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作者对江西科技师范学院110名不同年级在校大学生进行自行设计的营养知识、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营养知识不足,选择食物单一。但他们普遍具有良好的营养态度,愿意改变自己的不良饮食习惯,愿意接受营养健康教育。根据调查结果作者指出,对大学生加强营养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关键词: 大学生 营养知识 态度 营养健康教育
营养是人体不断从外界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和利用食物中身体需要播撒质来维持生命活动的全过程。[1]它是一种全面的生理过程。营养素是维持人类生命活动和健康的最根本的物质。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归纳起来分为三大类,即由蛋白质、脂肪类、糖类组成的宏量营养素,由矿物质和维生素组成的微量营养素,以及由水、纤维素等组成的其他营养素。人体为了维持生命就必须从外界摄入食物,食物中的养分就称为营养素。
营养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和鼓励人们树立增进营养的意识,传播一定的营养知识,促使人们自愿地采取有益于营养的饮食方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以保护和促进健康,提高生活动质量。合理的膳食营养是防治疾病,维护人体健康水平的物质基础,对保证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维护健康、提高肌体生理机能、增强体质和防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合理营养与膳食平衡的知识是大学生营养教育的基本内容,营养教育能为大学生建立合理的膳食制度奠定基础。笔者通过对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大学生开展营养教育及效果的评价,旨在探索高校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现状,以及在高等院校中开展营养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可行性。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我校选修营养课程的学生为调查对象,不分年级,共110人,以教学班形式开展营养教育,通过教师面对面授课的方式进行营养教育。主要内容为热能和营养素及其食物来源,膳食指南与平衡膳食宝塔,营养相关疾病的预防等,每周开课1次(120分钟),为期6周。
1.2方法
参照文献及资料,以选择题的形式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营养教育前后进行同一内容的基线和效果评价的问卷调查,调查的时间为开课前与最后一次授课结束时。问卷经预试后在指定教室发放,由学生当场填好,当场收回。教育前发放9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83份;教育后发放8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76份,有效回收率为93.5%。
2.结果
2.1获得营养知识的途径
表1显示,学生获取营养知识的途径最主要是报刊书籍、广告和电视及网络,从教育和同学处获得营养知识的比率很低,但教育后学生了解营养知识的途径增多,很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对自己的饮食习惯进行改变。说明学校开设有关营养知识的课程对学生提高营养知识是很有效的。
2.2教育前与教育后的一般情况比较
分别对2组回收问卷进行数据统计。统计中对象的性别、民族、年级、系别、父母文化程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主要讨论教育前和教育后学生数据的差别。
2.3营养知识
表2显示,教育后学生对营养学知识的了解情况好于未开课的教育前,差异有显著性。
2.4营养态度
教育前在83名调查对象中,有36.1%的学生不吃早餐,甚至有不吃早餐而吃四餐的学生。92.7%的学生愿意为了健康改掉自己的不良饮食习惯,68.7%的学生愿意接受有偿营养教育来改变自己生活中的营养知识缺乏营养态度不良的习惯,如表3:
2.5饮食行为
2.5.1饮食习惯
教育前仅有63.9%的学生一日会按三餐来进食,大部分学生进餐无规律,73.4%的学生有偏食的习惯。
2.5.2对早餐的关注程度
教育前有58.1%的学生每天都吃早餐,教育后比例变化不大,有10.3%的学生不吃早餐。
2.5.3早餐质量
表4显示,早餐同时包括牛奶(或奶类、豆浆)、蛋类、面包(或馒头、面条等)的占少数,教育前有25.3%的学生每天少于1袋奶,有60.2%的学生每天少于1个鸡蛋。也有的学生一天多袋奶或是2—3个鸡蛋及以上。
3.讨论
调查显示,我校大学生对营养知识的了解普遍较差,显示了在高校开展营养教育的必要性。营养学是一门行为科学。研究表明,许多患有营养不良的人并非由于贫困,而是缺乏营养知识。现代社会有些人营养过剩,是由于不能正确选择食物所致,如糖尿病、高血压和某些肿瘤的发病均与膳食不健康有关。国内外专家近年来都十分重视这种疾病模式的变化,并试图通过营养教育、膳食调整来进行防治。我校学生普遍存在的营养知识缺乏及膳食搭配不合理、不平衡化都将给学生的身体及学业带来影响。
