受重视。所以这个定位目标应该从整体和局部去考虑,从前的精英教育逐渐转变成为面向全体的大众化教育模式,并且注重少数一些群体的不同需求,除了培养高素质的音乐欣赏者外,还要重视部分有基础,有特长有爱好的学生群体。因此,从前的教育目标应该更新,以适应目前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了。
(二)课程设置不太合理
据调查分析显示,由于定位模糊,致使高校音乐教育与高师音乐教育及高职音乐教育的定位趋于一致,没有很好地体现出高职教育本身应具备的特性,且还继承了高师音乐教育中教育与社会实践脱节的这一弊端。由于其在定位上趋于高师音乐教育,缺乏科学论证的专业设置(如音乐表演、民族歌剧等)、大同小异的课程设计、似曾相识的教学模式、陈旧的教学内容等等,违背了高职素质教育的这一教学精神。高职学生不同于其他高校的学生,他们读高职目的在于学习一项技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修养,找到一份好工作,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但很多学校不是很重视公共科目教学,如在课程设置上不受重视,表现在课时量少;教学设备严重不足;音乐学科单一,以音乐欣赏为主;加上学生音乐基本知识跟不上,课堂上掌握的音乐知识非常有限,有些觉得与他们的专业不对口等因素,致使学生对音乐课有很深的误解,逃课现象严重。
(三)音乐师资力量较薄弱
音乐师资力量较薄弱,是当前我国高职音乐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从事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明显不足,一些高职院校音乐课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师,或只有一两个,与国家教育部要求的按学生比例配备老师有很大出入。此外,有的从事高校音乐教学的教师虽然接受过专业的音乐培训,但很少与外界交流或出去进修学习,仍然达不到规定的基本要求。有的音乐教师虽然接受过单纯的音乐专业教育,但其音乐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成为推进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障碍。
二、高职音乐教育的目标与定位
(一)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主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复合型社会人才,而不是培养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师及音乐教育研究人员。
(二)学科定位
(1)办学类型定位: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应用型为中心的教育定位。
(2)办学层次定位:以高职素质为主,积极发展其实践能力,形成合理办学层次。
(3)人才培养目标定位:①由技能型向思考型、理论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转变,使音乐专业的学生摆正文化知识与音乐知识、音乐技巧、音乐理论学习之间的关系,从而具备坚实的、全面的知识基础;②由培养知识型、技巧型向培养能力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音乐表演能力、组织教学能力等;③由理论型向教学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转变,使学生不仅具备专业表演才能,还具备能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将自己所掌握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准确地表达的能力。
三、高职音乐教育的实施
(一)更新教学观念
更新教学观念,是高职音乐教育重新定位和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因此,首先,要切实更新高职音乐教师的思想观念,高职音乐教师要要时刻把审美情趣与体验作为高职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并切实把高职音乐教育作为学生感知、发现音乐美的重要环节与过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欣赏一些旋律优美的音乐,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中激动人心的部分,从中不断去体验音乐的魅力,去体验和感受音乐美。
(二)高职音乐教育发展方向的确立
正确的发展方向的确立与整个高职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以及教学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的发展方向也是整个音乐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目前,高职音乐教育才刚起步,大部分学校没有与教学目标配套的大纲性统编教材,这就易致使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的自流状态,因此,为使高职音乐教育的每个过程实施都有明确方向的指引,应将大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定位在培养学生对音乐能动的、扩展的理解,和一定的批判力和评审能力以及一种学习和创新的态度。
(三)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高职音乐教育的总课程主要分为理论课、技能课和公共课三大类,从课程的作用看,合理的课程设置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上,应当包括乐理知识、视唱练耳、音乐欣赏、民族音乐等,这些课程都属于基础性的感性培养及基础技能知识训练课。 (2)要合理设置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由于音乐教育强调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因此可将音乐美学、歌曲写作等一些实用性强的课程改为必修课,而钢琴伴奏、器乐及合奏、和声与曲式、合唱指挥、形体训练等技能性较强的课程也应改为必修课;同时还应设置中外音乐史、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和音乐教育学等音乐理论选修课程。
(3)注意课程设置中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平衡”问题。在教学中,不仅要在音乐素养方面培养学生,还要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如开设《美学》让学生通过加强文化课的学习,提高综合素质,这既可以促进专业课的学习,也为学生今后的职业教育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课程设置要以紧跟时代步伐、母语文化为本、多元文化并重为导向,在结合我国的国情和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下,以汉民族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为支点,广泛吸收世界上的优秀音乐文化和音乐元素,使学生在获取多元文化音乐感性认识的同时,对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有一个全面的认知,还可以把当地的不同民间音乐带进课堂,让学生充分感受到 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四)选择实用性的教材
教材的建设需要不断地积累与完善。因此,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在教材的选择上要力求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特色各具,应包括戏剧、歌剧、舞剧等与音乐有关的一切门类,同时还应包括音像资料,以体现音乐艺术的审美功能、文化教育功能、技能训练功能等。另外,高校还可根据已有的教材,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高校学生的培养标准,编写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实用性强的教材,同时还要体现对当代大学生的全方位技能教育为目的。在编写教材一块,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一些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他们所编写的音乐教材涉及历史、文学、美术、 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很强,而且很好地体现了知识性与实际的相联系,而他们所培养的大学毕业生,不仅具有渊博的文化知识,而且还有很强的社会实践能力,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由于高校音乐教育涉及的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教师不可能全面地掌握他们,因次可在教学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它可使视听教学声像结合、直观生动,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涉猎更多的相关知识。如在教唱《龙船调》这首作品时,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峡江情歌》和《新龙船调》的演唱视频,使学生了解到具有同样音乐元素的歌曲,这样可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
(六)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
音乐教师是实施学校音乐教育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是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想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音乐教育应该从音乐学科的本体特性和规律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全面认识和发掘音乐的人才形塑功能,并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时代需要紧密相连。一般,要求高职音乐教师不仅要具有音乐专业知识方面的讲解与技能示范能力,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将教学与指导艺术实践于一体,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且还应掌握美学的一般原理,提高自身领会美、 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修养。同时,学校还可加大高校音乐教师的培训力度,如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师资进修班、培训班、学术交流会等,不断提高音乐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总之,在高职音乐教育基本完成精英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现代,高职音乐教育应及时更新教育理念、高职音乐教育发展方向的确立、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选择实用性的教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及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等,以确保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较高文化知识水平、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才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黄文娟.对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目标定位的反思[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12).
[2]袁洪江.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现状之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1).
[3]成莉.浅谈高校音乐教育的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