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danlei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时局动荡,国家处于剧烈变革之际。为解决国家走向问题,各流派学者争相出谋划策。由于周王室日渐衰微、井田制崩溃、士阶层崛起等背景,引发了以儒家、墨家、道家、法家为代表的各派学者纷纷著书立说,相互论战。学术界迎来了"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空前辉煌时期。
  【关键词】士阶层崛起 论战 百家争鸣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各流派学者为解决国家如何发展问题而发起的一场思想大辩论。"百家争鸣"并非是一时兴起,而是经历了长时间的积累和演进,各派学者自由表达思想,不断完善自家思想体系,最终形成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想要了解"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我们就不得不说先秦诸子第一人--孔子,百家争鸣第一家--儒家,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是"百家争鸣"的开端。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推崇的是"礼乐制度",而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以及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都是"礼乐制度"的反对者,因此,就先秦诸子对于"礼乐制度"的态度,可以把先秦诸子百家大致分为"儒家"和"非儒家",那么什么是"礼乐制度"呢?
  一、礼乐制度
  (一)"礼乐制度"的制定及内涵
  "礼乐制度"的创始人是周公,"武王伐纣"之后不久周武王去世,年幼的周成王继位,周公被封为摄政王,辅助国君治理朝政。在此期间以周公为代表的周人开始总结殷商灭亡的沉痛教训,认为国家长治久安的最好办法就是建立秩序,使各阶级和谐相处,所以他制礼作乐。
  "礼乐"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制度。"礼"在我国古代是一种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所谓的典章制度就一个国家政府在执政期间施行的行为规范准则。周用"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例如我们熟悉的"五服"制度。"五服"制度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亲属服丧制度,"五服"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五种服饰通过布料、做工、穿着时长来严格区分血缘关系和尊卑关系。
  周人推崇的是"以人为本",但是礼的制定又将人做了等级区分,为了弥补"礼"的这一缺陷,周人又制定了"乐"。"乐统同,礼辨异。"周人用"礼"来区分阶级等级,用"乐"来消除分歧,二者相辅相成。"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礼乐制度"是周王朝统一、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儒、墨、道、法对治国之法的讨论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是"礼乐制度"的坚定拥护者,孔子认为之所以天下大乱,是因为"礼坏乐崩",所以儒家极力推崇恢复"周礼"。
  墨家看来,天下大乱的根本原因是"恃强凌弱",正是由于儒家推崇的礼乐制度造成了这种不平等,所以墨家提倡"兼爱",但是他提出的"尚同","尚贤",却造成的"天子独裁"的最大不平等。
  道家认为儒家和墨家的思想都存在偏差,认为他们是在"代天立法",所以他们提倡"无为而治"。道家的理论是:天下大乱是因为秩序混乱,如果想让天下太平,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存在秩序,这样秩序就不会乱。但是社会不能没有秩序,所以道家的说法也存在缺陷。
  法家看来,若想达到既"无为"又"有序"最好的办法就是"依法治国",但是法家的"法"只为君主一人服务,这也造成了极大的不平等。
  二、"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一)周王室的衰微
  周王朝与日后的朝代存在巨大的差别,周王朝是一个邦国,他在实行"礼乐制度"的同时也制定了"封建制度",所谓的"封建"就是封土建国。也就是周天子拥有天下,他将国土分封给诸侯,称为建国;之后诸侯又将土地分封给大夫,称为立家。于是天子的权利被诸侯割分,诸侯的权利被大夫割分,最终造成了王室衰微,诸侯称霸;诸侯衰微,大夫擅权;大夫衰微,家臣专政的混乱局面。天下大乱,百姓怨声载道。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趋于瓦解,新兴的地主阶级迅速崛起,争霸与兼并战争愈演愈烈,从相继出现的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可窥知一二。在各诸侯争霸的过程之中,为达到振兴国家,富国强兵的目的,他们广招天下有识之士,为自己国家的强大出谋划策,有思想有抱负的学者也借此机会崭露头角。
  各学派的学者纷纷著书立说,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们或开课讲学,或辅政秉国,以求治世。周王室的衰微为"百家争鸣"的出现创造了有利的社会背景。
  (二)井田制的崩溃
  井田制是我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的一种形态,土地归国家所有,这种土地所有制最早出现于商代,到西周时期已经发展成熟。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期间,由于牛耕和铁器的使用,生产力迅速提高,人力得到了解放,这为"百家争鸣"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1]。
  (三)士阶级的崛起
  春秋战国期间中国的贵族主要有四个等级,分别为:天子、诸侯、大夫、士,士是封建社会最基础的贵族。士与前三类贵族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士的身份特殊,虽然他们属于贵族,但是他们没有自己的田产、不可以被封建,所以也不具有统治权,因此他们必须通过为天子、诸侯、大夫们工作来维持生计,尽管如此士相对于其他三类贵族而言拥有更多的自由。国土被逐级瓜分之后,天子、诸侯和大夫分别有自己的封地,所以他们不可以参与彼此政事,而士因为"一无所有",所以他们可以参与各阶层的政事,这为他们的迅速崛起提供了有利前提。
  其次,士拥有强烈的使命感。《孟子·万章》中有这样的记载:"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汝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从《孟子》的这两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士人非常看重自身责任,他们拥有强烈的使命感。
  最后,士阶层在当时非常自由,他们心理自由、身份自由、前途自由,正因为如此,他们毫无牵绊,可以游走各国宣扬自己的思想和政治主张。他们的身份跨越国界,超越宗族。
  (四)思想文化的广泛传播
  西周属于奴隶社会,当时只有贵族和奴隶主拥有学习思想文化知识,接受教育的机会。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士阶层的迅速崛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这一文化思想垄断行为模式[2]。"文化下移"这一历史现象的出现,最终导致了"私学勃兴",这为全民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诸子百家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三、 "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1."百家争鸣"对当时社会的意义。
  "百家争鸣"是社会产物,所以它的出现具有一定的经济和阶级基础。就当时而言,经济发展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同时,"百家争鸣"的出现也促进了经济进一步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度[3];政治上,"百家争鸣"映射出了"王室衰微,诸侯称霸;公室衰微,大夫擅权;氏室衰微,家臣專政"的社会政权大变革;在文化层面上,士阶层的崛起,"百家争鸣"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学在官府"的文化教育格局,使文化传播和文明进步提高到了一个全新层面。
  2."百家争鸣"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无论是儒家思想还是"非儒家"思想,我们都要以辩证的态度来对待。任何一种思想都有它的不足之处,但也有它可取之处,所以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例如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墨家思想中的"兼爱",道家思想中的"祸福相依",以及法家思想中的"依法治国"等等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参考文献:
  [1]曹静.试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及历史原因[J].科技创新导报,2007(7):250.
