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类专业紧贴行业企业需求,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优势,积极探索校企合作途径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0-0188-01
一、校企“双主体”育人的主要实践
(一)“双主体”构建课程体系
成立了由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专家担任企业专业带头人。通过开展专业调研和问卷调查,了解企业对机械类人才的需求。听取企业专家对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机械类各专业典型岗位的工作任务,提炼出专业人才培养能力体系;根据培养能力体系以企业车间岗位标准、职业能力为主线,以产品加工的工作过程为导向,将“企业车间”的岗位所需知识、技能、态度和岗位职业标准进行分解,从而构建了集成的教学内容(即知识、技能、态度、行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等的集成),集成的教学模式(即车间的教学模式),融车间课堂教学、企业文化熏陶、企业情境体验、职业习惯养成于一体的、满足企业车间岗位需求的“准职业人”培养的课程体系。
(二)“双主体”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
学生在前5个学期参加校内的教学做一体化学习,完成专业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这阶段主要进行职业岗位的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教育,完成职业资格考证,进行专业技术领域的知识与能力教育,满足学生职业发展与迁移需要,进行人文素质、思维方法及终身学习能力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在这一阶段,一方面企业专家以兼师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将合作企业的生产产品承接到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加工生产,让学生在专业实训中承担产品加工任务,以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包括积极的工作态度、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等在内的职业素养。在第6学期,学生到企业进行预就业顶岗实习,以准员工的身份,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完成工作任务,接受企业师傅的指导。学生逐步提升职业技能,拓展职业能力,独立完成工作任务,达到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完成准员工到正式员工的蜕变。
(三)“双主体”打造师资队伍
在校内实训基地设立了技能大师工作站,在企业设立了教师工作站。以“双师工作站”为窗口,广泛开展了项目嵌入式的校企合作。如技能大师参与了专业教师开展的对外技术服务项目,参与了职业院校师资培训项目,参与了教学改革和教学资源开发项目,为学生和培训班学员开展了技术讲座、技能展示等;专业教师在企业参与了技术改造、工艺创新、新产品试制、员工培训等项目。
校企人员相互兼职,互相培养。企业派出工程技术人员和技师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承担部分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的教学任务,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丰富了专业知识,积累了教学经验,成为企业合格的培训师;学校派出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学习了企业的新技术,提升了业务能力,积累了现场经验,成了合格的“双师型”教师。
(四)“双主体”建设实训基地
以校企合作机制为基础,让企业参与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创新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按系列化功能设置实校内实训车间,按当前企业生产主流设备型号配置实训设备,按企业生产经营要求布置实训场地,将企业文化融入实训基地文化环境建设中,实现校内实训车间的设备生产化,环境真实化。以“共建、共享、共赢”为原则,企业通过建设方案论证、设备选型论证、设备现场布局及配套设施建设、实训现场“6S”管理规范、实训设备维修管理制度编制等方式参与到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来。
结合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要求,依托轨道装备职教集团平台,与行业知名企业加强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每年派学生在校外實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
二、主要成效
通过探索校企合作途径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形成了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上取得很大的成效:通过进行企业深度调研,认真听取了企业专家对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制订出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的最新技术融入教学内容中,将企业的典型产品和典型生产案例转变成教学案例,使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现状保持一致,构建了与企业岗位需求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通过实行双专业带头人、聘请企业技术能手担任兼师、选派了专业教师参加现场培训和学术交流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以“共建、共享、共赢”为原则,建成了设备先进、功能齐全、虚实结合、管理企业化的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具备“教学、生产、培训、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四位一体的功能;各专业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三、体会与思考
(一)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职业院校培养的是生产服务一线的技能人才,要让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让企业也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来是非常有效的方式。通过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商定课程教学内容、将生产案例引入到课程中来、将职业标准引入到考核标准中来,这些都将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更受企业欢迎的技能型人才。
(二)校企合作需要更多的政策引导和支持
企业在合作中必须保证企业的利益才能使校企合作真正促进学校热跟企业冷这两大问题变成双赢、共赢。政府应该出台一些政策甚至是法规来保证企业的利益,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这也会给企业提出必须承担的教育责任与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李绍华,孙永华,苏刚.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6(19):68-70.
