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物理研究性学习,借助信息技术网络平台,能够让学生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下面是笔者对中学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建构与实施的研究。
一、中学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建构分析
1、转变教师固有的教学思维方式
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是教师与学生探究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以自然、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直接体验和探究获得直接经验,其可行性、实践性、专题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教学思维方法应当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情感交流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资源的咨询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信息资源与计算机等教育手段的关系与功能的开发是与传统教学有很大差别的另一种功能性结构的教学,是一种理论化、理想化的建构主义学习方式。
教师的作用应体现为:(1)在中学物理教学活动之前。要精心搜集、筛选、组织学习资料,将其制成学习网页。(2)在学生进行协作学习过程中,进行恰当的引导,帮助各小组确立研究专题,指导学生明确研究思路。(3)制定研究计划、方案,有目的地利用网络等各种手段搜集信息资料。(4)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并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恰当评价,加强对各个研究小组进行提优补差的个别辅导。
2、转变学生固有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自身生活及社会生活的经验,提出问题,选择器材,设计研究方案,收集资料,进行实践研究,把探究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讨论、归纳结论,并自我评价探究的结果。它强调的是学生自主性学习行为与学习过程。学生的价值观、态度的价值取向和心理倾向都通过了学生实践、体验,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经验体系。
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于:(1)学生能根据教师揭示的目标、设计的情景、提供的资源积极思考并能提出进一步的研究问题。(2)能围绕研究的问题与教师、同学交流讨论,并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用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3)对提供的信息资源进行查阅检索、分析、加工、合成,获得信息。(4)对知识进行探索、主动发现,和所学知识进行主动建构。(5)在不同情景下能利用自己原有认识结构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它不再是以接受性学习为主,被动依赖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创设科学研究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究、实践、发现和体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使学生从单纯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3、确定问题情境为导入
以研究性学习为理念的物理教学,是把问题呈现在面前,提出猜想,选用器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验实践,以解决问题为教学的导人点。这与传统的教学顺序颠倒,但它是教学观念和教学目标的更新。研究性学习将学生的学习活动设置问题情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性思维冲动。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围绕着问题的探究和解决问题而展开。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会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行知识反馈。学生能很好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并对学习策略进行有效评价。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理解概念、原理和掌握学习策略,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提取,学习策略在新问题中的迁移。如:以苏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二节电路的基本方式的教学为例,进行问题情景设计。课前学生观察和调查家中电器和教室中电器的使用情况。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下载或设计两盏灯都亮的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你要使两盏灯亮起来,需要用到什么器材?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又有哪些猜想呢?请你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样自然地导人问题情景,使每个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自主探索、研究中,实现了中学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探究。
4、学生自由组合小组合作讨论是思维形成的过程
在物理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活动的意义在于:(1)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可以激活学生先有的知识储备,用原有知识背景与当前问题之间生成更多的联系。(2)讨论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外显化。学生会经常感受到不同观点的冲突,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反馈和评判。(3)关键是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人人都积极探究、主动参与、独立创新的优良环境。只要研究的问题恰当有丰富的内涵,就能使所有的学生都有参与探究的机会,对问题生成多层次的理解,然后将各个方面的见解集合起来,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
5、研究结果与评价的反馈
中学物理研究性学习立足于教材,拓展于生活和社会中的物理知识,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为了提炼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能力,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问题解决思维过程作出反馈意见。反馈的目的在于:(1)内化新知识,加工与整合新旧知识的联系。达成同化或顺应,形成更协调一致的理解。(2)加深理解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学习策略,使知识得到迁移。(3)科学的反馈能使新问题成为教与学的归宿,在原有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新问题,这些新问题能使教学延伸到课外,最终把学生引上创新之路。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仅是研究的成果、学术水平的提高及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更强调学生要学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学会处理反馈信息。这样就要应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去衡量不同学生,让学生展示各自的长处,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中学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与设计
1、进入问题情境
师生通过课堂讲座、组织调查、组织参观访问、通过计算机网络搜集资料等形式,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做好有关背景知识的铺垫,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交流、讨论的形式提出学习活动的核心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再经过各种手段有效地搜集相关的物理知识资料,进一步确立研究的问题,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分析问题等一系列垫捕后,小组成员拟定初步的研究计划和方案,做好研究性学习的准备工作,如:计划、方案、搜集有关学习活动的信息资料等。
2、进行实践体验
在进行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体验。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科学态度,掌握一定的科学探究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学生要学会掌握搜集资料的科学方法,有效地获取相关信息资料,进行去伪存真、整理与归纳,将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判断,得出结论。同时要考虑结果是否能充分证实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决定是否要进一步采取措施。(2)学生根据设计好的方案和方法,选择恰当的对象进行调查,如实记录调查中的各种有用信息,获取客观的调查结果。同时反馈调查结果是否足以支持研究的结论,或者存在其他解释的可能性。(3)学生将得到的研究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互相取长补短、激发灵感、开拓解决问题的思路,形成正确认识。并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以及团队精神。
3、文字语言的表达和交流
在研究性学习中,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极为重要,它是每个学生获取各种知识信息的重要传媒,也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交换思想及思维的重要工具。学生应学会将获取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通过学生的互相交流、研讨与同学分享成果,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他人,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维,也敢于和善于申辩。从而得到科学世界观的培养和形成,最终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三、结语
