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生策略意识的培养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ous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活动的价值不局限于获得具体问题的结论和答案,它的意义更在于使学生从策略的角度学会解决问题,并由此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感受策略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列举 假设 策略 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1-04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小学阶段,涉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目标不外乎“感受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应用价值”“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等几种说法。加之解决问题的内容编排过于分散,到了六年级总复习时,许多教师不知道如何引导学生总结归类,只能就题讲题,导致许多学生运用策略意识不强,不能综合利用策略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得较好的解题效果。
  一、隐藏的,显现
  【问题一】一个比赛用足球的价钱比一个训练用足球贵76元。已知比赛用足球的价钱是训练用足球的3倍,求训练用足球的价钱。(列方程解答)
  【错误解答】解:设训练用足球的价钱是x元。
  3x=76
  x=76÷3
  x=
  答:训练用足球的价钱是元。
  【分析原因】学生在读题时根据“比赛用足球的价钱是训练用足球的3倍”,很容易就将训练用足球的价钱看作比较的标准,顺向思考缺少的条件,故设训练用足球的价钱是x元,脑中自然就出现了“3x”,但“3x”表示什么却很模糊,在没有厘清的情况下出现了以上的错误。
  【解决方法】针对学生的错误,许多教师都按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进行评讲,学生听起来简单,这题会订正了,但再遇到同种类型的问题时,学生依然思路不清。为了帮助学生厘清“x”和“3x”,提高解决此类问题的正确率,笔者作了一个简单的尝试,围绕“比赛用足球的价钱是训练用足球的3倍”,提问:“你为什么设训练用足球的价钱是x元?”学生答:“因为是用比赛用足球的价钱跟训练用足球的价钱比较,所以把训练用足球的价钱看作比较的标准。”笔者追问:“那么怎样表示比赛用足球的价钱呢?”学生脱口而出:“3x元。”笔者立刻板书“设训练用足球的价钱是x元,则比赛用足球的价钱是3x元。”要求学生反复读,并跟“设训练用足球的价钱是x元。”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思考:“哪种设语更好,为什么?”学生纷纷表示第一种设语更好,因为这样设“一目了然”“思路清晰”“不易混淆”。笔者趁热打铁说:“是啊,把这两种量列举(故意加大音量)在设语中,你们还会觉得‘3x=76’吗?”学生哑然失笑。“那么,你们觉得在解决这类问题时,要借助什么策略?”笔者最后通过这个问题将隐藏的列举策略隆重推出,强化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二、退隐的,复出
  【问题二】六年级学生制作了56份环保小报,准备在5块大展板和8块小展板上展出。每块大展板上能放的小报数是小展板的4倍,每块大展板和小展板上分别能放多少份小报?(用替换的策略)
  【错误解答】解: 5 8÷4=7(块)
  56÷7=8(份)
  8÷4=2(份)
  答:每块小展板能放8份,每块大展板能放2份。
  【分析原因】乍看,觉得不错呀!是的,计算对了,但答错了。正确答案应该是“每块小展板能放2份,每块大展板能放8份。”笔者问:“为什么会答错呢?你画图了吗?”学生答:“我没有画图,因为在上学期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后,凡是遇到此类问题,我都是凭着记忆直接列式解答的,也没多想。”很明显,该生在解决此类问题的主要活动是识别——提取模型——重复已有的解决方法,认为解决问题的全部就是列式解答,却不想由于时间长了,记忆已模糊。
  【解决方法】笔者认为,当重新接触此类问题时,需要引导学生将不知不觉已“退隐”的画图策略“复出”, 要求学生主动、有效并坚持运用画图的策略,通过画图经历探索研究——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经验——重组新的认识的过程,再现并巩固知识,从而熟练技能,最终形成稳定的策略意识。
  三、忽略的,重视
  【问题三】六年级学生制作了176件蝴蝶标本,分别在13块展板上展出,每块小展板贴8件,每块大展板贴20件。两种展板各有多少块?
