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故事是人皆喜欢的,尤其对幼儿来说,选择从故事入手培养幼儿素质和能力,是适应幼儿的成长需要、符合教育规律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家长 讲故事 快乐成长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基础教育,每个幼儿成长与发展的速度、需要、兴趣,学习形式具有不同的特点,每个幼儿具有各异的气质类型,性格特征,每个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的家庭的影响,每个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行为习惯、价值观念亦不同。因此,在教育上必须考虑到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不能把幼儿看成是一样的、相似的,不能用相同的教育要求、方式方法对待不同的幼儿。
一、在户外活动之前利用空闲时间給孩子们讲一个故事
孩子们很喜欢听故事。所以利用上户外活动之前的一点空闲时间给孩子们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内容无需复杂,简单就可。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我不会按照故事的原文给孩子们讲,我故意以提问的形式和孩子们讨论故事的情节。因为具备思考的头脑和解决生活遇到的困难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纲要》中明确指出的,与园本课题《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不谋而合。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由于幼儿的年龄特征,只能从感知获得一些简单的故事,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开发幼儿的智力、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同时也发展幼儿的智力、思维力、想象力等。
二、在积极的发言中,学会了动脑思考问题
我会直接把问题提出来:“小朋友能想到什么更好的方法吗?”只见孩子们积极发言,想出许多奇妙的办法。虽然孩子们的语言不流利,但是大概意思都能表达出来。有时孩子们会引来一阵议论“我是这样想的….”有些小朋友不服气的说起自己的想法!还有些小朋友毫不示弱的说起更奇妙的想法!听着听着孩子们情不自禁的为爱动脑筋的同伴鼓掌。所以,让提问引导幼儿主动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
1、猜想式提问让幼儿敢说
故事活动中的提问最为重要,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想说的欲望。所以提问时,要考虑到问题的趣味性与触发性是最为重要。
2、开放式提问让幼儿敢说
故事活动中,提问要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讲完故事后,教师会问一些这样的问题。例如:老师今天讲了什么故事?故事里有谁?它们在干什么?讲什么?….等等。这里面有多种语言描述,但答案只有一种。要是问法不同,例如:它们会说些什么?会怎么做?….等。这类问题难度不大,重在提供幼儿的表达机会。使幼儿学会多种疑问方式,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还可以让幼儿搜集以往的生活经验,联系实际进行回答。这有利于幼儿大胆主动的发言,怎强参与意识和自信心的提高。
3、递进式提问让幼儿喜欢说
这是一种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提问方式,要重点培养幼儿的思维逻辑性。增强思维活动的密度和深度并形成完整的语言。对于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体会情节变化中的问题要浅入神的提问,不仅开阔幼儿的思路还有助于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联系表达能力。而不能设计一些过于简单,琐碎,缺乏思维价值的问题,表面上看,气氛活跃,但实际效果,不但激发不了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反而培养了他们思维的惰性。
在这个学期中,我就有针对性地对不同个性的幼儿进行了教育。例如:我们班有个名叫阿希达的幼儿,开学初每次在讲故事活动中,总是听着不讲,我问:“你怎么不讲呀!”他说:“我不会讲”。针对这一情况,我开始对他进行了几天的观察,发现他不是不会讲,而是胆小不感讲,讲不好了生怕老师要批评,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自信心。一次,我在讲述故事《春节的来源》活动中,发现他开始讲了。这让我喜出望外,高兴得不亦乐乎了。
每当我走到他身边时,他都会紧张地用双眼注视着我,我知道他是生怕讲错被老师批评。在今天的故事活动中还是跟往常一样,请小朋友们一个一个地起来复述刚听到的故事情节。可是阿希达小朋友的复述还是一团糟,经验告诉我,这时侯不能去批评他,要找出他好的地方去表扬和鼓励他,对于这样的孩子,最怕老师又批评他,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于是,我就说:“阿希达小朋友讲故事的‘本领’有进步了!”听了我的表扬和鼓励,他高兴地露出了微笑。接着,我又说:“但是声音有点低,希望你今后声音再高一点,好吗?”以后,每次在复述故事之前我会先提醒他,注意声音的控制。采取有目的地引导,少批评,多鼓励和表扬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后,他逐渐的能从老师的肯定与信任中,获得强大的推动力,渐渐地他开始对自己有了信心。现在,他的讲故事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兴趣也增强了。
三、作为教师我们要时时刻刻装着教育目标
