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廊桥遗梦》女主角弗朗西斯卡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t3937614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2年,《廊桥遗梦》(The Bridge of Madison County)这部以真实故事为背景的小说在美国出版,一经面世便感动了无数中外读者。小说揭开了一段刹那即永恒的爱情故事,将主人公的爱、痛苦、挣扎和责任毫无保留地展示出来,赤诚美好,又让人唏嘘,但是唏嘘之余,读者总觉得好像主人公弗朗西斯卡和罗伯特金凯好像就在自己身边。面对烟火、尘埃、爱情、坚守,行走匆匆的世间,人们总该记住些什么。本文浅析女主人公弗朗西斯卡,向读者传递她的爱情观和家庭观,为小说人物注入更为丰满的血肉。
  一、弗朗西斯卡的家庭观
  她出生于意大利,少女时期在意大利的小镇度过,与丈夫相爱后便随他回到麦迪逊县生活。她生育了一双儿女,做家庭主妇的同时也搁浅了做教师的梦想。她有一双羽翼,但为了婚姻与家庭,她一根根拔下自己的羽毛,窝在小镇尽力让自己适应平淡如水的生活,不碰梦想,不提故乡。
  弗朗西斯卡的家庭观与东方女性的家庭观十分契合。女性在家庭里是输出能量的一方,为儿女、丈夫操劳,为维系家庭付出。这也是主流价值所认可的家庭观,顺从丈夫,养育儿女。同时,这也是弗朗西斯卡难以放下的责任和她今生的坚守。
  罗伯特懂她少女时期的梦想,懂她骨子里法国人的浪漫和她想冲破无聊生活的念头。但就算遇到了这样一位灵魂上的知己,弗朗西斯卡最终还是选择了家庭。
  提到弗朗西斯卡的家庭观便不得不提孩子,这是她做出守护家庭这一决定的重要因素。弗朗西斯卡和丈夫所生活的小镇思想传统,有一丝的闲言碎语都足以使人无法抬头。孩子几乎是弗朗西斯卡生活的重心,儿子、女儿不理解她喜好的音乐,与她的思想格格不入,但一切都不妨碍她对孩子们的爱。考虑到自己离开小镇后孩子所要承担的痛苦,她选择守护家庭。而直至她去世,孩子都不曾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她也不曾提起自己多年的付出。她像所有的母亲一样,做出一种牺牲式的付出和成全。为了家庭,她可以压抑自己的夢想和情感。这是伟大之处,也是唏嘘之处。但也正是这样正确的坚守,她才能将两个孩子培养成人,看见他们各自组成家庭,完成此生作为母亲和妻子的责任。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可贵之处是在两种感情之间做出正确抉择。笔者认为弗朗西斯卡的家庭观可谓是一种坚韧的坚守。她的坚守让一双儿女健康成长,同时守护丈夫到他生命终点。直到丈夫去世几年后,她才给心中挚爱写信,只是挚爱已逝、空留叹息,只有将骨灰撒在廊桥,以期来生。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以婚外恋为切入口,展示人类情感生活的深度与柔美,使整个故事跳出了婚外恋的低俗氛围,包含着某种严肃的思考。
  二、弗朗西斯卡的爱情观
  女主人公弗朗西斯卡在面对浪漫爱情与道德理性的两难选择时所做出的决定,折射出人性中光辉与崇高的一面,讴歌了人性的胜利。遇见罗伯特金凯是她此生最大的叛逆。弗朗西斯卡说:这样的爱,一生只有一次。也许就在那个初见的夏日,当罗伯特开着旧卡车来到她面前,她问:“你要来杯冰茶吗?”一切就都自然而然地发生着。
  弗朗西斯卡的爱情观是热烈与冷静交织。《廊桥遗梦》之所以引起众多读者强烈反响,可能就在于弗朗西斯卡的选择代表了大多数人的选择,弗朗西斯卡的爱情观便是大多数人的爱情观,即放下一己私念选择家庭。她在罗伯特面前才能做真正的自己,一个放松的、热烈的自我,谈叶芝的诗歌,饮酒,跳舞。这样的释放不轻浮,是每一个年过四十被婚姻紧束的女人都渴望的找回自我。为孩子、爱人和家庭付出了半生,而有谁在乎她年少时的梦想,她如今是否幸福呢?
