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为了适应当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应特别注重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学法的指导上花大力气,让学生在民主、合作的阅读教学中轻轻松松唱“主角”。
关键词:阅读课 自学力 唱主角.
一、让学生在预习中轻松唱“主角”
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应提醒学生一定做到预习。为提高积极性,教师可以经常在预习前用一些激励性的话诱导学生,如“这篇文章描写了非常美丽的风景名胜ⅹⅹⅹ,请同学们课前一定认真预习,上课时看哪位同学最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文章的内容告诉老师。”“请同学们按老师指导的自学方法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上新课时看谁提的问题又多又好。”当然,我们要在预习方法上予以指导,让学生掌握方法,形成习惯。具体到一篇课文,教师可以如此操作: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解决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联系本单元训练重点,结合课文的预习提示和课后“思考练习”再读课文,画出或记录下自己不明白或难理解的地方。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准备一个“收获本”,记录自己在预习中的收获;一个“问号本”,记录自己在预习中的疑惑。只要做到了课前充分预习,学生就学得主动了,教师也教得轻松了。
二、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合唱“主角”
当一篇新课文摆在我们面前时,不要急于讲解,首先让学生轮读课文,检查生字是否读准确了,课文是否读通顺了。接下来让学生同桌或小组讨论、交流预习情况,时间一般安排5~10分钟。之后,各组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交给全班讨论。小至词句的评解,大到段篇的论述,大家各抒己见。我们只在讨论中启发、点拨、鼓励、指导学生自悟。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当然,我们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分步处理,对一些词句的理解,或没有涉及课文重点的一般问题,我们当堂指导学生互为补答,或从具体语句的朗读中启发质疑者进一步思考自悟。对涉及课文重点内容或全局的问题,我们则应将其留下,等集中阅读时一起理解。如预习《爱迪生》一课后,学生踊跃提问:爱迪生是怎样卖报纸?爱迪生怎样把火扑灭?硫酸是怎样烧毁爱迪生衣服的?爱迪生进行科学实验遇到了哪些困难和危险?他是怎样克服的?他为什么没有被困难所吓倒?孩子们提完问题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文中一些具体语句的朗读中思考分析:这篇文章主要是写爱迪生的故事,他从小热爱科学,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怕困难和危险,顽强地进行科学实验后来成为闻名世界的大发明家。所以,像前面三个偏离课文主题的问题可以不提。而像后面三个问题提在点子上,我们可以在集中阅读时指导学生围绕这引领全文中心的问题,分小组合作研究、自学、自读、自悟。
三、指导学习方法,让学生试唱“主角”
语文学科的主要目标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学会思考,独立思考;学会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有些课文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极好例子,在阅读理解时,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黄山奇石》一文的几个段落,其构段方式雷同,在指导学生理解完“猴子观海”这一片段后,我们就可引导学生小结这段的学习方法:⑴看图说图意;⑵读文明句意;⑶感情朗读。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这一学法,分四人小组,自学讨论文中描写其他几块石头或者讨论本组成员最喜爱的石头的有关内容。再如《再见了,亲人》一文,写了中国志愿军分别与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话别的场景,其构段方式也较雷同,我们可以花较多精力在“话别大娘”一段后,指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⑴速读课文,想想写了谁为志愿军做了什么事;⑵找出最使你感动的词句并说说为什么;⑶感情诵读。之后,放手让学生按此方法分组学习描写其他“话别场景”的段落。
四、品析课文,让学生勇唱“主角”
“勇唱”就是让学生充满自信地唱。当对课文的遣词造句和段落层次等有了一定的理解时,我认为这种理解是零碎的、不系统的。要理解文中词句的妙用、作者如何表情达意、如何谋篇布局,学生还需对课文进一步整体品析,通过品析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品析是为了更好内化,更好运用。
1.朗诵品析。叶圣陶曾说过“从前人读书,多数不注重内容与理法的讲究,单在吟诵上用工夫,这自然不是好办法,现在国文老师在内容上与理法讲究上比以前注重了,可是学生吟诵的工夫太少,多数人只是看看而已。这又是偏向了一面,丢开了一面。唯有不忽略讲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全而不偏。”所以,大多数课文,在理解后,我们应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或个人读,或齐读,或分角色读。“激昂处激昂,委婉处委婉”,读出作者倾注于其间的原汁原味的情感。
