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岁末将至,和一些中学生朋友聊天时,我欢欣鼓舞地送上祝福:“新的一年要来了,恭喜啊,又长大一岁了!”可随后就发现,我这番祝贺似乎很不搭调。因为得到的回复皆是:“哎,老了老了!” “又老了一岁有什么好恭喜的!” “我才不想长大!”……天啊!你们在说这些的时候一点也没顾上我的心情,我以为只有像我这样的“奔三族”才那么害怕过年和老去。90后们动不动就爱把“老”字挂在嘴边,青春逼人的脸庞加上老气横秋的姿态,真的是这个时代特有的纠结吗?
你们口中的“老”到底有何寓意呢?那我们就把这个话题摊开来说吧,你们怕“老”怕的是什么?
复杂的视界,复杂的我
变老就是:在日益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竟也能游刃有余,变得精于世故,“老奸巨猾”。
(宋晓波,杭州第十四中学)
背着书包,踩着自己的影子悠闲地漫步回家——一张冒牌的请假条换来了今天晚自习的自由。最近我们班流行用这招来弥补睡眠,坐在最后排的小刚本来都快被社会遗忘了,但是因为一手千变万化的漂亮草书而在班上走红,大家纷纷讨好他,让他冒充家长写请假条,轮流在晚自习请假回家。回到家,只需骗爹妈学校今天因故取消自习就可以了。同桌托我出学校帮她买点东西回去,而她也答应我明天一早回去如果作业“开天窗”时可以抄她的,这样一来我今晚就可以踏踏实实地回家放松一下了。
我正偷着乐呢,只听后面传来呼唤我的声音——“宋晓波!” 听声音就知道是孙蕾!我立马低下头,假装没听见,加快脚步往家赶。孙蕾是我高二文理分班前的同班同学,那时我和她走得最近,她活泼可爱,有说不完的笑话,很是讨人喜欢。但是,她一心只在玩乐上,一早到校拷贝作业,上课看言情小说,傍晚观察帅学长打球,晚自修致力于手机QQ聊天。当然成绩也是倒数。这会儿她喊我不是让我陪她逛街就是去看男生打球。那我今天的安排就彻底落空了!走吧,快走吧,我什么也没听见。
脚步越来越快,心里其实很不是滋味。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变得这么势利了呢? 以前,我觉得交朋友最重要的是开心,大家在一起追求的是快乐。而现在,我竟会考虑交个实用点的朋友。比如我的同桌,其实我以前挺不待见她的,总觉得她身上有股好学生的傲气,脾气也火爆,我俩成了同桌后,有什么小细节得罪她了,她还会给我点脸色看看,可谁叫她在学习上能给我帮助呢,况且她还是班委,时不时能从老师那里带回点小道消息。所以一般能让她的地方我都会尽量忍让,和她搞好关系。
“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路边的小店里正放着《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主题曲。 老了老了,真是老了——一阵莫名的哀伤涌上我的心头。如果我还纯真,如果我还能喜欢谁就与谁结伴,如果我还能想怎样就怎样,如果我还能无忧无虑地沉浸在动画片里……可是,我已经长大,我面对的是越来越复杂的世界。我已经成为了一个越来越复杂的人。
“有什么难题去牵绊,我都不会去心伤。有什么危险在我面前,也不会去慌乱。就算有狼群把我追捕,也当作游戏一场。在什么时间都爱开心,笑容都会飞翔,就算会摔倒,站得起来,永远不会沮丧。在所有天气,拥有叫人大笑的力量……”这歌词令我想永远当一个充满力量的小孩。
是老还是懒
变老就是:懒得喜怒哀乐,懒得出门,懒得好奇,我以为那就是老了吧。可老人们都很勤劳。
(陈可,余杭高级中学)
百无聊赖地不停按着电视遥控器的按钮,不小心瞥见了“中国达人秀”中7岁的小女孩如海派清口演员周立波般冷静地给观众们解释什么是“天才”,什么是“天真”。看到台下观众热烈鼓掌,我关掉了电视,然后我的口头禅又来了:“唉,俺老了。”那种能为一件事情严肃紧张认真激动雀跃的心情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不见了。
