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意义关联教学,探寻专业发展有效路径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zwzrz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寻如何以学校为基地,以教育实践为载体,以共同学习、共同研讨为形式,通过相互沟通与交流,最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整体成长的有效路径,是教育研究的重要话题。实践教学研究中,如果教师都能注意教学的意义关联,学会审视课堂,反省并改进教学行为,就能通过一个个扎根日常的教学基点,习得一类课的教学推进方法,从而逐渐变革思想和行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意义关联;概念教学 ;专业发展;周长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5-0038-02
  现行的苏教版三年级教材,先安排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也就是让学生先掌握这两种常见图形的基本特征;接着学习图形的周长的相关概念;最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这三部分教学内容,看似各自独立,容易创设情境,便于组织学生活动,故有许多教师常选择其作为公开课的教学内容。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是先立足生活引入实例,通过动画演示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借助小蚂蚁围着游泳池的池口爬了一圈,然后揭示“周长”概念,接着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周长的测量方法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练习上。细细品味,这样的教学忽略了概念形成的“聚类”过程,造成了学生只是进行单调的概念记忆与操练,没有带领学生经历从一般到特殊、从简单到复杂的探究过程,影响了学生对图形周长计算的逻辑梳理。因此,以此为基点,突破概念教学的难点,形成概念教学的新秩序,培养教师新的教学基本功,很有实践价值和研究意义。
  一、寻找思考根源,重塑价值追求
  我们都知道,图形认识主要有一般图形的认识和特殊图形的认识,其中一般图形的认识主要是对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认识,特殊图形的认识主要是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关于图形认识与周长计算的问题,教材只是编排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教学内容,没有编排三角形与四边形的教学内容,直接让学生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这样的编排,不符合学生认识图形的规律。这种编排主要关注知识传递,即通过一节课的教学让学生能够理解知识、把握公式,然后运用公式和结论来解题,最后获得对知识的牢固掌握和考试成绩的提高,所以教师就只关注备一节课、上一节课。这样的编排,从表面上看,是基于学生认知年龄特点的考虑,但实际上是基于向学生进行知识传递的立场。从这一立场出发,哪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相对容易理解、记忆、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就可以被选择编排作为教材必需的教学内容。當然,不是说这种“备一节课”的方式不好,它有好的一面,那就是通过这样一节节课的点状教学,会产生一种“知识累加”的效应。但学校教学不能仅仅关注知识,更要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养成为目的,让学生有可持续的发展。因此,选择什么内容作为教学的载体,直接反映的是教学资源丰富程度,间接反映的是教材编写的立场与价值追求。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做一个思想者,积极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二、审视自身不足,直面问题改进
  有人说,教师的教学当然是要尊重教材,教材讲什么就教什么。这样的教学会带来什么后果呢?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由于教材没有关于这个知识的整体呈现,学生对三角形与四边形就缺乏整体认识,带来的后果就是学生在缺乏整体认识的背景下进入到局部知识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学习,很容易变成被动学习和盲目学习,影响学生课堂上思维的投入和主动参与。造成被动学习和盲目学习的原因就是知识编排的“割裂”,割裂了知识整体之间内在的联系,割裂了知识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
  新课程非常强调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要有过程经历与体验。教师的教学中不乏活动设计,也不乏情境创设,但是学生到底有没有过程经历与体验呢?以刚才列举的认识周长教学为例,教师习惯从一个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概念,然后辨析比较概念,最后运用概念解题。具体而言,就是依据小蚂蚁绕着游泳池或树叶爬一圈,而指出这就是它的周长。那长方形的周长呢?就是长方形一周的长度,以此类推……这里值得思考的有两个问题:其一,长方形的周长确实是脱离了“游泳池”这一具体的实物情境,被抽象出来了,但是请问是谁抽象的呢?要么个别学生抽象的,群体学生实际上没有经历概念的抽象过程;要么教师抽象的,学生实际上没有经历概念的抽象过程。其二,在单一情境里,学生对周长的内涵有没有丰富的认识呢?显然,情境的单一,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周长内涵认识单一。
  因此,虽然教学中有很多令学生“主动”的活动设计,如实验活动、操作活动、合作活动等,看似热闹,但是教师关注形式和肢体上的“动”比较多,关注学生思维参与、思维积极的“动”比较少,这样的“主动”与“思维”是被动的。
  三、搭建整体设计,落实长程教学
  小学数学中有大量概念教学的内容,周长的认识只是概念教学中的概念课型。怎样开展概念教学才能让学生经历过程呢?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在大量的现实材料中经历辨析、比较的过程,从而发现概念的本质属性,并进行发现了以后的思维外显的表达。
  因此,教师应大胆创新,对教材进行科学重组。让我们站在高位看教材,“认识周长”一课的教学其实是在学生认识了线段、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以及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它又是以后学习其他图形周长、面积的基础。“周长”顾名思义就是一周长度的简称,是沿一个图形的边线绕一周的总长度。其概念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周长与图形的外围的边线有关系,与图形中间的线没有关系;二是必须是正好绕一个图形一周的总长度,不能多一点也不能少一点。基于这样的教材解读,可以把本单元内容分成三大块来教学。首先,呈现大量的素材,引导学生寻找其共同特征并具体分析,从而理解什么是周长;接着思考什么样的图形可以直接计算周长,从而通过对平面图形的分类,进一步明确本学段的平面图形的研究范围,初步感受直边图形与曲边图形的差异,明白有些图形周长可以精确计算,有些只能估计;最后掌握直边图形周长计算的一般方法,在自主探索中进一步明确周长的概念和内涵,即围成一个图形一周边长的总和,与图形内的线段无关,再通过一系列的组合图形周长的寻找、描画,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本质。至此,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因为它们是直边图形中的特例。
