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希贵在高密一中担任校长时,写了一本书名叫《学生第二》,意在说明要想真正实现学生第一,必须坚持“教师第一”的思想,之后在担任北京十一中校长期间又写了一本名为《学生第一》的书。两本书从书名上看并不一样,但思想理念都是“学生第一”,终极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近年来,作为校长,笔者一直在为实现“学生第一”而做着“教师第一”的努力:培养合格教师、培养好教师、培养名师,以培养教师提高学校师资水平,进而带动学生健康成长、提高教学质量、打造品牌学校。
一、开阔视界——赢得专家支持,让教师站起来
1.请大学教授进课堂
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曾强调“基础教育改革要依靠高校专业支持”,指出基础教育要和大学的专业研究接轨,使高层的专业理论能真正指导一线的教学工作。审视我校教师发展与课堂教学,我们常常是独立探索和匍匐前行,从来没有站起来,没有前沿的理论作指导。理念决定方向、决定高度、决定效果。作为校长,我要转变理念带领我的教师们站起来。
2009年11月,我校申请到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新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子课题“学习方式与比较阅读”。为了开展有价值的实验活动,我们邀请到多名专家和教授对课题进行指导。我们认真听取了每位专家的意见,他们的意见不只是对课题本身的指导,对教育教学工作也是很好的指点和启发。
为探索“转变学习方式”课改实验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邀请多名专家到学校指导关于“转变学习方式”的研讨课,同时启动专家导师制,聘请专家成为我校青年教师的成长导师,为年轻教师的成长搭建了更高的平台。此外,在语文教学上,结合有关专家“陶冶语文”的教学理论,我们申请到“陶冶语文”的教学实验,并邀请专家参加教学研讨课。在课上,专家提出的“用教材教语文,而不是教语文教材”的观点和“文化语文”的观点对教师们都很有启发。
2.与教研员零距离交流
教研员老师是专门负责学科教学研究的,他们有着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一线指导经验。我校各学科教师都与教研员老师保持紧密联系,学习到了最前沿的教学理论,形式多样,教学效果显明。例如物理学科在物理教研员老师的带领下,从学校的弱势学科走向了强势学科,教师在学习的同时不断地在校内外举办公开课、研讨课,这种交流是面对面的,能够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
二、反复历练——创造机会、搭建平台,让教师成长起来
1.名师引领,带动示范
学校开展各种历练活动来促进教师的不断成长,成立了名师工作室,突出名师的引领作用,落实名师的示范效果。2008年我们实行了首席名师工作制,全校教师参与推选,得票最高者为学校首席名师。通过选举拟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推选出最能让大家信服的教师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二是弘扬学校主流价值观。一个好教师必须具备敬业奉献精神和极强的专业能力,能够引领学校的文化走向。另外,名师们各自收徒,通过读书交流、结对子听课评课活动,带动学员发展,并且负责教师们的专业指导、专业评比等活动。教师自身的成长和成功就是一种激励,一种号召,激励优秀者向更高处发展,带动后起者奋起直追。
2.课改实验,锻炼能力
针对义务教育实施以后,学生来源广、差别大的问题,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取得进步,我们尝试“分层教学、捆绑共进”的课堂教学改革方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不同的教学活动,并实行教师负责制。这一教学改革植根于我校教改基石,由探索教学方式的变革进而探索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既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改革的实施,我校被评价为“来自一线因材施教的最佳合作共进方式”学校,这样的肯定和鼓舞,督促教师们攀登更高的教育山峰。
3.课例共享,同伴互助
英国诗人约翰·顿有一段诗: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一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可以用这段诗来比喻教师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团体的帮助。一般来说,中学教师的教学能力胜于科研能力,而要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重视科研,因为科研是教学发展的动力。对科研能力相对较弱的教师而言,合作科研是良策。
我校有浓郁的科研氛围,近年来一直坚持“说、讲、评”一体化的校本教研模式,定期开展听课评课和理论学习,人人参与,在活动中进行反思和总结,在课例分析和理论学习时,共同备课,集体讨论。学校集合大家的智慧,达到捆绑共进,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三、传承精神——奠基教师成长的生命之魂
从日常小事做起,培养教师平凡中的伟大。做好小事即在小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使每一位教师在平凡的工作中履行神圣的职责。教师的境界、情怀、魅力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用心、责任、热爱是一个好教师的品格内质,也是能够成为名师的道德规范前提。
我校提出打造“文化校园、精神校园”的口号。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从领导班子做起。领导班子不只领导全校的各项工作,也亲自代课。要想成为一名好领导,首先要成为一名好教师,这样才能在口号和实践中让其他教师信服,让学生满意。通过从领导班子到教师群体的学习和进步,我校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教师,他们拥有最柔软的心,最善良的情怀和最顽强的拼搏意志。教师的美好形象是学校的文化符号,也是学校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而这种精神的传承,必将引领我校教师创造新的辉煌。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基地,教师是学生的精神导师。“一切为了学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理念,作为学校的领导部门,若想为了学生,就要带好队伍,带出名师队伍,这是回归育人的根本,也是真正的为了学生。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十一中学)
