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学物理研究性学习建构与实施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m_72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物理研究性学习,借助信息技术网络平台,能够让学生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下面是笔者对中学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建构与实施的研究。
  
  一、中学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建构分析
  
  1、转变教师固有的教学思维方式
  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是教师与学生探究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以自然、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直接体验和探究获得直接经验,其可行性、实践性、专题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教学思维方法应当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情感交流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资源的咨询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信息资源与计算机等教育手段的关系与功能的开发是与传统教学有很大差别的另一种功能性结构的教学,是一种理论化、理想化的建构主义学习方式。
  教师的作用应体现为:(1)在中学物理教学活动之前。要精心搜集、筛选、组织学习资料,将其制成学习网页。(2)在学生进行协作学习过程中,进行恰当的引导,帮助各小组确立研究专题,指导学生明确研究思路。(3)制定研究计划、方案,有目的地利用网络等各种手段搜集信息资料。(4)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并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恰当评价,加强对各个研究小组进行提优补差的个别辅导。
  
  2、转变学生固有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自身生活及社会生活的经验,提出问题,选择器材,设计研究方案,收集资料,进行实践研究,把探究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讨论、归纳结论,并自我评价探究的结果。它强调的是学生自主性学习行为与学习过程。学生的价值观、态度的价值取向和心理倾向都通过了学生实践、体验,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经验体系。
  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于:(1)学生能根据教师揭示的目标、设计的情景、提供的资源积极思考并能提出进一步的研究问题。(2)能围绕研究的问题与教师、同学交流讨论,并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用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3)对提供的信息资源进行查阅检索、分析、加工、合成,获得信息。(4)对知识进行探索、主动发现,和所学知识进行主动建构。(5)在不同情景下能利用自己原有认识结构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它不再是以接受性学习为主,被动依赖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创设科学研究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究、实践、发现和体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使学生从单纯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3、确定问题情境为导入
  以研究性学习为理念的物理教学,是把问题呈现在面前,提出猜想,选用器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验实践,以解决问题为教学的导人点。这与传统的教学顺序颠倒,但它是教学观念和教学目标的更新。研究性学习将学生的学习活动设置问题情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性思维冲动。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围绕着问题的探究和解决问题而展开。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会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行知识反馈。学生能很好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并对学习策略进行有效评价。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理解概念、原理和掌握学习策略,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提取,学习策略在新问题中的迁移。如:以苏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二节电路的基本方式的教学为例,进行问题情景设计。课前学生观察和调查家中电器和教室中电器的使用情况。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下载或设计两盏灯都亮的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你要使两盏灯亮起来,需要用到什么器材?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又有哪些猜想呢?请你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样自然地导人问题情景,使每个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自主探索、研究中,实现了中学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探究。
  
  4、学生自由组合小组合作讨论是思维形成的过程
  在物理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活动的意义在于:(1)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可以激活学生先有的知识储备,用原有知识背景与当前问题之间生成更多的联系。(2)讨论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外显化。学生会经常感受到不同观点的冲突,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反馈和评判。(3)关键是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人人都积极探究、主动参与、独立创新的优良环境。只要研究的问题恰当有丰富的内涵,就能使所有的学生都有参与探究的机会,对问题生成多层次的理解,然后将各个方面的见解集合起来,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
  
  5、研究结果与评价的反馈
  中学物理研究性学习立足于教材,拓展于生活和社会中的物理知识,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为了提炼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能力,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问题解决思维过程作出反馈意见。反馈的目的在于:(1)内化新知识,加工与整合新旧知识的联系。达成同化或顺应,形成更协调一致的理解。(2)加深理解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学习策略,使知识得到迁移。(3)科学的反馈能使新问题成为教与学的归宿,在原有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新问题,这些新问题能使教学延伸到课外,最终把学生引上创新之路。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仅是研究的成果、学术水平的提高及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更强调学生要学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学会处理反馈信息。这样就要应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去衡量不同学生,让学生展示各自的长处,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中学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与设计
  