同桌牙牙掰着手指算国庆节的活动安排,一直念叨着那本世博护照上还有哪些国家的纪念章没敲。“你国庆节啥安排啊,一起去世博吧!世博会很好很刺激!哇,那个人啊……”看着她那神游的样子,我就想:为了10分钟的看馆时间而去排两三个小时的队伍,还真是傻得可爱的孩子。“哎,俺老了,那么多馆,跑不动了,还是待家补充睡眠吧。”只见牙牙给了我一个鄙视的眼神:“我可是第三趟去了,去世博的老大爷老太太多了去了,个个乐此不疲,你老了?那人家得怎么说?你就是‘怎一个懒字了得!’”是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上课时候懒得举手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课间懒得聊游戏,聊八卦,聊新闻;回家懒得应付家人的嘘寒问暖;假期懒得出门,懒得高兴,懒得哭,懒得笑。我原来以为那就是老了吧。可真正的老人在做些什么呢?起得最早参加晨练的是他们,世博会上最积极的志愿者和参与者是他们,不计回报真正享受生活的是他们。
我想我不是老了,我是怎么了?我不再单纯为某件事情而悲喜,我会在心里反复计算着几个小时的等待与十几分钟的眼福相比是否值得,我琢磨着他人一句话一个眼神的深层意味,因为我的眼睛不再有透亮的光芒了,从他人眼睛里倒映的自己也变得模糊不清了。我原来不是老,而是变得不再简单透亮了。
“中国达人秀”比赛上那个7岁的叫张冯喜的女孩在面对大家对她的“天真”的质疑时,就说了句“我还是很天真”。主持人让她给观众一个天真可爱的笑容,这个小女孩怎么都笑不出来,好不容易紧闭着嘴才苦笑了下,因为她真的很紧张。看到这个镜头,我忽然忍不住微笑了,我庆幸这个小女孩依然天真,没有给我们一个灿烂的机械的招牌笑容。
当我老了,能量守恒
变老就是:得到一些,失去另一些。
(何天平,中国传媒大学大一)
做了几个月的大学生,每每想到我高中时代的很多事情,都会忍俊不禁。其实,高中的日子,是我成长最快的三年。从当初浮躁肤浅的小朋友长成现在规矩忙碌的小青年。所谓成熟,不过是生理和心理双重变老罢了。说到变老,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我高中时代的主持人大赛。从高一的参赛者到高三的组织者和评委,恰好印证了“变老”这个很有趣的现象。
刚成为高中新生时,总是满怀着忐忑不安的,同时又对所有新事物抱以极大的好奇和热情。我也一样。当时的我兴致勃勃报名参加了校园主持人大赛,以为自己过去的经验足够让我在比赛里顺利地过关斩将。但事实上,我并没有走得一帆风顺,反而一路都是坎坷跌撞。台下坐着的三个评委无一例外地折磨我,几乎每个回合都把我推到PK台。用他们后来的话说,折磨我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他们就是想借这样的机会来磨磨我的锐气和傲气。与其说是评委在折磨我,不如说他们在给我提供成长的机会。没有人会在一帆风顺的过程中蜕变。
两年后,我作为高三学长出现在主持人大赛的评委席上,成了一名极其严格苛刻的评委。不可否认,这种严格中透着一股恶狠狠的劲儿,当年我就是这样过来的,如今也挫一挫你们的锐气吧!我对所有的选手说,你们的简历和丰富的过去只是我们评审的一个参考,千万不要因为你们的过去而自满,更不要因此而轻敌。我希望站在一个“老人”的立场,告诉我的学弟学妹,平和与谦逊是做好任何事的前提。轮回中有报复的快感,有过来人的真诚,也有一丝奇怪的味道:台上那些稚嫩的脸庞满载着一种向前冲的力量,透射出不可一世的锋芒,这种初生牛犊的爆发力,现在的我已经失去了吧。我果真老了。
巧的是,进入中国传媒大学以后,所有的专业课老师都告诉我们,作为未来的传媒人,你们的过去是浮云,只有当下和未来才是你该把握的关键,做人要淡定和踏实。
所以,变老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状态,也许长大会让一个人沉淀下来,日趋沉稳,日益淡定。然而这样,离冲动、惊喜、奇迹等词语会越来越远了吧。
·讨论·
这似乎是一种与年龄无关的“老”。那么,在你心中,老和不老有什么划分标准呢?