一般认为,知识、态度和行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人们选择食物行为和对营养食品的认识有关,人们要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必须以知识和态度为基础。合理的饮食和充足的营养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营养摄入的数量和质量应该适当,数量过多或过少,种类单一或者配比失衡,都会导致生长发育异常。而大学生对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观念及目前正逐渐向广大民众宣传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知道得很少,说明这方面的宣传工作开展得还远远不够,急需加强。各高校可依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开设《营养与健康》、《营养学》、《营养与食疗》等公共选修课供学生选修,或开设各种形式的营养知识系列讲座、有关营养与健康的专题报告。另外,各高校还可以在食堂、教学楼、宣传栏等地开辟营养宣传专栏,向学生宣传有关营养知识等方面来解决大学生营养与营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大学生营养知识的不足主要是因为一般人对食物信息的获得大多来自广告,广告吸引消费者购买某些特定的食物。的确,精制的食品比天然的食品包装精美,易于运送和储存,并经过消毒杀菌,不易腐败,但是营养也大打折扣。这些食品在精制过程中流失了大量的营养素,但广告却夸大其词,宣扬它的营养价值如何高,使人深信不疑,不再费心学习营养知识和改善营养。在食物选择上,近1/3的学生喜欢吃熏烤、煎炸食物,豆类、内脏类、杂粮类吃得很少,膳食结构不够平衡。但他们普遍具有较好的营养态度,94.7%的学生愿意为健康改变饮食习惯,这是实现从态度到行为转变的基础。因态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态度的改变并不表明行为的真正改观。相当一大部分大学生选择食物的原则是依自己的口味,虽然也能兼顾食物的营养价值与健康的关系,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以营养价值和利于健康为主。所以,应该加强营养宣传教育,从而改变学生中的种种不良饮食态度及饮食习惯。
我校大学生的营养态度良好,绝大多数学生非常想了解更多的营养知识,认为营养对健康很重要,并且愿意为了健康而改变饮食习惯,显示了在高校开展营养教育的可行性。因为采用合理的膳食模式,受自身营养知识、态度的影响,且营养态度决定其接受更多的营养知识及改变不良的饮食行为的可行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特别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政府和社会十分关注大学生的营养与健康问题,然而,许多大学生仍然营养不良,一些学生缺铁、缺钙,另一些学生却营养过剩,究其原因,是由于90%以上的大学生营养知识完全缺乏,许多学生不善于科学地安排自己的饮食,因此有专家说,我国的科盲多于文盲,营养盲多于科盲。我国著名的营养学家于若木曾经深刻地指出:“人民的营养问题不是孤立的问题,主要是受国民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可以说,它与经济发展是同步进行的。但是,国民经济发展了,人民群众收入增加了,由于缺少营养知识,并不能收到合理营养的目的,所以,营养保健必须与营养知识的普及同步进行。实践证明,同样的经济水平,有营养指导和没有营养指导的情况大不相同。”所以说,在我国人民的生活条件已得到很大改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正快速步入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向大学生宣传和普及营养知识,不仅必要,而且刻不容缓。
总之,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最佳时期,合理的饮食与营养对于维护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我国大学生的营养知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很多饮食方式也不科学,对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认识肤浅,而且重视不够。因此,全面系统地学习营养的基础知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筠,张蕴琨.运动营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侯彦喜.大学生的营养与营养教育[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6,31,(5):304-307.
[3]孙要武.某医科大学生营养教育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7,(5):135-139.
[4]刘真美.贵州部分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26,(6):475-476.
[5]汝骅.贵州与南通中小学及其家长营养知识状况[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7,36,(3):96-101.
[6]张华.江苏省初中生营养知识与态度调查[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6,45,(2):235-239.
[7]李世敏.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对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2,44,(6):356-340.
