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0
论文题要:
分析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从升学体制、学校、教师、社会、家庭及学生自身六方面进行探讨,以新课标提出的"两全"(即面向全体和全面发展)的理论为依据,初步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及应采取的一些措施。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现实教育的迫切需要,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就成为我们教师十分迫切的任务,对于我们乡镇学校来说,学困生的转变工作更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连续两年送毕业班,2008年我带初三.三班,是全年段学困生最多的班级,有10名左右(1/4)的学困生,09年我又教毕业班,此班学困生将近半数;今年,我教八年级语文,现学困生不到5人(低于1/8)。虽然学困生大大减少了,但毕竟还没有杜绝,每届都出现学困生,内心无比惭愧。在痛心疾首之余,我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现象呢?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要让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质量上要求保证学生的合格率,即各科都达到及格以上成绩,要让所有的学生(智障的除外)都达到及格要求,就是所说的全员发展。这是新课标与原教学大纲的本质的区别。那么,为什么实现"两全"就那么难呢?痛定思痛,我认为主要原因有四:一是升学体制;二是班额太大;三是教师侧重程度;四是家庭环境。
一、 就升学体制而论
初中毕业生一是考高中;一是读职高或中等专业技术学校。考高中的那部分同学,尤其是考重点高中的(市、旗重点)的同学,他们拼命的学习,不存在学困生的问题。考职高或读中专的学生会出现学困生,因为他们考多少都能入学,这样就造成了一大部分学生不认真学习。国家的教育方针是培养有专业技能的工人,学校也面临着生源不足的问题,就是不看成绩还招不够,还管什么及不及格,这就给学困生提供了一条出路。其不知这些学困生到职高和中专以后,培养起来又是难上加难。正因为有这样的升学制度,学校和家庭自然是将主要教学目标放在升重点高中那块。在每届学生毕业后,评价这个学校在社会上的地位,唯一标准是看升多少重点高中的人数。记得07届我校升重点高中时,考生有160名左右,只考取了35人,校长和老师觉得脸上无光,抬不起头来。08年届考入70人就不同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并且,经常用08届的成绩做典范,激励09届毕业班的老师、,这样一来,就使老师将教学重点倾向于能考入重点高中的那部分学生,而忽视了学困生。从2010届起,呼伦贝尔市教委采取分招制,即每届分给各校呼伦贝尔市重点(海二中、牙林中)、牙市重点(牙一中)等一定比例的人数,牙市教育局又将合格率作为评定学校办学好坏的重要标准。这样,既保证了镇级学校学生不流失,又将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学困生身上,使学困生有了较多的时间被指导,于是,学困生大大减少了。
二、 就班额大而言
现每班40--50人左右,有的班额更大。如此多的学生在45分钟内不能得到良好的指导,尤其是学困生。就拿40人为例,如上一节作文课:教师先给出题目,再讲一下写作要求,再让学生思考,说说他的理解、选材等,然后是练笔进入写作状态,最后是讲评。作文课的基本要求是"听、说、读、写",就"说"的这一环节来看就说不全。40人能有10人"说"到就不错了。在落笔写作的过程中,有很多同学(尤其是学困生)不知从何写起,这时就需要老师到跟前亲自去指导,而每位学生没有1分钟的指导时间是不够的,要想指导10名同学都达不到。讲评作文更不能做到个个被讲评了。如果班额降到20人,那么就能对每个学生进行指导了,我想其他学科也存在这类问题。针对此问题,我市以采取了小班额(20人)授课措施,现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 教师重视程度不够也是造成学困生多的原因之一
如果每位教师都坚决贯彻新课标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孩子掉队,那么学困生就能大大减少。这也与升学侧重点有关,因为学校领导要看升重点高中的学生,家长要自己的孩子考上重点高中,社会看一所学校办得好坏也看这些,于是教师不得不将重点往升重点高中的那部分学生身上倾斜。于是指导学困生的时间就少了。甚至有的学困生一点也得不到指导。针对此种现象,我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要大声疾呼,全体同行们救救学困的孩子吧!
