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评比中的团队:天使还是魔鬼

来源 :历史教学·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2001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优质课,评比,影响,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7)21-0068-03
  优质课评比,是由国家、省、市、县教育部门通过层层选拔,集中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学反馈等进行的综合考评活动。它主要从两个方面(教师、学生),三个层面(理念层面、操作层面、策略层面)加以评判。在优质课评比中取得佳绩,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教师们自然全力以赴。但为了能够在比赛中占据优势,一些地方高招迭出,使得优质课评比异化成了拼智慧、拼人力、拼财力的系统工程,开始盛行组团参加评比,这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担忧。
  赛前要不要组建团队?有人认为这种做法由来已久,从全国优质课大赛到各省、市、县,早就这样做了,组建团队,能够提高教研组的凝聚力,发挥全体成员的特长。然而过度依靠团队,则有失公允,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使优质课评比逐渐由“天使”蜕化成“魔鬼”。
  一、令人动容的竞赛团队
  在一些优质课评比中,由于课题公布与竞赛时间相隔甚短,一般都在一天之内,为能够在比赛中占据优势,很多学校都是组团而来。这些团队成员不仅仅局限于帮助选手寻找资料、设计板书、打字复印的本校教研组成员,而且开始出现了新的变化:有的地方由教研员领衔,带领所辖区域内名师跟踪指导,帮助选手反复打磨设计;有的选手还请了信息技术高手进行技术指导,帮助设计课件……然而,由于教学设计由集体完成,参赛选手无法在短期内消化,比赛时,选手只是照本宣科,我们很难看到他自己的东西。这种做法值得商榷。
  对一些自选课题的优质课评比,由于准备时间较长,竞赛团队更是全力配合,他们“不仅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教育智慧去选课、设计课、演练课,而且还要花费大量的财力去聘请一些相关的业内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以及购置必要的多媒体器材与学具,或拍摄、录制一些必要的视频影像……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很多教师不堪重负,进而严重影响日常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①据说,有的选手为了赛出好成绩,参赛的一节课竟然在高一年级所有班级上了一遍,真正做到了烂熟于心,运用自如。
  竞赛团队的良苦用心看似感人,但却给学校、教师和学生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影响。
  二、得不偿失的组团行为
  一次优质课评选,动员了全组教师及其他学科教师,波及整个年级的学生,这种做法在给学校、教师带来了荣誉的同时,弊端不容小视。
  (一)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浪费了人力物力
  优质课评选前,团队成员“不厌其烦地打磨提问技巧、导入、多媒体设计等环节,以学生为实验对象一遍又一遍地试教……反复磨课中,教师的关注点转向了怎样将一堂课上得完美无缺,而忽略了学生为什么要学这门课,他们究竟要学什么,以及学到怎样的程度。这显然违背了优质课评比的初衷”。①团队磨课、试课,究竟给学校带来怎样的影响?为了说明“组团”给学校带来的影响,我们以县镇一所两千名学生的高中为例:
  组团参加优质课评比,首先冲击了正常的课堂教学,教师陪同选手参赛去了,他的课需要安排别人来代,原有的教学活动毫无疑问受到了影响。这个拥有两千学生的学校,需要教师135名,其中历史教师在10名左右。如果1名历史教师参加比赛,动用组团成员按5人计算,参赛时间为两天,学校教务处至少需要安排10节代课。其次,一节课反复在一个班级或一个年级试讲,造成了课程资源浪费,也影响了其他教师的正常上课进度。上述学校有44个班级,一个年级有近15个班,如果同一节课在同一年级的每个班级试讲一次,将有15节课时被浪费,若所有学科都如此,一个学校一年将有150节课600个小时被浪费掉了!
