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素质的要求,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应加强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倡导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鼓励把研究性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本科生 教学 科研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科学研究,进行创新性实验和实践,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整个社会对高校高层次、高素质以及能够独立从事研究型工作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高层次人才,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及笔者近年来指导本科生从事科研工作的经验,从开展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的必要性、积极鼓励本科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及实施手段,以及这项工作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的角度,对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
一、开展本科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的必要性
目前在学生中流行一种实用主义倾向,学生对于能够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的知识会更有学习的意愿和动力,而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则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在实际的操作中,教师应该更加倾向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面对实际的问题,要解决,要突破,那么学生就必须要积极调动自己的知识库,如此一来,书本上的理论以及那些让学生平常感觉不到用处的基础知识就发挥作用了。而且随着实际操作的进一步深入,新的问题不断涌现,由此新知识的获取也就变得十分必要,这样毫无疑问就大大增高的本科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兴趣,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开展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也能带来很大的益处。查阅资料并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功,这一点是我们学生的一个缺陷。在日常学习中,学生一般很难涉及到资料的查阅问题,大部分学生也没有养成一个阅读文献的习惯,以至于到了毕业论文设计阶段,不少学生对如何阅读与毕业设计论文相关的资料感到十分困难,有的学生即使好不容易查到了部分资料,但阅读起来十分困难,而且也很难抓住文献的要点,提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也很难写出像样的综述来,对于外文文献更是不知所措,干脆就全部甩给指导老师。因此,通过平时的科研工作的锻炼,就可以使学生早一点接触资料,通过查找、阅读和写综述等过程,让他们在这方面得到一定的训练,提高他们获取情报资料的能力。如此这样,必能使学生在动手能力上得到锻炼,在科学态度上得到了熏陶。
二、积极鼓励本科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及实施办法
大学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该阶段将初步奠定一个人的知识基础、思维模式和思想方法。而在高等教育中,对学生影响最深的应该是本科阶段的教师和教学活动,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具备旺盛的求知欲和相对充裕的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只要善加引导,必将提高他们对学科专业的整体认知和掌控能力。而高校教师作为教学和科研活动的主体,不仅承担着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责任,而且有义务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全面把握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动态和发展前景,并积极将科研中获得的新知识新技能及时反映到教学中去。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要尽量介绍一些科学前沿的知识以及相关专业的可以进展,深入讲解每一个科学的进步对社会所产生的重大效益,让学生对科学与社会的发展相关联性深刻理解,激发他们学习和探索新知识的乐趣和积极性。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要多开设一些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项目,让学生独立设计、操作和总结,并写出研究论文,教师在这个过程给与适当指导。
在这个层面上,学生与教师一样都是知识探索者,是通过探索进行学习的参与者。所以教师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习和研究机会,激励他们一起探索知识。所以学校也应强调组织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增强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成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通过与相关指导本科生可以工作的教师探讨以及结合自己近年来指导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的实际来看,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对于学生个人的发展、专业知识结构和框架的建立以及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对新知识的探索等均产生深远影响。但此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也产生了相当多的问题,仍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制度上仍需要更加完善和落实,对参加科研工作的学生的资格、指导教师的资格、教师工作量的激素、奖酬金的发放以及各部门的配合等问题需要做出具体的规定和执行。
第二,指导学生的科研工作,教师要付出一部分的劳动,目前有的学校和单位对这部分劳动并未给以承认,如果所从事的科研工作是教师的课题,当然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廉价的劳动力,如果纯粹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那么这部分科研经费从哪里来?教师的工作量以及业绩点和奖酬金又如何计算等很客观而又现实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均需要相关单位给以一定的重视,并加以合理解决,否则教师的工作似乎变成了一种义务性劳动,这就大大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学生是进行科研工作的主体,这项工作的成败关键在于学生自身,如果连学生自身都积极性不高,工作是很难开展下去的。笔者指导的学生中,就有一部分学生中途突然不来参加科研工作的,而且也并未给教师一个不参加的理由,而且表现的很随意,觉得有兴趣就来,一旦觉得枯燥、乏味就干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种不能善始善终的做法,不但大大挫伤的教师指导工作的积极性,而且对学生本人来说也是很大的损失。因此,对于参加教师科研工作的学生资格,学校或单位应进行详细规划,并制定制度,从学生的报名程序、考察、中途无故退出后的惩罚措施等方面细化,以此来约束学生的随意性,提高这项工作效率以确保该项对学生和学校都十分有益的工作顺利实施。
