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一新生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一,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英语新课标教材中的词汇量剧增,语法难度增大,加之老师不同的教学方法,面对这种突变,学生感到不知所措。此外,学生英语水平相差较大,来自不同的学校班级,原来所学的英语语音、语调也有所差异,很难适应高一英语学习。高一是初中向高中过渡阶段,易造成两极分化,怎样才能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向高中英语过渡呢?作者认为高一英语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 高一英语教学 衔接 对策
由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教育逐步普及,但随之也带来了不少问题,不少高中英语老师感到高一英语越来越难教,抱怨学生的英语基础差、词汇量少、学过的句型不会用、学习习惯不好,等等。
毫无疑问,由于初中升入高中的门槛大大降低,英语基础整体下降是正常现象。但是学生的基础差是高一英语难教的主要原因吗?笔者在高一教学反思中试图对其中的原因作进一步思考和分析。
一、高一英语难教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所任教的两个班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的基础差加大了高一英语教学的难度,这是高一英语难教的重要原因。但教师对学生“起始能力”认识不足,也是当前高一英语教学出现困难的主要原因。
1.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个由生疏到熟悉的适应过程。有些学生由于初中时英语基础不是十分牢固,对高中英语学习产生畏惧心理。
2.不少教师对初中英语教学内容和要求了解不够。初中阶段英语教学要求学生掌握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的语法知识。而高中教材内容丰富,知识容量大,要求掌握的词汇多达3500,在初中的基础上注入了大量的语法点、知识点;同时侧重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其内容涉及天文、地理、金融、网络、文学、广告等诸方面,更贴近现代生活,时代信息较浓,学生一下子难以适应。
3.高一学生来自不同的初中,英语学习的基础和能力差别较大,有些教师常常忽略了这一点,习惯于用统一的要求进行教学,没有搞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学生学习出现困难是必然的。
因此,笔者认为,高一英语难教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起始能力”认识不够,没有使教学主动地适应学生的具体情况,不能真正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
二、对策——教师要全面把握学生的“起始能力”现状
所谓“起始能力”,是指学生的原有基础,亦即为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应必备的知识,包括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由学生在学习英语新知识时能回想出的词汇、短语、句型、语法等相关知识构成。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学生能否学到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们原有的认识结构中已有的相关知识的互动作用。要全面把握学生的“起始能力”,仅仅依靠经验是不够的,教师还应研究现实情况,选准教学的起点,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策略,帮助学生更快适应高中的英语学习。笔者认为,全面把握学生的“起始能力”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钻研初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了解初高中教材总体上的差异,根据初高中教学的不同要求,研究初高中教材衔接的问题。高一英语老师如果仍按照以前的经验实行教学,教学就必然会出现困难。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弄清弄透教材体系,准确把握大纲要求,了解初中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变化情况,在高一教学中找到初高中英语知识衔接点与生长点,由浅入深,才能使大多数学生较好地习惯高中英语学习。例如高中定语从句部分的教学,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现有知识的基础上,熟悉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先复习初中时重点强调的宾语从句,再恰当地引入定语从句,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交流、分清定语从句的宾语从句的区别,这样才能恰当地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顺利实现初高中知识的对接。
2.研究学生的特点。高一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自学能力不断提高。因此,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如何适应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变化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3.从学生的作业和回答问题的情况中了解学生“起始能力”的个体差异,以便进行稳性分层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起始能力”的个体差异,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依据。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回答的情况进行分析,初步了解学生在英语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在课堂提问、作业布置及作业批语各方面进行分层处理,使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成功的愉悦。
4.上新课前设置相关内容的讨论作业,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学生的“起始能力”。
5.运用教学策略,放慢起始教学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做好初高中英语学习的四个衔接,使教学尽可能与学生的“起始能力”相吻合。
(1)心理衔接。中考英语较简单,学生只要跟紧老师,考的内容不会超出所学太多。而高中学习是为了将来高考做积累,多数题目都是既熟悉又陌生,尤其阅读部分的题目,更是比课文内容上了一个台阶。所以课本只是个例子,要求高中学生自主地、广泛地学习。高中教师要通过自身丰富的知识、较高的教学艺术和高尚的品德征服学生,采用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循循善诱,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使其身心和思维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定语从句“It was the park that they talked about yesterday.时”,笔者让他们对比:It was in park that they talked for three hours yesterday.既加深了定语从句的印象,又复习了所学的强调句型。
(2)教法的衔接。建构主意理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当是认知行为的主体,而教师是认知行为的主导,“只能起助产士作用”。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没有主体参与,教师的任何传授将毫无意义。根据这个观点,教师的主要作用是为学生创造知识建构的环境,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组织一些语言材料分析、讲解,尽量让学生自己练习、归纳、发现,从而习得新语言,提高起始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在高中词汇教学中要突出主题语境。词汇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贴切的主题语境。“教学方式传统,致使学生对词汇的学习只停留在识记的层面,达不到充分的运用和交流”,而要想达到“运用和交流”的层面,教师非在语境的设计上下大工夫不可(宋德龙,2008)。在上阅读课时,如何进行词汇教学一直是很多英语教师的困惑,而且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常常会忽视词汇教学。因此,利用语境可以让词汇的意义更加明确和具体。这样设计使得词汇教学部分和整个阅读教学设计的融合更自然、贴切,教学效果更显著。
利用语境进行词汇教学
[初稿设计]
教师以问题形式导入课文。具体问题是:
Do you know the man on the screen?
