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乐的暑假过后,初二年级学生迎来了一门新的课程——物理。初二学生拿到物理课本后,一般都显得很期待,期待着沉浸到探索自然奥秘的实验课程中去,却又畏惧于传闻中的“物理难学”,疑惑于和语文、数学、英语所不同的特有的学习方法。教学实践清楚地告诉我们,初中物理第一课教学的成效,对刚接触物理的初二学生来说会产生深远影响。它不仅会影响学生整个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而且可能会影响高中阶段文理分科的趋向。因此,为使初二学生能自然地、迅速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实验、生活、情感等教学资源来让学生走进物理课堂。
一、增强物理教材的“亲近感”
初二学生好奇心较强,求知欲也很迫切。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我尝试演示了几个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小实验,如“沉在杯底的鸡蛋浮起来了”,“蜡烛在水中燃烧”,“杯中的筷子变弯了”等。在学生饶有兴趣地观察实验时,我围绕这些实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不自觉地去回忆小学自然课上涉及的与实验有关的物理知识。学生提出“这些实验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曾经做过”时,教师不失时机地点明:“这些实验和所提问题确实都是我们小学已学过,同时这些知识也是初中物理乃至高中物理所要研究的内容。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现象的发生和变化规律,并利用掌握的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的一门科学。”学生不自觉地共同发出感叹:“噢!物理学原来是研究这些,我们小学自然课就已经学过那么多了!”于是他们对物理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亲近感,同时产生一种成就感。
在学生对小学自然中的物理知识进行了回忆时,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浏览一遍物理教材各章节的研究内容,尽可能地使学生将初中物理内容与小学自然课中的物理知识建立起实质性联系,这对学生消除对物理的神秘感和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畏难情绪大有帮助,能使学生对物理课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
二、发挥物理实验的“趣味性”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材上有很多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学生课外小实验。教师认真做好这些实验,既能清楚地引入概念,顺利地得出规律,启发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物理的第一节课上,我穿插了几个趣味性很强的小实验。如:(1)惯性现象(用木尺敲击水杯上的硬纸片)。在演示这个实验时,杯子固定在桌面上,当我用木尺敲击硬纸片时,前排的一个学生不由自主地用手做接住的架势,他担心鸡蛋会掉在他的桌面上而打破。但只有纸片飞出去了,鸡蛋落入杯子里,学生一阵紧张后兴奋起来。(2)气压的存在。给玻璃杯装满水,盖上硬纸片倒置过来发现水和纸片都不下落,学生不自觉地鼓掌,惊叹老师变成了“魔术师”。
教师不仅演示实验要做好、做成功,而且要帮助学生把实验做好。如我让学生“吹肥皂泡”,观察肥皂泡的颜色,他们在细心观察后发现了肥皂泡是彩色的;我让学生对着竖直而放的两片纸条的中间吹气,观察两纸条的运动情况,他们发现两纸条靠拢了。在学生惊讶的同时,我用浅显易懂的物理原理为学生作了简单的解释。学生不仅体验到物理知识的趣味性和奥秘性,而且朦胧地领悟到很多物理知识仅凭自己的想象去认识很可能是错误的,只有通过细心观察和具体实验得出的结论才是正确的。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要学好物理,就应该重视“观察和实验”,并且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学会怎样进行观察,如何做好实验。
三、注重物理生活的“联系性”
风霜雨露、电闪雷鸣、潮起潮落、雨后彩虹、水中倒影等奇妙的现象从小就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物理知识的形成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妥善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便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初中学生有相当多的生活经验,如:雷电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刀磨得越锋利切东西越快;坐在公共汽车上,突然刹车,人向前倾倒,等等。在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讨论时,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优势,不失时机地引入物理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如“透过水杯看课本上的字”、“用磁铁吸引不同的物体”,让学生体验到“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地都可以学到物理知识,用到物理知识”。
四、加强师生关系的“和谐性”
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态度,因此教师要热爱学生,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初中物理的第一课,教师应该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用充沛的感情、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力、娴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等感染学生,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产生学好物理的强烈愿望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识,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这对培养学生对物理持久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自然地、迅速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中物理的第一课至关重要。即使花较多的时间,我们也要认真完成第一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提供强劲的动力。
