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墨游戏中感悟中国画的气韵生动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h158113539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中国画逐渐融入小学各年段教学中,但因低年级的学生对中国画的理解能力有限,枯燥反复的技法训练可能会消减他们对中国画的学习兴趣。为此,在课堂上尝试用触摸体验、水墨游戏、欣赏佳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中国画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文房四宝 水墨游戏 线条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0-064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汉族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与悠久历史的绘画形式,是我们国家三大国粹之一。中国画以线条造型,讲究用笔、用墨,运用线、墨、色交融,以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这门传统艺术从未被遗忘,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就以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为例,它每个学年都安排了二至六个学时不等的中国画教学内容。但由于中国画用笔、用墨的掌握要求较高,所以一直是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段。现笔者谈谈近几年在低年级一线教学中的些许感受,与大家分享。
  一、探一探文房四宝的奥秘
  文房四宝分别是笔、墨、纸、砚,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的文书工具。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文房四宝是绘中国画的必要工具,要想学好中国画,必须先了解文房四宝以及它们的使用方法。例如,在二年级的《水墨游戏》第一课时,笔者就带领学生了解绘中国画的工具。以毛笔为例,笔者用“触摸——观察——体验”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毛笔。首先,笔者让学生闭上眼睛,细细地触摸毛笔的笔杆和笔头,然后开始观察毛笔,并说出毛笔的特点。学生会发现:笔肚子最胖,从笔肚子到笔尖慢慢变瘦。紧接着,笔者让学生用毛笔蘸上清水,在桌子上、手心里或脸颊上试试富有弹性的笔触。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毛笔与硬笔的不同之处。学生有了直接体验,认识了毛笔,为接下毛笔的使用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玩一玩“墨分五色”的游戏
  低年级的中国画教学以水墨为主,中国画以墨为色,墨为黑色,而墨加入不同量的水可以调出“焦、浓、重、淡、清”五种墨色,故有“墨分五色”之说。其实,“墨分五色”只是笼统的概括,墨色的变化是十分微妙的,曾经有人对墨色进行过调制的实验,实验的结果是可以分出三十五种凭肉眼能够直接识别的深浅墨色。笔者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玩一玩“墨分五色”的游戏。在学生分组体验前,笔者先讲解“墨分五色”的调配方法。在五种墨色中,焦墨的调配是笔者提前准备好的,笔者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焦墨是原墨中的水分变少而形成的,而浓墨是原墨。对于重墨和淡墨,笔者则让学生自己先摸索,并引导学生总结出重墨仅要加入少量的水,也就是毛笔上所带的水分就可以,淡墨则是往清水中加入笔尖上少量的墨。调清墨前,让学生先了解“清”的字义,然后再调墨。
  学生可分小组环坐在一起,每五人为一组,每人扮演焦、浓、重、淡、清五色中的一色,用水破墨,调配墨色。五个学生将调好的墨色涂抹一张宣纸上一块任意形状,组合起来就是一幅作品。在游戏中,学生可以交流经验。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从而轻松掌握“墨分五色”的调色方法。
  三、画一画变化灵动的线条
  线条是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学生玩“墨分五色”的游戏后,对水墨产生浓厚的兴趣,接下来则要学习用线条来勾画内容了。传统的线描较为枯燥,如果反复进行这样的技法训练,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热情很可能会逐渐被消磨。因此,笔者在中国画的线条练习上作了一些小小的改变,将枯燥的临摹线描改变成“线条自由畅想”“线条散步”等情境化的线条练习,用“踮着脚尖走”“坐着雪橇走”等生动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充分了解中锋运笔、侧锋运笔的使用方法以及不同运笔方法画出的线条的微妙变化。学生学得轻松,所画出的线条不仅充满了童趣,而且表现出了线条的灵动性。
  四、评一评气韵生动的佳作
  欣赏一幅中国画作品,通常看画的内容是什么;画的事物像不像;所画的寓意是什么等。低年级的学生容易看懂写实的作品,而对于写意的作品,则难以理解。中国画承载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艺术形式,它的精髓在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画者“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在方寸画面中创造意境,达到以形写神且形神兼备的目的。对于初学中国画的儿童来说,学会欣赏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知道,中国画的作品不是以“像”或“不像”来衡量其优劣的,并且教会学生如何去欣赏写意的作品。教师可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尽可能多的中国画佳作,让学生评一评大师们用笔、用墨的特点和线条造型的方法,探讨画面寓意,从而学会欣赏中国画。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中国画有着独特的欣赏方式,当然对水墨作画也有着独特的表现方式。儿童笔下的世界天真烂漫,简洁明了,总能令大人们赞叹不已。作为一个美术教育者,始终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责编 钟伟芳)