  [2]陈茵.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成因[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15(1):77-81.
  [3]谭苏.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J].兰台世界,2012(30):67-68.
其他文献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决定了一堂课的效率,传统的一根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得教学模式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获得,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很难让学生将知识学以致用,尤其在教学解决问题方面,传统的教学手段重视现成的数学问题的解决,忽视培养学生熟悉问题的提出与发现,常常使学生感觉在绕迷宫,很难找到入口,然而
【摘要】 很多资料表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不喜欢德育课,存在学习效率不高、教学矛盾突出的问题。在中职德育课中实施活动体验式学习正是为解决现实问题而提出。活动体验式学习是以学生为本,通过演讲、辩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体验的形式,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顺其自然、因势利导,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帮助和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所以拥有良好的学习状态对学生高效学习至关重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所以能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的教师才是一位智慧的教师。那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哪些状态呢?  一、关注学生学习的起點  一般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时,习惯于从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出发,按教材的编排意图有条理地进行教学。这样可能会犯两种错误:  一种是忽视学生的真实
《课标》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在我从事的数学教学中发现,多数学生有学习的潜能,但学习不自信,其中一部分学生对自我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过程,课堂上不主动,另外有少量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差,现如今学生评价目标比较单一,评价的方法还不够丰富,关注评价过程不够,关注情况态度和价值观不够,这样的评价结果对学生的学习并不能真
动一动,音乐在其中,快乐在其中!  十九世纪初叶,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就提出了著名而又有成效的“体态律动学”,他主张以身体(包括全身肢体及各种器官)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体验和培养韵律节奏感,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以提高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力,从而达到欣赏表现音乐的能力。在我校“培养学生技能,挖掘学生潜能”校本教研的实践中,我在不断摸索中发现,在小学低段的音乐教学中,以唱游律动为主要教学
【摘要】 科学教学必须优化教学设计,改进实验方案,使实验教学与探究学习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本文分析了科学实验教学的优化设计:改进现有实验装置,力求精细和有效;优化实验内容,力求提高思维能力;优化实验方法,力求最佳实验效果;优化实验教学方法,力求有效的指导。  【关键词】实验教学优化设计  初中科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
数学“探索式”问题自主解决教学模式是自主探索新知,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一种创新式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的最大特点是课前自主体验 课内合作探索=问题解决,是一种在充分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它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突出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和培养自主发展的完整的人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  一、课题确立的理论依据  1、学科特点——数学是一门探究性学科。  数学学科属于自然科
一、教材分析  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是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培智二年级第四册《唱游与律动》校本选用教材中的第三课,它是一首富有童话色彩的波兰儿童歌曲,是由四二拍和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大调式歌曲,旋律明快舒畅,节奏活泼跳跃,歌词简单深刻,生动地表现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可爱憨厚的舞蹈形象,适合智障学生边表演边歌唱。本首歌曲计划课时五课时,本节课完成的是第四课时。第一课时 "练练",让智障学生掌握本首儿歌的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蓬勃开展,出现了一个新的亮点――语文综合性学习。它的“综合性”、“实践性”、以及跨学科的“整合性”能够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全面发展,获得学生与教师的喜爱,但如何立足于课内知识,拓展课外世界,确立实践主题令人深思。可当语文综合性学习遇上了课外阅读,两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获得意外的收获。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外阅读相融相辅相成  一本语文课本,读写背诵一学期的时代已经
新课改的全面推行,给我们的初中思考带来了很多机会,也带来了挑战,如何在这新的教育理念下,搞好初中思品教育呢?希望我们的思品教师能正确把握新思品课标的精髓,努力探索,及时纠正思品教学中出现的错误。因为事情做错了可以重来,然而学生的成长却没有第二次。因此,教师主导的作用不能丢!对于教师的主导作用,鲁迅先生曾以他们在学习中老师不重视引导为例来形容其必要性:在暗胡同里瞎摸,有些人摸了出来,更多的人终身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