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淮安,地处苏北中心,自古就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明清两朝境内书院林立,清末江北大学堂与京师大学堂、江南大学堂等一起,共开中国现代教育之先河。新中国成立后,淮安教育薪火传承,蓬勃发展。近年来,“学在淮安”品牌孕育发展,“幸福教育”理想得到全面实践,优质、普惠、特色、创新、服务的淮安教育正逐步形成,淮安教育的美誉度、满意度、均衡度、幸福度不断提升。
一、幸福教育,为“学校成功在淮安”提供路径导航
成功的学校就如美国思想家梭罗所说的“一方池塘”,吹拂着自由之风,涌动着创新之情,洋溢着快乐之感。幸福教育,是给自由以空间、给创新以土壤、给快乐以闲适心境的教育,它是价值愿景,也是学校成功的导航图。
一是以先进办学思想为内核。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以人民幸福为目的的教育观,就不会有良好的教育。当前,由于受社会、文化和管理等因素的影响,本该从容、缓慢、优雅的教育,已走向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盲目跟风、心浮气躁的“虚假繁荣”。这既不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也不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为此,我们一方面通过成立幸福教育研究会,进一步深化幸福教育的内涵,引领学校转变育人观,树立人人皆可成才、人才标准多样化的观念;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幸福教育研究联盟,凝聚全国基础教育界同仁的智慧和力量,为我市教育决策、学校发展、教师成长提供政策咨询和学术支持。2014年5月16日至17日,联盟举办首届“幸福教育论坛暨苏派名师教学观摩”活动,围绕“当幸福教师、育幸福学生”主题,全国11个省份幸福教育研究联盟学校的校长、教师近800人参加了活动。这是“幸福教育·学在淮安”品牌召唤下的一次盛会,意义非凡,影响深远。
二是以现代课程建设为渠道。学生成长不仅仅是在知识讲解与传授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更是在优质课程的滋养中实现。幸福教育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为教师从超越学科中心的新视角理解课程提供了可能和路径支持。省级中小学课程基地内涵建设,进一步加快了学校、教师为学生提供适合差异发展的课程和教学的步伐。在现代课程建设上,我们始终坚持校本课程基于学生差异,基于选择性学习;国家课程的教学实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差异性发展,真正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学校层面,围绕“我们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我们的孩子未来该怎么设计”“我们的学校到底能给孩子提供什么”等问题广泛开展讨论,以学校的办学定位、价值追求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充分选择为逻辑起点,对学校课程体系进行顶层设计,精心研制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的课程方案。
三是以特色项目建设为载体。特色项目建设是基础工程,通过特色项目逐步形成学校特色,直至形成特色品牌。通过组织评选一批特色项目,引导学校结合校情,面向全体学生,确立特色项目;在加强学校文化、体育、艺术等传统特色项目建设的同时,在教育国际化视野下广开渠道、引进资源,与国内外名校共建合作项目。
四是以评选特色学校为手段。有独特的办学思想、有效的运行支持和优良的校风校貌,这是我们考量特色学校的标准。三者有机融合构成整体,形成核心竞争力,表现出独特的精神气质,产生不可替代的合力影响,这是学校特色的魅力所在。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快特色学校建设,采取“点面结合,系统推进,分类指导,分期评估”的推进策略,促进每一所学校办出特色、办出名气,努力把学校特色发展打造成“幸福教育·学在淮安”的核心工程、品牌工程。
二、幸福教育,为“教师成就在淮安”搭建发展平台
教师的幸福来自于自己创造性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带来的愉悦感、成就感和成长感。为此,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幸福教育的最基础性工作来抓。
一是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立和完善教师补充更新机制,每年招聘一批新教师,逐年增加新招聘教师中音体美、技术专业教师和男教师的比例,并实施小学男教师培养计划。实行“教师走教制”,让优秀专职教师跨校任教,解决薄弱学科师资缺乏问题。鼓励教师参加高层次学历进修,重点提高高中阶段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转变传统用人机制,实施专业型人才助力基础课程、特长型人才拓宽特色课程、高学历人才推动品牌课程计划。
二是加强师德教育与师能培训。亚里士多德说:“幸福乃是在完满生活中德性的实现。”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德性应当是教师职业素养的核心要素。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评选市“十大师德之星”;严格师德考核奖惩,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评价、晋升和聘用的首要考量依据。师能培训方面,统筹整合市级以上教师培训,合理编排全年培训计划,实行分类按需培训,人员安排向农村教师、薄弱学科倾斜;充分发挥教师境外培训基地作用,扩大教师出国培训规模。
三是加强教育人才选拔培养。指导各县区积极筹建教师发展中心,重点加强名师名校长培养。出台淮安市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管理实施意见,重点加强名师名校长培养,建立特级教师、特级教师后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五个层次的梯队培养机制。完善教育人才奖励与考核办法,促进名师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幸福教育,为“学生成长在淮安”创造良好条件
