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优质课,评比,影响,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7)21-0068-03
优质课评比,是由国家、省、市、县教育部门通过层层选拔,集中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学反馈等进行的综合考评活动。它主要从两个方面(教师、学生),三个层面(理念层面、操作层面、策略层面)加以评判。在优质课评比中取得佳绩,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教师们自然全力以赴。但为了能够在比赛中占据优势,一些地方高招迭出,使得优质课评比异化成了拼智慧、拼人力、拼财力的系统工程,开始盛行组团参加评比,这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担忧。
赛前要不要组建团队?有人认为这种做法由来已久,从全国优质课大赛到各省、市、县,早就这样做了,组建团队,能够提高教研组的凝聚力,发挥全体成员的特长。然而过度依靠团队,则有失公允,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使优质课评比逐渐由“天使”蜕化成“魔鬼”。
一、令人动容的竞赛团队
在一些优质课评比中,由于课题公布与竞赛时间相隔甚短,一般都在一天之内,为能够在比赛中占据优势,很多学校都是组团而来。这些团队成员不仅仅局限于帮助选手寻找资料、设计板书、打字复印的本校教研组成员,而且开始出现了新的变化:有的地方由教研员领衔,带领所辖区域内名师跟踪指导,帮助选手反复打磨设计;有的选手还请了信息技术高手进行技术指导,帮助设计课件……然而,由于教学设计由集体完成,参赛选手无法在短期内消化,比赛时,选手只是照本宣科,我们很难看到他自己的东西。这种做法值得商榷。
对一些自选课题的优质课评比,由于准备时间较长,竞赛团队更是全力配合,他们“不仅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教育智慧去选课、设计课、演练课,而且还要花费大量的财力去聘请一些相关的业内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以及购置必要的多媒体器材与学具,或拍摄、录制一些必要的视频影像……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很多教师不堪重负,进而严重影响日常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①据说,有的选手为了赛出好成绩,参赛的一节课竟然在高一年级所有班级上了一遍,真正做到了烂熟于心,运用自如。
竞赛团队的良苦用心看似感人,但却给学校、教师和学生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影响。
二、得不偿失的组团行为
一次优质课评选,动员了全组教师及其他学科教师,波及整个年级的学生,这种做法在给学校、教师带来了荣誉的同时,弊端不容小视。
(一)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浪费了人力物力
优质课评选前,团队成员“不厌其烦地打磨提问技巧、导入、多媒体设计等环节,以学生为实验对象一遍又一遍地试教……反复磨课中,教师的关注点转向了怎样将一堂课上得完美无缺,而忽略了学生为什么要学这门课,他们究竟要学什么,以及学到怎样的程度。这显然违背了优质课评比的初衷”。①团队磨课、试课,究竟给学校带来怎样的影响?为了说明“组团”给学校带来的影响,我们以县镇一所两千名学生的高中为例:
组团参加优质课评比,首先冲击了正常的课堂教学,教师陪同选手参赛去了,他的课需要安排别人来代,原有的教学活动毫无疑问受到了影响。这个拥有两千学生的学校,需要教师135名,其中历史教师在10名左右。如果1名历史教师参加比赛,动用组团成员按5人计算,参赛时间为两天,学校教务处至少需要安排10节代课。其次,一节课反复在一个班级或一个年级试讲,造成了课程资源浪费,也影响了其他教师的正常上课进度。上述学校有44个班级,一个年级有近15个班,如果同一节课在同一年级的每个班级试讲一次,将有15节课时被浪费,若所有学科都如此,一个学校一年将有150节课600个小时被浪费掉了!
教师组团陪同选手去县城、市内,有可能还要去省会参加优质课评比,动用的人力不可谓不多,所需要的开支不可谓不大,可参看表1。
(二)竞争变味,激化矛盾
优质课评比是层层选拔的竞赛活动,具有非常明显的排他性,而且获奖人数很少,竞争异常激烈。竞争之下就可能激化种种矛盾。
首先,在比赛时,全组教师精诚团结,全方位为选手服务。然而,获得大奖以后,荣誉归了个人,选手可以据此评先进、评职称、提干,使那些本来有希望的老教师落在了后面,这些老师肯定心里不舒服。之后有可能矛盾越積越深。
其次,每次评比,向上一级推荐的选手名额有限,一般只有1~2名,学校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所以在比赛时,团体成员会想方设法让评委向本校选手倾斜,赢得出线权。
再次,评委多是从各省市区教研员和一些名校教师中遴选,当自己所在地的选手参加比赛时,能够真正做到公正无私的不易。
(三)影响了教师在学生眼中的形象
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还有一项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立德树人”,而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最重要一点就是教师的示范作用。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就是智慧的化身,是学习的楷模,教师的思想品德,品格素养,人文底蕴,为人处世,乃至性格、情感、意志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对象,仿效的榜样。在优质课评比中,参评教师和团队人员不顾学生感受,在班级反复试讲,使参赛课与平时上课大相径庭,此类行为,学生会怎么看?教师今后还能够理直气壮地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吗?
