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人们体质,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许多高职学生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并没有太大的学习兴趣,兴趣的缺失使得广大的高职学生的接受高等体育教育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高等体育教育的目标也难以得到实现。如何培养高职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已成为每个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工作者都在认真思索的问题。
【关键词】高等教育;体育教学;课程改革
1.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体育课是高等学校的必修课程,它和其他学科一样,共同担负着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使命,在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发挥着特殊的重要的作用。
(1)有助于锻炼身体机能。学校体育教育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促进身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发展,提高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科学锻炼的方法,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思想,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使之终身受益。
(2)有助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在观看欣赏我国体育健儿在国际比赛中,为国拼搏、为国争光,在赛场上升国旗、奏国歌的动人场面,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体育运动能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自觉性、果断性、主动性、自制性、顽强性和勇敢性,树立坚强、自信、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紧张而激烈的竞赛能考验人的心理品质,也是锻炼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时机。
(4)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竞技是体育活动的突出特点,比如通过足球、篮球、排球等球类体育比赛,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公平观念。同时,能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团结互助、关心他人、集体协作的良好品德。
2.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现状
(1)教学体系构建不完整。没有完整的具有实用性的体育教学大纲和统一的体育教材,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无纲可循,无据可依,致使少数学校体育工作无计划,上课无教材,考试无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
(2)思想偏差,认识不足。在高职院校教育中,与普通教育一样,普遍存在对体育重视程度不够的倾向,现在许多高职院校把计算机、英语等级考试以及各类专业的证书考试视为本校教学水平的高低,对体育的教育则重视差一些。体育课学时数严重不足,有的学校体育课只开设一学年。在学生看来毕业后体育几乎就用不着,学习不能致用,因此,只要把专业知识学好,体育能应付过关就行了。
(3)教学评价单一。一是评价内容不够全面,只评价时间、速度、远度等,很少关注兴趣、爱好、态度和习惯。二是评价方法及标准缺乏科学性,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中终结性评价较为普遍,这种评价缺乏反馈功能,对激励学生学习、提高效果以及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的意义不大。
(4)体育经费投入不足,设施建设滞后。众所周知,必要的经费投入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保障,目前高职院校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而对体育经费的投入没有同等比例加大,致使原本就非常紧缺的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等资源更加捉襟见肘,难以为继。
3.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措施
(1)提高认识,更新理念。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纲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教育法》、《体育法》,明确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加强体育健身的舆论及媒体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学院校园广播、校园传媒、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宣传体育知识和体育锻炼对个健康、个人学习生活的重要意义。
(2)深化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高职院校必须落实《纲要》精神,树立“健康第一” 的指导思想,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积极创造条件,培养高职学生体育锻炼观念与终身体育意识,根据高职院校的专业特点和学生职业特性,制订体育教学大纲、编写高职院校的专用体育教材。教学设置上,开设普通体育课、专项体育课、保健体育课、专题体育课和选项体育课,使之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体质的学生都可以接受体育教育,得到体育锻炼,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组织管理形式更加科学灵活,教学时间安排和教学单元更加机动灵活,以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
(3)改变教学模式。确立以终生体育为指导的多种教学模式并存,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主。研究体育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强调个性差异,每个学生都有其特点专长,悟性的强弱,针对这一特点,在课中可采取分层教学,让学得快的学生提高动作技术要求,让学得慢的学生以掌握最基本动作技术为主,这样既不耽误能力强的学生练习,又不放松能力差的学生练习。
(4)改革体育评价机制。对学生体育的评价:一是评价内容要多元化。评价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質,不仅关注学生的认知、技术技能和体能,而且更加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社会适应性和创新精神及积极的情感体验。不仅要考查技术或理论知识等认知层面的内容,而且重视考查表现等行为层面内容;二是评价方式的多维化。评价过程中注重诊断性评价、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
(5)加大对体育经费的投入。体育场地、体育设施的建设、体育器材购置、体育人头经费的投入,一定要与高职院校学生规模发展的比例协调一致,以满足体育教学的而要。
总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是以一项系统而具体的工作,需要我们每一个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工作者的认真专研和积极参与。只要我们所有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工作者认真负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探索,坚持创新,就一定能取得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曲博.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现状及动机的调查[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03).
[2]李艳,王菲菲.跆拳道运动员运动认知特质焦虑情况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04).
[3]陈利和,彭跃清.体育锻炼改善高职学生心理状况中兴趣的影响与作用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7,(05).