2.复述品析。故事、小说等情节完整,人物鲜明或较精短的课文,我们在总结课文后应组织学生进行复述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复述可采取详述、简述、变述、续述等形式。如学了《颐和园》一课后,我们可指导学生在长廊、十七孔桥、佛香阁、昆明湖等四处景点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当回导游,向大家作番介绍。学完《凡卡》一文后,我们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续述故事。通过续述,激发孩子们对凡卡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怒。
五、让学生把“主角”唱到“阅读之外”
学生的认知过程、情感的升华、思维的发展、学法的领悟,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只有通过学生个体积极主动的求知、充分的言语活动才能落实。我们应重视指导学生评议的积累和知识的运用。因此,对课文有了整体理解后,我们可指导学生背诵课文中自己喜爱的佳词妙句。不但文中的好词佳句、精段美文,与课文有关的内容也可以积累。如学完《示儿》一诗后,又可以让学生了解并背诵陆游的另一首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既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当时南宋王朝偏安一隅的时代背景,又使祖国壮丽河山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更加清晰、丰满。学生积累的知识再丰富,如不能灵活运用也不可能化为能力。在有些课文中,我们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方法、特色语言、表达形式后,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说或写的训练。如上完《鲸》一文后,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学习作者围绕鲸的外形、活动、习性等三方面来写的方法,说一说或写一写自己喜爱的一种小动物。在《鸟的天堂》一文中,作者很成功地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写了自己两次所看不同的“鸟的天堂”,让读者领略了这一南国独特的景物。学习本文后,我们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说或写一处自己熟悉并且喜爱的风景。
做到了以上这些,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加浓厚了,积极性也更加高涨了,而且学法“活”了许多,真正实现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会了”变为“会学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活动都得到了解放,轻松了许多。◆(作者单位:江西省分宜县第二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
关键词:阅读课 自学力 唱主角.
一、让学生在预习中轻松唱“主角”
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应提醒学生一定做到预习。为提高积极性,教师可以经常在预习前用一些激励性的话诱导学生,如“这篇文章描写了非常美丽的风景名胜ⅹⅹⅹ,请同学们课前一定认真预习,上课时看哪位同学最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文章的内容告诉老师。”“请同学们按老师指导的自学方法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上新课时看谁提的问题又多又好。”当然,我们要在预习方法上予以指导,让学生掌握方法,形成习惯。具体到一篇课文,教师可以如此操作: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解决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联系本单元训练重点,结合课文的预习提示和课后“思考练习”再读课文,画出或记录下自己不明白或难理解的地方。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准备一个“收获本”,记录自己在预习中的收获;一个“问号本”,记录自己在预习中的疑惑。只要做到了课前充分预习,学生就学得主动了,教师也教得轻松了。
二、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合唱“主角”
当一篇新课文摆在我们面前时,不要急于讲解,首先让学生轮读课文,检查生字是否读准确了,课文是否读通顺了。接下来让学生同桌或小组讨论、交流预习情况,时间一般安排5~10分钟。之后,各组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交给全班讨论。小至词句的评解,大到段篇的论述,大家各抒己见。我们只在讨论中启发、点拨、鼓励、指导学生自悟。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当然,我们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分步处理,对一些词句的理解,或没有涉及课文重点的一般问题,我们当堂指导学生互为补答,或从具体语句的朗读中启发质疑者进一步思考自悟。对涉及课文重点内容或全局的问题,我们则应将其留下,等集中阅读时一起理解。如预习《爱迪生》一课后,学生踊跃提问:爱迪生是怎样卖报纸?爱迪生怎样把火扑灭?硫酸是怎样烧毁爱迪生衣服的?爱迪生进行科学实验遇到了哪些困难和危险?他是怎样克服的?他为什么没有被困难所吓倒?孩子们提完问题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文中一些具体语句的朗读中思考分析:这篇文章主要是写爱迪生的故事,他从小热爱科学,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怕困难和危险,顽强地进行科学实验后来成为闻名世界的大发明家。所以,像前面三个偏离课文主题的问题可以不提。而像后面三个问题提在点子上,我们可以在集中阅读时指导学生围绕这引领全文中心的问题,分小组合作研究、自学、自读、自悟。
