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作业评价是美术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重点,是调整、促进学生进行美术学习变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美术作业评价时,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快乐发展、主动发展、持续发展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和实践重点。聚焦现实小学美术课堂的作业评价,问题多多,导致学生畏难情绪上升,作业完成率低下。有的教师不管学生的作业是否完成,继续按照教学计划的进度进行教学;有的教师对于学生完成的作业不评价或者只给一个简单等第;有的教师总是以自己为参照物进行评价,或过于注重“术”,或过于注重完整、完美,或把美术课上成“思想教育”课。
这些评价方式的问题在于“以师为本”。只有时时处处突出“以生为本”——关注个体差异,重视个体发展,着眼于未来,建构“立体式”评价体系,才能有效改变学生“无力完成作业”、“无心完成作业”的现状。
一、有效调控,力促学生完成作业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对优等生的教育是锦上添花,而对学困生的教育则是雪中送炭。教师要善于透视其中的差异,进而因材施教。
1.美丽的谎言。在开学的第一节课,我向学生明确美术课的评价方式:“学习好比爬山,爬到三分之一处就算‘及格’,到一半就是‘中等’水平,到四分之三处就是‘良好’,到达顶点就是‘优秀’。如果离顶点还有一步之遥,就是‘优’。超过了‘良好’,又不到‘优’,就是‘良 ’,以此类推。老师对大家的要求,只要达到‘中’以上,如果‘良’就更好。”学生第一次作业,大家都很努力,都能得到“良”或以上。教师逐级表扬,让从来都没有收获掌声的学生也感受到了尊重,重燃了他们对学习的向往,中等生也看到了“登顶”的希望,优秀生则产生了更加强烈的求胜欲,从而开始了他们对“美术高峰”的忘我攀登。
2.参与的力量。上课前在黑板上画个表,显示学生的作业得分。得“优 ”的加4分,得“优”的加3分,得“良 ”的加2分,得“良”的加1分。每位学生在面批后,由学生自己到黑板上对号入座加分。在成人看来这是一个很平常的竞赛小游戏,没有奖品,也没有奖金,孩子却很在乎:一是在乎自己的加分,二是在乎小组是否得第一。几节课下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涨,争先恐后竞得分。学生在自己小组分值上你追我赶,同时感受着自身的存在价值和集体的温暖。
教师在评价美术作业时,能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达到目标”,可以有效提高作业完成率。
二、精心评价,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学生的作品里闪耀着天真和本性,我们在看学生的作品时,也应像欣赏大艺术家的作品一样,仔细揣摩其内在的含义和价值。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碰到坎儿过不去也是常事,这时教师要善于察言阅色。如在学生已经苦不堪言的状态下再雪上加霜,那就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丧失信心。教师如果能充分运用人文关怀对学生积极评价的话,就会促使学生知难而上。
如果教师能用欣赏、期待的眼光面对学生的作业,用积极、准确的评语去鼓励学生,那么学生也会“亲其师而信其道”,逐渐树立对美术学习的信心。
三、适度延伸,点燃学生学习激情
“儿童在学习中,不管完成了什么新作品,都会迫不及待地与人分享,以获得别人的评析、赞赏,求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信心百倍地去探索新问题,获得新知识。”学生完成作业后,可以在黑板上贴一贴,在讲台上放一放,配以作者解说。然后由教师择优收藏,拍成照片上传至QQ空间,让看得不够清楚、不够过瘾的学生,可以到空间里继续欣赏和评论。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在诗意解说中,表现欲望得到了释放和满足,成就感油然而生。
在第八册教材里有一课《七彩足迹》,学习装帧设计自己的成长记录袋。我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精心制作,用来保存作业。学期结束,叫学生带来,比比评评。在欣赏作业时,学生看到了自己的长进,禁不住惊叹自己的“有才”。学生存的是作业,留的是学习的热情、学习的心。
适当的课后延伸,不仅让学生的创意有了归宿——被教师收藏,多次展出,或留下一串成长的足迹,而且有效地点燃了学生学习的激情,让美术学习变成了一件美好而令人向往的事。