  教师组团陪同选手去县城、市内,有可能还要去省会参加优质课评比,动用的人力不可谓不多,所需要的开支不可谓不大,可参看表1。
  (二)竞争变味,激化矛盾
  优质课评比是层层选拔的竞赛活动,具有非常明显的排他性,而且获奖人数很少,竞争异常激烈。竞争之下就可能激化种种矛盾。
  首先,在比赛时,全组教师精诚团结,全方位为选手服务。然而,获得大奖以后,荣誉归了个人,选手可以据此评先进、评职称、提干,使那些本来有希望的老教师落在了后面,这些老师肯定心里不舒服。之后有可能矛盾越積越深。
  其次,每次评比,向上一级推荐的选手名额有限,一般只有1~2名,学校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所以在比赛时,团体成员会想方设法让评委向本校选手倾斜,赢得出线权。
  再次,评委多是从各省市区教研员和一些名校教师中遴选,当自己所在地的选手参加比赛时,能够真正做到公正无私的不易。
  (三)影响了教师在学生眼中的形象
  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还有一项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立德树人”,而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最重要一点就是教师的示范作用。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就是智慧的化身,是学习的楷模,教师的思想品德,品格素养,人文底蕴,为人处世,乃至性格、情感、意志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对象,仿效的榜样。在优质课评比中,参评教师和团队人员不顾学生感受,在班级反复试讲,使参赛课与平时上课大相径庭,此类行为,学生会怎么看?教师今后还能够理直气壮地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吗?
  (四)挫伤了乡村教师的积极性
  优质课评选是教育活动的内容之一,乡村教师由于学校经济实力和师资力量有限,无法组团指导。教师即使具备了获得优质课比赛大奖的基本条件,但要想如愿也很难!首先,在县级比赛中,一般规定县城内省级示范高中有2~3人参加初选,而其他高中只有1个名额;在市级比赛中,一般规定每个县只有1~2个名额,而市属高中则每校有1个名额,城乡遴选比例相差甚远。其次,乡村中学教师要想获得国家级奖,他必须要参加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评比,需要的费用最多。而乡村学校由于规模小,可供支配的教科研经费有限,不可能支持组团跟踪服务。第三,乡村中学信息闭塞,设备老旧。当城市中学在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开始运用smart软件时,乡村教师却在使用传统多媒体,用ppt软件;当城市中学使用智慧教室,师生用移动终端进行问题探究时,乡村教师却在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仍然用ppt软件。
  优质课评选中的组团活动有如此多的缺点,是不是没有优点?实事求是地讲,它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并且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推进课改、辐射交流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认为,如果回归设立优质课比赛的初心,对优质课评选进行改进,清除一些导致组团的因素,废除组团行为,效果会更好。
  三、两点建议
  组团行为使正常的选手之间的较量演变成教研组与教研组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县与县之间、市与市之间、省与省之间的较量,使教育的天平难以维持。为此,我们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得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
  (一)异地聘评委
  当下,教师选聘考试,普遍采用异地聘评委的做法,效果良好,大大阻绝了人为干扰,使有才能的教师通过公平竞争获得了更高、更好的发展平台,受到教师的普遍赞赏。所以,我们建议优质课评选活动也可以仿效,以期使优质课评比的结果更具客观性。
  (二)封闭备课
  参赛团队对选手的最大作用就是备课环节,因为同一节课,团队可以在确定基本思路后,进行分工,每人只要备一段就可以了。这样做能够准确定位、深化知识、快速备课。封闭备课,即提供给选手课本和必要的参考资料,暂时断绝与外界的联系。如此安排,选手的真正能力就会一清二楚。
  “天使”和“魔鬼”的界线很容易突破,稍不留神就会“变味儿”,优质课评选中的组团行为原本扮演的是天使角色,但由于利益驱动,一部分已经幻化成魔鬼,希望通过我们各方的努力,优质课评选能够成为真正的评优之选。
  【作者简介】徐自如,中学高级教师,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教育局历史教研员,主要从事历史课堂教学研究和高中考命题研究。
  【责任编辑:王雅贞】
其他文献