  1、进入问题情境
  师生通过课堂讲座、组织调查、组织参观访问、通过计算机网络搜集资料等形式,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做好有关背景知识的铺垫,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交流、讨论的形式提出学习活动的核心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再经过各种手段有效地搜集相关的物理知识资料,进一步确立研究的问题,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分析问题等一系列垫捕后,小组成员拟定初步的研究计划和方案,做好研究性学习的准备工作,如:计划、方案、搜集有关学习活动的信息资料等。
  
  2、进行实践体验
  在进行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体验。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科学态度,掌握一定的科学探究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学生要学会掌握搜集资料的科学方法,有效地获取相关信息资料,进行去伪存真、整理与归纳,将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判断,得出结论。同时要考虑结果是否能充分证实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决定是否要进一步采取措施。(2)学生根据设计好的方案和方法,选择恰当的对象进行调查,如实记录调查中的各种有用信息,获取客观的调查结果。同时反馈调查结果是否足以支持研究的结论,或者存在其他解释的可能性。(3)学生将得到的研究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互相取长补短、激发灵感、开拓解决问题的思路,形成正确认识。并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以及团队精神。
  
  3、文字语言的表达和交流
  在研究性学习中,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极为重要,它是每个学生获取各种知识信息的重要传媒,也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交换思想及思维的重要工具。学生应学会将获取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通过学生的互相交流、研讨与同学分享成果,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他人,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维,也敢于和善于申辩。从而得到科学世界观的培养和形成,最终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三、结语
  
  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而是通过转变教与学方式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最终使学生真正达到会生存、会学习、会创造的目的。
其他文献
日本溜井委员会针对矿石在溜井中的移动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现场试验和试验室试验,并写出了总题目为《溜井中矿石移动的研究》报告11篇,内容比较丰富,有一定参考价值。本刊将陆
当堂练习既是学科教学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又是一个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渠道。一份好的练习设计不仅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强化,而且有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当堂练习对于师生双方都起着反馈信息的作用,教师可以把课堂上反馈的学习缺陷及时总结、及时矫正,并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但长期以来,当堂练习的设计是一个被忽视且少有研究的课题。我在近几年的历史教学中,对当堂练习的设计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和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课堂提问是中学历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它不仅能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然而,长期以来,课堂提问往往是教师(口头或文字)提出问题,学生回答的传统方式。这种提问方式,单调、枯燥、缺乏新意,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因此,在今天大力提倡创新思维的形式下,教师应不断地
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sis)是一种由隐孢子虫引起的呈世界性分布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可引起人和动物的急性腹泻,对反刍动物及免疫缺陷或免疫力降低
笔者最近讲述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时出了一道材料题给学生:  材料:(按:美国独立战争后,农民的债务增加。终于导致了1786年谢司领导的农民起义,在起义被镇压后。)华盛顿说:天呀,人的行为为什么竟然这样反复无常,出尔反尔!前些日子为了建立我们今天的制度,为了建立我们自己选择和创立的制度,我们还在流血牺牲,可是现在我们又拔出刀来,想要推翻这些制度,这件事真难以解释┅┅如无道理,就要马上运用政府
人的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获得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交叉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耳闻目睹、口诵心思,读读写写、讲讲练练,能更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做,可以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信息渠道;还可以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这样的指导思想,我在上历史课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谨此罗列,以求抛砖引玉。    1
摘要:当前历史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思考如何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探索构建符合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运用问题讨论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都有一定的效果。本文就问题讨论教学模式的涵义、课堂组织形式和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一些认识,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激励作用。使学生能多渠道、主体性地获取知识信息。教师应把主导与主体、教材与学生、教法与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进行活动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时,总是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因此,如果教师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激思,那么,地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将牢牢地掌握在教师的有效调控范围内,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地理知识、地理景观、地理图像丰富多彩,上至天文,下至地质,近及家乡,远及全
2009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中央美术学院领导班子配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全校十五个教学院、系进行了一次深入调研和教学思想的大讨论。在听取调研意见和观点,分析检查
在pH 2.0~6.0的BR缓冲溶液中,Pd(Ⅱ)与柠檬黄(TTZ)形成的络离子与溴化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C16mim]Br)离子液体发生作用形成离子缔合物,引起溶液共振瑞利散射(RRS)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