标准老三样:白发,皱纹,发福体态。 (可是这年头,白发可以染黑,皱纹可以拉皮,发福了可以上健身房,如此鉴别“老”,实在不靠谱。)
我不怎么老的时候看小说,开始变老了反而开始看画报了。
我不怎么老的时候玩“仙剑”,开始变老了反而开始玩“超级玛丽”了。(返璞归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老了——考虑事物都以自己的利益为衡量标准。交朋友看他对自己帮助是否大,参与班级活动先考虑会不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参加比赛先衡量比赛结果是否有用,会不会耽误时间。
不老——做事的原则是忠于内心真实的快乐。好奇,开心,对未来充满希望。脑中有多到数不完的神奇点子,想亲自试一试。永不疲倦,永不厌倦。(这么看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么多中学生要说自己老了。)
老和不老,在于有没有梦想,这点很关键。追求梦想的人永远不老。(同意!)
老了便学会了撒谎,大谎小谎,无关痛痒的谎……不管必要不必要,谎话张口就来。(老奸巨猾!)
不怎么老的时候看女生都看长相,开始变老了我开始看人品了。(好事啊,成熟了!)
晚上想事情会失眠 ,眼前的事情记不住,以前的事情历历在目。做事前开始设想结果,反复测算成功比例。害怕失败,害怕受伤,索性不当行动派。对新鲜事物不再充满热情,不再探究,不再刨根问底。经常觉得累,凡事皆拖拉。看到小孩会不由自主地羡慕他们。以上六条,满足三条即为老人。(这位同学好犀利,“老”有研究呀!)
不老的时候总爱在开心网和人人网上广交朋友,开始变老了我一上QQ就先检查是否已经隐身。(好像真的是这样的……)
在你心中,谁是不老的?
子尤
少年作家子尤。永远不老的青春,永远不老的子尤,把所有的爱和恨统统融入爱里,铸成一颗永远不老的心。虽然他走了,但他“谁的青春有我狂”的精神,能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少年。
刘德华
华仔是几代人的偶像了,到今天仍然那么有魅力。从20岁出道到年近半百,一以贯之好口碑,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能让我妈和我都喜欢的明星也许就他这么一个了,他更像个不老的传说。
爸爸
以前爸爸对我特凶的时候,我心里就愤愤地想:拽什么拽,真以为自己样样比我强,有一样东西你永远比不过我,那就是青春。你老了,而我还很年轻!虽然,爸爸绝对不会在我面前承认自己老,但这么想我的心理就能平衡。可是,有一次,爸爸跟我谈心的时候,一改往日的暴躁,垂头丧气地说了句:“我这么严格要求你是为什么?因为爸爸老了,以后的路要靠你自己走了。”不知道为什么,听到他承认自己老了的那一刻,我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我真希望他不老,永远不老。
卡通人物
那些迪斯尼乐园的卡通人物都不老,很热情、很可爱。米奇、米妮、史迪奇不老……
小编手记:
终于有点明白大家口中的“老”了。老,不是说自己不年轻,而是感觉自己不再单纯,开始“复杂”起来了。这似乎正好和著名导演张艺谋说90后不再清纯的调调不谋而合了。张艺谋感慨:“清纯女孩太难找。你看任何一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照片,都会觉得照片上的人非常单纯,这是一种历史的印记,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有这样的面孔。”难道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听听90后的声音吧。
90后的山楂树
在电影《山楂树之恋》的首映节目上张艺谋导演还说了个故事,说那个年代有个女孩跟人谈了半年恋爱,被亲了一下,回来和妈妈痛哭:我怀孕了!这就是所谓的纯啊?在我看来,这和这个年代见网友被骗没啥区别——都是傻。60后、70后,外表是纯的,内心是傻的;80后、90后,外表是世故的,内心倒可能是纯的。
(许之善,高二)
什么是真正的纯?善良、健康、明亮、坦诚就是。我觉得我们学校到处都是这样的学生呀。就像每天下午的体育锻炼课,当快要落山的太阳将余晖斜洒在我们肩膀上,我们在操场上奔跑、跳跃、散步、聊天……烦恼就像是被永远拦在校园围墙的外面,岁月单纯而静好。
(吴瑜清,高一)
清纯不该是一种形式,假纯比不纯还要令人讨厌!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早恋的人就一定是肮脏的,不再纯真了吗?那些虽然没有恋爱,却在一旁嘀咕,传播八卦的女生就纯了吗?有时候,追求真爱、敢爱敢恨就是一种纯真。清纯是精神层面的。
(方振宇,高二)
一直记得韩剧《金三顺》中女主角说过的一段话:去爱吧,就像不曾受过伤一样;跳舞吧,像没有人欣赏一样;唱歌吧,像没有人聆听一样;干活吧,像是不需要金钱一样;生活吧,就像今天是末日一样。我觉得这样的态度,就是清纯。任何时候都像个孩子那样简单、自我、不计得失。
(晓棠,高三)
如果纯洁就是那种特定年代的一尘不染,那么那个闭塞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所谓的清纯也就作古了。我认为清纯是指精神世界的纯粹。每个年代都有干净和纯粹的人。你们说长江大学下水救人的学生们纯不纯?
