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文本解读与教学范式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12121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统编本语文教材的全面铺开使用,有两个关键词持续成为热点,一个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另一个是“大单元教学”。这两者将与统编本教材一起,引领今后语文教学与教研的新方向。
  一、统编本语文教材的文本解读
  统编本教材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主要体现在三个“基于”:
  (一)统编本教材单元设计基于统整架构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统编本教材,体现了“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统整,从教材编写的角度落实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促进学生实现语文素养发展和精神成长。例如统编本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由单元导语、三篇科学小品文、一个资料袋(用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话点明观察与实验的科学性)、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语文园地(包含关键语句的知识和作用、说明性的词句段运用引领观察思考和表达、日积月累)等内容组成。其中单元导语整体营造了一个引领探寻自然奥秘的大情境:以儿童的视角与口吻引出“自然界如此奇妙,留心观察,会有新的发现”,以“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引导读文感悟说明的言语要领,以“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指引观察事物的要领与说明要领,“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丝丝入扣。课文《花钟》《蜜蜂》《小虾》均取材于学生熟悉的事物,以生动活泼的描述方式,引领学生踏上“探寻自然界奥秘”之旅:《花钟》教会学生“观察发现—思考探究—实践创造”的科学探究路径,篇末引用的例子同时暗示学生“一项小实验”从何而来,这项小实验可以怎样做,完成从第一学段科普童话向事理说明文的转变;《蜜蜂》和《小虾》均以“第一人称”进行描述,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代入感,把作者的观察经验转化为自身的观察经验,《小虾》可以迁移《蜜蜂》课后练习的“实验过程”,“习作”既是学生实验成果的展示,又是对说明要领实践成果的检测。教材单元内容的统整为教学指明了方向。
  (二)统编本教材内容基于真实情境
  统编本教材消除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隔阂,还原了语文学习与生活体验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单元主题、课文内容还是实践项目,大多从学生的视角和体验出发,旨在让学生沉浸在真实情境和语境中学语文,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又能促进学生成长。如习作“我的
其他文献
【教材分析】  本单元语文园地共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  1.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以《只有一个地球》为例,为学生列举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四种方法,即列提纲、明题意、抓关键词、合并段落,意在将本单元所学习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加以梳理总结。教学时要组织学生梳理、归纳本单元及曾经学过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如课题扩展法、问题概括法、要素串联法、内容借助法等。  2.词句段运用。  “词句段运
第一课时  一、复习引入,回顾旧知  1.图片辅助复习前鼻韵母ɑn en in un ün。  2.先齐读,再看老师的发音口形猜猜是哪个复韵母。  二、依托情境,学习发音  1.观察课本49页情境图,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图画,尽可能用完整的话说说床上、墙上、窗外都有什么。  2.利用情境图,引出新的韵母。  本节课,我们要认识四位新朋友。(边说边板书ɑng eng ing ong。请学生试读。之后告
核心素养时代,以研究者的身份回看李吉林老师在二三十年前开发的众多课例,在惊叹这位小学语文教学大师领风气之先的超前、超常的同时,仍不自觉地会像小学生一样,沉醉于她创设的课堂氛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语文课程还只盯着单一知识维度,亿万儿童饱受“注入式”教学之苦时,李老师就以先行者的智慧,“通过创设优化情境,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语言文字符号与形象牵手,语文教学与生活贯通,
教学目标:  1. 通过听读、联系生活、看图想象等方法,认识“一、二”等7个生字。  2. 认识田字格,会写“一、二”等4个字和横、竖两个笔画。  3.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儿歌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读一首儿歌,你们可能都听过哦!(出示)  一二三四五,  上山打老虎,  老虎不在家,  遇見小松鼠。  师带读,生跟读。生齐读。  (设计意图:这是一首孩
从动机走向目的,是小学“真作文”教改坚持的又一教学策略。  为什么作文教学要从动机走向目的?动机和目的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动机是“为了什么”,是回答原因的问题,而目的则是“达到什么”,是回答结果的问题。  显然,只要目的,不要动机,是中小学作文教学最大的问题之一。表象之一:学生的作文大多只有一个读者——教师,而且,教师是以手握大权的“判官”形象出现的:达到作文目的就能合格,否则就须重写。
文本解读  统编本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和大人一起读”安排了一首学生耳熟能详的儿歌——《孙悟空打妖怪》。朗声读来,节奏明快,颇受学生欢迎。不少学生在幼儿园就接触过这首儿歌,有的早已熟读成诵。  这首儿歌具有故事性。《孙悟空打妖怪》是用儿歌的形式概括写了《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儿歌中对唐僧师徒和老妖婆的描写可谓简洁传神。这些人物,学生喜闻乐见。统编本一年级上册教材《我爱学语文》中就编排了四名
统编本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方式进行编写。这种双线组元的编写教材的理念,定然给语文教学带来崭新的变化,也给教师解读文本、设计教学带来全新的挑战。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式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需要了。语文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改变习惯,确立“要见树木,更见森林”的思维方式,让语文教学从“一篇”走向“一组”,从“零碎”走向“整体”。那么,单元整体教学便是一条重要的实施路径。
在我教龄的第2年,我有幸执教一节区级公开课:一年级的《青蛙写诗》。由于教学经验不足,整堂课我都处于非常紧张的状态。教学正常有序地进行着,突然,一声清脆响亮的口哨声闯入大家的耳朵,我故作镇定继续教学,但内心已经无比慌乱:这是哪位同学啊,公开课还这么调皮,又不能直接批评,这下可怎么办呢!  我多么希望这“哨声”能马上停止!  我一只耳朵听着学生读句子,另一只耳朵顺着声音仔细听,想知道声音来自哪个角落。
教学实录  一、图片引入,在古今对照中感悟文言文的特点  师:(出示图片)同学们,我知道你们读过很多故事,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哪个故事?  生:《曹冲称象》。  师:曹冲很聪明,想到了称象的办法。下面这幅图呢?(出示图片)  生:《乌鸦喝水》。  师:真好!原本喝不到水的乌鸦动脑筋想办法,最后就喝到水了。下一幅图呢?(出示图片)  生:《司马光砸缸》。  师:都听过这个故事吗?不过,今天王老师要讲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2个汉字,学写田字格中的10个汉字。  2.能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在比较阅读中,引导学生想象,感知古诗意境,初步感受作者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学们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哪些景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我们就跟随唐代两位大诗人,看看他们游玩了哪里,又欣赏到怎样的景色。(生齐读课题)  二、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