(四)挫伤了乡村教师的积极性
优质课评选是教育活动的内容之一,乡村教师由于学校经济实力和师资力量有限,无法组团指导。教师即使具备了获得优质课比赛大奖的基本条件,但要想如愿也很难!首先,在县级比赛中,一般规定县城内省级示范高中有2~3人参加初选,而其他高中只有1个名额;在市级比赛中,一般规定每个县只有1~2个名额,而市属高中则每校有1个名额,城乡遴选比例相差甚远。其次,乡村中学教师要想获得国家级奖,他必须要参加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评比,需要的费用最多。而乡村学校由于规模小,可供支配的教科研经费有限,不可能支持组团跟踪服务。第三,乡村中学信息闭塞,设备老旧。当城市中学在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开始运用smart软件时,乡村教师却在使用传统多媒体,用ppt软件;当城市中学使用智慧教室,师生用移动终端进行问题探究时,乡村教师却在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仍然用ppt软件。
优质课评选中的组团活动有如此多的缺点,是不是没有优点?实事求是地讲,它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并且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推进课改、辐射交流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认为,如果回归设立优质课比赛的初心,对优质课评选进行改进,清除一些导致组团的因素,废除组团行为,效果会更好。
三、两点建议
组团行为使正常的选手之间的较量演变成教研组与教研组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县与县之间、市与市之间、省与省之间的较量,使教育的天平难以维持。为此,我们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得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
(一)异地聘评委
当下,教师选聘考试,普遍采用异地聘评委的做法,效果良好,大大阻绝了人为干扰,使有才能的教师通过公平竞争获得了更高、更好的发展平台,受到教师的普遍赞赏。所以,我们建议优质课评选活动也可以仿效,以期使优质课评比的结果更具客观性。
(二)封闭备课
参赛团队对选手的最大作用就是备课环节,因为同一节课,团队可以在确定基本思路后,进行分工,每人只要备一段就可以了。这样做能够准确定位、深化知识、快速备课。封闭备课,即提供给选手课本和必要的参考资料,暂时断绝与外界的联系。如此安排,选手的真正能力就会一清二楚。
“天使”和“魔鬼”的界线很容易突破,稍不留神就会“变味儿”,优质课评选中的组团行为原本扮演的是天使角色,但由于利益驱动,一部分已经幻化成魔鬼,希望通过我们各方的努力,优质课评选能够成为真正的评优之选。
【作者简介】徐自如,中学高级教师,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教育局历史教研员,主要从事历史课堂教学研究和高中考命题研究。
【责任编辑:王雅贞】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7)21-0068-03
优质课评比,是由国家、省、市、县教育部门通过层层选拔,集中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学反馈等进行的综合考评活动。它主要从两个方面(教师、学生),三个层面(理念层面、操作层面、策略层面)加以评判。在优质课评比中取得佳绩,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教师们自然全力以赴。但为了能够在比赛中占据优势,一些地方高招迭出,使得优质课评比异化成了拼智慧、拼人力、拼财力的系统工程,开始盛行组团参加评比,这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担忧。
赛前要不要组建团队?有人认为这种做法由来已久,从全国优质课大赛到各省、市、县,早就这样做了,组建团队,能够提高教研组的凝聚力,发挥全体成员的特长。然而过度依靠团队,则有失公允,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使优质课评比逐渐由“天使”蜕化成“魔鬼”。
一、令人动容的竞赛团队
在一些优质课评比中,由于课题公布与竞赛时间相隔甚短,一般都在一天之内,为能够在比赛中占据优势,很多学校都是组团而来。这些团队成员不仅仅局限于帮助选手寻找资料、设计板书、打字复印的本校教研组成员,而且开始出现了新的变化:有的地方由教研员领衔,带领所辖区域内名师跟踪指导,帮助选手反复打磨设计;有的选手还请了信息技术高手进行技术指导,帮助设计课件……然而,由于教学设计由集体完成,参赛选手无法在短期内消化,比赛时,选手只是照本宣科,我们很难看到他自己的东西。这种做法值得商榷。
对一些自选课题的优质课评比,由于准备时间较长,竞赛团队更是全力配合,他们“不仅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教育智慧去选课、设计课、演练课,而且还要花费大量的财力去聘请一些相关的业内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以及购置必要的多媒体器材与学具,或拍摄、录制一些必要的视频影像……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很多教师不堪重负,进而严重影响日常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①据说,有的选手为了赛出好成绩,参赛的一节课竟然在高一年级所有班级上了一遍,真正做到了烂熟于心,运用自如。
竞赛团队的良苦用心看似感人,但却给学校、教师和学生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影响。
二、得不偿失的组团行为
一次优质课评选,动员了全组教师及其他学科教师,波及整个年级的学生,这种做法在给学校、教师带来了荣誉的同时,弊端不容小视。
(一)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浪费了人力物力
优质课评选前,团队成员“不厌其烦地打磨提问技巧、导入、多媒体设计等环节,以学生为实验对象一遍又一遍地试教……反复磨课中,教师的关注点转向了怎样将一堂课上得完美无缺,而忽略了学生为什么要学这门课,他们究竟要学什么,以及学到怎样的程度。这显然违背了优质课评比的初衷”。①团队磨课、试课,究竟给学校带来怎样的影响?为了说明“组团”给学校带来的影响,我们以县镇一所两千名学生的高中为例:
组团参加优质课评比,首先冲击了正常的课堂教学,教师陪同选手参赛去了,他的课需要安排别人来代,原有的教学活动毫无疑问受到了影响。这个拥有两千学生的学校,需要教师135名,其中历史教师在10名左右。如果1名历史教师参加比赛,动用组团成员按5人计算,参赛时间为两天,学校教务处至少需要安排10节代课。其次,一节课反复在一个班级或一个年级试讲,造成了课程资源浪费,也影响了其他教师的正常上课进度。上述学校有44个班级,一个年级有近15个班,如果同一节课在同一年级的每个班级试讲一次,将有15节课时被浪费,若所有学科都如此,一个学校一年将有150节课600个小时被浪费掉了!