听着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我会顺势引导:“还有谁有更好的办法,我们大家都喜欢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这时孩子们更起劲的、踊跃的参与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又是一轮激烈的发言。作为教师我们要时时刻刻装着教育目标。日常活动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很好的教育契机,孩子们在故事的引导下,在积极的发言中,学会了动脑思考问题,这是遇到问题最佳的处理方法,我也把这种对待困难的态度延伸到孩子们的生活中,引导孩子们形成积极的做事态度。
语言教育目标的有效确立,必须建立在对语言领域理解的基础上。大家都知道,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提升“听,说”交际能力,也毫无疑问地成了语言领域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有属性,也成了语言教育根本性目标。在制定教育目标时,教师一定要凸现语言教育的本色,让语言教育永久地飘荡着“语言味”。
四、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为满足幼儿的大量阅读的需要,我园动员每位家长为孩子们赞助三本书。并在园内实施 “搜集各类故事”“读书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来实现阅读资源共享。每天的阅读时间由班主任老师拟定。园方为鼓励师生与家长的责任感与积极性,还设立了“幼儿讲故事比赛”“教师讲故事比赛”“全家一起表演故事情节”等一系列活动。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面对60多名幼儿,首先要了解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抓住教育时机,进行“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断发展。
另外,在工作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师在根据
幼儿不同个性特点,实施“因材施教”的过程中,也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幼儿的成长要受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只有向家长敞开心扉,了解家长的心态,与家长一起研究幼儿的表现和个性特点,共同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教育,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地发展。
“没有故事,就没有教育;没有阅读就没有故事。”这是山西运城新港实验小学校长的教育名言。所以说 “幼儿成长需要故事,最好的教育应该从故事出发。”教育从故事出发,让我们都用自己的努力在有限的工作时间里,留下一段最有意义的教育故事吧!
参考文献
[1] 2009年第12期《幼教博览》.
[2] 2009年第9期《幼儿教学研究》.
【关键词】家长 讲故事 快乐成长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基础教育,每个幼儿成长与发展的速度、需要、兴趣,学习形式具有不同的特点,每个幼儿具有各异的气质类型,性格特征,每个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的家庭的影响,每个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行为习惯、价值观念亦不同。因此,在教育上必须考虑到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不能把幼儿看成是一样的、相似的,不能用相同的教育要求、方式方法对待不同的幼儿。
一、在户外活动之前利用空闲时间給孩子们讲一个故事
孩子们很喜欢听故事。所以利用上户外活动之前的一点空闲时间给孩子们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内容无需复杂,简单就可。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我不会按照故事的原文给孩子们讲,我故意以提问的形式和孩子们讨论故事的情节。因为具备思考的头脑和解决生活遇到的困难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纲要》中明确指出的,与园本课题《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不谋而合。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由于幼儿的年龄特征,只能从感知获得一些简单的故事,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开发幼儿的智力、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同时也发展幼儿的智力、思维力、想象力等。
二、在积极的发言中,学会了动脑思考问题
我会直接把问题提出来:“小朋友能想到什么更好的方法吗?”只见孩子们积极发言,想出许多奇妙的办法。虽然孩子们的语言不流利,但是大概意思都能表达出来。有时孩子们会引来一阵议论“我是这样想的….”有些小朋友不服气的说起自己的想法!还有些小朋友毫不示弱的说起更奇妙的想法!听着听着孩子们情不自禁的为爱动脑筋的同伴鼓掌。所以,让提问引导幼儿主动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
1、猜想式提问让幼儿敢说
故事活动中的提问最为重要,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想说的欲望。所以提问时,要考虑到问题的趣味性与触发性是最为重要。
2、开放式提问让幼儿敢说
