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孩子生活的领域里,梦境和幻想是他们的“知心朋友”。那充满生机的夏日夜晚,给孩子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群星闪耀的夜空,使孩子们产生无尽的遐想;像灯笼般在田野里飘忽的萤火虫,牵动着孩子们的好奇心;夜空的新月,美丽的梦神,把孩子们带进了童话的世界……这就是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第六册第八单元“星星点灯”所蕴涵的美的意境。
如何在课堂中巧妙地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体验美的意境、传递演绎美的心声呢?我以《美丽的夜晚》为题,创设了一系列美的情境,提供了多个美的艺术想象的空间,将歌曲的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形象、生动的画面,运用游戏、模仿、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聆听音乐、理解音乐,使学生被音乐所表达的夏夜的美的意境所吸引、所陶醉,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激发了学生去演绎美、表现美的兴趣。
一、巧用旧曲设境——激情引趣
“音乐教学应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课的一开始我从听觉入手,给学生准备了一首好听的歌曲《闪烁的小星》,让他们跟着唱一唱、动一动。歌曲《闪烁的小星》是一首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一下子就拉近了他们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在学生不由自主的听唱过程中,我用肢体语言引导学生模仿闪烁的小星进行律动,高举的小手、晃动的手腕,再现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没有压力、轻松愉快的活动情境中进入了本课的学习。同时,《闪烁的小星》中星星闪烁的感觉与萤火虫有相似之处,学生的歌唱、表演均为后面新歌的学习、表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使得他们愿意去亲近、感受、表现音乐,既为本课的学习开了一个好头,又为课堂创设了浓郁的音乐氛围。
二、巧设游戏情境——释疑解难
三年级学生正式接触二声部的歌曲,复杂的节奏、音程的和谐、音高的准确、声音的控制、二声部的配合等,常会让学生头昏脑涨,望而生畏。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准确接唱二声部的旋律,做到声部和谐,层次清楚。如何让学生在轻松自如中学习并掌握这一教学难点呢?我是这样过渡到二声部的学习的。
首先,我设计提问:“小朋友,夏天的夜晚,夜空中除了会眨眼睛的星星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小昆虫,它们也一样会闪闪发光,你知道它们是谁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萤火虫。”“是的,一到夏天的夜晚,萤火虫就会提着它的小灯笼飞来飞去,一闪一闪亮晶晶的,为夏夜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今天我们就以萤火虫为主题,和大家来玩个‘大小声’的模仿游戏。我大声说‘萤火虫’,请你们小声来模仿。我说‘亮晶晶’,你们说——”这样,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完成了“说”这一强弱变化的练习。我再在此基础上以“唱一唱”的形式进行大小声的模唱练习。我唱“小灯笼”“亮晶晶”,学生模仿,顺利解决了音高的问题。接着我以加“啊”和断音记号等不同的唱法,用手势提醒学生轻巧跳跃的感觉。最后以听辩、模仿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二声部训练。游戏在教师的不断示范以及手势、声势的提示之下,从师生互动说到模仿唱,再到接唱,学生不仅顺利地掌握了二声部的接唱技巧,并且能唱出轻巧跳跃的感觉。最后结合词谱,进行生生之间的二声部合作练习也就水到渠成了。
新课标对教学与方法中的探究提出了这样的目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索愿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重视发展学生的探究过程。”二声部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抽象,用简单的说教来让他们准确掌握二声部的和谐比较难,而这一环节的“大小声游戏”由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由师生互动到生生合作,逐步使学生掌握了二声部的声部和谐,层次清楚。这样将本课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内容用游戏的形式循序渐进地引入,将枯燥的二声部的合唱练习变为有趣的游戏,不仅使学生兴趣盎然,学得轻松愉快,而且为后面歌曲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精设活动情境——体验感知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新课标反复强调要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感觉与体验。教学中我以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多次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情感、节拍及演唱形式。为了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我先让学生聆听歌曲《夏夜》,用肢体语言表现三拍子的韵律。这一环节可以跟着音乐摇一摇,也可以跟着音乐拍一拍,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自主表现。
在学唱歌曲环节,我把本课的声部合成的难点设计成“歌曲声部接唱”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体会和感受二声部的合成方式与和谐优美,特别是对于唱足长音的练习指导和让学生为自己喜爱的歌曲命名,为歌曲的表现创造部分做了扎实的铺垫。这一环节体现了新课标中“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的理念。