[8]范利国.大同大学医学院学生营养知识现状[J].大同大学医学院学报,2006,37,(6):198-202.
关键词: 大学生 营养知识 态度 营养健康教育
营养是人体不断从外界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和利用食物中身体需要播撒质来维持生命活动的全过程。[1]它是一种全面的生理过程。营养素是维持人类生命活动和健康的最根本的物质。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归纳起来分为三大类,即由蛋白质、脂肪类、糖类组成的宏量营养素,由矿物质和维生素组成的微量营养素,以及由水、纤维素等组成的其他营养素。人体为了维持生命就必须从外界摄入食物,食物中的养分就称为营养素。
营养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和鼓励人们树立增进营养的意识,传播一定的营养知识,促使人们自愿地采取有益于营养的饮食方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以保护和促进健康,提高生活动质量。合理的膳食营养是防治疾病,维护人体健康水平的物质基础,对保证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维护健康、提高肌体生理机能、增强体质和防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合理营养与膳食平衡的知识是大学生营养教育的基本内容,营养教育能为大学生建立合理的膳食制度奠定基础。笔者通过对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大学生开展营养教育及效果的评价,旨在探索高校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现状,以及在高等院校中开展营养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可行性。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我校选修营养课程的学生为调查对象,不分年级,共110人,以教学班形式开展营养教育,通过教师面对面授课的方式进行营养教育。主要内容为热能和营养素及其食物来源,膳食指南与平衡膳食宝塔,营养相关疾病的预防等,每周开课1次(120分钟),为期6周。
1.2方法
参照文献及资料,以选择题的形式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营养教育前后进行同一内容的基线和效果评价的问卷调查,调查的时间为开课前与最后一次授课结束时。问卷经预试后在指定教室发放,由学生当场填好,当场收回。教育前发放9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83份;教育后发放8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76份,有效回收率为93.5%。
2.结果
2.1获得营养知识的途径
表1显示,学生获取营养知识的途径最主要是报刊书籍、广告和电视及网络,从教育和同学处获得营养知识的比率很低,但教育后学生了解营养知识的途径增多,很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对自己的饮食习惯进行改变。说明学校开设有关营养知识的课程对学生提高营养知识是很有效的。
2.2教育前与教育后的一般情况比较
分别对2组回收问卷进行数据统计。统计中对象的性别、民族、年级、系别、父母文化程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主要讨论教育前和教育后学生数据的差别。
2.3营养知识
表2显示,教育后学生对营养学知识的了解情况好于未开课的教育前,差异有显著性。
2.4营养态度
教育前在83名调查对象中,有36.1%的学生不吃早餐,甚至有不吃早餐而吃四餐的学生。92.7%的学生愿意为了健康改掉自己的不良饮食习惯,68.7%的学生愿意接受有偿营养教育来改变自己生活中的营养知识缺乏营养态度不良的习惯,如表3:
2.5饮食行为
2.5.1饮食习惯
教育前仅有63.9%的学生一日会按三餐来进食,大部分学生进餐无规律,73.4%的学生有偏食的习惯。
2.5.2对早餐的关注程度
教育前有58.1%的学生每天都吃早餐,教育后比例变化不大,有10.3%的学生不吃早餐。
2.5.3早餐质量
表4显示,早餐同时包括牛奶(或奶类、豆浆)、蛋类、面包(或馒头、面条等)的占少数,教育前有25.3%的学生每天少于1袋奶,有60.2%的学生每天少于1个鸡蛋。也有的学生一天多袋奶或是2—3个鸡蛋及以上。
3.讨论
调查显示,我校大学生对营养知识的了解普遍较差,显示了在高校开展营养教育的必要性。营养学是一门行为科学。研究表明,许多患有营养不良的人并非由于贫困,而是缺乏营养知识。现代社会有些人营养过剩,是由于不能正确选择食物所致,如糖尿病、高血压和某些肿瘤的发病均与膳食不健康有关。国内外专家近年来都十分重视这种疾病模式的变化,并试图通过营养教育、膳食调整来进行防治。我校学生普遍存在的营养知识缺乏及膳食搭配不合理、不平衡化都将给学生的身体及学业带来影响。
