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学能力是一个人获取新知和提升自身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通过创新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从而让他们学会学习,掌握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本文就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谈些看法.
一、注重阅读指导,奠定学生的自学基础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自学能力对每个人都是终身有用的,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材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借助演示实验,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必须要有充足的时间保证.现在的初中生学习任务繁重,作业也较多.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留出时间深入探讨、独立分析,在思考的过程中掌握规律,而物理实验作为一种直观高效的信息传递途径,教师可在教学中借助演示实验,通过鲜明直观的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讲“欧姆定律”时,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理清电流跟电压的关系,而电流跟电阻的关系以及由此归纳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比较、归纳和阅读课文,从而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有时间阅读课本,也能自己动手、自主思考和研究问题,从而培养学生钻研教材的能力.
2.把握教材特点,强化学生阅读指导
物理课本的内容表述,既有纯文学的语言,也有纯数学的语言,如公式、图象等,更有实验语言,如插图、实验照片等.要读懂、读透这样的教材,既要深刻理解文字表述的含义,更要理解文字背后蕴涵的内在本质,尤其是物理课本上的公式、图象等.如物理公式是用数学语言描述物理规律的一种形式,当然,物理公式的简洁、概括,浓缩了物理规律的内在和实质,不失为一种简约之美.但这也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初中学生对一些物理公式不明就里,不易看懂,或者只是将其当数学公式来对待,从而忘却了物理公式本身蕴涵的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伊始就充分引导学生透过公式的表象,参透其内在.
例如,对于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I=UR,教師可引导学生充分对照公式理解“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含义,使他们明白教师用这样的公式只是想表达这层意义,脱离了物理意义的纯粹数学公式,在物理学中是毫无意义的.同样,公式的适用条件、各物理量的单位以及公式的变形等,都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理解.
对于物理教材中那些深奥难懂的物理术语,学生初次接触时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必须耐心加以引导,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3.强化预习要求,使学生形成预习习惯
八年级作为物理学习的启蒙阶段,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逐渐使学生形成预习习惯.这样,学生才会自觉主动地开展学习.
例如,教师可针对一些预习内容提出:(1)看完这一节或这一段,你知道课文描述了哪些物理现象?课本中的实验是如何进行的,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2)这一节给我们描述了什么样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请你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在生活、生产中有哪些实际的事例?(3)在预习中,你还有哪些迷茫,不能理解的知识?这些问题,让学生在预习时有纲可抓,从而提高预习效益.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物理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在阅读中体会、理解,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激活思维潜能,提升学生的自学水平
学生的自学能力离不开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建立物理模型,从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对于惯性概念的理解,教师应着手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如摩托车发生车祸时,司机为什么会飞出去?人跑步时,为什么不能立即停下来?通过这些模型的建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长此以往,学生自然把握了物理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学会用物理模型思考问题,借助物理模型来审视物理现象.在物理模型的框架下,学生理解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就变得轻松异常,其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抽象能力和判断能力得到提升.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也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本领,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注重阅读指导,奠定学生的自学基础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自学能力对每个人都是终身有用的,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材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借助演示实验,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必须要有充足的时间保证.现在的初中生学习任务繁重,作业也较多.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留出时间深入探讨、独立分析,在思考的过程中掌握规律,而物理实验作为一种直观高效的信息传递途径,教师可在教学中借助演示实验,通过鲜明直观的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讲“欧姆定律”时,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理清电流跟电压的关系,而电流跟电阻的关系以及由此归纳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比较、归纳和阅读课文,从而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有时间阅读课本,也能自己动手、自主思考和研究问题,从而培养学生钻研教材的能力.
2.把握教材特点,强化学生阅读指导
物理课本的内容表述,既有纯文学的语言,也有纯数学的语言,如公式、图象等,更有实验语言,如插图、实验照片等.要读懂、读透这样的教材,既要深刻理解文字表述的含义,更要理解文字背后蕴涵的内在本质,尤其是物理课本上的公式、图象等.如物理公式是用数学语言描述物理规律的一种形式,当然,物理公式的简洁、概括,浓缩了物理规律的内在和实质,不失为一种简约之美.但这也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初中学生对一些物理公式不明就里,不易看懂,或者只是将其当数学公式来对待,从而忘却了物理公式本身蕴涵的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伊始就充分引导学生透过公式的表象,参透其内在.
例如,对于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I=UR,教師可引导学生充分对照公式理解“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含义,使他们明白教师用这样的公式只是想表达这层意义,脱离了物理意义的纯粹数学公式,在物理学中是毫无意义的.同样,公式的适用条件、各物理量的单位以及公式的变形等,都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理解.
对于物理教材中那些深奥难懂的物理术语,学生初次接触时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必须耐心加以引导,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3.强化预习要求,使学生形成预习习惯
八年级作为物理学习的启蒙阶段,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逐渐使学生形成预习习惯.这样,学生才会自觉主动地开展学习.
例如,教师可针对一些预习内容提出:(1)看完这一节或这一段,你知道课文描述了哪些物理现象?课本中的实验是如何进行的,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2)这一节给我们描述了什么样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请你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在生活、生产中有哪些实际的事例?(3)在预习中,你还有哪些迷茫,不能理解的知识?这些问题,让学生在预习时有纲可抓,从而提高预习效益.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物理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在阅读中体会、理解,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激活思维潜能,提升学生的自学水平
学生的自学能力离不开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建立物理模型,从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对于惯性概念的理解,教师应着手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如摩托车发生车祸时,司机为什么会飞出去?人跑步时,为什么不能立即停下来?通过这些模型的建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长此以往,学生自然把握了物理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学会用物理模型思考问题,借助物理模型来审视物理现象.在物理模型的框架下,学生理解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就变得轻松异常,其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抽象能力和判断能力得到提升.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也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本领,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