一、增强物理教材的“亲近感”
初二学生好奇心较强,求知欲也很迫切。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我尝试演示了几个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小实验,如“沉在杯底的鸡蛋浮起来了”,“蜡烛在水中燃烧”,“杯中的筷子变弯了”等。在学生饶有兴趣地观察实验时,我围绕这些实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不自觉地去回忆小学自然课上涉及的与实验有关的物理知识。学生提出“这些实验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曾经做过”时,教师不失时机地点明:“这些实验和所提问题确实都是我们小学已学过,同时这些知识也是初中物理乃至高中物理所要研究的内容。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现象的发生和变化规律,并利用掌握的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的一门科学。”学生不自觉地共同发出感叹:“噢!物理学原来是研究这些,我们小学自然课就已经学过那么多了!”于是他们对物理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亲近感,同时产生一种成就感。
在学生对小学自然中的物理知识进行了回忆时,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浏览一遍物理教材各章节的研究内容,尽可能地使学生将初中物理内容与小学自然课中的物理知识建立起实质性联系,这对学生消除对物理的神秘感和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畏难情绪大有帮助,能使学生对物理课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
二、发挥物理实验的“趣味性”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材上有很多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学生课外小实验。教师认真做好这些实验,既能清楚地引入概念,顺利地得出规律,启发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物理的第一节课上,我穿插了几个趣味性很强的小实验。如:(1)惯性现象(用木尺敲击水杯上的硬纸片)。在演示这个实验时,杯子固定在桌面上,当我用木尺敲击硬纸片时,前排的一个学生不由自主地用手做接住的架势,他担心鸡蛋会掉在他的桌面上而打破。但只有纸片飞出去了,鸡蛋落入杯子里,学生一阵紧张后兴奋起来。(2)气压的存在。给玻璃杯装满水,盖上硬纸片倒置过来发现水和纸片都不下落,学生不自觉地鼓掌,惊叹老师变成了“魔术师”。
教师不仅演示实验要做好、做成功,而且要帮助学生把实验做好。如我让学生“吹肥皂泡”,观察肥皂泡的颜色,他们在细心观察后发现了肥皂泡是彩色的;我让学生对着竖直而放的两片纸条的中间吹气,观察两纸条的运动情况,他们发现两纸条靠拢了。在学生惊讶的同时,我用浅显易懂的物理原理为学生作了简单的解释。学生不仅体验到物理知识的趣味性和奥秘性,而且朦胧地领悟到很多物理知识仅凭自己的想象去认识很可能是错误的,只有通过细心观察和具体实验得出的结论才是正确的。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要学好物理,就应该重视“观察和实验”,并且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学会怎样进行观察,如何做好实验。
三、注重物理生活的“联系性”
风霜雨露、电闪雷鸣、潮起潮落、雨后彩虹、水中倒影等奇妙的现象从小就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物理知识的形成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妥善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便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初中学生有相当多的生活经验,如:雷电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刀磨得越锋利切东西越快;坐在公共汽车上,突然刹车,人向前倾倒,等等。在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讨论时,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优势,不失时机地引入物理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如“透过水杯看课本上的字”、“用磁铁吸引不同的物体”,让学生体验到“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地都可以学到物理知识,用到物理知识”。
四、加强师生关系的“和谐性”
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态度,因此教师要热爱学生,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初中物理的第一课,教师应该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用充沛的感情、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力、娴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等感染学生,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产生学好物理的强烈愿望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识,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这对培养学生对物理持久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自然地、迅速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中物理的第一课至关重要。即使花较多的时间,我们也要认真完成第一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提供强劲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