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将合格率放在第一位,现在我市已将合格率作为考核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学校将合格率作为评定教师好坏的标准,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学困生的产生。
四、家庭环境也是造成学困生多的原因之一
据我了解有一半以上的学困生与家庭有关,不是单亲家庭,就是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逆反心里较强,在同学当中总有一种自卑感。这种情绪严重影响学生心理健康,他(她)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父母的爱都得不全,还谈什么学习,针对这些学生,学校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也要经常找同学谈心,使其树立远大的目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懂得逆境出人才的道理,将逆境当做学习的动力,只有奋发向上,将来才有出路,才能被人重视。
这些孩子,除学校进行健康心理教育外,家庭也要给予他最大程度的温暖,只要父母能经常与孩子沟通,及时把握孩子的心理状态,清除其心理障碍,使其感到自己并不比别人差,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要学出个样来给不在身边的父(母)看,为与自己朝夕相处母(父)争口气。我们班的一个女孩,与父亲一起生活,将得不到的母爱完全怨恨在父亲身上,与老师交谈的时候直呼父亲的大名,还经常用刀片割腕来威胁父亲,在班级总是以天不怕地不怕的心理与同学相处,顶撞老师亦经常发生。针对这个女孩老师经常找其谈心,要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懂得感恩,要理解父亲,是父亲在抚养,她怎能怨恨父亲呢?也不能怨恨母亲,因为父母之间的感情你是不懂的。你现在要做的只有好好学习,十年后出息个人才给父母看,那才叫有志气。除经常找其谈心外,学校还多次与其父亲取得联系,让父女能坐下来真诚地敞开心扉地交谈,经过一学期的不懈努力,这名女同学开始认真地学习了。
再说留守儿童,他们大多与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经常出现管不了的现象,这些孩子更需要老师和监护人经常沟通才能使其正常学习,成绩一旦落下是很难追上。经常上網吧的就是这部分孩子。
论文题要:
分析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从升学体制、学校、教师、社会、家庭及学生自身六方面进行探讨,以新课标提出的"两全"(即面向全体和全面发展)的理论为依据,初步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及应采取的一些措施。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现实教育的迫切需要,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就成为我们教师十分迫切的任务,对于我们乡镇学校来说,学困生的转变工作更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连续两年送毕业班,2008年我带初三.三班,是全年段学困生最多的班级,有10名左右(1/4)的学困生,09年我又教毕业班,此班学困生将近半数;今年,我教八年级语文,现学困生不到5人(低于1/8)。虽然学困生大大减少了,但毕竟还没有杜绝,每届都出现学困生,内心无比惭愧。在痛心疾首之余,我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现象呢?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要让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质量上要求保证学生的合格率,即各科都达到及格以上成绩,要让所有的学生(智障的除外)都达到及格要求,就是所说的全员发展。这是新课标与原教学大纲的本质的区别。那么,为什么实现"两全"就那么难呢?痛定思痛,我认为主要原因有四:一是升学体制;二是班额太大;三是教师侧重程度;四是家庭环境。
一、 就升学体制而论