故事活动中,提问要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讲完故事后,教师会问一些这样的问题。例如:老师今天讲了什么故事?故事里有谁?它们在干什么?讲什么?….等等。这里面有多种语言描述,但答案只有一种。要是问法不同,例如:它们会说些什么?会怎么做?….等。这类问题难度不大,重在提供幼儿的表达机会。使幼儿学会多种疑问方式,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还可以让幼儿搜集以往的生活经验,联系实际进行回答。这有利于幼儿大胆主动的发言,怎强参与意识和自信心的提高。
3、递进式提问让幼儿喜欢说
这是一种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提问方式,要重点培养幼儿的思维逻辑性。增强思维活动的密度和深度并形成完整的语言。对于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体会情节变化中的问题要浅入神的提问,不仅开阔幼儿的思路还有助于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联系表达能力。而不能设计一些过于简单,琐碎,缺乏思维价值的问题,表面上看,气氛活跃,但实际效果,不但激发不了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反而培养了他们思维的惰性。
在这个学期中,我就有针对性地对不同个性的幼儿进行了教育。例如:我们班有个名叫阿希达的幼儿,开学初每次在讲故事活动中,总是听着不讲,我问:“你怎么不讲呀!”他说:“我不会讲”。针对这一情况,我开始对他进行了几天的观察,发现他不是不会讲,而是胆小不感讲,讲不好了生怕老师要批评,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自信心。一次,我在讲述故事《春节的来源》活动中,发现他开始讲了。这让我喜出望外,高兴得不亦乐乎了。
每当我走到他身边时,他都会紧张地用双眼注视着我,我知道他是生怕讲错被老师批评。在今天的故事活动中还是跟往常一样,请小朋友们一个一个地起来复述刚听到的故事情节。可是阿希达小朋友的复述还是一团糟,经验告诉我,这时侯不能去批评他,要找出他好的地方去表扬和鼓励他,对于这样的孩子,最怕老师又批评他,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于是,我就说:“阿希达小朋友讲故事的‘本领’有进步了!”听了我的表扬和鼓励,他高兴地露出了微笑。接着,我又说:“但是声音有点低,希望你今后声音再高一点,好吗?”以后,每次在复述故事之前我会先提醒他,注意声音的控制。采取有目的地引导,少批评,多鼓励和表扬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后,他逐渐的能从老师的肯定与信任中,获得强大的推动力,渐渐地他开始对自己有了信心。现在,他的讲故事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兴趣也增强了。
三、作为教师我们要时时刻刻装着教育目标
听着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我会顺势引导:“还有谁有更好的办法,我们大家都喜欢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这时孩子们更起劲的、踊跃的参与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又是一轮激烈的发言。作为教师我们要时时刻刻装着教育目标。日常活动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很好的教育契机,孩子们在故事的引导下,在积极的发言中,学会了动脑思考问题,这是遇到问题最佳的处理方法,我也把这种对待困难的态度延伸到孩子们的生活中,引导孩子们形成积极的做事态度。
语言教育目标的有效确立,必须建立在对语言领域理解的基础上。大家都知道,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提升“听,说”交际能力,也毫无疑问地成了语言领域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有属性,也成了语言教育根本性目标。在制定教育目标时,教师一定要凸现语言教育的本色,让语言教育永久地飘荡着“语言味”。
四、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为满足幼儿的大量阅读的需要,我园动员每位家长为孩子们赞助三本书。并在园内实施 “搜集各类故事”“读书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来实现阅读资源共享。每天的阅读时间由班主任老师拟定。园方为鼓励师生与家长的责任感与积极性,还设立了“幼儿讲故事比赛”“教师讲故事比赛”“全家一起表演故事情节”等一系列活动。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面对60多名幼儿,首先要了解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抓住教育时机,进行“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断发展。
另外,在工作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师在根据
幼儿不同个性特点,实施“因材施教”的过程中,也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幼儿的成长要受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只有向家长敞开心扉,了解家长的心态,与家长一起研究幼儿的表现和个性特点,共同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教育,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地发展。
“没有故事,就没有教育;没有阅读就没有故事。”这是山西运城新港实验小学校长的教育名言。所以说 “幼儿成长需要故事,最好的教育应该从故事出发。”教育从故事出发,让我们都用自己的努力在有限的工作时间里,留下一段最有意义的教育故事吧!
参考文献
[1] 2009年第12期《幼教博览》.
[2] 2009年第9期《幼儿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