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角色互换的双主导教学实践探析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gzj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目标是提升智育水平,培养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具体举措不外乎各种教学方式的探索和实践。当代教育理论则倡导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实践性作业,等等,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均为主体,但角色不同,一个主“教”,一个主“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两个主体角色互换以提高教学质量的有益探索,取得良好的效果。
  进入2l世纪,信息技术革命浪潮迭起,我们逐渐进入5G时代。学校、教师、学生都置身于信息技术包围中,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现代基础教育。小学高年级段的学生有些典型的特质:“三大”——学业压力大,外部影响大,社会关注度大;“三好”——好奇,好动,好自我;“三易”——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易于沟通交流,易于自我塑造。当代教育理论、信息技术、学生特质共同构成了基于角色互换的双主导教学的充要条件。
  一、案例概述
  把教师主导课堂教学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学生主导讲授;一部分由老师主导讲授。学生主导讲授分层次、差异化、全覆盖,展现形式采用多媒体、亲自讲授等,学生讲授课是知识的综合、凝练、提升和自我能力的体现,通过这种形式的实践探索和研究,强化学生“学”的动机,提高知识固化和知识应用效果。学生由听、问到教是知识凝练和升华的过程,蕴含着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职业能力的锻炼和提升,是集数学知识、信息技术、其他学科知识的有机组合,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方式。
  二、教学设计与实践
  教学设计的重点包括三点:课堂划分、知识建构、分层次设计。把教師教授的内容与学生讲授的内容建立横向的联系,把学生所讲内容、教师所讲内容建立纵向联系,形成一个有机体系。
  1.建构知识关系。学生主导讲授的知识点确定:与学生的水平、能力、个性特征的相关性;与教师主导教学的关联性;教师主导教学与学生主导教学的相互映衬。重点在于课堂分解和建构知识的关系,既要满足双主导教学的完整性,又要考虑整个教学知识体系的融合度与教学实践重点、难点的相关性。
  2.创设情境,设置“课中课”。把课堂40分钟拆分为两部分,5分钟 35分钟,5分钟是学生主导讲授,通过前置任务驱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主导讲授包含了知识的理解、重组、整合和展示,以及语言表达、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应用,还有仪表仪态的展示。
  3.分层次差异化设计。因人而异设置学生讲授知识点,难易得当,提供均等机会全面覆盖、轮流进行,培育自信、塑造自我。35分钟是老师主导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以目标教学为导向,采取讲解、微课、互动、讨论、比赛等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加深知识的理解、打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升整个班级的教学质量。
  4.完成“反刍”巩固。根据教学进度阶段性地安排课后课,灵活掌握和安排时间,比如,25分钟 15分钟,提前编制好的几个突出反映“目标”的小题目进行检查,方法灵活,个别提问、集体回答,或者组建临时学习小组,“掌握”者做“未掌握”者的小老师,互相帮助,所学知识得到强化。
  三、教学效果
  每天两名学生进行主导性讲授,每班36人,一个学期下来人均展示2-3次,全班享受学生讲课近90次。每日的学生主讲活动变成了学生知识、能力、形象展示的舞台,是学生们最关注、最期待、最喜爱的事情,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加强了动手能力、开拓了视野、提高了兴趣和动力。体现在:1.讲课的学生兴致高昂,她(他)们会集自己所知所悟倾心相授,表现形式会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并理解;2.学生讲课不仅仅是讲知识,而且特别在意个人表现,会刻意展现其他方面的知识或能力,比如,计算机知识、绘画能力、语言能力,也会注意服装与台风仪态,具有了跨学科的基础和内生动力;3.大多数的学生都主动请缨,希望有机会展示自己,这种激励明显大于老师的激励(疲劳效应)。4.整个班级的成绩提升较快,学生的综合能力明显提升,得到了学校的认可。此外,还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四、总结
  通过角色转化的教学实践,学生由单向被动学转化为“主导教—主动学”的双向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更加突出。学生讲授课强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学生主导讲课的设计,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促进老师、学生、家长形成合力,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实践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例如,课堂设置的合理性、知识建构的科学性的处理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划分,不能机械地切割,要平衡好老师讲授、学生讲授的时间分配、内容分配,体现出“1 1大于2”的教学效果;全覆盖下,学生主讲的质量参差不齐,对教学质量的正向作用差异大,学生发展的速度差异大,需要在如何由点及面全覆盖,如何设计分层次教学两个大的方面做出更多改变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和松.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8
  [2]万凯.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C].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论坛,2020.4.