Do you like him? Why?
When we talk about Zhao Benshan, what kind of image appears in your mind?
在导入问题之前,利用多媒体呈现赵本山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尽管本文主要谈论的是单口喜剧和美国著名的单口喜剧演员Billy Crystal,但是学生对其并不了解,所以经过考虑导入部分采用中国著名笑星赵本山的图片,让学生尽快猜到今天所要学习的课文与喜剧有关。
在介绍赵本山的同时,可以趁机引入comedian这个单词,学生很容易就能猜到单词的意思“喜剧演员”,但是不急于要求他们说出中文含义,而是要求他们利用英文解释英文“an actor who makes people laugh by telling jokes or funny stories”,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这个要求,而且学习之后印象深刻。
[教学反思]
首先教学目标不明确,此教学设计的初衷是利用lead-in部分快速导入课文,同时引入新词汇,进行词汇教学。但是,词汇教学在导入部分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只出现了一个新词comedian(戏剧演员),而课后练出现的tease, behave, visual, technical, howl, amuse六个生词并未出现。其次导入方式过于单调,用来导入课文的问题过于简单,设计的三个问题未能有效展开,层层深入。
针对在初次设计所暴露的不足,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改进和加强。具体教学片段如下:
[教学片断]
T: Do you know the man on the screen? ( He is Zhao Benshan. )
T: Zhao Benshan is a famous comedian in China, who acted in many comic dramas. So what does comedian mean? ( An actor who makes people laugh by telling jokes or funny stories.)
T: Who is your favorite comedian? Zhou Libo is my favorit comedian. This year he came to our city and made a wonderful performance for us.
Zhou Libo creates his own stand-up comedy called “Shanghai Style Small Talk”, where a stand-up comedian may tease an audience and make jokes about someone in a friendly way. During his performance, he often depends on visual humour and imitates famous people and tell jokes about the way they behave. The audience can not only appreciate his funny jokes but also watch his exaggerated justures. He plays the role of Premier Wen Jiabao in a famous shoe-throwing incident that happened during Wen’s visit to Cambridge University in England last year. The audience howled with laughter. Zhou has the ability to amuse people all over China and even make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laugh and smile.
教师在设计词汇教学时,应尽量站在语篇的高度,从语篇入手,在语篇中结束,因为语篇可以提供相对真实而完整的语境(常万里,2010)。
在导入阶段,笔者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编写了以上一段对话,并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在语境中感知生词的含义,学会正确理解运用词汇。如visual这个词,学生可以根据后面watch his exaggerated justures判断这个词和“视觉”、“看”有关系。又如amuse这个词,学生可以根据make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laugh and smile推测出是“让某人笑,逗乐”之意。学生在这样语境中体验、感知、理解这些词汇的意义和用法。“这既有利于学生在英语语言实践中正确运用所学词汇,又有利于他们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李秀文,2009)。
(3)教学内容的衔接。现代外语教学理念已不再把教材看做是教学的金科玉律,而把它看做是一种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必须摈弃“教教材”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灵活地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我们备课组根据学生的“起始能力”对教材进行处理只教每单元的第一三四课。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重新调整和组合。如第三单元的Warming up讲的是某些人的不良习惯对环境的破坏,放在交通方式前面可能略显突兀,与下一部分的衔接不太好处理。如果放在第三课前作为图片导入就会更自然,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差,还可以大胆删减或替换教学内容。
(4)学法的衔接。高中与初中的英语教材相较,明显体现出“深、难、多”等特点,因而要培养学生使用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有效使用,不但可以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因此,在高一入学时,我们要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和培养。比如我们备课组指定了高一学生英语学习规范,包括听、说、读、学、练、等技能训练要求,课文各部分学习基本规范及课外英语学习指导,让学生严格地按规范学习,培养优良的学习品质。
教师只有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整体“起始能力”和个别“起始能力”的状况,以此确定教学的起点,教学才可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较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德龙.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与测试策略德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8(8):29-32.