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而是通过转变教与学方式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最终使学生真正达到会生存、会学习、会创造的目的。
一、中学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建构分析
1、转变教师固有的教学思维方式
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是教师与学生探究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以自然、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直接体验和探究获得直接经验,其可行性、实践性、专题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教学思维方法应当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情感交流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资源的咨询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信息资源与计算机等教育手段的关系与功能的开发是与传统教学有很大差别的另一种功能性结构的教学,是一种理论化、理想化的建构主义学习方式。
教师的作用应体现为:(1)在中学物理教学活动之前。要精心搜集、筛选、组织学习资料,将其制成学习网页。(2)在学生进行协作学习过程中,进行恰当的引导,帮助各小组确立研究专题,指导学生明确研究思路。(3)制定研究计划、方案,有目的地利用网络等各种手段搜集信息资料。(4)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并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恰当评价,加强对各个研究小组进行提优补差的个别辅导。
2、转变学生固有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自身生活及社会生活的经验,提出问题,选择器材,设计研究方案,收集资料,进行实践研究,把探究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讨论、归纳结论,并自我评价探究的结果。它强调的是学生自主性学习行为与学习过程。学生的价值观、态度的价值取向和心理倾向都通过了学生实践、体验,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经验体系。
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于:(1)学生能根据教师揭示的目标、设计的情景、提供的资源积极思考并能提出进一步的研究问题。(2)能围绕研究的问题与教师、同学交流讨论,并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用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3)对提供的信息资源进行查阅检索、分析、加工、合成,获得信息。(4)对知识进行探索、主动发现,和所学知识进行主动建构。(5)在不同情景下能利用自己原有认识结构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它不再是以接受性学习为主,被动依赖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创设科学研究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究、实践、发现和体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使学生从单纯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3、确定问题情境为导入
以研究性学习为理念的物理教学,是把问题呈现在面前,提出猜想,选用器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验实践,以解决问题为教学的导人点。这与传统的教学顺序颠倒,但它是教学观念和教学目标的更新。研究性学习将学生的学习活动设置问题情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性思维冲动。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围绕着问题的探究和解决问题而展开。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会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行知识反馈。学生能很好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并对学习策略进行有效评价。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理解概念、原理和掌握学习策略,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提取,学习策略在新问题中的迁移。如:以苏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二节电路的基本方式的教学为例,进行问题情景设计。课前学生观察和调查家中电器和教室中电器的使用情况。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下载或设计两盏灯都亮的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你要使两盏灯亮起来,需要用到什么器材?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又有哪些猜想呢?请你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样自然地导人问题情景,使每个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自主探索、研究中,实现了中学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探究。
4、学生自由组合小组合作讨论是思维形成的过程
在物理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活动的意义在于:(1)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可以激活学生先有的知识储备,用原有知识背景与当前问题之间生成更多的联系。(2)讨论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外显化。学生会经常感受到不同观点的冲突,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反馈和评判。(3)关键是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人人都积极探究、主动参与、独立创新的优良环境。只要研究的问题恰当有丰富的内涵,就能使所有的学生都有参与探究的机会,对问题生成多层次的理解,然后将各个方面的见解集合起来,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
5、研究结果与评价的反馈
中学物理研究性学习立足于教材,拓展于生活和社会中的物理知识,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为了提炼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能力,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问题解决思维过程作出反馈意见。反馈的目的在于:(1)内化新知识,加工与整合新旧知识的联系。达成同化或顺应,形成更协调一致的理解。(2)加深理解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学习策略,使知识得到迁移。(3)科学的反馈能使新问题成为教与学的归宿,在原有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新问题,这些新问题能使教学延伸到课外,最终把学生引上创新之路。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仅是研究的成果、学术水平的提高及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更强调学生要学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学会处理反馈信息。这样就要应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去衡量不同学生,让学生展示各自的长处,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中学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与设计
1、进入问题情境
师生通过课堂讲座、组织调查、组织参观访问、通过计算机网络搜集资料等形式,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做好有关背景知识的铺垫,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交流、讨论的形式提出学习活动的核心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再经过各种手段有效地搜集相关的物理知识资料,进一步确立研究的问题,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分析问题等一系列垫捕后,小组成员拟定初步的研究计划和方案,做好研究性学习的准备工作,如:计划、方案、搜集有关学习活动的信息资料等。
2、进行实践体验
在进行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体验。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科学态度,掌握一定的科学探究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学生要学会掌握搜集资料的科学方法,有效地获取相关信息资料,进行去伪存真、整理与归纳,将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判断,得出结论。同时要考虑结果是否能充分证实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决定是否要进一步采取措施。(2)学生根据设计好的方案和方法,选择恰当的对象进行调查,如实记录调查中的各种有用信息,获取客观的调查结果。同时反馈调查结果是否足以支持研究的结论,或者存在其他解释的可能性。(3)学生将得到的研究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互相取长补短、激发灵感、开拓解决问题的思路,形成正确认识。并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以及团队精神。
3、文字语言的表达和交流
在研究性学习中,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极为重要,它是每个学生获取各种知识信息的重要传媒,也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交换思想及思维的重要工具。学生应学会将获取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通过学生的互相交流、研讨与同学分享成果,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他人,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维,也敢于和善于申辩。从而得到科学世界观的培养和形成,最终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三、结语
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而是通过转变教与学方式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最终使学生真正达到会生存、会学习、会创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