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学习,要有探究的欲望,探究要有问题空间,要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要有多维互动的交流的空间,反思探究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成功。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学习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到:找到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这是多么独到的对时间的诠释。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可能犯有这样或那样的失误,但决不能饶恕的是用挤占学生的“时间”来浇灭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至关重要。教育应该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和需要,特别忌讳剥夺学习的享受性质。经验证明,一个人最终能否成材,往往不取决于学历的高低和课堂知识的多少,而取决于是否善于自我教育。
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学、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探究的主题既可以是学科领域的,也可以是社会生活中的;它最根本的特点是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其目标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个学习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学习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要有探究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例如,在讲到平方差公式时,首先教师出示计算题,教师与学生一起开展计算多项式乘法竞赛,教师的速度又远远超过学生,这其中原因就是教师运用了平方差公式。那么什么是平方差公式,平方差公式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作用就成了学生急于弄清的问题。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于是很自然就有了后面的探究过程。教师再学生用多项式乘法证明了平方差公式后向学生提出,你能不能用图形来证明一下平方差公式。图形能证明代数吗?怎样来证明呢?这些都是学生想要搞清楚的事情。因为在初中学生的头脑中还没有用图形证明代数问题的意识。这样同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了学生这种探索的情感。
二、探究要有问题空间
对于初中生来说几加几等于几,这样的问题是无须探究的。问题的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如在上个例子当中,教师要求学生从多项式乘法运算中自己发现平方差公式,这个问题不是学生一眼就能看明白,一下子就能想明白的,它需要认真观察、比较,脑子多转几个弯才能发现的,因此它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究空间。要想让学生真正的探究学习,问题设计是关键。问题从哪里来,一方面是教师设计,一方面是学生提出。我们就教师如何设计具有探究空间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要想设计出具有一定的探究空间的问题必须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努力。从内容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把问题落在“最近发展区”,这样的问题是最具有探究价值的。太难或太易都没有探究价值。从形式上,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更多的设计一些发散类问题和探索类问题。从问题涉及的内容看,我们把问题类型分为四类:一类是判别类问题。主要是对事物加以判定,代表性词语是“是不是”、“对不对”;二是描述类问题。主要是对客观事物加以陈述和说明,代表性词语是“是什么”、“怎么样”;三是探索类问题。主要是对事物的原因、规律、内在联系加以说明,代表性词语是“为什么”、“你能从中发现什么”;四是发散类问题,主要是从多角度、多方面、多领域去认识客观事物,代表性词是“除此之外,还有那些方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类问题最根本的特点是答案不唯一。
三、要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这个教师的教学观。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否则就是一句空话。
四、要有多维互动的交流的空间
建构主义把协作交流作为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如果我们的课堂是“一言堂”、“满堂灌”还有什么探究可言。可以把个别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从而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或者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小组交流和班级展示,引导学生在形成自己的思考后通过交流来学习。
五、反思探究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成功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会有自己的体验,这种体验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就会增强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形成一种探究的思考方式,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热爱数学、学好数学。学生的探究反思往往是把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体验上升到理性,让学生在探究的体验变成一学习的动力,成为一种思考习惯和生活方式。例如,在讲到平方差公式时,首先教师出示计算题,教师与学生一起开展计算多项式乘法竞赛,教师运用了平方差公式。那么什么是平方差公式,平方差公式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作用就成了学生急于弄清的问题。然后教师让大家从题目中自己找一找,看看存在什么规律,当你找到规律时,平方差公式就找到了。”此时教师看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就说:“请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一个说一个听,然后调换角色。要注意说的一方首先要整理思维,就是要把你阐述的问题说清楚,最好列出几条,听的一方要仔细听对方的阐述,在哪儿阐述的清楚在哪儿阐述的不到位。应该如何调整。最后每个小组要推选一位中心发言人代表本小组向全班交流。”(学生按各自的小组开始合作学习,每组4~6人,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先是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针对不同情况加以引导,使各组的讨论既热烈又深入。讨论大约持续了10分钟)。最后各组的中心发言人把本组的认识与想法向全班交流,教师充分肯定各组合作学习的表现。教师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地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通过以上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体现到主体性地位,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学习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到:找到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这是多么独到的对时间的诠释。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可能犯有这样或那样的失误,但决不能饶恕的是用挤占学生的“时间”来浇灭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至关重要。教育应该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和需要,特别忌讳剥夺学习的享受性质。经验证明,一个人最终能否成材,往往不取决于学历的高低和课堂知识的多少,而取决于是否善于自我教育。