[2]常万里.英语高效课堂之师生知“多”“少”[J].中学教学参考,2009(19):129-130.
[3]Hutchinson T,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107.
关键词: 高一英语教学 衔接 对策
由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教育逐步普及,但随之也带来了不少问题,不少高中英语老师感到高一英语越来越难教,抱怨学生的英语基础差、词汇量少、学过的句型不会用、学习习惯不好,等等。
毫无疑问,由于初中升入高中的门槛大大降低,英语基础整体下降是正常现象。但是学生的基础差是高一英语难教的主要原因吗?笔者在高一教学反思中试图对其中的原因作进一步思考和分析。
一、高一英语难教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所任教的两个班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的基础差加大了高一英语教学的难度,这是高一英语难教的重要原因。但教师对学生“起始能力”认识不足,也是当前高一英语教学出现困难的主要原因。
1.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个由生疏到熟悉的适应过程。有些学生由于初中时英语基础不是十分牢固,对高中英语学习产生畏惧心理。
2.不少教师对初中英语教学内容和要求了解不够。初中阶段英语教学要求学生掌握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的语法知识。而高中教材内容丰富,知识容量大,要求掌握的词汇多达3500,在初中的基础上注入了大量的语法点、知识点;同时侧重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其内容涉及天文、地理、金融、网络、文学、广告等诸方面,更贴近现代生活,时代信息较浓,学生一下子难以适应。
3.高一学生来自不同的初中,英语学习的基础和能力差别较大,有些教师常常忽略了这一点,习惯于用统一的要求进行教学,没有搞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学生学习出现困难是必然的。
因此,笔者认为,高一英语难教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起始能力”认识不够,没有使教学主动地适应学生的具体情况,不能真正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
二、对策——教师要全面把握学生的“起始能力”现状
所谓“起始能力”,是指学生的原有基础,亦即为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应必备的知识,包括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由学生在学习英语新知识时能回想出的词汇、短语、句型、语法等相关知识构成。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学生能否学到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们原有的认识结构中已有的相关知识的互动作用。要全面把握学生的“起始能力”,仅仅依靠经验是不够的,教师还应研究现实情况,选准教学的起点,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策略,帮助学生更快适应高中的英语学习。笔者认为,全面把握学生的“起始能力”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钻研初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了解初高中教材总体上的差异,根据初高中教学的不同要求,研究初高中教材衔接的问题。高一英语老师如果仍按照以前的经验实行教学,教学就必然会出现困难。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弄清弄透教材体系,准确把握大纲要求,了解初中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变化情况,在高一教学中找到初高中英语知识衔接点与生长点,由浅入深,才能使大多数学生较好地习惯高中英语学习。例如高中定语从句部分的教学,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现有知识的基础上,熟悉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先复习初中时重点强调的宾语从句,再恰当地引入定语从句,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交流、分清定语从句的宾语从句的区别,这样才能恰当地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顺利实现初高中知识的对接。
2.研究学生的特点。高一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自学能力不断提高。因此,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如何适应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变化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3.从学生的作业和回答问题的情况中了解学生“起始能力”的个体差异,以便进行稳性分层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起始能力”的个体差异,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依据。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回答的情况进行分析,初步了解学生在英语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在课堂提问、作业布置及作业批语各方面进行分层处理,使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成功的愉悦。
4.上新课前设置相关内容的讨论作业,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学生的“起始能力”。
5.运用教学策略,放慢起始教学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做好初高中英语学习的四个衔接,使教学尽可能与学生的“起始能力”相吻合。
(1)心理衔接。中考英语较简单,学生只要跟紧老师,考的内容不会超出所学太多。而高中学习是为了将来高考做积累,多数题目都是既熟悉又陌生,尤其阅读部分的题目,更是比课文内容上了一个台阶。所以课本只是个例子,要求高中学生自主地、广泛地学习。高中教师要通过自身丰富的知识、较高的教学艺术和高尚的品德征服学生,采用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循循善诱,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使其身心和思维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定语从句“It was the park that they talked about yesterday.时”,笔者让他们对比:It was in park that they talked for three hours yesterday.既加深了定语从句的印象,又复习了所学的强调句型。
(2)教法的衔接。建构主意理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当是认知行为的主体,而教师是认知行为的主导,“只能起助产士作用”。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没有主体参与,教师的任何传授将毫无意义。根据这个观点,教师的主要作用是为学生创造知识建构的环境,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组织一些语言材料分析、讲解,尽量让学生自己练习、归纳、发现,从而习得新语言,提高起始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在高中词汇教学中要突出主题语境。词汇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贴切的主题语境。“教学方式传统,致使学生对词汇的学习只停留在识记的层面,达不到充分的运用和交流”,而要想达到“运用和交流”的层面,教师非在语境的设计上下大工夫不可(宋德龙,2008)。在上阅读课时,如何进行词汇教学一直是很多英语教师的困惑,而且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常常会忽视词汇教学。因此,利用语境可以让词汇的意义更加明确和具体。这样设计使得词汇教学部分和整个阅读教学设计的融合更自然、贴切,教学效果更显著。
利用语境进行词汇教学
[初稿设计]
教师以问题形式导入课文。具体问题是:
Do you know the man on the screen?