(KOKO,高三 )
小编手记:
最近在读龙应台的《目送》,读到其中一篇题为“爱情”的散文时,忍不住笑了。文中那个“犀利哥”华飞不就像你们吗——一边现实着,一边向往纯真和美好,这也许就是90后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爱 情(节选)
龙应台
从剑桥到了伦敦,我和17岁的儿子在这会面了。
我们沿着克伦威尔大道慢步行往白金汉宫的方向。华飞说,高二德文课正在读《少年维特之烦恼》,课堂上讨论得很仔细。
“喔?老师怎么说?”我兴趣十足地看着他——我也是高二的时候读这本书的呀,在1969年的台湾,一边读歌德,一边读琼瑶。1774年《少年维特之烦恼》出版后,说是有两千个欧洲青年效法维特为爱自杀。拿破仑在东征西讨的杀伐中,总是随身携带着这本爱情小书。
“你一定不相信老师怎么说,”华飞笑着,“老师跟我们说:你们可不要相信这种‘纯纯’的爱。事实上,爱情能持久多半是因为两人有一种‘互利’的基础。没有‘互利’的关系,爱情是不会持久的。”
我很惊奇地看着他,问,“你同意他的说法?”
华飞点点头。
我飞快地回想17岁的自己:我,还有我的同龄朋友们,是相信琼瑶的。凡是男的都要有深邃而痛苦的眼睛,女的都会有冰冷的小手和火烫的疯狂的热情。爱情是只有灵没有肉的,是澎湃汹涌一发不可收拾的。唯美浪漫、纯情而带着毁灭性的爱情,才是最高境界的爱情。
华飞以好朋友约翰为例,正在给我作解说:“你看,约翰的爸妈离婚了,约翰爸爸和现在的女朋友就可能持久。因为,第一,约翰爸爸是个银行总经理,女朋友是个秘书,她得到社会和经济地位的提升。第二,约翰妈妈是大学校长,约翰爸爸受不了约翰妈妈这么优秀;现在跟自己的秘书在一起,秘书不管是学识还是地位还是聪明度都不如自己,他得到安全感和自我优越感。在这样‘互利’的基础上,我判断他们的关系可能会持久。”
我两眼发直地瞪着自己17岁的儿子,说:“老天,你——怎么会知道这些?”
他瞅着我,明显觉得我大惊小怪,“这什么时代啊,妈?”
晚上,伦敦街头下起小雨,我们在雨中快步奔走,赶往剧场,演出的是《艾薇塔》(《贝隆夫人》),以阿根廷贝隆总理夫人的生平为故事的音乐剧。我们还是迟到了,《阿根廷,别为我哭泣》的熟悉旋律从剧场的门缝里传出来。
48岁享有盛名的贝隆将军在一个慈善舞会里邂逅24岁光艳照人的艾薇塔。舞台上,灯光迷离,音乐柔媚,艾薇塔渐渐舞近贝隆——我低声对华飞说:“你看,‘互利’理论又来了……”
华飞小声地回复:“妈,拜托,我才17岁,不要教我这么多黑暗好不好!德文老师跟你一样,都不相信爱情。我才17岁,我总得相信点什么吧?!”