  教学中,我们可遵循由上位到下位的原则,运用整体感悟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充分感悟,从而理解概念的丰富内涵,熟练掌握图形周长计算的思维策略。具体而言,第一课时为周长的概念认识,第二课时为三角形与四边形周长计算的思维策略的把握,第三课时为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把握与变式练习。像这样重组后,周长认识的教学设计基于知识纵向与横向两个角度,结合概念形成过程,形成贯穿一个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课与课之间意义关联、有效打通,促进了知识的真实转化和学生的核心素养养成。
  实践证明,只要持之以恒,从学生素养养成的长远意义上备好一类课,上好具有关联意义的每一节课,就能达成学生的素养养成目标,培养更具创造力的一代新人。
  (责编 黄春香)
其他文献
[摘 要]儿童的数学学习离不开具体的图像,也少不了直接的动手实践。但操作的意义不只是在摆弄物品,而是连通思维,表达思想。数学是抽象的、整体的、逻辑的,而儿童的数学学习却又是具象的、局部的、感性的,从几个案例说起,对如何通过操作在这两点之间找到平衡,做一些分析和梳理。  [关键词]直观 操作 数学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
[摘 要]教师往往忽视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内在本质的把握,误认为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靠的就是操作活动,其实不然。要了解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本质,实现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就要从数学活动经验的宽度、厚度和深度三个方面入手,步步深入,逐步提升。  [关键词]有效积累;数学活动;基本经验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9-0066-02  数学活
[摘 要]学生运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从理解算理、算法优化、感悟数学思想三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帮助他们领略数学的理趣、情趣和意趣,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算理;运算能力;数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5-0092-01  运算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
[摘 要]智慧从动作开始。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主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加深对知识的感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数学思维水平。  [关键词]动手操作;知识经验;对比归纳;迁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5-0025-01  “认识100以内的数”是建立在学生已经熟
[摘 要]“预学单”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效,“预学单”不仅是提前学习的指路牌,还是传递学习方式的秘籍。高质量的预学单是实现预习目标的前提和保障。以“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为例,分五个阶段设计了预习单,重在消除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  [关键词]预习单;设计;错误;时段;实践;货币;人民币;分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
[摘 要]在小学的“图形与几何”概念教學中,引导学生运用想象表征、操作表征、图示表征等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教学的改进与反思,对帮助学生形成丰富表象、积累活动经验、形成空间观念给出了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多元表征;图形与几何;空间观念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9-0020-02  当前,小学低学段
[摘 要]“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区别于其他版本教材的一个亮点版块。由于认识的不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区,比如,认为“策略”就是一种最好的方法,忽视其多样性和相对性;认为“策略”教学是一种知识性教学,忽视其中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认为“策略”需要专门集中性教学,忽视平时的渗透孕伏;认为“策略”是典型性的,忽视策略的交叉性。通过注重“策略”的感受和引入,加强“策略”的理解和提炼,凝练“
[摘 要]先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需,准确把握学情,处理好讲与不讲的关系,再通过板块的形式组织教学,淡化“教”的痕迹,隐去“练”的味道,凸显“学”的氛围,让“倒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简洁明了、新颖生动,使学生的认识不断得到深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颖 生动 倒数 赏析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5-032  教学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对话,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而且可以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对话 三角形 内角和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7-038  以往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教师大都采用量、剪、拼等实践
[摘 要]引导学生建构数学模型,应该从学生所熟知的符合其年龄特征的生活情景入手。以“混合运算”教学为例,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比较等思维活动中经历建模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思想;模型思想;混合运算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7-0079-0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