关键词:本科生 教学 科研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科学研究,进行创新性实验和实践,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整个社会对高校高层次、高素质以及能够独立从事研究型工作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高层次人才,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及笔者近年来指导本科生从事科研工作的经验,从开展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的必要性、积极鼓励本科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及实施手段,以及这项工作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的角度,对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
一、开展本科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的必要性
目前在学生中流行一种实用主义倾向,学生对于能够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的知识会更有学习的意愿和动力,而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则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在实际的操作中,教师应该更加倾向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面对实际的问题,要解决,要突破,那么学生就必须要积极调动自己的知识库,如此一来,书本上的理论以及那些让学生平常感觉不到用处的基础知识就发挥作用了。而且随着实际操作的进一步深入,新的问题不断涌现,由此新知识的获取也就变得十分必要,这样毫无疑问就大大增高的本科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兴趣,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开展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也能带来很大的益处。查阅资料并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功,这一点是我们学生的一个缺陷。在日常学习中,学生一般很难涉及到资料的查阅问题,大部分学生也没有养成一个阅读文献的习惯,以至于到了毕业论文设计阶段,不少学生对如何阅读与毕业设计论文相关的资料感到十分困难,有的学生即使好不容易查到了部分资料,但阅读起来十分困难,而且也很难抓住文献的要点,提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也很难写出像样的综述来,对于外文文献更是不知所措,干脆就全部甩给指导老师。因此,通过平时的科研工作的锻炼,就可以使学生早一点接触资料,通过查找、阅读和写综述等过程,让他们在这方面得到一定的训练,提高他们获取情报资料的能力。如此这样,必能使学生在动手能力上得到锻炼,在科学态度上得到了熏陶。
二、积极鼓励本科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及实施办法
大学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该阶段将初步奠定一个人的知识基础、思维模式和思想方法。而在高等教育中,对学生影响最深的应该是本科阶段的教师和教学活动,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具备旺盛的求知欲和相对充裕的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只要善加引导,必将提高他们对学科专业的整体认知和掌控能力。而高校教师作为教学和科研活动的主体,不仅承担着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责任,而且有义务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全面把握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动态和发展前景,并积极将科研中获得的新知识新技能及时反映到教学中去。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要尽量介绍一些科学前沿的知识以及相关专业的可以进展,深入讲解每一个科学的进步对社会所产生的重大效益,让学生对科学与社会的发展相关联性深刻理解,激发他们学习和探索新知识的乐趣和积极性。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要多开设一些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项目,让学生独立设计、操作和总结,并写出研究论文,教师在这个过程给与适当指导。
在这个层面上,学生与教师一样都是知识探索者,是通过探索进行学习的参与者。所以教师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习和研究机会,激励他们一起探索知识。所以学校也应强调组织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增强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成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通过与相关指导本科生可以工作的教师探讨以及结合自己近年来指导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的实际来看,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对于学生个人的发展、专业知识结构和框架的建立以及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对新知识的探索等均产生深远影响。但此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也产生了相当多的问题,仍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制度上仍需要更加完善和落实,对参加科研工作的学生的资格、指导教师的资格、教师工作量的激素、奖酬金的发放以及各部门的配合等问题需要做出具体的规定和执行。
第二,指导学生的科研工作,教师要付出一部分的劳动,目前有的学校和单位对这部分劳动并未给以承认,如果所从事的科研工作是教师的课题,当然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廉价的劳动力,如果纯粹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那么这部分科研经费从哪里来?教师的工作量以及业绩点和奖酬金又如何计算等很客观而又现实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均需要相关单位给以一定的重视,并加以合理解决,否则教师的工作似乎变成了一种义务性劳动,这就大大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学生是进行科研工作的主体,这项工作的成败关键在于学生自身,如果连学生自身都积极性不高,工作是很难开展下去的。笔者指导的学生中,就有一部分学生中途突然不来参加科研工作的,而且也并未给教师一个不参加的理由,而且表现的很随意,觉得有兴趣就来,一旦觉得枯燥、乏味就干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种不能善始善终的做法,不但大大挫伤的教师指导工作的积极性,而且对学生本人来说也是很大的损失。因此,对于参加教师科研工作的学生资格,学校或单位应进行详细规划,并制定制度,从学生的报名程序、考察、中途无故退出后的惩罚措施等方面细化,以此来约束学生的随意性,提高这项工作效率以确保该项对学生和学校都十分有益的工作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