[4]林辉杰.普通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成绩评价模块体系改革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8,(05).
【关键词】高等教育;体育教学;课程改革
1.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体育课是高等学校的必修课程,它和其他学科一样,共同担负着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使命,在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发挥着特殊的重要的作用。
(1)有助于锻炼身体机能。学校体育教育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促进身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发展,提高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科学锻炼的方法,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思想,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使之终身受益。
(2)有助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在观看欣赏我国体育健儿在国际比赛中,为国拼搏、为国争光,在赛场上升国旗、奏国歌的动人场面,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体育运动能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自觉性、果断性、主动性、自制性、顽强性和勇敢性,树立坚强、自信、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紧张而激烈的竞赛能考验人的心理品质,也是锻炼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时机。
(4)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竞技是体育活动的突出特点,比如通过足球、篮球、排球等球类体育比赛,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公平观念。同时,能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团结互助、关心他人、集体协作的良好品德。
2.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现状
(1)教学体系构建不完整。没有完整的具有实用性的体育教学大纲和统一的体育教材,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无纲可循,无据可依,致使少数学校体育工作无计划,上课无教材,考试无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
(2)思想偏差,认识不足。在高职院校教育中,与普通教育一样,普遍存在对体育重视程度不够的倾向,现在许多高职院校把计算机、英语等级考试以及各类专业的证书考试视为本校教学水平的高低,对体育的教育则重视差一些。体育课学时数严重不足,有的学校体育课只开设一学年。在学生看来毕业后体育几乎就用不着,学习不能致用,因此,只要把专业知识学好,体育能应付过关就行了。
(3)教学评价单一。一是评价内容不够全面,只评价时间、速度、远度等,很少关注兴趣、爱好、态度和习惯。二是评价方法及标准缺乏科学性,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中终结性评价较为普遍,这种评价缺乏反馈功能,对激励学生学习、提高效果以及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的意义不大。
(4)体育经费投入不足,设施建设滞后。众所周知,必要的经费投入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保障,目前高职院校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而对体育经费的投入没有同等比例加大,致使原本就非常紧缺的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等资源更加捉襟见肘,难以为继。
3.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措施
(1)提高认识,更新理念。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纲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教育法》、《体育法》,明确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加强体育健身的舆论及媒体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学院校园广播、校园传媒、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宣传体育知识和体育锻炼对个健康、个人学习生活的重要意义。
(2)深化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高职院校必须落实《纲要》精神,树立“健康第一” 的指导思想,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积极创造条件,培养高职学生体育锻炼观念与终身体育意识,根据高职院校的专业特点和学生职业特性,制订体育教学大纲、编写高职院校的专用体育教材。教学设置上,开设普通体育课、专项体育课、保健体育课、专题体育课和选项体育课,使之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体质的学生都可以接受体育教育,得到体育锻炼,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组织管理形式更加科学灵活,教学时间安排和教学单元更加机动灵活,以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
(3)改变教学模式。确立以终生体育为指导的多种教学模式并存,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主。研究体育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强调个性差异,每个学生都有其特点专长,悟性的强弱,针对这一特点,在课中可采取分层教学,让学得快的学生提高动作技术要求,让学得慢的学生以掌握最基本动作技术为主,这样既不耽误能力强的学生练习,又不放松能力差的学生练习。
(4)改革体育评价机制。对学生体育的评价:一是评价内容要多元化。评价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質,不仅关注学生的认知、技术技能和体能,而且更加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社会适应性和创新精神及积极的情感体验。不仅要考查技术或理论知识等认知层面的内容,而且重视考查表现等行为层面内容;二是评价方式的多维化。评价过程中注重诊断性评价、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
(5)加大对体育经费的投入。体育场地、体育设施的建设、体育器材购置、体育人头经费的投入,一定要与高职院校学生规模发展的比例协调一致,以满足体育教学的而要。
总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是以一项系统而具体的工作,需要我们每一个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工作者的认真专研和积极参与。只要我们所有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工作者认真负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探索,坚持创新,就一定能取得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曲博.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现状及动机的调查[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03).
[2]李艳,王菲菲.跆拳道运动员运动认知特质焦虑情况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04).
[3]陈利和,彭跃清.体育锻炼改善高职学生心理状况中兴趣的影响与作用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7,(05).
[4]林辉杰.普通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成绩评价模块体系改革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