岁末将至,和一些中学生朋友聊天时,我欢欣鼓舞地送上祝福:“新的一年要来了,恭喜啊,又长大一岁了!”可随后就发现,我这番祝贺似乎很不搭调。因为得到的回复皆是:“哎,老了老了!” “又老了一岁有什么好恭喜的!” “我才不想长大!”……天啊!你们在说这些的时候一点也没顾上我的心情,我以为只有像我这样的“奔三族”才那么害怕过年和老去。90后们动不动就爱把“老”字挂在嘴边,青春逼人的脸庞加上老气横秋的姿态,真的是这个时代特有的纠结吗?
你们口中的“老”到底有何寓意呢?那我们就把这个话题摊开来说吧,你们怕“老”怕的是什么?
复杂的视界,复杂的我
变老就是:在日益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竟也能游刃有余,变得精于世故,“老奸巨猾”。
(宋晓波,杭州第十四中学)
背着书包,踩着自己的影子悠闲地漫步回家——一张冒牌的请假条换来了今天晚自习的自由。最近我们班流行用这招来弥补睡眠,坐在最后排的小刚本来都快被社会遗忘了,但是因为一手千变万化的漂亮草书而在班上走红,大家纷纷讨好他,让他冒充家长写请假条,轮流在晚自习请假回家。回到家,只需骗爹妈学校今天因故取消自习就可以了。同桌托我出学校帮她买点东西回去,而她也答应我明天一早回去如果作业“开天窗”时可以抄她的,这样一来我今晚就可以踏踏实实地回家放松一下了。
我正偷着乐呢,只听后面传来呼唤我的声音——“宋晓波!” 听声音就知道是孙蕾!我立马低下头,假装没听见,加快脚步往家赶。孙蕾是我高二文理分班前的同班同学,那时我和她走得最近,她活泼可爱,有说不完的笑话,很是讨人喜欢。但是,她一心只在玩乐上,一早到校拷贝作业,上课看言情小说,傍晚观察帅学长打球,晚自修致力于手机QQ聊天。当然成绩也是倒数。这会儿她喊我不是让我陪她逛街就是去看男生打球。那我今天的安排就彻底落空了!走吧,快走吧,我什么也没听见。
脚步越来越快,心里其实很不是滋味。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变得这么势利了呢? 以前,我觉得交朋友最重要的是开心,大家在一起追求的是快乐。而现在,我竟会考虑交个实用点的朋友。比如我的同桌,其实我以前挺不待见她的,总觉得她身上有股好学生的傲气,脾气也火爆,我俩成了同桌后,有什么小细节得罪她了,她还会给我点脸色看看,可谁叫她在学习上能给我帮助呢,况且她还是班委,时不时能从老师那里带回点小道消息。所以一般能让她的地方我都会尽量忍让,和她搞好关系。
“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路边的小店里正放着《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主题曲。 老了老了,真是老了——一阵莫名的哀伤涌上我的心头。如果我还纯真,如果我还能喜欢谁就与谁结伴,如果我还能想怎样就怎样,如果我还能无忧无虑地沉浸在动画片里……可是,我已经长大,我面对的是越来越复杂的世界。我已经成为了一个越来越复杂的人。
“有什么难题去牵绊,我都不会去心伤。有什么危险在我面前,也不会去慌乱。就算有狼群把我追捕,也当作游戏一场。在什么时间都爱开心,笑容都会飞翔,就算会摔倒,站得起来,永远不会沮丧。在所有天气,拥有叫人大笑的力量……”这歌词令我想永远当一个充满力量的小孩。
是老还是懒
变老就是:懒得喜怒哀乐,懒得出门,懒得好奇,我以为那就是老了吧。可老人们都很勤劳。
(陈可,余杭高级中学)
百无聊赖地不停按着电视遥控器的按钮,不小心瞥见了“中国达人秀”中7岁的小女孩如海派清口演员周立波般冷静地给观众们解释什么是“天才”,什么是“天真”。看到台下观众热烈鼓掌,我关掉了电视,然后我的口头禅又来了:“唉,俺老了。”那种能为一件事情严肃紧张认真激动雀跃的心情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不见了。