  【错误解答】解:假设全都是小展板。
  8×13=104(件)
  176-104=72(件)
  大:72÷(8 20)=4(块)
  小:13-4=9(块)
  答:大展板有4块,小展板有9块。
  【分析原因】一是解决此类实际问题未必都要列式计算,画图或列表也是另一种解题的方式。学生根据习惯可能认为解决问题只能列式,所以解题方式单一化,缺乏个性和创造性。二是像这样的问题,如果列式计算,不仅增加了学习的难度,而且也弱化了替换活动,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解决方法】解决此类问题,有必要引导学生大胆改革,鼓励学生用易懂的画图和列表的策略,经历假设——比较——调整——检验的思维过程,感受策略的作用,进一步体验数学思想。
  四、凌乱的,厘清
  【问题四】三角形的面积是S平方厘米,如果它的高是5厘米,那么它的底是( )厘米。
  【错误答案】S÷2÷5
  【分析原因】研究这类数学问题一般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从事情的起始状态,根据将要发生的变化,推断结束时的状态;另一条是从事情的结束状态,联系已经发生的变化,追溯起始状态。学生比较习惯用前一条线索分析数量关系和解决实际问题。三角形的面积是底乘以高除以2,在这种顺着思考习惯的左右下,学生在沿第二条线索思考时,难免思维凌乱,误认为求底时也要除以2。
  【解决方法】围绕“底×高÷2=三角形的面积”,联系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由来,帮助学生排出各次变化的次序, 再引导学生对照公式思考:如果已知三角形的面积和高求底,应该怎样做?“正好相反。”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要用倒推的策略。同时,提醒学生逆着变化时要一步一步地推,先有条理地顺好了再有条理地倒。这样在解决此类问题时,通过反复地顺、倒,学生积累了经验,逐步内化体会,逐渐提升策略的主动应用意识。
  在六年级最后的总复习阶段,教师更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出错,智慧地引导学生将小学阶段所学过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再体会,让解决问题的策略在纷繁的问题中拨云见日,提高学生对策略的敏感性,从而增强学生主动应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
  (责编 李琪琦)
其他文献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已被写进了《小学数学课程纲要》中。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改变,通过什么途径改变,在这里牵涉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本文重点探讨教学材料的呈现方式对改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主要以创设问题情境研究入手。  问题情境的创设离不开一定的学习材料和呈现方式,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我们要做到三性,即学习材料的多样性、资源处理的灵活性和问
[摘 要]数学是抽象的,并具有高度概括的特征。如何让纯粹的数学转化为儿童可接受的童化数学,离不开教师对儿童认知过程的深入分析,对问题的精心预设。基于本质、驱动思维、指向素养的问题,才是好问题。在具有统摄功能的核心问题驱动下,引领儿童思维攀高,驱动课堂向纵深进发。  [关键词]核心问题 数学本质 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
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在培养小学生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使其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由此可知数学思想有多么重要。在实际教学中,单纯依靠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技能训练并不能实现这一目标。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思想意识的建立有赖于学生的反复感知和自主体验,这个过程既是思想的形成过程,也是学生经验的积累和提升的过程。那么,到底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呢?笔者认为,可以分阶段地发展学生的自
[摘 要]教师要给学生一个有“根”的数学,让学生的学习触及数学学科的本质,以“再发现”的方式让数学思想根植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渗透数学思想已成为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核心教学目标,因此,使学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发现获得新的数学知识、技能、方法及思想,成为一个“具有数学思想和眼光”的人是当前教学的重点。  [关键词]数学思想;教学策略;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在数学课堂中,通过模块化的教学设计,先定目标,再定内容,分层实施,分步操作,逐步落实每一模块目标,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的教学为例,谈基于目标的模块化教学应如何设计。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设计;列举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5-0023-02  模块化教学模式
[摘 要]数学实验课堂是开放性的课堂,它能够给予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是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场所。在数学实验课堂中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实验探究时间,尽可能不给或少给限制和提示,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契合自身实际的认知方式去探索和发现,尊重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多样性。  [关键词]多边形内角和;实验;生动  [中图分类号] G
[摘 要]数学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以“生”为本,以思维训练为主线,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当前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学生 思维 高效课堂 生成 水平 能力 以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5-02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培
[摘 要]通过实践操作、观察等活动,对现象进行归纳或类比,是发现知识本质的一个有效途径。以“倍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为例,教师设置恰当的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的兴趣、参与程度、情感的体验、成功的喜悦与兴奋等对他们的数学能力和情感态度等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实践操作;倍的初步认识;示范;关注过程;操作时间和空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摘 要]为了让数学课堂体现数学的思维价值,为了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教师要借助观察、猜想以及操作等活动,帮助学生将机械的模仿记忆转变为自我的实践探索。以“圆的面积”的教学为例,通过比较、分析、概括等方式,使得学生经历新知的推导过程,做到真学习。  [关键词]圆的面积;数学思维;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6-0016
[摘 要]建立数学模型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形式。在“认识千以内的数”的教学中,借助丰富的数学模型,挖掘数学文化史料,可让学生经历计数单位建模的过程,从而深刻理解位值制的意义,同时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数学模型;位值制;千以内的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9-0049-01  数学模型是针对参照某种事物系统的特征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