关键词 初中课标,点—线结合,通史体例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8)03-0031-04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课标”)颁布至今已有7年。我没有看到赞扬的文章,倒是听到不少批评意见,最刺耳的评价是三个字:“大倒退”。为什么这样说呢?批评者主要针对课程内容,认为恢复通史体例,是回到2000年新课程改革之前的状
关键词:历史与现实,王安石变法,阅读教学,历史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9)09-0052-06   因承担关于王安石变法的高三阶段公开教学任务,笔者进行了广泛的阅读。阅读中注意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
主题:研究高考 促进教學   主题阐释:高考统一是大势所趋。高校教师以学术认知主持高考命题,对教学的导向十分明显。本刊“高考研究”栏已经发表一系列文章,指出学术研究与高考命题的关系,主张高中文科班教学必须加强深度与广度,最大限度地接近高考的考查水平。为解决“高考这样考、我们怎样教”,本次论坛设置三个主讲题目:   1.学术研究与高中文科班教学。   2.高考前五个月教学如何强化针对性。   3.高
“抗日战争”一课的内容对于高中的学生们来说是比较熟悉的历史,基本上根据教材就能够完成知识梳理,对于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和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的认识也比较到位。研读教育部正在修订的新版的高中课程方案,在培养目标中,把进一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其中包括“通过历史学习形成的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①这一节课的内容恰好为达成这样的史学素养
民族解放运动是世界近现代史的重要内容,但却是被淡化和边缘化的篇章。华师大版上海高中历史教材聚焦一战后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和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旨在呈现民族解放运动共通性的同时,探讨其多样性。在传统的历史叙事中,暴力斗争又被视为最“革命”、最有效的抗争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甘地开创的以非暴力反抗方式实现民族解放的道路,无论与同时代的亚非拉国家还是与印度历史上的民族解放斗争做比较,都显示出其独特性。
?眼关键词?演有效设问,深刻思维,发散思维  ?眼中图分类号?演G63 ?眼文献标识码?演B ?眼文章编号?演0457-6241(2014)11-0056-05  从某种意义上说,试题的设问是一道题目的灵魂,它决定着思维能力考查的方向、性质和水平,也是我们衡量题目质量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有效的设问应具有思维的系统性、深刻性和灵活性等特征。但在近年的高考中,却频现思维层次低下,甚至毫无思维含量的题目
审判查理一世意味着英国君权观念发生了变化,标志着英国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历史上弑君事件虽多,但英国正式通过法律审判形式处死国王的事件却是首次。处死国王,但依然保留君主制,是英国变革的一个重要特点。立宪君主制使英国能够充分利用原有的政治和法律资源,并在无意中给英国提供了一种新的权力制衡方式,遏制了政治精英的野心,保证了英国式变革的成功。  从15世纪以来的历史看,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普遍趋势是从
有调查显示:如今人类每天都会产生2.5 quintillion bytes的数据(quintillion為10的18次方);手机每分钟都会发出1600万条短信;到2020年,全球移动设备数量预计将达到100亿台……  大数据:大机遇 大挑战  在美光科技亚太区解决方案架构总监See Ghee Tan(陈诗义)看来,这些大数据是全球的财富,可以在医疗、交通、制造等多个行业中帮助人们解决复杂问题。例如
[关键词]亲其师,信其道,集体备课,课后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0457-6241(2008)11-0035-04    有效性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是20世纪在西方影响极大的一种教学理,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也被理解为一种教学思想。  追本溯源,有效教学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对于教学科学化运动,大致观点是:教学是一门科学
关键词 中世纪中国史,学科素养,美国课程标准,历史教科书,唐宋文明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8)23-0064-05   在中国历史中,我们一般没有中世纪这种说法,中世纪(The Middle Ages),绝对是个外来名词,它是西方人习用的一个历史名词,专指欧洲历史上的中古时期,简称“中世纪”或“中古”。但在美国初中生的历史课本中,“中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