同桌牙牙掰着手指算国庆节的活动安排,一直念叨着那本世博护照上还有哪些国家的纪念章没敲。“你国庆节啥安排啊,一起去世博吧!世博会很好很刺激!哇,那个人啊……”看着她那神游的样子,我就想:为了10分钟的看馆时间而去排两三个小时的队伍,还真是傻得可爱的孩子。“哎,俺老了,那么多馆,跑不动了,还是待家补充睡眠吧。”只见牙牙给了我一个鄙视的眼神:“我可是第三趟去了,去世博的老大爷老太太多了去了,个个乐此不疲,你老了?那人家得怎么说?你就是‘怎一个懒字了得!’”是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上课时候懒得举手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课间懒得聊游戏,聊八卦,聊新闻;回家懒得应付家人的嘘寒问暖;假期懒得出门,懒得高兴,懒得哭,懒得笑。我原来以为那就是老了吧。可真正的老人在做些什么呢?起得最早参加晨练的是他们,世博会上最积极的志愿者和参与者是他们,不计回报真正享受生活的是他们。
我想我不是老了,我是怎么了?我不再单纯为某件事情而悲喜,我会在心里反复计算着几个小时的等待与十几分钟的眼福相比是否值得,我琢磨着他人一句话一个眼神的深层意味,因为我的眼睛不再有透亮的光芒了,从他人眼睛里倒映的自己也变得模糊不清了。我原来不是老,而是变得不再简单透亮了。
“中国达人秀”比赛上那个7岁的叫张冯喜的女孩在面对大家对她的“天真”的质疑时,就说了句“我还是很天真”。主持人让她给观众一个天真可爱的笑容,这个小女孩怎么都笑不出来,好不容易紧闭着嘴才苦笑了下,因为她真的很紧张。看到这个镜头,我忽然忍不住微笑了,我庆幸这个小女孩依然天真,没有给我们一个灿烂的机械的招牌笑容。
当我老了,能量守恒
变老就是:得到一些,失去另一些。
(何天平,中国传媒大学大一)
做了几个月的大学生,每每想到我高中时代的很多事情,都会忍俊不禁。其实,高中的日子,是我成长最快的三年。从当初浮躁肤浅的小朋友长成现在规矩忙碌的小青年。所谓成熟,不过是生理和心理双重变老罢了。说到变老,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我高中时代的主持人大赛。从高一的参赛者到高三的组织者和评委,恰好印证了“变老”这个很有趣的现象。
刚成为高中新生时,总是满怀着忐忑不安的,同时又对所有新事物抱以极大的好奇和热情。我也一样。当时的我兴致勃勃报名参加了校园主持人大赛,以为自己过去的经验足够让我在比赛里顺利地过关斩将。但事实上,我并没有走得一帆风顺,反而一路都是坎坷跌撞。台下坐着的三个评委无一例外地折磨我,几乎每个回合都把我推到PK台。用他们后来的话说,折磨我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他们就是想借这样的机会来磨磨我的锐气和傲气。与其说是评委在折磨我,不如说他们在给我提供成长的机会。没有人会在一帆风顺的过程中蜕变。
两年后,我作为高三学长出现在主持人大赛的评委席上,成了一名极其严格苛刻的评委。不可否认,这种严格中透着一股恶狠狠的劲儿,当年我就是这样过来的,如今也挫一挫你们的锐气吧!我对所有的选手说,你们的简历和丰富的过去只是我们评审的一个参考,千万不要因为你们的过去而自满,更不要因此而轻敌。我希望站在一个“老人”的立场,告诉我的学弟学妹,平和与谦逊是做好任何事的前提。轮回中有报复的快感,有过来人的真诚,也有一丝奇怪的味道:台上那些稚嫩的脸庞满载着一种向前冲的力量,透射出不可一世的锋芒,这种初生牛犊的爆发力,现在的我已经失去了吧。我果真老了。
巧的是,进入中国传媒大学以后,所有的专业课老师都告诉我们,作为未来的传媒人,你们的过去是浮云,只有当下和未来才是你该把握的关键,做人要淡定和踏实。
所以,变老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状态,也许长大会让一个人沉淀下来,日趋沉稳,日益淡定。然而这样,离冲动、惊喜、奇迹等词语会越来越远了吧。
·讨论·
这似乎是一种与年龄无关的“老”。那么,在你心中,老和不老有什么划分标准呢?