马克斯·范梅南说:“教育学是一种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我们追求幸福教育就是将学生的成长作为整个教育的价值愿景。孟子说:“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对教育的需求也多种多样。因此,幸福教育是多样、公平、优质、普惠的教育,核心是以人为本。
一是推进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不断推进课堂变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倡导开放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营造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真正享受学习成长的幸福。召开教学模式研讨交流会,推动课堂教学深入变革。成立“淮式”教学流派研究会,进一步总结推广淮安市“十大教育管理模式”“十大教学模式”,提炼共性价值,形成“淮式”教学流派鲜明特点。不断加强市、县(区)学校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二是推进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以江苏省教育厅开展创新人才培养试点为契机,鼓励并支持有条件的普通高中尝试成立“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在教育内容方式等方面与大学教育有效衔接融通,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有余力的尖子生提早接触高校的教学资源,及早见习大学的相关实验,为国家发现、培养创新人才。
三是推进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积极实施中职“2.5 0.5”、五年制高职“4.5 0.5”人才培养改革,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对接淮安主导、新兴和特色产业,加快专业结构调整升级,培育一批品牌特色专业。加强校企合作,推行订单培养、引企入校、办校进厂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培育十个左右校企合作示范组合,形成淮安技能人才品牌,全年向地方输送各类人才一万人以上。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落脚点。只有以幸福为指向的教育,才是有意义的教育;只有以幸福为依归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幸福教育”理念的传播、内涵的拓展,不断丰富着“学在淮安”教育品牌的内涵,扩大着“学在淮安”教育品牌的影响,这是淮安教育人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次有益探索。为此,我们坚定不移,信心百倍,一路向前!
(作者系江苏省淮安市教育局局长)
一、幸福教育,为“学校成功在淮安”提供路径导航
成功的学校就如美国思想家梭罗所说的“一方池塘”,吹拂着自由之风,涌动着创新之情,洋溢着快乐之感。幸福教育,是给自由以空间、给创新以土壤、给快乐以闲适心境的教育,它是价值愿景,也是学校成功的导航图。
一是以先进办学思想为内核。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以人民幸福为目的的教育观,就不会有良好的教育。当前,由于受社会、文化和管理等因素的影响,本该从容、缓慢、优雅的教育,已走向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盲目跟风、心浮气躁的“虚假繁荣”。这既不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也不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为此,我们一方面通过成立幸福教育研究会,进一步深化幸福教育的内涵,引领学校转变育人观,树立人人皆可成才、人才标准多样化的观念;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幸福教育研究联盟,凝聚全国基础教育界同仁的智慧和力量,为我市教育决策、学校发展、教师成长提供政策咨询和学术支持。2014年5月16日至17日,联盟举办首届“幸福教育论坛暨苏派名师教学观摩”活动,围绕“当幸福教师、育幸福学生”主题,全国11个省份幸福教育研究联盟学校的校长、教师近800人参加了活动。这是“幸福教育·学在淮安”品牌召唤下的一次盛会,意义非凡,影响深远。
二是以现代课程建设为渠道。学生成长不仅仅是在知识讲解与传授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更是在优质课程的滋养中实现。幸福教育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为教师从超越学科中心的新视角理解课程提供了可能和路径支持。省级中小学课程基地内涵建设,进一步加快了学校、教师为学生提供适合差异发展的课程和教学的步伐。在现代课程建设上,我们始终坚持校本课程基于学生差异,基于选择性学习;国家课程的教学实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差异性发展,真正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学校层面,围绕“我们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我们的孩子未来该怎么设计”“我们的学校到底能给孩子提供什么”等问题广泛开展讨论,以学校的办学定位、价值追求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充分选择为逻辑起点,对学校课程体系进行顶层设计,精心研制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的课程方案。