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学、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探究的主题既可以是学科领域的,也可以是社会生活中的;它最根本的特点是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其目标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个学习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学习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要有探究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例如,在讲到平方差公式时,首先教师出示计算题,教师与学生一起开展计算多项式乘法竞赛,教师的速度又远远超过学生,这其中原因就是教师运用了平方差公式。那么什么是平方差公式,平方差公式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作用就成了学生急于弄清的问题。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于是很自然就有了后面的探究过程。教师再学生用多项式乘法证明了平方差公式后向学生提出,你能不能用图形来证明一下平方差公式。图形能证明代数吗?怎样来证明呢?这些都是学生想要搞清楚的事情。因为在初中学生的头脑中还没有用图形证明代数问题的意识。这样同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了学生这种探索的情感。
二、探究要有问题空间
对于初中生来说几加几等于几,这样的问题是无须探究的。问题的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如在上个例子当中,教师要求学生从多项式乘法运算中自己发现平方差公式,这个问题不是学生一眼就能看明白,一下子就能想明白的,它需要认真观察、比较,脑子多转几个弯才能发现的,因此它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究空间。要想让学生真正的探究学习,问题设计是关键。问题从哪里来,一方面是教师设计,一方面是学生提出。我们就教师如何设计具有探究空间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要想设计出具有一定的探究空间的问题必须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努力。从内容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把问题落在“最近发展区”,这样的问题是最具有探究价值的。太难或太易都没有探究价值。从形式上,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更多的设计一些发散类问题和探索类问题。从问题涉及的内容看,我们把问题类型分为四类:一类是判别类问题。主要是对事物加以判定,代表性词语是“是不是”、“对不对”;二是描述类问题。主要是对客观事物加以陈述和说明,代表性词语是“是什么”、“怎么样”;三是探索类问题。主要是对事物的原因、规律、内在联系加以说明,代表性词语是“为什么”、“你能从中发现什么”;四是发散类问题,主要是从多角度、多方面、多领域去认识客观事物,代表性词是“除此之外,还有那些方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类问题最根本的特点是答案不唯一。
三、要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这个教师的教学观。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否则就是一句空话。
四、要有多维互动的交流的空间
建构主义把协作交流作为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如果我们的课堂是“一言堂”、“满堂灌”还有什么探究可言。可以把个别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从而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或者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小组交流和班级展示,引导学生在形成自己的思考后通过交流来学习。
五、反思探究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成功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会有自己的体验,这种体验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就会增强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形成一种探究的思考方式,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热爱数学、学好数学。学生的探究反思往往是把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体验上升到理性,让学生在探究的体验变成一学习的动力,成为一种思考习惯和生活方式。例如,在讲到平方差公式时,首先教师出示计算题,教师与学生一起开展计算多项式乘法竞赛,教师运用了平方差公式。那么什么是平方差公式,平方差公式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作用就成了学生急于弄清的问题。然后教师让大家从题目中自己找一找,看看存在什么规律,当你找到规律时,平方差公式就找到了。”此时教师看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就说:“请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一个说一个听,然后调换角色。要注意说的一方首先要整理思维,就是要把你阐述的问题说清楚,最好列出几条,听的一方要仔细听对方的阐述,在哪儿阐述的清楚在哪儿阐述的不到位。应该如何调整。最后每个小组要推选一位中心发言人代表本小组向全班交流。”(学生按各自的小组开始合作学习,每组4~6人,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先是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针对不同情况加以引导,使各组的讨论既热烈又深入。讨论大约持续了10分钟)。最后各组的中心发言人把本组的认识与想法向全班交流,教师充分肯定各组合作学习的表现。教师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地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通过以上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体现到主体性地位,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