标准老三样:白发,皱纹,发福体态。 (可是这年头,白发可以染黑,皱纹可以拉皮,发福了可以上健身房,如此鉴别“老”,实在不靠谱。)
我不怎么老的时候看小说,开始变老了反而开始看画报了。
我不怎么老的时候玩“仙剑”,开始变老了反而开始玩“超级玛丽”了。(返璞归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老了——考虑事物都以自己的利益为衡量标准。交朋友看他对自己帮助是否大,参与班级活动先考虑会不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参加比赛先衡量比赛结果是否有用,会不会耽误时间。
不老——做事的原则是忠于内心真实的快乐。好奇,开心,对未来充满希望。脑中有多到数不完的神奇点子,想亲自试一试。永不疲倦,永不厌倦。(这么看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么多中学生要说自己老了。)
老和不老,在于有没有梦想,这点很关键。追求梦想的人永远不老。(同意!)
老了便学会了撒谎,大谎小谎,无关痛痒的谎……不管必要不必要,谎话张口就来。(老奸巨猾!)
不怎么老的时候看女生都看长相,开始变老了我开始看人品了。(好事啊,成熟了!)
晚上想事情会失眠 ,眼前的事情记不住,以前的事情历历在目。做事前开始设想结果,反复测算成功比例。害怕失败,害怕受伤,索性不当行动派。对新鲜事物不再充满热情,不再探究,不再刨根问底。经常觉得累,凡事皆拖拉。看到小孩会不由自主地羡慕他们。以上六条,满足三条即为老人。(这位同学好犀利,“老”有研究呀!)
不老的时候总爱在开心网和人人网上广交朋友,开始变老了我一上QQ就先检查是否已经隐身。(好像真的是这样的……)
在你心中,谁是不老的?
子尤
少年作家子尤。永远不老的青春,永远不老的子尤,把所有的爱和恨统统融入爱里,铸成一颗永远不老的心。虽然他走了,但他“谁的青春有我狂”的精神,能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少年。
刘德华
华仔是几代人的偶像了,到今天仍然那么有魅力。从20岁出道到年近半百,一以贯之好口碑,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能让我妈和我都喜欢的明星也许就他这么一个了,他更像个不老的传说。
爸爸
以前爸爸对我特凶的时候,我心里就愤愤地想:拽什么拽,真以为自己样样比我强,有一样东西你永远比不过我,那就是青春。你老了,而我还很年轻!虽然,爸爸绝对不会在我面前承认自己老,但这么想我的心理就能平衡。可是,有一次,爸爸跟我谈心的时候,一改往日的暴躁,垂头丧气地说了句:“我这么严格要求你是为什么?因为爸爸老了,以后的路要靠你自己走了。”不知道为什么,听到他承认自己老了的那一刻,我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我真希望他不老,永远不老。
卡通人物
那些迪斯尼乐园的卡通人物都不老,很热情、很可爱。米奇、米妮、史迪奇不老……
小编手记:
终于有点明白大家口中的“老”了。老,不是说自己不年轻,而是感觉自己不再单纯,开始“复杂”起来了。这似乎正好和著名导演张艺谋说90后不再清纯的调调不谋而合了。张艺谋感慨:“清纯女孩太难找。你看任何一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照片,都会觉得照片上的人非常单纯,这是一种历史的印记,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有这样的面孔。”难道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听听90后的声音吧。
90后的山楂树
在电影《山楂树之恋》的首映节目上张艺谋导演还说了个故事,说那个年代有个女孩跟人谈了半年恋爱,被亲了一下,回来和妈妈痛哭:我怀孕了!这就是所谓的纯啊?在我看来,这和这个年代见网友被骗没啥区别——都是傻。60后、70后,外表是纯的,内心是傻的;80后、90后,外表是世故的,内心倒可能是纯的。
(许之善,高二)
什么是真正的纯?善良、健康、明亮、坦诚就是。我觉得我们学校到处都是这样的学生呀。就像每天下午的体育锻炼课,当快要落山的太阳将余晖斜洒在我们肩膀上,我们在操场上奔跑、跳跃、散步、聊天……烦恼就像是被永远拦在校园围墙的外面,岁月单纯而静好。
(吴瑜清,高一)
清纯不该是一种形式,假纯比不纯还要令人讨厌!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早恋的人就一定是肮脏的,不再纯真了吗?那些虽然没有恋爱,却在一旁嘀咕,传播八卦的女生就纯了吗?有时候,追求真爱、敢爱敢恨就是一种纯真。清纯是精神层面的。
(方振宇,高二)
一直记得韩剧《金三顺》中女主角说过的一段话:去爱吧,就像不曾受过伤一样;跳舞吧,像没有人欣赏一样;唱歌吧,像没有人聆听一样;干活吧,像是不需要金钱一样;生活吧,就像今天是末日一样。我觉得这样的态度,就是清纯。任何时候都像个孩子那样简单、自我、不计得失。
(晓棠,高三)
如果纯洁就是那种特定年代的一尘不染,那么那个闭塞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所谓的清纯也就作古了。我认为清纯是指精神世界的纯粹。每个年代都有干净和纯粹的人。你们说长江大学下水救人的学生们纯不纯?