教师组团陪同选手去县城、市内,有可能还要去省会参加优质课评比,动用的人力不可谓不多,所需要的开支不可谓不大,可参看表1。
(二)竞争变味,激化矛盾
优质课评比是层层选拔的竞赛活动,具有非常明显的排他性,而且获奖人数很少,竞争异常激烈。竞争之下就可能激化种种矛盾。
首先,在比赛时,全组教师精诚团结,全方位为选手服务。然而,获得大奖以后,荣誉归了个人,选手可以据此评先进、评职称、提干,使那些本来有希望的老教师落在了后面,这些老师肯定心里不舒服。之后有可能矛盾越積越深。
其次,每次评比,向上一级推荐的选手名额有限,一般只有1~2名,学校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所以在比赛时,团体成员会想方设法让评委向本校选手倾斜,赢得出线权。
再次,评委多是从各省市区教研员和一些名校教师中遴选,当自己所在地的选手参加比赛时,能够真正做到公正无私的不易。
(三)影响了教师在学生眼中的形象
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还有一项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立德树人”,而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最重要一点就是教师的示范作用。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就是智慧的化身,是学习的楷模,教师的思想品德,品格素养,人文底蕴,为人处世,乃至性格、情感、意志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对象,仿效的榜样。在优质课评比中,参评教师和团队人员不顾学生感受,在班级反复试讲,使参赛课与平时上课大相径庭,此类行为,学生会怎么看?教师今后还能够理直气壮地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吗?
(四)挫伤了乡村教师的积极性
优质课评选是教育活动的内容之一,乡村教师由于学校经济实力和师资力量有限,无法组团指导。教师即使具备了获得优质课比赛大奖的基本条件,但要想如愿也很难!首先,在县级比赛中,一般规定县城内省级示范高中有2~3人参加初选,而其他高中只有1个名额;在市级比赛中,一般规定每个县只有1~2个名额,而市属高中则每校有1个名额,城乡遴选比例相差甚远。其次,乡村中学教师要想获得国家级奖,他必须要参加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评比,需要的费用最多。而乡村学校由于规模小,可供支配的教科研经费有限,不可能支持组团跟踪服务。第三,乡村中学信息闭塞,设备老旧。当城市中学在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开始运用smart软件时,乡村教师却在使用传统多媒体,用ppt软件;当城市中学使用智慧教室,师生用移动终端进行问题探究时,乡村教师却在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仍然用ppt软件。
优质课评选中的组团活动有如此多的缺点,是不是没有优点?实事求是地讲,它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并且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推进课改、辐射交流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认为,如果回归设立优质课比赛的初心,对优质课评选进行改进,清除一些导致组团的因素,废除组团行为,效果会更好。
三、两点建议
组团行为使正常的选手之间的较量演变成教研组与教研组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县与县之间、市与市之间、省与省之间的较量,使教育的天平难以维持。为此,我们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得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
(一)异地聘评委
当下,教师选聘考试,普遍采用异地聘评委的做法,效果良好,大大阻绝了人为干扰,使有才能的教师通过公平竞争获得了更高、更好的发展平台,受到教师的普遍赞赏。所以,我们建议优质课评选活动也可以仿效,以期使优质课评比的结果更具客观性。
(二)封闭备课
参赛团队对选手的最大作用就是备课环节,因为同一节课,团队可以在确定基本思路后,进行分工,每人只要备一段就可以了。这样做能够准确定位、深化知识、快速备课。封闭备课,即提供给选手课本和必要的参考资料,暂时断绝与外界的联系。如此安排,选手的真正能力就会一清二楚。
“天使”和“魔鬼”的界线很容易突破,稍不留神就会“变味儿”,优质课评选中的组团行为原本扮演的是天使角色,但由于利益驱动,一部分已经幻化成魔鬼,希望通过我们各方的努力,优质课评选能够成为真正的评优之选。
【作者简介】徐自如,中学高级教师,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教育局历史教研员,主要从事历史课堂教学研究和高中考命题研究。
【责任编辑:王雅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