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幸福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幸福,也要关注教师的幸福。教师幸福与否, 直接关系着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关系着学生成长,也关系着教师自身的发展。本文试图从物质幸福感、精神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三方面探讨当前教师幸福感的缺失的表现,提出了一些增进教师幸福感的措施。
如果我们去问这样的问题:“人最关心的是什么?”我们应该接受的一个答案将是:“幸福”。幸福是我们追求的永恒目标。从教育角度来讲,我们要不断的追求教育的幸福,教育幸福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幸福,也要关注教师的幸福。教师幸福与否,直接关系着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关系着学生成长和学校的发展,也关系着教师自身的发展。什么是教师幸福感?当前我们的教师有幸福感吗?怎样来增进教师幸福感?这些是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
教师幸福感的厘定
幸福感是一种模糊的表达,难以给出准确的定义,但它却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同研究领域对幸福的界定也略有不同,譬如,心理学关注主观幸福感,“幸福是指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的一种情绪状态,是有需要(包括动机、欲望、兴趣)、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伦理学将幸福界定为:“幸福是人的根本需要或总体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时所产生愉悦感”;刘次林博士从教育学角度将幸福阐释为:“幸福是人性得到肯定时的主观感受”。因为视角不同对幸福的理解也是多元化,但几乎都承认这样一点: 幸福感是一种个人的感觉,它取决于个人对生活、工作和社会的综合满意程度。它是一种主观心理体验,同时也是一种生存客观状态,主观体验与客观状态的统一。
根据对幸福感的理解,笔者认为教师幸福感是教师在整个生存场域中身心之间和谐、愉悦状态,它意味着教师对生活、工作和社会所具有的平衡感和舒适感。主要涉及到物质幸福感、精神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三方面。教师的幸福感有着丰富的内涵,既有幸福的一般特征,又有教师幸福的个性特点,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统一真诚奉献与自我实现的统一,创造幸福与享受幸福的统一。
小学教师幸福感缺失的表现
(一)物质幸福感缺失
物质幸福即物质生活幸福, 是物质需要、欲望、目的得到实现的幸福, 也就是生理需要、肉体欲望得到满足的幸福, 其最高表现是发财致富和健康长寿。当前教师物质幸福感缺失主要表现在经济收入偏低和健康危机。
教育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决定了教师职业应该经济待遇,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小学教师的工资收入不仅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与社会其他行业相比,教师职业要求高,劳动强调大,收入却低于其他行业。尤其是一些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师,收入更低。收入低,极大影响了教师的生活水平,影响他们的幸福感。另外,“健康乃生命之本”,繁重而艰辛的教育教学工作既是脑力的透支。由于长时间地用脑、站立讲课、伏案、加班、超身体发出强烈地抗议。北京市一所中学的体育教师对本校100多名教师做有22%的教师患有肩周炎,18%的教师患有颈推增生,曲张等症状,身患各种疾病的教师加在一起占了50%。《教师法》明文规定:“教师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医疗待遇,应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但目前很多学校没有依法执行这一规定,教师的健康受到威胁。
(二)精神幸福感缺失
精神幸福即精神生活的幸福, 是人的精神方面的需要、欲望、目的得到实现的幸福, 主要包括认知需要得到满足的幸福和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得到满足的幸福,就是保持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当前小学教师普遍感到工作压力大。由于工作量大,事情的繁琐,很多小学教师没有时间去参加其它的兴趣活动,失去了自由和空间,精神生活单调。
升学率,这一直接明了的数字最大限度的限制了老师的个性自由性发挥,老师在升学率面前,在社会喊着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学校要的只是升学率、学生要的却是自由快乐、家长要成绩而社会要的是素质的情形下,可怜的老师被夹在中间,气都透不过来,这其中的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班级人数多、学生性格不一。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每个同学的个性特征又不同。参差不齐的学生是教师面临的一项很大的压力来源,而在这些学生中,难以管理的学生无疑带给教师最大的压力。总的来说,教师的整个精神生活受制于各方面的压力,幸福感遭到侵蚀。
(三)社会幸福感缺失
社会幸福即社会生活的幸福, 是人的社会性需要、欲望、目的得到实现的幸福, 也就是人的人际关系方面的需要、欲望、目的得到实现的幸福。主要包括安全需要得到满足的幸福、归属和爱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幸福、权利和自尊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幸福。当前教师普遍感到社会地位偏低,得不到足够的社会支持和关爱。
