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数学教学中,既要认真学习贯彻《数学课程标准》精神,又要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创设各种条件,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学数学,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素质,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 实践活动 教学策略
面向新世纪的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生活现实出发,加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数学知识趣味化,培养儿童的参与意识和数学意识
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教学时依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接触现实社会,紧密联系日常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的实际,从而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精神的自由天地。如: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等几何图形之后,我通过让学生“折折、剪剪、拼拼、画画”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形象地看到当两个或几个图形拼起来会出现一个新的图形,发展了学生形象思维,培养了实践能力;通过拼出多种图画,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2.注重实践活动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参与机会、自主探索机会和成功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讨论、交流、猜测、合作等方式,自己发现提出数学问题,并创造性地加以解决。如学生学了厘米和米的认识及1 0 0以内的加、减法等内容后安排了实践活动———“成长的快乐”:其中包括测量长度活动和"智夺金钥匙"游戏。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高度的测量,感受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还渗透了统计知识,以逐步加深学生对统计初步的认识。
3.注重数学实践活动是国际数学课程发展的一个趋势。
据有关资料介绍,英国的数学课程标准,特别注重数学的应用使用。日本的小学从三年级起,开展综合的学习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自己收集数据,进行综合处理,来表现某个主题。而实践能力培养是我国数学教育的薄弱环节之一。如本校三年级一次检测中,“1张课桌长1() ,小华身高1 3 0() ,一个鸡蛋重6 0()等”,正确率仅为7 2%,学生错误地把小华身高答成1 3 0(分米或米) ,一个鸡蛋重6 0(千克)等。这反映了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实践和生活发生了脱节。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置身于学校大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中,在活动中动脑、动手、探索、交流,从而激发他们从小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加强探索性实践活动,发展学生创造力,培养儿童发现及获取知识的能力
由于数学知识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数学。因此,在教学时,应当把数学知识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如学生认识了人民币与学习1 0 0以内加、减法计算后,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小小商店”购买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情境。注重了问题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有多种选择,这有利于训练学生学会有条理、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要买什么东西,买多少等,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价格以及钱数等作出决定的,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通过这个生动活泼的活动,一方面巩固和应用人民币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转变教学观念,探索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培养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技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入了实践活动,是一种尝试,无论从内容、形式上,还是具体的教学方法上,都是一种新的探索。我认为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讲究一个“活”字。由于教材已增加了实践活动的内容,我就运用多种形式来组织活动,把个人活动、小组活动与全班活动结合起来。既有教室内的活动,也可以走出教室、走出校门,给学生更大的活动空间,使学生通过眼看、耳听、手做、脑想,从多方面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通过自主探索,发展能力,体验成功感。
2.注重一个“趣”字。对低年级的孩子,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十分重要。在进行活动时,我依据内容,力求灵活多样,富有情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下活动、游戏,在情绪高涨的氛围中学习、竞赛。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趣。如:教完“1 0以内加法和减法”后安排了“数学乐园”,其中“送信游戏”,是把1 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卡片,送到相应得数的信箱里。其中有的卡片上面的得数不是信箱的标号,是没法送出的信。这样还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3.落实一个“动”字。实践活动内容有很强的实践性,它緊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深受学生的欢迎。所以我非常重视学生在“动”中学习。组织形式上让学生能“动”,过程设计上激励学生爱“动”,指导上启发学生会“动”。如“成长快乐”,活动前,把全班同学每三人分一个小组,我准备好测身高仪,每组学生有一把卷尺。活动开始后,学生即分组依次进行量身高、量门宽、量窗户宽等测量活动,这些活动都要小组全体成员互相协作才能完成。同时我还让学生测量黑板长、宽,桌子的、长、宽及高度……最后把测量的数据制成简单的统计表。这样,整个一节课学生都处于动口、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符合了小学生心理特点,达到了做中学、动中学、玩中学的目的。
4.加强一个“放”字。在实践活动中,安排了一些联系实际的开放题。因此,我在备课时,一方面把握《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另一方面加强练习指导的设计,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解法标新立异,充分发挥开放题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应有作用。如“小小商店”中的“小军有5张一角钱的纸币和2张二角钱的纸币,他要买5角钱的商品,可以怎样付钱”。我大胆放手,把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最后在教师引导下互相补充,相互提高。