初中毕业生一是考高中;一是读职高或中等专业技术学校。考高中的那部分同学,尤其是考重点高中的(市、旗重点)的同学,他们拼命的学习,不存在学困生的问题。考职高或读中专的学生会出现学困生,因为他们考多少都能入学,这样就造成了一大部分学生不认真学习。国家的教育方针是培养有专业技能的工人,学校也面临着生源不足的问题,就是不看成绩还招不够,还管什么及不及格,这就给学困生提供了一条出路。其不知这些学困生到职高和中专以后,培养起来又是难上加难。正因为有这样的升学制度,学校和家庭自然是将主要教学目标放在升重点高中那块。在每届学生毕业后,评价这个学校在社会上的地位,唯一标准是看升多少重点高中的人数。记得07届我校升重点高中时,考生有160名左右,只考取了35人,校长和老师觉得脸上无光,抬不起头来。08年届考入70人就不同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并且,经常用08届的成绩做典范,激励09届毕业班的老师、,这样一来,就使老师将教学重点倾向于能考入重点高中的那部分学生,而忽视了学困生。从2010届起,呼伦贝尔市教委采取分招制,即每届分给各校呼伦贝尔市重点(海二中、牙林中)、牙市重点(牙一中)等一定比例的人数,牙市教育局又将合格率作为评定学校办学好坏的重要标准。这样,既保证了镇级学校学生不流失,又将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学困生身上,使学困生有了较多的时间被指导,于是,学困生大大减少了。
二、 就班额大而言
现每班40--50人左右,有的班额更大。如此多的学生在45分钟内不能得到良好的指导,尤其是学困生。就拿40人为例,如上一节作文课:教师先给出题目,再讲一下写作要求,再让学生思考,说说他的理解、选材等,然后是练笔进入写作状态,最后是讲评。作文课的基本要求是"听、说、读、写",就"说"的这一环节来看就说不全。40人能有10人"说"到就不错了。在落笔写作的过程中,有很多同学(尤其是学困生)不知从何写起,这时就需要老师到跟前亲自去指导,而每位学生没有1分钟的指导时间是不够的,要想指导10名同学都达不到。讲评作文更不能做到个个被讲评了。如果班额降到20人,那么就能对每个学生进行指导了,我想其他学科也存在这类问题。针对此问题,我市以采取了小班额(20人)授课措施,现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 教师重视程度不够也是造成学困生多的原因之一
如果每位教师都坚决贯彻新课标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孩子掉队,那么学困生就能大大减少。这也与升学侧重点有关,因为学校领导要看升重点高中的学生,家长要自己的孩子考上重点高中,社会看一所学校办得好坏也看这些,于是教师不得不将重点往升重点高中的那部分学生身上倾斜。于是指导学困生的时间就少了。甚至有的学困生一点也得不到指导。针对此种现象,我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要大声疾呼,全体同行们救救学困的孩子吧!
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将合格率放在第一位,现在我市已将合格率作为考核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学校将合格率作为评定教师好坏的标准,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学困生的产生。
四、家庭环境也是造成学困生多的原因之一
据我了解有一半以上的学困生与家庭有关,不是单亲家庭,就是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逆反心里较强,在同学当中总有一种自卑感。这种情绪严重影响学生心理健康,他(她)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父母的爱都得不全,还谈什么学习,针对这些学生,学校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也要经常找同学谈心,使其树立远大的目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懂得逆境出人才的道理,将逆境当做学习的动力,只有奋发向上,将来才有出路,才能被人重视。
这些孩子,除学校进行健康心理教育外,家庭也要给予他最大程度的温暖,只要父母能经常与孩子沟通,及时把握孩子的心理状态,清除其心理障碍,使其感到自己并不比别人差,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要学出个样来给不在身边的父(母)看,为与自己朝夕相处母(父)争口气。我们班的一个女孩,与父亲一起生活,将得不到的母爱完全怨恨在父亲身上,与老师交谈的时候直呼父亲的大名,还经常用刀片割腕来威胁父亲,在班级总是以天不怕地不怕的心理与同学相处,顶撞老师亦经常发生。针对这个女孩老师经常找其谈心,要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懂得感恩,要理解父亲,是父亲在抚养,她怎能怨恨父亲呢?也不能怨恨母亲,因为父母之间的感情你是不懂的。你现在要做的只有好好学习,十年后出息个人才给父母看,那才叫有志气。除经常找其谈心外,学校还多次与其父亲取得联系,让父女能坐下来真诚地敞开心扉地交谈,经过一学期的不懈努力,这名女同学开始认真地学习了。
再说留守儿童,他们大多与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经常出现管不了的现象,这些孩子更需要老师和监护人经常沟通才能使其正常学习,成绩一旦落下是很难追上。经常上網吧的就是这部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