怎样才能让学生轻巧、短促、有弹性地演唱呢?我利用课件边演示边提问:“作曲家为了形象地表现出萤火虫闪烁的样子,在歌曲中巧妙地运用了一些休止符。大家轻轻地跟琴来唱一唱,边唱边找一找,它们都藏在哪些乐句里。”当学生找出休止符时,我用动画的方式将休止符形象地演变成闪烁的萤火虫。在萤火虫一闪一闪的动画中,我再让学生唱出轻巧、短促而有弹性的声音。这样富有趣味性的“音符萤火虫”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细心观察中发现,在真实体验中感知,在实践探索中掌握了休止符的重要性和演唱技巧。
在表现歌曲环节中,我以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尽情地用声、用情传递美、演绎美。
四、巧融生活情境——对比畅想
新课标指出,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受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夏天的夜晚千姿百态,为了让学生对音乐有更深的体验和理解,在教学的提高和拓展环节中,我让学生闭上双眼,静静地欣赏音乐《美丽的梦神》,感受乐曲所营造的静谧、祥和的夜晚。再对比欣赏乐曲《欢乐的夜晚》,感受其热烈和欢快的情绪,并要求学生用表情和身体的小动作将听到的感受表现出来。这两首乐曲的对比性很强,我引导学生从乐曲的速度、旋律、节奏等要素入手进行听赏比较,让学生在聆听、思考、讨论的过程中分别体验音乐所表现的宁静的夜晚与热闹的夜晚的不同的美,引导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自信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悟与理解。我再从旁引导,让他们懂得正是由于音乐表现手法、表现形式的不同,才使得同一主题有着千重变化。最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 “表现夜晚的音乐很多,今天我们只是感受了其中的几首,课后我们去找一找、听一听,在美妙的音乐中去感受不同夜晚的美丽。”这一环节我努力为学生开拓出一片新的视野,让音乐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做到了曲虽终而意未尽。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我自始至终都关注音乐美的内涵,创造美的情境,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这一特点,充分使用电教手段,运用多媒体绚丽多彩的画面、生动形象的演示及化小为大、化静为动的特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美丽夏夜”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音乐的美。针对儿童爱玩、好动的年龄特点,巧设游戏情境,巧解难点,寓教于乐,使学生乐学、易学。我还注重音乐教学有效性的原则,以“听、唱”为基础(即感知音乐),以“讲、做”为中心(即体验音乐),以“模仿、练习”为辅助手段,设计了多项教学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美;创设生活情境,感悟描绘表现不同的夏夜之美,让学生在多种美的情境中,体验感知美的意境,传递演绎美的心声。
(责编刘宇帆)
如何在课堂中巧妙地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体验美的意境、传递演绎美的心声呢?我以《美丽的夜晚》为题,创设了一系列美的情境,提供了多个美的艺术想象的空间,将歌曲的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形象、生动的画面,运用游戏、模仿、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聆听音乐、理解音乐,使学生被音乐所表达的夏夜的美的意境所吸引、所陶醉,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激发了学生去演绎美、表现美的兴趣。
一、巧用旧曲设境——激情引趣
“音乐教学应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课的一开始我从听觉入手,给学生准备了一首好听的歌曲《闪烁的小星》,让他们跟着唱一唱、动一动。歌曲《闪烁的小星》是一首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一下子就拉近了他们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在学生不由自主的听唱过程中,我用肢体语言引导学生模仿闪烁的小星进行律动,高举的小手、晃动的手腕,再现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没有压力、轻松愉快的活动情境中进入了本课的学习。同时,《闪烁的小星》中星星闪烁的感觉与萤火虫有相似之处,学生的歌唱、表演均为后面新歌的学习、表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使得他们愿意去亲近、感受、表现音乐,既为本课的学习开了一个好头,又为课堂创设了浓郁的音乐氛围。
二、巧设游戏情境——释疑解难
三年级学生正式接触二声部的歌曲,复杂的节奏、音程的和谐、音高的准确、声音的控制、二声部的配合等,常会让学生头昏脑涨,望而生畏。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准确接唱二声部的旋律,做到声部和谐,层次清楚。如何让学生在轻松自如中学习并掌握这一教学难点呢?我是这样过渡到二声部的学习的。
首先,我设计提问:“小朋友,夏天的夜晚,夜空中除了会眨眼睛的星星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小昆虫,它们也一样会闪闪发光,你知道它们是谁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萤火虫。”“是的,一到夏天的夜晚,萤火虫就会提着它的小灯笼飞来飞去,一闪一闪亮晶晶的,为夏夜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今天我们就以萤火虫为主题,和大家来玩个‘大小声’的模仿游戏。我大声说‘萤火虫’,请你们小声来模仿。我说‘亮晶晶’,你们说——”这样,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完成了“说”这一强弱变化的练习。我再在此基础上以“唱一唱”的形式进行大小声的模唱练习。我唱“小灯笼”“亮晶晶”,学生模仿,顺利解决了音高的问题。接着我以加“啊”和断音记号等不同的唱法,用手势提醒学生轻巧跳跃的感觉。最后以听辩、模仿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二声部训练。游戏在教师的不断示范以及手势、声势的提示之下,从师生互动说到模仿唱,再到接唱,学生不仅顺利地掌握了二声部的接唱技巧,并且能唱出轻巧跳跃的感觉。最后结合词谱,进行生生之间的二声部合作练习也就水到渠成了。