[2]刘晓明.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育人模式理论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2004(9):17-18.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0-0188-01
一、校企“双主体”育人的主要实践
(一)“双主体”构建课程体系
成立了由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专家担任企业专业带头人。通过开展专业调研和问卷调查,了解企业对机械类人才的需求。听取企业专家对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机械类各专业典型岗位的工作任务,提炼出专业人才培养能力体系;根据培养能力体系以企业车间岗位标准、职业能力为主线,以产品加工的工作过程为导向,将“企业车间”的岗位所需知识、技能、态度和岗位职业标准进行分解,从而构建了集成的教学内容(即知识、技能、态度、行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等的集成),集成的教学模式(即车间的教学模式),融车间课堂教学、企业文化熏陶、企业情境体验、职业习惯养成于一体的、满足企业车间岗位需求的“准职业人”培养的课程体系。
(二)“双主体”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
学生在前5个学期参加校内的教学做一体化学习,完成专业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这阶段主要进行职业岗位的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教育,完成职业资格考证,进行专业技术领域的知识与能力教育,满足学生职业发展与迁移需要,进行人文素质、思维方法及终身学习能力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在这一阶段,一方面企业专家以兼师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将合作企业的生产产品承接到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加工生产,让学生在专业实训中承担产品加工任务,以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包括积极的工作态度、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等在内的职业素养。在第6学期,学生到企业进行预就业顶岗实习,以准员工的身份,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完成工作任务,接受企业师傅的指导。学生逐步提升职业技能,拓展职业能力,独立完成工作任务,达到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完成准员工到正式员工的蜕变。
(三)“双主体”打造师资队伍
在校内实训基地设立了技能大师工作站,在企业设立了教师工作站。以“双师工作站”为窗口,广泛开展了项目嵌入式的校企合作。如技能大师参与了专业教师开展的对外技术服务项目,参与了职业院校师资培训项目,参与了教学改革和教学资源开发项目,为学生和培训班学员开展了技术讲座、技能展示等;专业教师在企业参与了技术改造、工艺创新、新产品试制、员工培训等项目。
校企人员相互兼职,互相培养。企业派出工程技术人员和技师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承担部分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的教学任务,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丰富了专业知识,积累了教学经验,成为企业合格的培训师;学校派出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学习了企业的新技术,提升了业务能力,积累了现场经验,成了合格的“双师型”教师。
(四)“双主体”建设实训基地
以校企合作机制为基础,让企业参与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创新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按系列化功能设置实校内实训车间,按当前企业生产主流设备型号配置实训设备,按企业生产经营要求布置实训场地,将企业文化融入实训基地文化环境建设中,实现校内实训车间的设备生产化,环境真实化。以“共建、共享、共赢”为原则,企业通过建设方案论证、设备选型论证、设备现场布局及配套设施建设、实训现场“6S”管理规范、实训设备维修管理制度编制等方式参与到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来。
结合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要求,依托轨道装备职教集团平台,与行业知名企业加强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每年派学生在校外實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
二、主要成效
通过探索校企合作途径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形成了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上取得很大的成效:通过进行企业深度调研,认真听取了企业专家对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制订出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的最新技术融入教学内容中,将企业的典型产品和典型生产案例转变成教学案例,使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现状保持一致,构建了与企业岗位需求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通过实行双专业带头人、聘请企业技术能手担任兼师、选派了专业教师参加现场培训和学术交流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以“共建、共享、共赢”为原则,建成了设备先进、功能齐全、虚实结合、管理企业化的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具备“教学、生产、培训、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四位一体的功能;各专业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三、体会与思考
(一)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职业院校培养的是生产服务一线的技能人才,要让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让企业也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来是非常有效的方式。通过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商定课程教学内容、将生产案例引入到课程中来、将职业标准引入到考核标准中来,这些都将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更受企业欢迎的技能型人才。
(二)校企合作需要更多的政策引导和支持
企业在合作中必须保证企业的利益才能使校企合作真正促进学校热跟企业冷这两大问题变成双赢、共赢。政府应该出台一些政策甚至是法规来保证企业的利益,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这也会给企业提出必须承担的教育责任与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李绍华,孙永华,苏刚.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6(19):68-70.
[2]刘晓明.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育人模式理论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2004(9):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