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小学数学教学极端化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3825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新课改实施后,小学数学教学存在过分注重数学生活化的倾向,而忽视了形式教学。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只要牢牢把握好形式数学和生活数学的度,就能够避免走向极端,进而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过程中,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极端化
  新课改实施前,数学教学存在过分注重数学形式化的倾向。新课改实施以后,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得到了强化,数学教材的编写体现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等教学理念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于是,教师在教学中更重视生活情境的创设、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忘记了从生活数学再回到形式数学中(即数学化过程),而学生对于形式数学的意识也随之淡化。新课改实施后,数学教学存在过分注重数学生活化的倾向。如何才能避免数学教学的极端化,以下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从数学问题生活化入手
  实践出真知,生活和生产实际是一切科学知识发生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数学也不例外。所谓的形式数学知识是前人对数学研究成果的总结,是智慧的结晶,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特点。而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对儿童数学经验建构的研究表明,儿童在发展其数学经验的过程中离不开感性、具体的运算的支撑,感性认识是小学生认知事物的基础。数学本身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存在矛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从数学问题的生活化人手,提供给学生感性材料。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在教学时更注重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原有的填鸭式教育逐渐向启发式教育过渡,这是好的一面。但由于教师对“新课标”认知的差异性,导致一些教师一味注重数学问题生活化:对于每个数学问题都极力创设一个情境或把数学问题附上一个不贴切的生活故事,数学教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形式数学”仿佛被视为落后的数学教学的代名词而抛之脑后,“生活数学”被视为先进的教学方式而备受推崇,这样做的后果将是学生形式数学意识的缺失。因此,教师在数学问题生活化时要把握好一个度。
  二、将生活数学提升为形式数学
  数学问题的生活化让学生对数学问题形成了感性认识,那么接下来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生活数学回到形式数学,即数学化过程。从小学生数学知识建构过程看,数学化是联接生活数学和形式数学的桥梁,是生活数学提升为形式数学的阶梯;从教学过程的角度看,数学化应是数学学习的核心环节;从儿童教学能力结构看,数学化水平又是衡量其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志。如果说脱离了生活实际,数学知识就成为无根之木,那么只停留在生活数学而不进行数学化过程,就不仅仅表现为缺少“数学味”,更重要的是将丧失对小学生数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养成。形式数学是对现实世界中各类数量关系和空间组织形式的高度抽象,它所承载的科学内涵是生活数学无法匹及的。
  三、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测验”是用以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学习能力的最主要方式,我们不可否认这种评价方式带来的可操作性以及评价结果的可参考性,但仅仅以测验、考试的方式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难免有失片面,且这种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会失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完成对数学形式知识的巩固和评价已成为各发达国家课程内容改革的共同取向。研究表明,学生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时不仅会对已有的形式数学知识进行加深和巩固,更重要的是会形成一种很难用言语、文字或符号表述的“过程知识”(也称缄默知识)。由于过程知识融人了个体特定数学活动场景中的特定心理体验,渗透着那些潜意识的个性感受,因而它对学生本人而言是鲜活的、温暖而亲切的。这些过程知识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其创新能力是密切相关的。
  四、提供学生表征数学的机会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借助语言作为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获得的过程知识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和粗泛性,这正如数学家克里斯格尔所说:数学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总是不够精确的和片面的,其整体结构好像一片原始森林,或者说是交相缠绕的树枝。因此,在学生参加完实践活动后,教师应该再提供给学生表征数学的机会,引导学生把“描述问题——分析问题——提炼问题的数学本质——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过程用口语语言或是数学符号的形式表达出来,在学生表述的过程中,教师对其进行疏理、归纳、总结,让学生原本粗泛的过程知识逐渐精确化,使其升华为学生自有知识网络的一部分,在总结的同时进行适当的延展,以完成对数学结果知识的超越和发展,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目的。
  五、结语
  形式数学和生活数学就像是天平的两端,偏向任何一方都会破坏其平衡,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过分注重形式数学会导致数学与生活的脱节,造成学生实践能力的丧失;过分注重生活数学则导致学生数学素养的缺失。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做到两者兼顾,以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呢?这还需要我们广大教育者不断思考和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短文改错题是目前高考英语的必考项目,也是平时期中、期末考试的必考题型,而且所占分值也很大。短文改错是融语法知识与语言技能为一体的综合性英语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语言的发现,判断,纠正文章中错误的能力以及对词汇、语法和语篇三要素的把握能力。短文改错其实并非难题,但得分率不高。究其原因,主要与学生对短文改错的特点和做题方法有很大的关系.  关键词:短文改错 方法与技巧  一、克服对短文改错的恐惧心
西泠印社坐落于杭城孤山南麓、西泠桥畔。社址内有多处明清古建筑遗址,楼馆亭阁建筑精美,摩崖石刻星罗棋布,更有东汉三老石碑,西泠八家金石,翰墨馥郁,气度高华,历来有“湖山最胜处”美誉。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浙派金石书画家丁仁、王褆、叶铭、吴隐等4人在孤山买地建房,修契立约,发起创建西泠印社,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探讨六书,研求篆刻。1913年,近代金石书画界泰斗吴昌硕出任西泠印社首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自主学习在英语语言点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牢固了,对一些表达运用地更准确更地道了,而且把运用层面从口头提升到了书面,全面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和运用的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 语言点  在现代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论指导下,我们英语教学中也时刻体现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宗旨,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运用的能力。
一、认识新课程、新教材  新的课程观认为,教师、学生共同存在于课程之中,是课程参与和开发的主体,是课程的创造者,教学不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教学不再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交往、互动,教师是学生式的老师,学生是老师式的学生,师生共同发展。新教材的编写突出地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努力实现:(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2)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
在新课改已经取得一定成就的今天,语文课堂教学主张以教学文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本。因此,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天赋,使学生在形成语文能力的过程中,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得到发展呢?  一、尊重学生的思维过程  教育事业说穿了就是“爱”的事业,教师要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要善于发现每个人的闪光点,因此,在课堂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可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始终没有跳出“为作文而作文”的怪圈。学生作文由于缺乏素材,只得东拼西凑,作文成了学生学习的一种负担。学生本来就缺乏对生活的全面认识和理解,要写出自己不了解,不熟悉的命题作文,当然只能勉为其难。为了在应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老师们不是教学生怎样写好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汉字的演变及发展;  2、趣味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3、了解学习谚语、谜语、歇后语、成语、对联等;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进一步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操。  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汉字的演变及发展;  2、了解学习谚语、谜语、歇后语、成语、对联等;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进一步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操。  教学难点:  1、了解学习谚语、谜语、歇后语、成语、对联等;
开学以来,我们一直处于矛盾之中......  我们已经找好了老师,负责女儿小升初考前辅导。可是由于我们家比较偏远,老师考虑到孩子与集体的关系,决定我们暂时在本地上学,在考前两个月去她那里进行强化练习,她负责报名事宜。老师也许很忙,答应给我传题也没传。于是我直接与我的同学联系,她家儿子今年也是小升初,目标学校一致。所以她告诉我了一些经验。她帮我买了她儿子学习班的习题集,尽管没有答案。正好有同事去她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