三、指导学习方法,让学生试唱“主角”
语文学科的主要目标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学会思考,独立思考;学会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有些课文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极好例子,在阅读理解时,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黄山奇石》一文的几个段落,其构段方式雷同,在指导学生理解完“猴子观海”这一片段后,我们就可引导学生小结这段的学习方法:⑴看图说图意;⑵读文明句意;⑶感情朗读。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这一学法,分四人小组,自学讨论文中描写其他几块石头或者讨论本组成员最喜爱的石头的有关内容。再如《再见了,亲人》一文,写了中国志愿军分别与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话别的场景,其构段方式也较雷同,我们可以花较多精力在“话别大娘”一段后,指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⑴速读课文,想想写了谁为志愿军做了什么事;⑵找出最使你感动的词句并说说为什么;⑶感情诵读。之后,放手让学生按此方法分组学习描写其他“话别场景”的段落。
四、品析课文,让学生勇唱“主角”
“勇唱”就是让学生充满自信地唱。当对课文的遣词造句和段落层次等有了一定的理解时,我认为这种理解是零碎的、不系统的。要理解文中词句的妙用、作者如何表情达意、如何谋篇布局,学生还需对课文进一步整体品析,通过品析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品析是为了更好内化,更好运用。
1.朗诵品析。叶圣陶曾说过“从前人读书,多数不注重内容与理法的讲究,单在吟诵上用工夫,这自然不是好办法,现在国文老师在内容上与理法讲究上比以前注重了,可是学生吟诵的工夫太少,多数人只是看看而已。这又是偏向了一面,丢开了一面。唯有不忽略讲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全而不偏。”所以,大多数课文,在理解后,我们应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或个人读,或齐读,或分角色读。“激昂处激昂,委婉处委婉”,读出作者倾注于其间的原汁原味的情感。
2.复述品析。故事、小说等情节完整,人物鲜明或较精短的课文,我们在总结课文后应组织学生进行复述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复述可采取详述、简述、变述、续述等形式。如学了《颐和园》一课后,我们可指导学生在长廊、十七孔桥、佛香阁、昆明湖等四处景点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当回导游,向大家作番介绍。学完《凡卡》一文后,我们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续述故事。通过续述,激发孩子们对凡卡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怒。
五、让学生把“主角”唱到“阅读之外”
学生的认知过程、情感的升华、思维的发展、学法的领悟,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只有通过学生个体积极主动的求知、充分的言语活动才能落实。我们应重视指导学生评议的积累和知识的运用。因此,对课文有了整体理解后,我们可指导学生背诵课文中自己喜爱的佳词妙句。不但文中的好词佳句、精段美文,与课文有关的内容也可以积累。如学完《示儿》一诗后,又可以让学生了解并背诵陆游的另一首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既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当时南宋王朝偏安一隅的时代背景,又使祖国壮丽河山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更加清晰、丰满。学生积累的知识再丰富,如不能灵活运用也不可能化为能力。在有些课文中,我们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方法、特色语言、表达形式后,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说或写的训练。如上完《鲸》一文后,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学习作者围绕鲸的外形、活动、习性等三方面来写的方法,说一说或写一写自己喜爱的一种小动物。在《鸟的天堂》一文中,作者很成功地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写了自己两次所看不同的“鸟的天堂”,让读者领略了这一南国独特的景物。学习本文后,我们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说或写一处自己熟悉并且喜爱的风景。
做到了以上这些,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加浓厚了,积极性也更加高涨了,而且学法“活”了许多,真正实现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会了”变为“会学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活动都得到了解放,轻松了许多。◆(作者单位:江西省分宜县第二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