  [3]孙吉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9.8.
其他文献
【摘要】为掌握目前校园足球教练员训练理论知识储备现状,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河源市6所足球特色学校13名足球教练员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对于足球训练理论有一定认识,但不够深入和透彻。同时,河源市校园足球教练员对合适的训练指导理论有较强烈的渴望。足球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现有校园足球教练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足球训练理论水平,推广合适的足球理论供其研修和借鉴。  【关键词】校园足球;足球
【摘要】“感恩”一词在汉语字典里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品德,更是每个人所应具备的基本准则,可以说它是一个人被社会认可、被世俗接受的一种情感状态。小学阶段的教育作为学生们的成长基石,不仅是为了培养他们丰富牢固的文化知识,更是要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特征。小学生的感恩意识及行动是其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们成长的正能量,关系着他们现在乃至以后的
现代语言学家威多森认为,“口语交际”的本质在于“交际”,强调是一种听说双向的互动性实践活动。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逐渐感受到因口语交际能力强而获得的便利,或因口语交际能力弱而带来的阻碍,因此口语交际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口语交际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长时间、有方法的教学、渗透得来的。可以说,小学阶段是学生口语交际发展的黄金时期。  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地位及现状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
【摘要】在调动学生的历史兴趣的前提下,以提高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历史学习方法、拓宽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渠道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是历史教育之魂。我们在历史课堂中设计了各种利于师生互动与成长的微活动,力图使学生借助微活动之梯,实现学生历史理解能力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梯;微活动;魂;理解能力  今年七月,从清远市组织的国家三科教材统编的培训会上我们获悉:历史新编教材于是2017年下期正式
自懂事以來,我与父母相处的时间不是只有暑假便是寒假。  为了生活,在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只留我跟七旬奶奶一起。偌大的房子,就我和奶奶,极为空洞;邻居同龄小孩,雨天有父母送伞,周末跟父母逛街……而我,可望不可及。  记得读五年级时,我长水痘一直高烧不退,老师无奈,给爸妈打去了电话。第二天,等我醒来,看到妈妈坐在床边,不断地用毛巾帮我敷额头,我忍不住抱住妈妈哭了。我知道,不是因为生病而哭,我
【摘要】本文结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课堂中的体会,浅谈四种“悦读”方法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是如何引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并列举了在教学中是怎样实施的。总结出“悦读”能让学生读出快乐,教师教出精彩。  【关键词】悦读;阅读;引领;课堂教学  在《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有助于引向学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的文章。它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性质、转台、特征、成因、关系、功效或发生、发展过程的说明,是人们对事物有个明细、完整的了解和认识。总得说来,说明文具有以下文体特点:一是说明文与其它问题从表达方式上相区别的标志是以说明为主;二是在各种文章样式中,说明文体最具客观性,是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对于这种新的写作文体,为了让学生掌握说明性文章,我采用“厚
【摘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足球兴趣是新课程改革创新的教育标准之一,要求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学习的足球兴趣以及团队意识,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足球兴趣作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体育;足球兴趣;有效教学;培养策略探究  在体育课程中,足球运动是一项具有全能性的运动项目,不仅能提升
语文是一门注重积累和实践的综合性学科,其核心是通过语言文字基础知识的积累,融合情感、思维、审美、习惯等方面,形成并不断提升学习者的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小学语文是这种能力逐步形成的基础学科,对小学生各学科水平起到关键的决定性作用。笔者认为基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可划分为:语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思维形态的重构与提升、个性情感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以及良好语言文字运用习
一、蒙台梭利教育中混龄教育的特点  所谓混龄教育就是指打破班级和年龄界限的幼儿,使不同年龄的孩子集聚在一起,为孩子营造一个类似兄弟姐妹式的家庭气氛,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游戏、共同学习、共同开展活动。  幼儿在交流中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了解一些信息,对于年幼的幼儿来说,通过与年长的幼儿交往,其观察能力及模仿能力均得到提高。而年长的幼儿与年幼的幼儿在一起游戏,其责任感和示范作用增强,谦让、榜样和友好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