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人嘴馋,可能跟形象思维发达有关。当他们不满于画饼充饥时,便研究起菜谱,充分展现出想象力和创造力,大伙就有口福了。这些菜式和他们的作品一起流传下来,孰优孰劣,还真难说。没听过《赤壁赋》的有,没听说过东坡肉的还真少。
文人当厨子的很多,大名鼎鼎者不在少数。袁枚开《随园食单》,李渔弄《闲情偶寄》,倪云林比较萌,书名《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不知道的以为他是饭店经理。金圣叹临刑前念念不忘“花生米和豆腐干相佐,能吃出火腿的味道”,可见平时喜欢琢磨点吃的。现代文人中,周作人老是提《山家清供》,那是宋代林洪编的,专走小清新一路。老先生在苦雨斋里,做着可口的饭菜,过着甜蜜的生活。梁实秋到台湾后,在雅舍里不停地谈吃。但他们究竟手艺如何,不得而知。
当代文人里,第一会做菜的要算汪曾祺。一个大文人,乐此不疲地给《家庭》《中国烹饪》之类杂志写稿,不是在乎稿酬,也不是要载道,就是不写心痒痒。在他的笔下,萝卜、干丝、蚕豆、昂刺鱼等等,没有不能做成美味的。过桥米线他多少年后都记得哪家好,怎么个好。一个凉拌菠菜,老先生写得跟做满汉全席似的。那个王世襄,架猎鹰,睡在一堆价值连城的国宝中,研究蟋蟀之余,最喜欢干的事也是做菜,最大的本事就是把寻常菜做出绝味来。
文人因何爱做菜?窃以为是因为作文与做菜,过程极其相似。先是材料,作文是文字、思想、情怀,做菜是食材和配料。过程也差不多,短篇和神来之笔,那是大火快炒;中篇和需要论辩的,那是红烧、清蒸;长篇和著述,那是煎炸炖煮蒸样样齐上。至于王勃那样的,蒙个被子睡一觉,起来“刷刷刷”文不加点,那另当别论。收获也差不多,成功的或是超出预期的,那叫一个得意兴奋,不分享就是衣锦夜行了。若是做砸了,定要懊恼一番。
苏东坡把肉做得很豪放,倒是像极了他的文风。王世襄的菜,看他自己写的,看马未都写的,那是民国四公子的范儿,鬼才一个,常人莫及。汪曾祺的菜也似其文,初看淡淡的,却在精致的平淡里,透出欢喜和情趣。
成功的文和成功的菜,要求具备的条件都相同。最重要的是创意,不因循才会有拓展和惊喜,也才能表达自己的个性和才情。其次是技法。对于大厨和文人,这点都是具备的。其三是火候。火候本属技法,特别提出是因为“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寸心”这词妙啊!它才能敏锐感知“火候”。一道菜、一篇文往往过程都一样,高明与一般,就在这个火候上分出上下。一道菜,多煮就老了,少煮又生了;油盐酱醋糖,多不得,少不得。一篇文,说透了不好,晦涩了不行,议论、抒情、说理、记叙,都要恰到好处。就像汪曾祺的文,点到即止,余韻悠悠,绝不废话。
文人当厨子的很多,大名鼎鼎者不在少数。袁枚开《随园食单》,李渔弄《闲情偶寄》,倪云林比较萌,书名《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不知道的以为他是饭店经理。金圣叹临刑前念念不忘“花生米和豆腐干相佐,能吃出火腿的味道”,可见平时喜欢琢磨点吃的。现代文人中,周作人老是提《山家清供》,那是宋代林洪编的,专走小清新一路。老先生在苦雨斋里,做着可口的饭菜,过着甜蜜的生活。梁实秋到台湾后,在雅舍里不停地谈吃。但他们究竟手艺如何,不得而知。
当代文人里,第一会做菜的要算汪曾祺。一个大文人,乐此不疲地给《家庭》《中国烹饪》之类杂志写稿,不是在乎稿酬,也不是要载道,就是不写心痒痒。在他的笔下,萝卜、干丝、蚕豆、昂刺鱼等等,没有不能做成美味的。过桥米线他多少年后都记得哪家好,怎么个好。一个凉拌菠菜,老先生写得跟做满汉全席似的。那个王世襄,架猎鹰,睡在一堆价值连城的国宝中,研究蟋蟀之余,最喜欢干的事也是做菜,最大的本事就是把寻常菜做出绝味来。
文人因何爱做菜?窃以为是因为作文与做菜,过程极其相似。先是材料,作文是文字、思想、情怀,做菜是食材和配料。过程也差不多,短篇和神来之笔,那是大火快炒;中篇和需要论辩的,那是红烧、清蒸;长篇和著述,那是煎炸炖煮蒸样样齐上。至于王勃那样的,蒙个被子睡一觉,起来“刷刷刷”文不加点,那另当别论。收获也差不多,成功的或是超出预期的,那叫一个得意兴奋,不分享就是衣锦夜行了。若是做砸了,定要懊恼一番。
苏东坡把肉做得很豪放,倒是像极了他的文风。王世襄的菜,看他自己写的,看马未都写的,那是民国四公子的范儿,鬼才一个,常人莫及。汪曾祺的菜也似其文,初看淡淡的,却在精致的平淡里,透出欢喜和情趣。
成功的文和成功的菜,要求具备的条件都相同。最重要的是创意,不因循才会有拓展和惊喜,也才能表达自己的个性和才情。其次是技法。对于大厨和文人,这点都是具备的。其三是火候。火候本属技法,特别提出是因为“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寸心”这词妙啊!它才能敏锐感知“火候”。一道菜、一篇文往往过程都一样,高明与一般,就在这个火候上分出上下。一道菜,多煮就老了,少煮又生了;油盐酱醋糖,多不得,少不得。一篇文,说透了不好,晦涩了不行,议论、抒情、说理、记叙,都要恰到好处。就像汪曾祺的文,点到即止,余韻悠悠,绝不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