我国古代小学教师的地位就低“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的民谚也许就是这种心态最形象深刻的写照。研究员仇立平曾经分析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处于中间阶层的最后。地位仅高于工人、农民和小商小贩。特别是5.12特大地震之后,社会没有把足够的爱给予教师。教师的社会地位在人民的心中没有得到正视,教师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关注,甚至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另外家长的不支持和不尊重、学校领导的不重视以及各种人际关系的不和谐也极大影响了教师的幸福感。
增进小学教师幸福感的建议
(一)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增进物质幸福感
知足充裕感过低,直接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整个队伍的稳定性,使教师不能安心于教育教学,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不仅是解决教师客观经济压力,提高其整体生活质量的关键一环,也是防止教师队伍人才流失、使教师潜心教育事业的重要保障。另外,健康是人生的宝贵财富,是教师幸福感来源的基础。面对教师健康的威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当对教师的身心状况给予足够的关心,切实推进素质教育,优化学校管理,实施教师健康计划,努力减轻教师的压力和负担,提高其健康水平。
(二)减轻工作压力,提供自由空间,增进精神幸福感
工作的繁重影响教师的整体幸福感,我们在提倡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要为教师减压。教师要拥有独处和休闲的时间,要创造自己的生活空间。没有独处,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领悟。思考需要宁静的处所和精心的孕育。教师要关注生活,在独处中,教师可以阅读、观察、分析、思考,获得独到的见解,获得生活世界的独特的领悟,从而拥有一颗自由的心灵。教师要争取拥有休闲的时间。休闲的时间是教师自主支配的时间。在这样的时间里,教师可以阅读和思考,可以运动、写作,可以从事艺术和手工艺等农活动。从事这些活动所带来的快乐不是一种简单的情绪或感受,它包含了内在的喜爱。这种内在的喜爱所产生的满足感是由人的本性得以实现(无论多么小的部分)而产生的。教师在休闲的时间内所从事的活动,可以丰富教师精神世界,使教师的精神得到完全的放松,享受自由的欢乐,并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
(三)给予社会的支持和爱,增进社会幸福感
社会要明确教师的地位,消除人们对教师过高的期望,给予教师支持和关怀。来自社会对小学教师的支持最能影响到一个人的与别人的关系,社会支持越多,小学教师越能体会到集体和他人的温暖,从而更愿意为社会和他人付出,与别人产生积极的关系。良好的社会支持和交往,会使小学教师更加认识自我,找准自己的生活目标,很好地适应环境,同时也能很好地掌控环境。弗罗姆说过:“成熟的爱乃是保全个体的个性、整体性的结合,是人的积极能动的力量,他打破了把人隔绝的围墙,使人与人和谐相融;爱使人克服孤独感和分离感,然而又让他成为他自己,仍然伫立于其整体中。”教师教育爱的付出,打破教师与学生、同事等“我”与“他”的心灵的壁垒,双方共同建立起“我一你”的关系世界,在彼此完全平等、相互信任和关怀中,教师感受生活的温情,体验到职业的价值,因而更增添了教育的乐趣。
如果我们去问这样的问题:“人最关心的是什么?”我们应该接受的一个答案将是:“幸福”。幸福是我们追求的永恒目标。从教育角度来讲,我们要不断的追求教育的幸福,教育幸福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幸福,也要关注教师的幸福。教师幸福与否,直接关系着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关系着学生成长和学校的发展,也关系着教师自身的发展。什么是教师幸福感?当前我们的教师有幸福感吗?怎样来增进教师幸福感?这些是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
教师幸福感的厘定
幸福感是一种模糊的表达,难以给出准确的定义,但它却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同研究领域对幸福的界定也略有不同,譬如,心理学关注主观幸福感,“幸福是指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的一种情绪状态,是有需要(包括动机、欲望、兴趣)、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伦理学将幸福界定为:“幸福是人的根本需要或总体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时所产生愉悦感”;刘次林博士从教育学角度将幸福阐释为:“幸福是人性得到肯定时的主观感受”。因为视角不同对幸福的理解也是多元化,但几乎都承认这样一点: 幸福感是一种个人的感觉,它取决于个人对生活、工作和社会的综合满意程度。它是一种主观心理体验,同时也是一种生存客观状态,主观体验与客观状态的统一。
根据对幸福感的理解,笔者认为教师幸福感是教师在整个生存场域中身心之间和谐、愉悦状态,它意味着教师对生活、工作和社会所具有的平衡感和舒适感。主要涉及到物质幸福感、精神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三方面。教师的幸福感有着丰富的内涵,既有幸福的一般特征,又有教师幸福的个性特点,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统一真诚奉献与自我实现的统一,创造幸福与享受幸福的统一。
小学教师幸福感缺失的表现
(一)物质幸福感缺失
物质幸福即物质生活幸福, 是物质需要、欲望、目的得到实现的幸福, 也就是生理需要、肉体欲望得到满足的幸福, 其最高表现是发财致富和健康长寿。当前教师物质幸福感缺失主要表现在经济收入偏低和健康危机。