(责任编辑:徐晓卿)
一、开阔视界——赢得专家支持,让教师站起来
1.请大学教授进课堂
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曾强调“基础教育改革要依靠高校专业支持”,指出基础教育要和大学的专业研究接轨,使高层的专业理论能真正指导一线的教学工作。审视我校教师发展与课堂教学,我们常常是独立探索和匍匐前行,从来没有站起来,没有前沿的理论作指导。理念决定方向、决定高度、决定效果。作为校长,我要转变理念带领我的教师们站起来。
2009年11月,我校申请到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新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子课题“学习方式与比较阅读”。为了开展有价值的实验活动,我们邀请到多名专家和教授对课题进行指导。我们认真听取了每位专家的意见,他们的意见不只是对课题本身的指导,对教育教学工作也是很好的指点和启发。
为探索“转变学习方式”课改实验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邀请多名专家到学校指导关于“转变学习方式”的研讨课,同时启动专家导师制,聘请专家成为我校青年教师的成长导师,为年轻教师的成长搭建了更高的平台。此外,在语文教学上,结合有关专家“陶冶语文”的教学理论,我们申请到“陶冶语文”的教学实验,并邀请专家参加教学研讨课。在课上,专家提出的“用教材教语文,而不是教语文教材”的观点和“文化语文”的观点对教师们都很有启发。
2.与教研员零距离交流
教研员老师是专门负责学科教学研究的,他们有着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一线指导经验。我校各学科教师都与教研员老师保持紧密联系,学习到了最前沿的教学理论,形式多样,教学效果显明。例如物理学科在物理教研员老师的带领下,从学校的弱势学科走向了强势学科,教师在学习的同时不断地在校内外举办公开课、研讨课,这种交流是面对面的,能够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
二、反复历练——创造机会、搭建平台,让教师成长起来
1.名师引领,带动示范
学校开展各种历练活动来促进教师的不断成长,成立了名师工作室,突出名师的引领作用,落实名师的示范效果。2008年我们实行了首席名师工作制,全校教师参与推选,得票最高者为学校首席名师。通过选举拟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推选出最能让大家信服的教师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二是弘扬学校主流价值观。一个好教师必须具备敬业奉献精神和极强的专业能力,能够引领学校的文化走向。另外,名师们各自收徒,通过读书交流、结对子听课评课活动,带动学员发展,并且负责教师们的专业指导、专业评比等活动。教师自身的成长和成功就是一种激励,一种号召,激励优秀者向更高处发展,带动后起者奋起直追。
2.课改实验,锻炼能力
针对义务教育实施以后,学生来源广、差别大的问题,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取得进步,我们尝试“分层教学、捆绑共进”的课堂教学改革方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不同的教学活动,并实行教师负责制。这一教学改革植根于我校教改基石,由探索教学方式的变革进而探索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既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改革的实施,我校被评价为“来自一线因材施教的最佳合作共进方式”学校,这样的肯定和鼓舞,督促教师们攀登更高的教育山峰。
3.课例共享,同伴互助
英国诗人约翰·顿有一段诗: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一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可以用这段诗来比喻教师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团体的帮助。一般来说,中学教师的教学能力胜于科研能力,而要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重视科研,因为科研是教学发展的动力。对科研能力相对较弱的教师而言,合作科研是良策。
我校有浓郁的科研氛围,近年来一直坚持“说、讲、评”一体化的校本教研模式,定期开展听课评课和理论学习,人人参与,在活动中进行反思和总结,在课例分析和理论学习时,共同备课,集体讨论。学校集合大家的智慧,达到捆绑共进,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三、传承精神——奠基教师成长的生命之魂
从日常小事做起,培养教师平凡中的伟大。做好小事即在小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使每一位教师在平凡的工作中履行神圣的职责。教师的境界、情怀、魅力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用心、责任、热爱是一个好教师的品格内质,也是能够成为名师的道德规范前提。
我校提出打造“文化校园、精神校园”的口号。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从领导班子做起。领导班子不只领导全校的各项工作,也亲自代课。要想成为一名好领导,首先要成为一名好教师,这样才能在口号和实践中让其他教师信服,让学生满意。通过从领导班子到教师群体的学习和进步,我校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教师,他们拥有最柔软的心,最善良的情怀和最顽强的拼搏意志。教师的美好形象是学校的文化符号,也是学校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而这种精神的传承,必将引领我校教师创造新的辉煌。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基地,教师是学生的精神导师。“一切为了学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理念,作为学校的领导部门,若想为了学生,就要带好队伍,带出名师队伍,这是回归育人的根本,也是真正的为了学生。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十一中学)
(责任编辑:徐晓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