一般认为,知识、态度和行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人们选择食物行为和对营养食品的认识有关,人们要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必须以知识和态度为基础。合理的饮食和充足的营养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营养摄入的数量和质量应该适当,数量过多或过少,种类单一或者配比失衡,都会导致生长发育异常。而大学生对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观念及目前正逐渐向广大民众宣传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知道得很少,说明这方面的宣传工作开展得还远远不够,急需加强。各高校可依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开设《营养与健康》、《营养学》、《营养与食疗》等公共选修课供学生选修,或开设各种形式的营养知识系列讲座、有关营养与健康的专题报告。另外,各高校还可以在食堂、教学楼、宣传栏等地开辟营养宣传专栏,向学生宣传有关营养知识等方面来解决大学生营养与营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大学生营养知识的不足主要是因为一般人对食物信息的获得大多来自广告,广告吸引消费者购买某些特定的食物。的确,精制的食品比天然的食品包装精美,易于运送和储存,并经过消毒杀菌,不易腐败,但是营养也大打折扣。这些食品在精制过程中流失了大量的营养素,但广告却夸大其词,宣扬它的营养价值如何高,使人深信不疑,不再费心学习营养知识和改善营养。在食物选择上,近1/3的学生喜欢吃熏烤、煎炸食物,豆类、内脏类、杂粮类吃得很少,膳食结构不够平衡。但他们普遍具有较好的营养态度,94.7%的学生愿意为健康改变饮食习惯,这是实现从态度到行为转变的基础。因态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态度的改变并不表明行为的真正改观。相当一大部分大学生选择食物的原则是依自己的口味,虽然也能兼顾食物的营养价值与健康的关系,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以营养价值和利于健康为主。所以,应该加强营养宣传教育,从而改变学生中的种种不良饮食态度及饮食习惯。
我校大学生的营养态度良好,绝大多数学生非常想了解更多的营养知识,认为营养对健康很重要,并且愿意为了健康而改变饮食习惯,显示了在高校开展营养教育的可行性。因为采用合理的膳食模式,受自身营养知识、态度的影响,且营养态度决定其接受更多的营养知识及改变不良的饮食行为的可行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特别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政府和社会十分关注大学生的营养与健康问题,然而,许多大学生仍然营养不良,一些学生缺铁、缺钙,另一些学生却营养过剩,究其原因,是由于90%以上的大学生营养知识完全缺乏,许多学生不善于科学地安排自己的饮食,因此有专家说,我国的科盲多于文盲,营养盲多于科盲。我国著名的营养学家于若木曾经深刻地指出:“人民的营养问题不是孤立的问题,主要是受国民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可以说,它与经济发展是同步进行的。但是,国民经济发展了,人民群众收入增加了,由于缺少营养知识,并不能收到合理营养的目的,所以,营养保健必须与营养知识的普及同步进行。实践证明,同样的经济水平,有营养指导和没有营养指导的情况大不相同。”所以说,在我国人民的生活条件已得到很大改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正快速步入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向大学生宣传和普及营养知识,不仅必要,而且刻不容缓。
总之,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最佳时期,合理的饮食与营养对于维护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我国大学生的营养知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很多饮食方式也不科学,对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认识肤浅,而且重视不够。因此,全面系统地学习营养的基础知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筠,张蕴琨.运动营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侯彦喜.大学生的营养与营养教育[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6,31,(5):304-307.
[3]孙要武.某医科大学生营养教育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7,(5):135-139.
[4]刘真美.贵州部分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26,(6):475-476.
[5]汝骅.贵州与南通中小学及其家长营养知识状况[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7,36,(3):96-101.
[6]张华.江苏省初中生营养知识与态度调查[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6,45,(2):235-239.
[7]李世敏.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对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2,44,(6):356-340.
[8]范利国.大同大学医学院学生营养知识现状[J].大同大学医学院学报,2006,37,(6):19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