在学生完成美术作业以后,教师应创设一系列活动,展开“立体式”评价,让学生不断刷新自我,不断提升对美术作业价值的认识,且伴以快乐、成功的情感体验,使得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持久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重新擦亮“美”的星空。在教学中,如果能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有效调控,精心评价,适度延伸,那么这样的课是学生欢迎的课,这样的教师是学生欢迎的教师,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我们理想中的效果。
(责编陈剑平)
这些评价方式的问题在于“以师为本”。只有时时处处突出“以生为本”——关注个体差异,重视个体发展,着眼于未来,建构“立体式”评价体系,才能有效改变学生“无力完成作业”、“无心完成作业”的现状。
一、有效调控,力促学生完成作业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对优等生的教育是锦上添花,而对学困生的教育则是雪中送炭。教师要善于透视其中的差异,进而因材施教。
1.美丽的谎言。在开学的第一节课,我向学生明确美术课的评价方式:“学习好比爬山,爬到三分之一处就算‘及格’,到一半就是‘中等’水平,到四分之三处就是‘良好’,到达顶点就是‘优秀’。如果离顶点还有一步之遥,就是‘优’。超过了‘良好’,又不到‘优’,就是‘良 ’,以此类推。老师对大家的要求,只要达到‘中’以上,如果‘良’就更好。”学生第一次作业,大家都很努力,都能得到“良”或以上。教师逐级表扬,让从来都没有收获掌声的学生也感受到了尊重,重燃了他们对学习的向往,中等生也看到了“登顶”的希望,优秀生则产生了更加强烈的求胜欲,从而开始了他们对“美术高峰”的忘我攀登。
2.参与的力量。上课前在黑板上画个表,显示学生的作业得分。得“优 ”的加4分,得“优”的加3分,得“良 ”的加2分,得“良”的加1分。每位学生在面批后,由学生自己到黑板上对号入座加分。在成人看来这是一个很平常的竞赛小游戏,没有奖品,也没有奖金,孩子却很在乎:一是在乎自己的加分,二是在乎小组是否得第一。几节课下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涨,争先恐后竞得分。学生在自己小组分值上你追我赶,同时感受着自身的存在价值和集体的温暖。
教师在评价美术作业时,能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达到目标”,可以有效提高作业完成率。
二、精心评价,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学生的作品里闪耀着天真和本性,我们在看学生的作品时,也应像欣赏大艺术家的作品一样,仔细揣摩其内在的含义和价值。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碰到坎儿过不去也是常事,这时教师要善于察言阅色。如在学生已经苦不堪言的状态下再雪上加霜,那就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丧失信心。教师如果能充分运用人文关怀对学生积极评价的话,就会促使学生知难而上。
如果教师能用欣赏、期待的眼光面对学生的作业,用积极、准确的评语去鼓励学生,那么学生也会“亲其师而信其道”,逐渐树立对美术学习的信心。
三、适度延伸,点燃学生学习激情
“儿童在学习中,不管完成了什么新作品,都会迫不及待地与人分享,以获得别人的评析、赞赏,求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信心百倍地去探索新问题,获得新知识。”学生完成作业后,可以在黑板上贴一贴,在讲台上放一放,配以作者解说。然后由教师择优收藏,拍成照片上传至QQ空间,让看得不够清楚、不够过瘾的学生,可以到空间里继续欣赏和评论。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在诗意解说中,表现欲望得到了释放和满足,成就感油然而生。
在第八册教材里有一课《七彩足迹》,学习装帧设计自己的成长记录袋。我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精心制作,用来保存作业。学期结束,叫学生带来,比比评评。在欣赏作业时,学生看到了自己的长进,禁不住惊叹自己的“有才”。学生存的是作业,留的是学习的热情、学习的心。
适当的课后延伸,不仅让学生的创意有了归宿——被教师收藏,多次展出,或留下一串成长的足迹,而且有效地点燃了学生学习的激情,让美术学习变成了一件美好而令人向往的事。
在学生完成美术作业以后,教师应创设一系列活动,展开“立体式”评价,让学生不断刷新自我,不断提升对美术作业价值的认识,且伴以快乐、成功的情感体验,使得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持久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重新擦亮“美”的星空。在教学中,如果能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有效调控,精心评价,适度延伸,那么这样的课是学生欢迎的课,这样的教师是学生欢迎的教师,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我们理想中的效果。
(责编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