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历史想像与史实的桥梁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su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史料是构成历史的材料,它反映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历史上的史料多种多样,人们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就是从这些史料中获得的。因此,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史料在历史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历史感等多种重要作用。
  
  在历史教学中引进史学资料,是历史学科的学科特色。史学界的史学研究主要就是依据史学资料进行的,没有史料和考古发现支持的史学结论是不能成立的。近年来,史料教学越来越受到历史教学界的重视,新课改后的初中历史教材也在课文中引述了大量史料,比如古书文字记载、历史歌谣、历史照片、图片的等等。这些史料作为研究历史的载体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了学生高层次的思维能力。
  现代教育学理论强调教学中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注重学生的活动。但是,如果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只是囿于教材提供的固定事实和结论,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都无从体现。对于历史课程来说,学生的活动不能仅仅体现在教师-学生的互动上,更应该体现在教师-学生-教学文本的互动上。教学文本不能仅限于教材,还应该包括所有进入教学活动的历史材料,教学文本的内容越丰富,越具开放性,越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就越能给学生的学习和认识的成长提供理想环境。在历史教学中,教师科学的向学生呈现史料,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搭建历史想像与史实的桥梁,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主动学习的乐趣。①那么历史教学过程中适当使用历史材料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的作用方面有哪些具体体现呢?
  首先:有利于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历史科的传统学习方式强调教师的讲授、强调背诵与记忆,课堂教学大都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则是听众,旁观者,学习的自主性及合作性体现不够。新课改以后,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老师改变过去“一言堂”的教法,要求老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而历史材料的引入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新情境,学生通过运用史料的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②如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一课,在讲成吉思汗最大的历史贡献时,让学生分析课本“动脑筋”提供的蒙古史书记载的史料:“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如何结束这种局面?通过分析学生自然而然的得出结论:成吉思汗最大的历史贡献是统一了蒙古。
  再如讲述唐朝历史时,引用了唐太宗的两段原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前者反映了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后者反映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经教师指导与阐释,学生对“贞观之治”局面便有了更深的印象,对唐太宗这个历史人物也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总之,历史教学中让学生直接阅读史料,接触各种历史文献、图片等,引导学生对多种观点进行解释和选择,可以使学生对历史进行直接的探究。通过研读史料、辨析史料,思考这些史料是什么人、什么时间、为什么和怎样做出的,其证据的可靠性、权威性和可信性如何?从中反映出作者有什么样的观点和背景?这些史料是对事件叙述的全部依据吗?等等。学生经过一番探究,避免了死记硬背教材结论的弊病,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
  第二:历史材料运用于教学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材中的史料,不少内容生动有趣,读来感人,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因。例如: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课,教材中有一首红军歌谣:“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体现了红军不怕艰难困苦、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学生读来颇有体会。诸如此类,具有吸引力的史料,教材中比比皆是。此外,教材提供了大量的壁画、石刻、古币、遗址等图片,这些图片史料,烘托出了浓厚的历史审美氛围,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又如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一课,讲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我向学生举了一则这样的史料:1971年11月18日,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刊登了周恩来的照片,并写了一句话“The Chinese are coming”,我让学生先把英文翻译成中文,然后指导他们根据史料提供的信息思考“中国人来了”指的什么事件?学生的兴趣一下被调动起来,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印象,还开拓了思维。
  第三:促进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道德修养的提升
  历史科一贯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如果单纯的采用说教的方式,教育效果往往不太理想。③引用史料,让学生对史料进行分析和感知,通过切身感受,从而了解了历史,明白了事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道德修养。例如:讲述“司马迁和《史记》”时,教材引用了司马迁的一句原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讲邓世昌时,教材出示了一副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讲述林则徐禁烟,引用他的“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这些都体现了生命的价值,做人的道理。诸如此类,学生读来,会给自己的心灵以启迪和震撼。
  第四:增强历史感,使历史教学富有时代气息
  浓郁的历史感是历史教学突出的特点,适当引用古人的原话和古籍原文,可以增强历史感和真实感,使历史教学富有时代气息。例如:讲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战败以后,引用了李鸿章的一段话:“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湖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一句话道出了他的伤感与无奈,也体现了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在讲五四爱国运动时,教材展示了当时的一些照片、
   口号、传单,如“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真实的体现了五四学生的不屈不挠、敢于斗争、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学生读来如身临其境。所以,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引用史料,正如在史实与历史想象中搭建了一座桥梁,可以给学生创设情景,使历史变活,让历史有时代的气息。
  总之,“论从史出”,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历史教学要做到言之有据,就必须从史料出发,就必须重视史料在教学中的运用,重视史料的运用已成为21世纪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王秀青《历史的想像与历史的真实——论史料呈现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载《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07年第1期.