总之,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载体。
【关键词】 实践活动 教学策略
面向新世纪的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生活现实出发,加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数学知识趣味化,培养儿童的参与意识和数学意识
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教学时依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接触现实社会,紧密联系日常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的实际,从而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精神的自由天地。如: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等几何图形之后,我通过让学生“折折、剪剪、拼拼、画画”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形象地看到当两个或几个图形拼起来会出现一个新的图形,发展了学生形象思维,培养了实践能力;通过拼出多种图画,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2.注重实践活动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参与机会、自主探索机会和成功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讨论、交流、猜测、合作等方式,自己发现提出数学问题,并创造性地加以解决。如学生学了厘米和米的认识及1 0 0以内的加、减法等内容后安排了实践活动———“成长的快乐”:其中包括测量长度活动和"智夺金钥匙"游戏。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高度的测量,感受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还渗透了统计知识,以逐步加深学生对统计初步的认识。
3.注重数学实践活动是国际数学课程发展的一个趋势。
据有关资料介绍,英国的数学课程标准,特别注重数学的应用使用。日本的小学从三年级起,开展综合的学习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自己收集数据,进行综合处理,来表现某个主题。而实践能力培养是我国数学教育的薄弱环节之一。如本校三年级一次检测中,“1张课桌长1() ,小华身高1 3 0() ,一个鸡蛋重6 0()等”,正确率仅为7 2%,学生错误地把小华身高答成1 3 0(分米或米) ,一个鸡蛋重6 0(千克)等。这反映了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实践和生活发生了脱节。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置身于学校大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中,在活动中动脑、动手、探索、交流,从而激发他们从小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加强探索性实践活动,发展学生创造力,培养儿童发现及获取知识的能力
由于数学知识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数学。因此,在教学时,应当把数学知识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如学生认识了人民币与学习1 0 0以内加、减法计算后,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小小商店”购买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情境。注重了问题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有多种选择,这有利于训练学生学会有条理、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要买什么东西,买多少等,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价格以及钱数等作出决定的,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通过这个生动活泼的活动,一方面巩固和应用人民币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转变教学观念,探索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培养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技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入了实践活动,是一种尝试,无论从内容、形式上,还是具体的教学方法上,都是一种新的探索。我认为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讲究一个“活”字。由于教材已增加了实践活动的内容,我就运用多种形式来组织活动,把个人活动、小组活动与全班活动结合起来。既有教室内的活动,也可以走出教室、走出校门,给学生更大的活动空间,使学生通过眼看、耳听、手做、脑想,从多方面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通过自主探索,发展能力,体验成功感。
2.注重一个“趣”字。对低年级的孩子,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十分重要。在进行活动时,我依据内容,力求灵活多样,富有情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下活动、游戏,在情绪高涨的氛围中学习、竞赛。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趣。如:教完“1 0以内加法和减法”后安排了“数学乐园”,其中“送信游戏”,是把1 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卡片,送到相应得数的信箱里。其中有的卡片上面的得数不是信箱的标号,是没法送出的信。这样还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3.落实一个“动”字。实践活动内容有很强的实践性,它緊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深受学生的欢迎。所以我非常重视学生在“动”中学习。组织形式上让学生能“动”,过程设计上激励学生爱“动”,指导上启发学生会“动”。如“成长快乐”,活动前,把全班同学每三人分一个小组,我准备好测身高仪,每组学生有一把卷尺。活动开始后,学生即分组依次进行量身高、量门宽、量窗户宽等测量活动,这些活动都要小组全体成员互相协作才能完成。同时我还让学生测量黑板长、宽,桌子的、长、宽及高度……最后把测量的数据制成简单的统计表。这样,整个一节课学生都处于动口、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符合了小学生心理特点,达到了做中学、动中学、玩中学的目的。
4.加强一个“放”字。在实践活动中,安排了一些联系实际的开放题。因此,我在备课时,一方面把握《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另一方面加强练习指导的设计,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解法标新立异,充分发挥开放题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应有作用。如“小小商店”中的“小军有5张一角钱的纸币和2张二角钱的纸币,他要买5角钱的商品,可以怎样付钱”。我大胆放手,把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最后在教师引导下互相补充,相互提高。
总之,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