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在数形结合里“数”出数感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yf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数是伴随学生成长,甚至终生受用的一项技能,是他们学习和用数表示事物多少的第一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数数,能有效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
  【关键词】数感;数形结合;数数;以形助数
  其实,学生从牙牙学语开始就学习数数了,但这时的数数只能算为唱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龄前的孩子虽掌握一一对应的数数规则,学会点数、正数、倒数,但还会犯重复数和漏数的错误,关于数数的知识和技能之间还存在差距。这都与数感有着直接的联系,但有以上娄蝗牧的经验后,学生才逐渐理解数的含义,理解数的概念,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于是,我们尝试在数形结合的背景下,探索小学数数教学中实施数感培养的新途径,使学生们对数的认识有新的体验,进而获得数感的发展。
  一、在沟通数与形的情境下更利于激发学生数数的欲望,诱发数感
  教学中,很多时候老师可能会单纯地起个头,就让学生从几数到几,像这种只停留口头上的的数数,学生的兴趣能提起来吗?其实数学来源于生活,就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素材,让学生边点边数。把身边的物体与数数结合起来,足以激发学生数数的欲望,让他们迫不急待地数起来。在《快乐的家园》课中,以一幅清景图,一下子吸引学生的眼球。
  师:“孩子们,你发现了什么?”
  生:“鸭子”“小鸟”“苹果”……
  师:“有多少只小鸟?”
  学生一下子把目光聚焦在小鸟身上不犹自主地数了起来。一个问题情景,沟通数与形,激发学生数数的欲望。学生们已经不满足于数出老师提出的问题,一下子把图上的物体的数量都数了出来,老师不用多说了,可谓“坐享其成”。在这个情境中,学生们在不断观察中感悟量的多少,经历了这个从具体形象到抽象出数的数数过程,数感已经被诱发了。
  二、在联系生活实际下数数,更有利于感受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数数在幼儿阶段就已经开始,是学生最早接触到的数学活动之一,究其原因是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在数数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感兴趣的物品,感受数的意义,加深对数的认识,体会用数来解决问题能让孩子渐渐建立数感。
  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花生》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知“100”这个数,笔者除了让学生数花生外,还鼓励他们在课后去数一数100个自己身边物品,一边数一边点,帮助他们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在课堂交流时,学生汇报有数出了100张纸、100颗开心果、100捆小棒、100本书、100页书……笔者及时以“100根小棒”和“100捆小棒”作对比,“100根小棒和100捆小棒一样吗?”引导学生理解“100”既可能表示100个物品,也可以表示100个物体的集合。最后笔者还特意请了数了“100页书”的学生分享了她数数的过程和发现。然后引导学生们讨论二“如何检验她数得对不对呢?”有的学生说:“可以再数一次。”也有学生说:“看页码。”
  师:“是的,‘100’还可以表示页码。”
  在“数”与形的结合下,学生通过数出身边的100个物品这样的数数活动,体会到“100”既可以表示100张纸、100捆小棒……还可以表示页码、号码等等,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含义和作用,让学生能准确把握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三、以“形”辅“数”,更好地理解数的概念,培养数感
  数感形成的基础是数的概念,但在数的概念教学中,数是抽象的,需通过具体形象的物品来辅助数数能有更有效地培养数感。如,在认识10以内数的教学中,用排队表示数量和序数的意义(如下图)。
  首先要求学生数一数,边数边标上数字,目的是把数与图中的人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果丁丁排第一,小女孩排第几呢?”“如果当当排第一,小女孩排第几呢?”再数.数。通过几次的数数,将几和第几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基数和序数区别的理解。另外,还开展了“捆小棒,,的活动,在活动中,要求先估一估桌面上的小棒,渗透估算的思想发展学生的数感。然后再让他们数,要求每数10根小棒捆成一捆。目的是在数数的同时也能从中体会10是1个十,20是2个十等等,让学生对数的概念有更好的理解。这样的以“形”辅“数“为学生学习构建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培养他们的数感。
  四、依靠直观操作,更有利于突破数数难点,发展数感
  在教学中发现不少的学生在机械模仿数数,数到“9”后是几十经常会数错,这也是数数的难点。究其原由是学生的脑海中还没有把具体的数字与对应的数量建立联系。这样就需要依靠直观操作来数数,把具体的事物的个数过渡为抽象的数字,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的数感。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数豆子》一课时,笔者充分利用计数器,让学生边数边拨,在数与拨中重点强调“数到几十九后面是几十”借此渗透十进制,体会”满十进一”。在这样的数与拨结合的具体操作中有利于突破数位与数位值含义的抽象性的数数难点,既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又使得学生的数感得到升华。
  五、在生活中应用数数,更好地辅助学生在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强化数感
  数感是一种“用数学的思考”。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更充分利用原有的生活经验,把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通过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强化数感。例如,要知道剧场里有几个座位?就可以通过不同的数数方法得到结果。可以是逐个逐个指着座位和自然数一一对应,还可两个两个地数、药、三个地数、五個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数到最后一个座位的哪个数就是剧场里的座位个数。通行数数,学生可以认识到无论用哪一种方法去数,结果都是唯一的。数数前,往往也可以通过先估计再数数的方法对大数有一个量的认识,帮助学生形成量化能力,收获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估计策略,强化数感。
  六、结语
  数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数数是学习和用数表示事物多少的第一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数数,能有效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恩慈.数感不止简单数一数——谈小学数学课堂对学生数感的发展培养[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学生,2018.