  [2] 李稚勇《美国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论析》,载《历史教学》,1999年第6期.
  [3] 李稚勇《论史料教学的价值——兼论中学历史教学发展趋势》,载《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07年第1期.
其他文献
摘要: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因此,教学活动应当赋予学生以最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下面以"有趣的图形"一课为例,探讨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注重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关键词:小学 数学 教学方法    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这种内涵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学生能在丰富的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这只是学习数学的
郭沫若曾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特别是对于低段学生,通过写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等。一手好字,能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受;一手好字,能透出一个人内在的气韵;一手好字,也能传达人与人之间的心境。但是要练就一手好字,谈何容易?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对于低年级的写字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摘 要】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学生作文变成了与个体生命、心灵毫不相干的东西。要想让学生作文富有生命力、个性化,便是回归到质朴的生活,张扬个性的人生感悟,寻求诗意的生活;袒露发乎心灵的真情,释放生命的活力;还语言以天然的色彩。  【关键词】回归 主体生命 质朴 真情    写作,是成长的珍贵日记。从少年“听雨”,到壮年“听雨”,直到暮年“听雨”,人生的状态不一样,对人生的体验与感受也不一样,因而,笔
摘要: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实施“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动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主要围绕:一、巧妙设计教学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围绕课题设计任务,让学生回归书本;三、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进步;四、教师适时点拨,画龙点睛四方面阐述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坚持不懈,最终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先学后教 主体 效率    2000多年前,孔子就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先让
农村学生普遍最怕的事就是老师安排写作文的不良现象,作文教学是没有一个通常的标准,所以说:“难也人愿已偿,不是提笔忘字,就是无言表答,甚至就是离题万里”。根据本人20多年来的教学工作总结,我们身处在贫穷落后的山乡农村教师,在随着教育发展的改观,也对农村孩子在作文教学上、学习兴趣和爱好上有所提高。    一、改换教学方式,提升学生观察能力    将以前的“坐井观天”式作文教学方法转变成为今天“高瞻远瞩
摘要:钢琴课是幼师音乐专业班的必修的一门专业课。钢琴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和灵魂。本文从学生的心理上着手,分析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集体课与“一对一”相结合教学、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等做出了几点策略,希望对中职幼师专业的钢琴教学,有着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中职;幼师专业;音乐教育;钢琴教學     钢琴课是幼师音乐专业班的必修的一门专业课。钢琴作为一门
【摘 要】江泽民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学数学教师应把握住课堂教学这个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通过课堂教学,积极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展开想象,求异思维,发表独特见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持之以恒,我们就会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创新 好奇 情境 实践    江泽民总书记曾多次强
中招语文复习必须以全面系统的复习和训练《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和《中招语文考试说明》中所规定的所有知识能力点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做到遇题不慌、从容作答。下面就我的教学经验谈谈我的看法:     一、全面系统夯实知识基础     基于这种认识,在近几年的复习实践中,我们注重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内部规律,认真研究和编织中学语文的知识网络,努力确定和落实较为科学的训练系统,突出了“全、透、联、实”
【摘 要】在新课改下《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是重要的一种能力,怎样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现在的主要问题,本文就从指导观察、引导想象、鼓励求异、诱发灵感、这四个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创造思维 数学教学 能力    2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创新的世纪,新世纪正在召唤大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人的创造力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个性两个方面,而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所谓创造思
摘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是情感的体验。“以音乐审美為核一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在音乐教学中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教育的“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音乐教师如何营造音乐课堂的情感氛围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关键词:创设氛围;情感体验;创设意境;营造氛围     一、创设美的环境与艺术空间的氛围     首先是环境的美化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