新课标对教学与方法中的探究提出了这样的目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索愿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重视发展学生的探究过程。”二声部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抽象,用简单的说教来让他们准确掌握二声部的和谐比较难,而这一环节的“大小声游戏”由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由师生互动到生生合作,逐步使学生掌握了二声部的声部和谐,层次清楚。这样将本课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内容用游戏的形式循序渐进地引入,将枯燥的二声部的合唱练习变为有趣的游戏,不仅使学生兴趣盎然,学得轻松愉快,而且为后面歌曲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精设活动情境——体验感知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新课标反复强调要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感觉与体验。教学中我以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多次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情感、节拍及演唱形式。为了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我先让学生聆听歌曲《夏夜》,用肢体语言表现三拍子的韵律。这一环节可以跟着音乐摇一摇,也可以跟着音乐拍一拍,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自主表现。
在学唱歌曲环节,我把本课的声部合成的难点设计成“歌曲声部接唱”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体会和感受二声部的合成方式与和谐优美,特别是对于唱足长音的练习指导和让学生为自己喜爱的歌曲命名,为歌曲的表现创造部分做了扎实的铺垫。这一环节体现了新课标中“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的理念。
怎样才能让学生轻巧、短促、有弹性地演唱呢?我利用课件边演示边提问:“作曲家为了形象地表现出萤火虫闪烁的样子,在歌曲中巧妙地运用了一些休止符。大家轻轻地跟琴来唱一唱,边唱边找一找,它们都藏在哪些乐句里。”当学生找出休止符时,我用动画的方式将休止符形象地演变成闪烁的萤火虫。在萤火虫一闪一闪的动画中,我再让学生唱出轻巧、短促而有弹性的声音。这样富有趣味性的“音符萤火虫”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细心观察中发现,在真实体验中感知,在实践探索中掌握了休止符的重要性和演唱技巧。
在表现歌曲环节中,我以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尽情地用声、用情传递美、演绎美。
四、巧融生活情境——对比畅想
新课标指出,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受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夏天的夜晚千姿百态,为了让学生对音乐有更深的体验和理解,在教学的提高和拓展环节中,我让学生闭上双眼,静静地欣赏音乐《美丽的梦神》,感受乐曲所营造的静谧、祥和的夜晚。再对比欣赏乐曲《欢乐的夜晚》,感受其热烈和欢快的情绪,并要求学生用表情和身体的小动作将听到的感受表现出来。这两首乐曲的对比性很强,我引导学生从乐曲的速度、旋律、节奏等要素入手进行听赏比较,让学生在聆听、思考、讨论的过程中分别体验音乐所表现的宁静的夜晚与热闹的夜晚的不同的美,引导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自信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悟与理解。我再从旁引导,让他们懂得正是由于音乐表现手法、表现形式的不同,才使得同一主题有着千重变化。最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 “表现夜晚的音乐很多,今天我们只是感受了其中的几首,课后我们去找一找、听一听,在美妙的音乐中去感受不同夜晚的美丽。”这一环节我努力为学生开拓出一片新的视野,让音乐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做到了曲虽终而意未尽。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我自始至终都关注音乐美的内涵,创造美的情境,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这一特点,充分使用电教手段,运用多媒体绚丽多彩的画面、生动形象的演示及化小为大、化静为动的特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美丽夏夜”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音乐的美。针对儿童爱玩、好动的年龄特点,巧设游戏情境,巧解难点,寓教于乐,使学生乐学、易学。我还注重音乐教学有效性的原则,以“听、唱”为基础(即感知音乐),以“讲、做”为中心(即体验音乐),以“模仿、练习”为辅助手段,设计了多项教学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美;创设生活情境,感悟描绘表现不同的夏夜之美,让学生在多种美的情境中,体验感知美的意境,传递演绎美的心声。
(责编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