  幸运的她遇见了罗伯特,他在乎。“我来到这个星球上,就是为了这个,弗朗西斯卡。不是为了旅行摄影,而是为了爱你。我现在明白了,我一直是从高处一个奇妙的地方跌落下去,时间很久远了,比我已度过的生命还要多许多年。而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向你跌落。”《滕王阁序》中写道:“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他们便是彼此的知己。
  爱情中一味的热烈和一味的理性都不可取。弗朗西斯卡做了正确的抉择。若是抛弃家庭选择爱情,那爱情可能也是变了味的。正是因为她的理性选择,使读者为之震撼,也不禁让人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有人说四天的爱情不足证明什么,但他俩余生的默契相守说明了一切。
  三、结语
  小说中那些令人怦然心动的句子和荡气回肠的情节,至今依然拨动着全球读者的心弦。2017年作者去世,那么,从此永别廊桥、遗梦难寻。廊桥遗梦的作者去世后,这部作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离读者远去。这可能是美国普通家庭中一个极为平凡的爱情故事,但这种平凡最为动人。爱情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年少的怦然心动,浓时的轰轰烈烈、生离死别。而这部作品则是在细水长流的几十年时光里,让爱情韧如蒲苇,坚若磐石。
  《廊桥遗梦》一经出版后颇具争议,一度被冠以家庭伦理片的称号。本文以原著为基础,通过对女主人公的家庭观与爱情观解读,读者更进一步了解了弗朗西斯卡,向读者展示一个更加丰满的人物形象。她是少女,是母亲,是妻子,是罗伯特一生的惦念。一千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人认为弗朗西斯卡和罗伯特有悖道德,有人为二人无限唏嘘,有人认为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功过留予后人评说,文学作品中自有美好的一笔。
  “他是大陆,是远游客,是所有下海的船。”
  大陆在混沌时与天空相融,远游客终要归家,正如所有的泊船终要归港。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简介:费钰茜(1995-),女,辽宁锦州人,硕士,研究方向:英语口译。
其他文献
在安徒生创作的160篇童话中,以死亡为主题的童话将近40篇。透过他的童话,人们不难发现安徒生本人对死亡的直视和思索。在童话中,“死亡”不仅仅代表肉体的枯朽和生命的终结,他多次强调人类固然难逃死亡,但是也赞扬与死抗衡和向死而生的巨大勇气。他认为尽管肉体的消亡是不可逃避的,但是通过直面死亡与对永恒灵魂的追求,歌颂了人类所特有的勇气与美德。  一、童年经历与死亡主题的联系  安徒生的父亲是一名朴实的鞋匠
期刊
《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与诗人艾米莉·勃朗特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说,它奠定了艾米莉在英国文学史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这部作品写于1845年10月到1846年6月,并于1847年以“艾利斯·贝尔”的笔名出版。这部小说被认为具有哥特式小说的元素,它以爱情和复仇为主题,讲述了希斯克利夫在自己最爱的女人凯瑟琳嫁给别人之后,开始对社会充满仇恨并进行复仇的故事。基于此,本文将主要从小说的作者、创作背景、
期刊
影片《董夫人》(The Arch)  由小说《贞节坊》改编而来,在保持故事基本元素和总体脉络大体一致的情况下,电影对小说的部分关键情节、人物关系、情绪基调和叙事方式等做出了一定改动。本文将通过对小说文本、电影文本的基本情节梳理和三个方面内容改编的分析,探讨小说的反封建启蒙主题是如何在电影叙事中转变为“人”本位内涵的。  林语堂的小说《贞节坊》也是一个改编之后的文本,据林语堂转述,原来的文本讲述了“
期刊