三是以特色项目建设为载体。特色项目建设是基础工程,通过特色项目逐步形成学校特色,直至形成特色品牌。通过组织评选一批特色项目,引导学校结合校情,面向全体学生,确立特色项目;在加强学校文化、体育、艺术等传统特色项目建设的同时,在教育国际化视野下广开渠道、引进资源,与国内外名校共建合作项目。
四是以评选特色学校为手段。有独特的办学思想、有效的运行支持和优良的校风校貌,这是我们考量特色学校的标准。三者有机融合构成整体,形成核心竞争力,表现出独特的精神气质,产生不可替代的合力影响,这是学校特色的魅力所在。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快特色学校建设,采取“点面结合,系统推进,分类指导,分期评估”的推进策略,促进每一所学校办出特色、办出名气,努力把学校特色发展打造成“幸福教育·学在淮安”的核心工程、品牌工程。
二、幸福教育,为“教师成就在淮安”搭建发展平台
教师的幸福来自于自己创造性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带来的愉悦感、成就感和成长感。为此,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幸福教育的最基础性工作来抓。
一是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立和完善教师补充更新机制,每年招聘一批新教师,逐年增加新招聘教师中音体美、技术专业教师和男教师的比例,并实施小学男教师培养计划。实行“教师走教制”,让优秀专职教师跨校任教,解决薄弱学科师资缺乏问题。鼓励教师参加高层次学历进修,重点提高高中阶段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转变传统用人机制,实施专业型人才助力基础课程、特长型人才拓宽特色课程、高学历人才推动品牌课程计划。
二是加强师德教育与师能培训。亚里士多德说:“幸福乃是在完满生活中德性的实现。”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德性应当是教师职业素养的核心要素。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评选市“十大师德之星”;严格师德考核奖惩,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评价、晋升和聘用的首要考量依据。师能培训方面,统筹整合市级以上教师培训,合理编排全年培训计划,实行分类按需培训,人员安排向农村教师、薄弱学科倾斜;充分发挥教师境外培训基地作用,扩大教师出国培训规模。
三是加强教育人才选拔培养。指导各县区积极筹建教师发展中心,重点加强名师名校长培养。出台淮安市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管理实施意见,重点加强名师名校长培养,建立特级教师、特级教师后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五个层次的梯队培养机制。完善教育人才奖励与考核办法,促进名师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幸福教育,为“学生成长在淮安”创造良好条件
马克斯·范梅南说:“教育学是一种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我们追求幸福教育就是将学生的成长作为整个教育的价值愿景。孟子说:“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对教育的需求也多种多样。因此,幸福教育是多样、公平、优质、普惠的教育,核心是以人为本。
一是推进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不断推进课堂变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倡导开放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营造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真正享受学习成长的幸福。召开教学模式研讨交流会,推动课堂教学深入变革。成立“淮式”教学流派研究会,进一步总结推广淮安市“十大教育管理模式”“十大教学模式”,提炼共性价值,形成“淮式”教学流派鲜明特点。不断加强市、县(区)学校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二是推进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以江苏省教育厅开展创新人才培养试点为契机,鼓励并支持有条件的普通高中尝试成立“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在教育内容方式等方面与大学教育有效衔接融通,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有余力的尖子生提早接触高校的教学资源,及早见习大学的相关实验,为国家发现、培养创新人才。
三是推进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积极实施中职“2.5 0.5”、五年制高职“4.5 0.5”人才培养改革,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对接淮安主导、新兴和特色产业,加快专业结构调整升级,培育一批品牌特色专业。加强校企合作,推行订单培养、引企入校、办校进厂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培育十个左右校企合作示范组合,形成淮安技能人才品牌,全年向地方输送各类人才一万人以上。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落脚点。只有以幸福为指向的教育,才是有意义的教育;只有以幸福为依归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幸福教育”理念的传播、内涵的拓展,不断丰富着“学在淮安”教育品牌的内涵,扩大着“学在淮安”教育品牌的影响,这是淮安教育人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次有益探索。为此,我们坚定不移,信心百倍,一路向前!
(作者系江苏省淮安市教育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