Do you like him? Why?
When we talk about Zhao Benshan, what kind of image appears in your mind?
在导入问题之前,利用多媒体呈现赵本山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尽管本文主要谈论的是单口喜剧和美国著名的单口喜剧演员Billy Crystal,但是学生对其并不了解,所以经过考虑导入部分采用中国著名笑星赵本山的图片,让学生尽快猜到今天所要学习的课文与喜剧有关。
在介绍赵本山的同时,可以趁机引入comedian这个单词,学生很容易就能猜到单词的意思“喜剧演员”,但是不急于要求他们说出中文含义,而是要求他们利用英文解释英文“an actor who makes people laugh by telling jokes or funny stories”,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这个要求,而且学习之后印象深刻。
[教学反思]
首先教学目标不明确,此教学设计的初衷是利用lead-in部分快速导入课文,同时引入新词汇,进行词汇教学。但是,词汇教学在导入部分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只出现了一个新词comedian(戏剧演员),而课后练出现的tease, behave, visual, technical, howl, amuse六个生词并未出现。其次导入方式过于单调,用来导入课文的问题过于简单,设计的三个问题未能有效展开,层层深入。
针对在初次设计所暴露的不足,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改进和加强。具体教学片段如下:
[教学片断]
T: Do you know the man on the screen? ( He is Zhao Benshan. )
T: Zhao Benshan is a famous comedian in China, who acted in many comic dramas. So what does comedian mean? ( An actor who makes people laugh by telling jokes or funny stories.)
T: Who is your favorite comedian? Zhou Libo is my favorit comedian. This year he came to our city and made a wonderful performance for us.
Zhou Libo creates his own stand-up comedy called “Shanghai Style Small Talk”, where a stand-up comedian may tease an audience and make jokes about someone in a friendly way. During his performance, he often depends on visual humour and imitates famous people and tell jokes about the way they behave. The audience can not only appreciate his funny jokes but also watch his exaggerated justures. He plays the role of Premier Wen Jiabao in a famous shoe-throwing incident that happened during Wen’s visit to Cambridge University in England last year. The audience howled with laughter. Zhou has the ability to amuse people all over China and even make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laugh and smile.
教师在设计词汇教学时,应尽量站在语篇的高度,从语篇入手,在语篇中结束,因为语篇可以提供相对真实而完整的语境(常万里,2010)。
在导入阶段,笔者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编写了以上一段对话,并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在语境中感知生词的含义,学会正确理解运用词汇。如visual这个词,学生可以根据后面watch his exaggerated justures判断这个词和“视觉”、“看”有关系。又如amuse这个词,学生可以根据make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laugh and smile推测出是“让某人笑,逗乐”之意。学生在这样语境中体验、感知、理解这些词汇的意义和用法。“这既有利于学生在英语语言实践中正确运用所学词汇,又有利于他们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李秀文,2009)。
(3)教学内容的衔接。现代外语教学理念已不再把教材看做是教学的金科玉律,而把它看做是一种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必须摈弃“教教材”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灵活地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我们备课组根据学生的“起始能力”对教材进行处理只教每单元的第一三四课。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重新调整和组合。如第三单元的Warming up讲的是某些人的不良习惯对环境的破坏,放在交通方式前面可能略显突兀,与下一部分的衔接不太好处理。如果放在第三课前作为图片导入就会更自然,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差,还可以大胆删减或替换教学内容。
(4)学法的衔接。高中与初中的英语教材相较,明显体现出“深、难、多”等特点,因而要培养学生使用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有效使用,不但可以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因此,在高一入学时,我们要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和培养。比如我们备课组指定了高一学生英语学习规范,包括听、说、读、学、练、等技能训练要求,课文各部分学习基本规范及课外英语学习指导,让学生严格地按规范学习,培养优良的学习品质。
教师只有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整体“起始能力”和个别“起始能力”的状况,以此确定教学的起点,教学才可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较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德龙.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与测试策略德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8(8):29-32.
[2]常万里.英语高效课堂之师生知“多”“少”[J].中学教学参考,2009(19):129-130.
[3]Hutchinson T,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