东乡族是甘肃省三个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民族文化意蕴丰厚,源远流长。东乡族文学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乡族文学包括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当代东乡族文学指1949年迄今经历了发展到成熟过程的东乡族文学。  一、国内相关研究  当代东乡族文学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其研究经历了民间文学的搜集和整理、文学史的编写、文学成果的专题性研究三个既相交叉又过程鲜明的阶段。  (一)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  20世
期刊
《我不是药神》取材于2015年轰动一时的“陆勇案”,讲述了一家神油店老板程勇接受一个白血病人吕受益的建议,从一个普通的保健品店商贩,转变成为印度仿制药“格列宁”药贩子的故事。电影上映后饱受称赞,甚至成为不少观众心目中的年度最佳,这样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导演文牧野和主演徐峥的功劳,更多的是影片带来的真诚的故事、与观众产生共鸣的现实事件和认真刻画出的非常贴近生活的角色。  一、真实的小角色们  徐峥饰演
期刊
19世纪的法兰西宗教横肆,维克多·雨果借诞生在巴黎贫民窟的冉阿让的双眼去揭示当时人民在黑暗中低头摸索无法抬头仰望的现状。丑攀附着美而生,美为丑低下了头颅。被黑暗蔓延的社会虽然不可避免会生出散发腐烂恶臭的被利益催动的行尸走肉,但是大多的是不曾泯灭的纯粹的灵魂。本文就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来描写互相救赎、有关于爱的人性面,向那些坚持本我的人们予以致敬。  “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
期刊
众所周知,《西游记》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其间山河交替、流转千般光影,和其创作时间相近的其他作品,如《红楼梦》等都在某阶段内被厄运所限制过。《西游记》则截然不同,顺利流传下来,并对后来的神魔小说和现代玄幻小说产生积极影响。本文将从传播视阈研究《西游记》,并探究了其重要性。  对于百回本《西游记》而言,不论把作者认定为丘处机还是吴承恩,从不同层面来看二者都不是最适合的,唐三藏取经这一历史事件在相
期刊
在莫里森的作品中,秀拉的形象颇具争议。有人说,秀拉是一个新的黑人女性形象,她敢于为寻求独立和自由的人争取权利;一些人认为,她是一个孤独的反叛者,她放弃了黑人文化传统,拒绝对同胞的责任感;甚至有些人认为,秀拉是邪恶势力的代表。无论她是什么样的人,但有一件事可以肯定:她在短暂的生命中坚决寻求自我认同。面对种族、性别、传统和社会的压力,秀拉拒绝忍受。相反,她选择上台并主动攻击。她毫无恐惧地抵制各方面的阻
期刊
在现代生活中,一提到巴黎,人们就会联想到著名的艾弗尔铁塔、世界足球先生齐达内、浪漫于世的法国文学家雨果以及喧嚣霓虹的夜场。你很难想象19世纪法国巴黎社会的城市是怎样的南辕北辙。在奥斯曼男爵的城市改造计划实施后,通过社会的不断城市化改造,画家笔下的作品也是惺惺呼应,艺术史也可以是社会史中一个非常独特的角度。  通过对一些马奈和巴黎社会历史文献的调研,笔者注意到艺术史和社会史的息息相关性,本文研究的主
期刊
三道石坡很长,长到我们祖祖辈辈住了几百年。不知道祖先早年是如何选了这么个“风水宝地”扎下营寨的。这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扎到谷底,三道石坡完成了从高到低的过渡,成为这里的一道风景。  听老人们说先前这儿倒是挺热闹的,长辈们描述它曾是老镇集会的繁华地段,商贾如云,店铺栉比,白天叫卖声不绝于耳,晚上车马声响彻五更,可惜我没能赶上那个时候,也领略不到三道石坡的这种壮观景象。  “东阁”下面就是我家。“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