  [2]李艳粉,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培养的调查研究——以都匀市为例[D].贵州师范大学,2018.
其他文献
[摘要]历史课程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如何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关键素养、价值观念,成为新时期课堂教学要思考的首要问题。面对新的课标新的课程新的要求,我们必须以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內容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实施到教学评价的完成,从资源挖掘、課堂探究到学生生成,实现学生、教师与课堂的整体构建。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有效
【摘要】根据课标的要求,并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尝试紧扣“象”与“心”之间的关联,启导学生走入奇妙的想象世界。具体的教学策略为:入情入境,诵读生“象”;不拘形式,催生“象”动;添姿加彩,促成“象”妙。  【关键词】生“象”;“象”动;“象”妙  《毛诗正义》有言:“六情静于中, 百物荡于外, 情缘物动, 物感情迁。”此语道出了“情”与“物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联系。在语文
[摘要]针对学生劳动意识淡薄、劳动技能不足等现象,根据《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借助劳动教育的开展培养敢于实践、敢于担当的时代真人,教会学生在劳动中学会生活,为创建以劳动教育为特色的班级文化做出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班级文化,劳动教育,生活  现如今学生学业负担越来越重,家长重知识轻技能,而学校方面是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及课时上难以安排,造成学生参与
【摘要】文章尝试创设地理教学情境,落实地理核心素养。以人教版“学会阅读地图”为例,创设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地理教学情境,进行情境式教学设计,探讨情境教学法改进课堂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地理;情境教学;核心素养  2014年,教育部提出研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来,掀起了对核心素养的研究热潮。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核心素养理应是广大教育一线教师的研究中心。“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课堂授课模式已经不
本報综合消息2月11日至13日,广东省教育厅由厅领导带队,对部分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大专院校、中小学校、省外高校在粤办学机构和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四不两直”的暗访检查,现场检查有关学校、单位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发现问题,督促整改,确保实效。  大部分学校和单位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责任落实到位,相关制度和工作方案较为完备,单位领导在岗值守,各层级值班制度落实到位,严格落实
[摘要]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那么,德育教育即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课堂就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将德育春风化雨,融入课堂,让学生在无形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小初衔接之际,学生心理还相对幼稚,利用故事性强的文学文本巧妙地影响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深有感悟,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德育教育;课堂教学;渗透;潜移默化  一、把握心理特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和教师都认识到了德育对培养学生的重要性。特别是班主任,更要将德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和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小学班主任也要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开展德育工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结合小学生的特点,通过实施激励政策来推动德育的开展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激励政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小学是学
【摘要】随着经濟全球化脚步的日益加速和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西方文化对我国少年儿童的影响力在不断地增大。目前,我国社会上一些商家,为了对商品的促销,夸大对“洋节”的宣传,另一方面由于我们对于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习俗和文化挖掘不深、宣传不够、导致很多的儿童及其青少年因为新奇而盲目赶时髦,热衷于过“洋节”,反而对待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热情不太高。如此种种的社会现状,使得小学生未能真正理解或接受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学习阶段,学生学习数学最先接触到的知识是数学概念。逻辑思维的第一要素是数学概念,也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是构成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所有数学规则的研究、表达与应用都要用到数学概念。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概念的本质,通过多种方法的应用,上好每一节概念课,并确保概念教学的实效性,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才能为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做好基础性工作。  【关
【摘要】对话教学法指教师和学生进行对话,让学生学习知识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若能较好地实施对话教学,则能让学生提升阅读效率。本文通过探究对话教学的策略,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精心设计对话问题,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升学习效果。  【关键词】对话教学;师生关系;对话问题;个性化思维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板块,在很大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