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正是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及思想观念的重要时期,但是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还不健全,需要有人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帮助小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从而有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完成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学习目标。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决定着学生日后能否有良好的发展,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重视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加大德育教育的比重,有效的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就目前的教育形式来看,德育教育并没有得到他应有的重视程度,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质量不佳的原因及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的教学质量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和分析,希望能对德育教育工作者提高德育教育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教学质量不佳的原因
(1)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得不到重视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家长及教师更加重视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觉得只有学生考试成绩高才能够换来更多人的认可,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没有认识到德育教育对提升学生日后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在日常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德行及品质的教育,在课程安排上将更多的时间用来进行考试知识点的讲解,不愿意在课堂中掺杂其他的教学内容,以免造成时间的浪费及耽误学生对应试知识点的掌握,同时学校为德育教育提供的资源少之又少,德育教育教学质量仅停留在表面,不够深入,学生家长也因学校的不重视很难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严重影响了德育教育的教学效果。
(2)填鸭式教学方式,难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受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遵循老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加上教师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新的教学内容很难融入到课堂中来,学生对于现有的教学方式厌烦、无兴趣,缺少学习主动性,不愿意主动思考,也导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教学效果不佳。
二、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的教学质量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及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思想决定意识,态度决定一切,只有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观念,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能力和思想觉悟,认识到德育教育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性,才能够在日常教学的工作中,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将德育教育这项工作做好。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言传身教也对德育教学的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同时,学校也应多聘用拥有正确三观的教师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拥有正确三观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对事物有正确的分辨能力。同时,聘用拥有正确三观的教师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可以避免体罚辱骂学生现象的发生,让学生在健康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成长,在思想端正、品质优秀的教师的正确引导和熏染下,学生的心智可以更加平和、理智,大幅度的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保证德育教学的有效性。
(2)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过程渗入德育教育内容
在小學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播放德育教育方面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从而提升德育教育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授《父爱之舟》一课时,可以通过在课前播放一段关于父爱的宣传片,让学生对父亲的伟大形象及父爱的体现方式有基本的了解和感触,再让学生联想自己父亲对自己的爱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表现的,之后导入本文的学习内容,这样更易让学生产生共鸣,能够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步伐,一步一步走进课堂内容,从而达到提升德育教育教学水平的效果。
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游戏及情景教学模式,让同学们在快乐的氛围内进行学习,主动去体会或者去了解思想道德知识。
例如,在讲授《孔融让梨》一课时,可以通过情景模仿的形式,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自己设立情景模式进行模仿,让学生们通过亲身模仿的形式,对当时的情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以达到提高德育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
在语文诗词教学过程中,在讲解知识点内容时应对诗词所表达的情感进行扩展,不仅仅拘泥于对字句注释、翻译,同时应该将德育教育教学内容渗透到课堂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对德育教育的教学比例,从而到达提升德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讲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时告诉学生应珍惜粮食,在讲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时告诫学生要有大义,在讲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时告诫学生要孝顺父母。通过在课本内容学习过程中,尽可量多的让学生接触到德育教育内容,潜移默化的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进行深化。
(3)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励志读物
课堂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励志读物,通过名人事迹及励志故事等,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及思想道德观念的重要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教师应该摒弃原有的传统教学理念,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完善和改良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了解导致目前德育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之后, 有针对性的对德育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良,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能力,加大德育教育教学比重,将德育教育教学内容充分导入到小学语文教育课堂中来,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励志类课外读物,从而达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翀.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德育教育[J].考试周刊,2021(55):19-20.
[2]徐蓓蓓.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方法探究[J].新作文,2021(18):88-89.
[3]崔晓影.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浅谈[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454-455.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决定着学生日后能否有良好的发展,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重视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加大德育教育的比重,有效的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就目前的教育形式来看,德育教育并没有得到他应有的重视程度,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质量不佳的原因及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的教学质量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和分析,希望能对德育教育工作者提高德育教育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教学质量不佳的原因
(1)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得不到重视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家长及教师更加重视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觉得只有学生考试成绩高才能够换来更多人的认可,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没有认识到德育教育对提升学生日后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在日常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德行及品质的教育,在课程安排上将更多的时间用来进行考试知识点的讲解,不愿意在课堂中掺杂其他的教学内容,以免造成时间的浪费及耽误学生对应试知识点的掌握,同时学校为德育教育提供的资源少之又少,德育教育教学质量仅停留在表面,不够深入,学生家长也因学校的不重视很难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严重影响了德育教育的教学效果。
(2)填鸭式教学方式,难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受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遵循老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加上教师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新的教学内容很难融入到课堂中来,学生对于现有的教学方式厌烦、无兴趣,缺少学习主动性,不愿意主动思考,也导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教学效果不佳。
二、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的教学质量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及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思想决定意识,态度决定一切,只有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观念,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能力和思想觉悟,认识到德育教育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性,才能够在日常教学的工作中,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将德育教育这项工作做好。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言传身教也对德育教学的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同时,学校也应多聘用拥有正确三观的教师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拥有正确三观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对事物有正确的分辨能力。同时,聘用拥有正确三观的教师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可以避免体罚辱骂学生现象的发生,让学生在健康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成长,在思想端正、品质优秀的教师的正确引导和熏染下,学生的心智可以更加平和、理智,大幅度的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保证德育教学的有效性。
(2)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过程渗入德育教育内容
在小學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播放德育教育方面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从而提升德育教育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授《父爱之舟》一课时,可以通过在课前播放一段关于父爱的宣传片,让学生对父亲的伟大形象及父爱的体现方式有基本的了解和感触,再让学生联想自己父亲对自己的爱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表现的,之后导入本文的学习内容,这样更易让学生产生共鸣,能够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步伐,一步一步走进课堂内容,从而达到提升德育教育教学水平的效果。
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游戏及情景教学模式,让同学们在快乐的氛围内进行学习,主动去体会或者去了解思想道德知识。
例如,在讲授《孔融让梨》一课时,可以通过情景模仿的形式,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自己设立情景模式进行模仿,让学生们通过亲身模仿的形式,对当时的情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以达到提高德育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
在语文诗词教学过程中,在讲解知识点内容时应对诗词所表达的情感进行扩展,不仅仅拘泥于对字句注释、翻译,同时应该将德育教育教学内容渗透到课堂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对德育教育的教学比例,从而到达提升德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讲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时告诉学生应珍惜粮食,在讲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时告诫学生要有大义,在讲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时告诫学生要孝顺父母。通过在课本内容学习过程中,尽可量多的让学生接触到德育教育内容,潜移默化的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进行深化。
(3)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励志读物
课堂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励志读物,通过名人事迹及励志故事等,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及思想道德观念的重要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教师应该摒弃原有的传统教学理念,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完善和改良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了解导致目前德育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之后, 有针对性的对德育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良,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能力,加大德育教育教学比重,将德育教育教学内容充分导入到小学语文教育课堂中来,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励志类课外读物,从而达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翀.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德育教育[J].考试周刊,2021(55):19-20.
[2]徐蓓蓓.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方法探究[J].新作文,2021(18):88-89.
[3]崔晓影.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浅谈[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45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