教育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决定了教师职业应该经济待遇,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小学教师的工资收入不仅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与社会其他行业相比,教师职业要求高,劳动强调大,收入却低于其他行业。尤其是一些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师,收入更低。收入低,极大影响了教师的生活水平,影响他们的幸福感。另外,“健康乃生命之本”,繁重而艰辛的教育教学工作既是脑力的透支。由于长时间地用脑、站立讲课、伏案、加班、超身体发出强烈地抗议。北京市一所中学的体育教师对本校100多名教师做有22%的教师患有肩周炎,18%的教师患有颈推增生,曲张等症状,身患各种疾病的教师加在一起占了50%。《教师法》明文规定:“教师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医疗待遇,应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但目前很多学校没有依法执行这一规定,教师的健康受到威胁。
(二)精神幸福感缺失
精神幸福即精神生活的幸福, 是人的精神方面的需要、欲望、目的得到实现的幸福, 主要包括认知需要得到满足的幸福和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得到满足的幸福,就是保持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当前小学教师普遍感到工作压力大。由于工作量大,事情的繁琐,很多小学教师没有时间去参加其它的兴趣活动,失去了自由和空间,精神生活单调。
升学率,这一直接明了的数字最大限度的限制了老师的个性自由性发挥,老师在升学率面前,在社会喊着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学校要的只是升学率、学生要的却是自由快乐、家长要成绩而社会要的是素质的情形下,可怜的老师被夹在中间,气都透不过来,这其中的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班级人数多、学生性格不一。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每个同学的个性特征又不同。参差不齐的学生是教师面临的一项很大的压力来源,而在这些学生中,难以管理的学生无疑带给教师最大的压力。总的来说,教师的整个精神生活受制于各方面的压力,幸福感遭到侵蚀。
(三)社会幸福感缺失
社会幸福即社会生活的幸福, 是人的社会性需要、欲望、目的得到实现的幸福, 也就是人的人际关系方面的需要、欲望、目的得到实现的幸福。主要包括安全需要得到满足的幸福、归属和爱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幸福、权利和自尊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幸福。当前教师普遍感到社会地位偏低,得不到足够的社会支持和关爱。
我国古代小学教师的地位就低“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的民谚也许就是这种心态最形象深刻的写照。研究员仇立平曾经分析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处于中间阶层的最后。地位仅高于工人、农民和小商小贩。特别是5.12特大地震之后,社会没有把足够的爱给予教师。教师的社会地位在人民的心中没有得到正视,教师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关注,甚至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另外家长的不支持和不尊重、学校领导的不重视以及各种人际关系的不和谐也极大影响了教师的幸福感。
增进小学教师幸福感的建议
(一)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增进物质幸福感
知足充裕感过低,直接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整个队伍的稳定性,使教师不能安心于教育教学,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不仅是解决教师客观经济压力,提高其整体生活质量的关键一环,也是防止教师队伍人才流失、使教师潜心教育事业的重要保障。另外,健康是人生的宝贵财富,是教师幸福感来源的基础。面对教师健康的威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当对教师的身心状况给予足够的关心,切实推进素质教育,优化学校管理,实施教师健康计划,努力减轻教师的压力和负担,提高其健康水平。
(二)减轻工作压力,提供自由空间,增进精神幸福感
工作的繁重影响教师的整体幸福感,我们在提倡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要为教师减压。教师要拥有独处和休闲的时间,要创造自己的生活空间。没有独处,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领悟。思考需要宁静的处所和精心的孕育。教师要关注生活,在独处中,教师可以阅读、观察、分析、思考,获得独到的见解,获得生活世界的独特的领悟,从而拥有一颗自由的心灵。教师要争取拥有休闲的时间。休闲的时间是教师自主支配的时间。在这样的时间里,教师可以阅读和思考,可以运动、写作,可以从事艺术和手工艺等农活动。从事这些活动所带来的快乐不是一种简单的情绪或感受,它包含了内在的喜爱。这种内在的喜爱所产生的满足感是由人的本性得以实现(无论多么小的部分)而产生的。教师在休闲的时间内所从事的活动,可以丰富教师精神世界,使教师的精神得到完全的放松,享受自由的欢乐,并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
(三)给予社会的支持和爱,增进社会幸福感
社会要明确教师的地位,消除人们对教师过高的期望,给予教师支持和关怀。来自社会对小学教师的支持最能影响到一个人的与别人的关系,社会支持越多,小学教师越能体会到集体和他人的温暖,从而更愿意为社会和他人付出,与别人产生积极的关系。良好的社会支持和交往,会使小学教师更加认识自我,找准自己的生活目标,很好地适应环境,同时也能很好地掌控环境。弗罗姆说过:“成熟的爱乃是保全个体的个性、整体性的结合,是人的积极能动的力量,他打破了把人隔绝的围墙,使人与人和谐相融;爱使人克服孤独感和分离感,然而又让他成为他自己,仍然伫立于其整体中。”教师教育爱的付出,打破教师与学生、同事等“我”与“他”的心灵的壁垒,双方共同建立起“我一你”的关系世界,在彼此完全平等、相互信任和关怀中,教师感受生活的温情,体验到职业的价值,因而更增添了教育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