(KOKO,高三 )
小编手记:
最近在读龙应台的《目送》,读到其中一篇题为“爱情”的散文时,忍不住笑了。文中那个“犀利哥”华飞不就像你们吗——一边现实着,一边向往纯真和美好,这也许就是90后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爱 情(节选)
龙应台
从剑桥到了伦敦,我和17岁的儿子在这会面了。
我们沿着克伦威尔大道慢步行往白金汉宫的方向。华飞说,高二德文课正在读《少年维特之烦恼》,课堂上讨论得很仔细。
“喔?老师怎么说?”我兴趣十足地看着他——我也是高二的时候读这本书的呀,在1969年的台湾,一边读歌德,一边读琼瑶。1774年《少年维特之烦恼》出版后,说是有两千个欧洲青年效法维特为爱自杀。拿破仑在东征西讨的杀伐中,总是随身携带着这本爱情小书。
“你一定不相信老师怎么说,”华飞笑着,“老师跟我们说:你们可不要相信这种‘纯纯’的爱。事实上,爱情能持久多半是因为两人有一种‘互利’的基础。没有‘互利’的关系,爱情是不会持久的。”
我很惊奇地看着他,问,“你同意他的说法?”
华飞点点头。
我飞快地回想17岁的自己:我,还有我的同龄朋友们,是相信琼瑶的。凡是男的都要有深邃而痛苦的眼睛,女的都会有冰冷的小手和火烫的疯狂的热情。爱情是只有灵没有肉的,是澎湃汹涌一发不可收拾的。唯美浪漫、纯情而带着毁灭性的爱情,才是最高境界的爱情。
华飞以好朋友约翰为例,正在给我作解说:“你看,约翰的爸妈离婚了,约翰爸爸和现在的女朋友就可能持久。因为,第一,约翰爸爸是个银行总经理,女朋友是个秘书,她得到社会和经济地位的提升。第二,约翰妈妈是大学校长,约翰爸爸受不了约翰妈妈这么优秀;现在跟自己的秘书在一起,秘书不管是学识还是地位还是聪明度都不如自己,他得到安全感和自我优越感。在这样‘互利’的基础上,我判断他们的关系可能会持久。”
我两眼发直地瞪着自己17岁的儿子,说:“老天,你——怎么会知道这些?”
他瞅着我,明显觉得我大惊小怪,“这什么时代啊,妈?”
晚上,伦敦街头下起小雨,我们在雨中快步奔走,赶往剧场,演出的是《艾薇塔》(《贝隆夫人》),以阿根廷贝隆总理夫人的生平为故事的音乐剧。我们还是迟到了,《阿根廷,别为我哭泣》的熟悉旋律从剧场的门缝里传出来。
48岁享有盛名的贝隆将军在一个慈善舞会里邂逅24岁光艳照人的艾薇塔。舞台上,灯光迷离,音乐柔媚,艾薇塔渐渐舞近贝隆——我低声对华飞说:“你看,‘互利’理论又来了……”
华飞小声地回复:“妈,拜托,我才17岁,不要教我这么多黑暗好不好!德文老师跟你一样,都不相信爱情。我才17岁,我总得相信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