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倡导个性化阅读,在教学中搭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平等对话、自主发现、自主合作、自主探究,把学生阅读的过程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过程,变成不断生成、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
一、在平等对话中引发深层次的思考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基于读者生活阅历、思维品质不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对文本的理解是多元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给学生创设平等对话的氛围——个性化阅读的平台,营造一个无话不敢说、无题不敢辩的对话心理场,让平等对话在一种轻松、和谐、愉悦的心境中进行,让学生的奇思妙想得以张扬。
比如,我在教学《三国演义》中“空城计”一段时,引导学生讨论“空城计”成功的原因。学生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其中一位学生就大胆否定了“司马懿疑心重”一说。他旁征博引,认为司马懿之所以不进城,是深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更何况他也不被魏国信任,因此才故意放了诸葛亮一马。而诸葛亮也深知这一点,才敢上演那惊险的一幕。我对这位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精神给予了肯定。见同学们意犹未酣,我又乘机“火上浇油”,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统兵而来的是司马昭而不是司马懿,诸葛亮的‘空城计’还行得通吗?”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有的说行得通,有的说行不通,双方争得不可开交。在认识的冲突中,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求异、发散思维在逐渐升华。
在这样一个对话的过程中,学生除了对文本的解读加深以外,学生的个性在对话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以上教学过程合理运用了对话,包括师生的对话、生生的对话,还包括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以及学生自我的对话,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促使学生在阅读中、在平等对话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充分展示了对话在阅读教学以及学生个性发展中的作用。
二、在自我感悟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因此,我们就应该鼓励学生对文本作出有个性的反应,不要去刻意追求“标准答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其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例如,在教学《九寨沟》时,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就读而言,可以默读,可以轻声读,可以放声读,可以同桌对读,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要好的朋友读。于是学生纷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投入地阅读。在稍后的自由交流中学生不但表达了对九寨沟是个童话般世界的惊叹,还对九寨沟的美丽风景进行了赞美……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引导读书的方法来引发学生的感悟与体验,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最终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边读边想,在读中去发现,读中去体会,读中去悟情,读中去体验。我们应该承认学生的“合理偏见”,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学生对文本解读的丰富性、差异性、个性化,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只有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滋味,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三、在自主探究中学会再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地创造性地去理解和使用教材,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倡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会学习, 在阅读过程中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探索、研究的过程,从中获得创新感受,从而满足学生自主探究的需要。
比如,我在执教《皇帝的新装》一课时,为了让每个学生真正动起来,就引导学生在学习小组里分角色扮演皇帝、大臣、骗子、小孩。学生根据故事中人物性格特点及自己的朗读、表演技巧选择角色。他们在学习小组里互教互学、互演互评,结果上台表演的小组一组比一组出色。他们把皇帝的虚荣、愚蠢,骗子的贪婪、狡猾,大臣的虚伪的形象演得栩栩如生。有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在自己的努力和同组伙伴的指点下,将老大臣表面老实、内心虚伪的形象演得恰到好处。有一小组还邀请听课老师演皇帝,并指导老师用怎样的神态、语气、动作演,真正形成了师生互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正是在这样既要乐于接纳对方,又要快于倾吐自我的生生互动、互补的探究学习中,学生的整体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大面积地有效地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四、在自由活动中飞扬个性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开展相关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能建构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而且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活动方式,能调控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比如,在学习《听潮》之前,我让学生观看大海的风光片,让学生在画面中体验潮起潮落的情景,听听涨潮时的感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学生在这个活动中会经历“知—观—说—感”这样四个过程,在活动中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一斑,更重要的是当学生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时,便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以上活动中,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展示自我、完善自我,使学生从客体的自我变成主体化的自我,让阅读教学、让活动成为展示学生个性的大舞台。
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阅读中尽情张扬自己阅读的个性。
(海安县海南中学)
一、在平等对话中引发深层次的思考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基于读者生活阅历、思维品质不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对文本的理解是多元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给学生创设平等对话的氛围——个性化阅读的平台,营造一个无话不敢说、无题不敢辩的对话心理场,让平等对话在一种轻松、和谐、愉悦的心境中进行,让学生的奇思妙想得以张扬。
比如,我在教学《三国演义》中“空城计”一段时,引导学生讨论“空城计”成功的原因。学生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其中一位学生就大胆否定了“司马懿疑心重”一说。他旁征博引,认为司马懿之所以不进城,是深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更何况他也不被魏国信任,因此才故意放了诸葛亮一马。而诸葛亮也深知这一点,才敢上演那惊险的一幕。我对这位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精神给予了肯定。见同学们意犹未酣,我又乘机“火上浇油”,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统兵而来的是司马昭而不是司马懿,诸葛亮的‘空城计’还行得通吗?”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有的说行得通,有的说行不通,双方争得不可开交。在认识的冲突中,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求异、发散思维在逐渐升华。
在这样一个对话的过程中,学生除了对文本的解读加深以外,学生的个性在对话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以上教学过程合理运用了对话,包括师生的对话、生生的对话,还包括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以及学生自我的对话,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促使学生在阅读中、在平等对话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充分展示了对话在阅读教学以及学生个性发展中的作用。
二、在自我感悟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因此,我们就应该鼓励学生对文本作出有个性的反应,不要去刻意追求“标准答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其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例如,在教学《九寨沟》时,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就读而言,可以默读,可以轻声读,可以放声读,可以同桌对读,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要好的朋友读。于是学生纷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投入地阅读。在稍后的自由交流中学生不但表达了对九寨沟是个童话般世界的惊叹,还对九寨沟的美丽风景进行了赞美……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引导读书的方法来引发学生的感悟与体验,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最终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边读边想,在读中去发现,读中去体会,读中去悟情,读中去体验。我们应该承认学生的“合理偏见”,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学生对文本解读的丰富性、差异性、个性化,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只有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滋味,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三、在自主探究中学会再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地创造性地去理解和使用教材,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倡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会学习, 在阅读过程中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探索、研究的过程,从中获得创新感受,从而满足学生自主探究的需要。
比如,我在执教《皇帝的新装》一课时,为了让每个学生真正动起来,就引导学生在学习小组里分角色扮演皇帝、大臣、骗子、小孩。学生根据故事中人物性格特点及自己的朗读、表演技巧选择角色。他们在学习小组里互教互学、互演互评,结果上台表演的小组一组比一组出色。他们把皇帝的虚荣、愚蠢,骗子的贪婪、狡猾,大臣的虚伪的形象演得栩栩如生。有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在自己的努力和同组伙伴的指点下,将老大臣表面老实、内心虚伪的形象演得恰到好处。有一小组还邀请听课老师演皇帝,并指导老师用怎样的神态、语气、动作演,真正形成了师生互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正是在这样既要乐于接纳对方,又要快于倾吐自我的生生互动、互补的探究学习中,学生的整体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大面积地有效地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四、在自由活动中飞扬个性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开展相关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能建构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而且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活动方式,能调控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比如,在学习《听潮》之前,我让学生观看大海的风光片,让学生在画面中体验潮起潮落的情景,听听涨潮时的感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学生在这个活动中会经历“知—观—说—感”这样四个过程,在活动中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一斑,更重要的是当学生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时,便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以上活动中,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展示自我、完善自我,使学生从客体的自我变成主体化的自我,让阅读教学、让活动成为展示学生个性的大舞台。
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阅读中尽情张扬自己阅读的个性。
(海安县海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