其他文献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学生在各科的学习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语文课中的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导引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的语文学习认知活动。探究性学习主要以训练学生自主参与和自学的能力为目标,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建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设置探究情境,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
语言是交流和沟通的最重要工具之一,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英语成为我国除母语外的第二语言。小学阶段是语言的学习关键期,在关键期的针对性辅导和教育常常能够让学生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因此小学英语启蒙教育显得至关重要。图片教学是直接教学法的一个重要方式,一直受到各科教学的追捧。对于第二语言的教学,直观的图片教学更能发挥其创造性作用,放飞学生形象思维,结合生活经验,助力小学英语启蒙教育。  一、单词展示,
设计理念:  1.快乐是良好的情绪体验,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愉悦的东西,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寻找身边的快乐,保持良好的情绪。特别是要让小学生养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各项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快乐伴随他们成长。  2.本课以将学生带到“快乐岛”为主线,穿插“快乐一瞬间”“快乐不快乐”“烦恼滚一边”“快乐接着来”四个游戏,营造快乐的课堂
我校最近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学生最不喜欢的作业是作文(63.5%)。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呢?请允许我从《一粒糖的滋味》说起,说说对作文教学的几点感受与思考。  一、品味生活,溯源  【教学在线】  去年12月24日的早晨,我一走进办公室就看到了桌上的两粒糖,小小的,亮亮的。得知是韩鲁源送的,我欣喜地剥开它,送进口中,品尝着,甜,真的甜!两个送作业的小姑娘告诉我:“全班同学每人一块,教室里正弥漫着可乐糖
任何一个班里都有学困生,学困生的转化与援助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认真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保证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促进教师完成教学的根本任务。  基于此,我认为可从行动和情感两方面进行对学困生的转化和援助工作。  一、从行动上抓切入点进行转化  1.抓住“需要点”以感化促转化。我们班有一位学生,他的特点是只要你把任务交给他,他都会很认真地完成,但是没有教师关注就不行了。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从
美术作业评价是美术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重点,是调整、促进学生进行美术学习变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美术作业评价时,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快乐发展、主动发展、持续发展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和实践重点。聚焦现实小学美术课堂的作业评价,问题多多,导致学生畏难情绪上升,作业完成率低下。有的教师不管学生的作业是否完成,继续按照教学计划的进度进行教学;有的教师对于学生完成的作业不评价或者只给一个简单等第;有的教师
随着世界范围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的加剧,在教育改革浪潮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教师。教育必须通过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来提升教育品质,达到促进教育发展的目的。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但是目前我国现行的师资配比制度决定了学校内音乐教师为数不多。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市区学
[摘 要]在义务教育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苏州市教育局提出打造“苏式学校”、研究“苏式课堂”的构想。从小学数学学科的角度,结合苏州地域文化特征和日常教学实践,从教学之序的精致、教学之度的适宜、教学之意的从容三个维度能看到姑苏特质的数学教学主张。  [关键词]苏式学堂 序 度 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3-028  对于苏式
在孩子生活的领域里,梦境和幻想是他们的“知心朋友”。那充满生机的夏日夜晚,给孩子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群星闪耀的夜空,使孩子们产生无尽的遐想;像灯笼般在田野里飘忽的萤火虫,牵动着孩子们的好奇心;夜空的新月,美丽的梦神,把孩子们带进了童话的世界……这就是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第六册第八单元“星星点灯”所蕴涵的美的意境。  如何在课堂中巧妙地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体验美的意境、传递演绎美的心声呢?我以《美
思想品德教学,要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品味,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从而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真正树立起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念,最终达到思想品德的课程目标。  一、导入生活化——激发兴趣  设计导语时可综合运用故事、谜语、时事、歌曲、图画等多种形式适时导入新课。生活化的导语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合乎学生心理需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之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激发兴趣,引起共鸣。如教《网络连接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