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当前高等教育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必须改变现状,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教育管理的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离不开管理理念的更新,高等教育管理理念与大学的精神、目的与职能是紧密联系的。博雅教育渗透进高等教育的各方各面,对高等教育管理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高等教育管理方面带来了新鲜的血液。
【关键词】博雅教育教育管理理念体制
一 博雅教育与大学之道
(一)博雅教育的内涵
“博雅”的拉丁文原意是“适合自由人”,在古希腊所谓的自由人指的是社会及政治上的精英。博雅教育正是精英所需要的学识及技能,在启蒙时代之后被宣传为解放思想及破除成见,终于成了今天博雅教育的定义:博雅教育基于以人为本、人的自由性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 其内涵从关注发展人的理性, 到关注完整的人,包括情感的陶冶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其外延从对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的超越,到与之更加高度的融合。[2]
(二)梅贻琦的大学之道
梅贻琦先生认为大学之道有三,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大学应该是综合性的大学。大学是一个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大学不是为了训练专业技能,这与博雅教育的观点不谋而合。梅贻琦认为:通识之用,不止润身而已,亦所以自通于人也,信如此论,则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社会所需要者,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以无通才为基础之专家临民,其结果不为新民,而为扰民。[3]
(三)博雅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渗透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 ,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当前关于大学职能的说法大致可以归纳为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与文化传承与创新四个方面,从他们的内容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了二者的一致性。从教育的目的和古今中外教育界关于大学的观点,以及当前的教育改革实践,例如我国理工科院校开始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美国的通识教育等,都向着博雅教育的方向迈进,博雅教育已经深入人心,被很多高校接受。
二 对高等教育管理理念的思考
(一)关于校园环境管理
纽曼在《大学的理想》中就提到:“扩大大学所要传授的学科范畴,这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虽然学生不可能攻读对他们开放的所有学科,但生活于代表整个知识领域的人中间,耳濡目染,受其熏陶,必将获益匪浅。”[4]大学的校园环境可以分为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物质环境有大学校园的布局、园林绿化、名人雕像等,应该给人一种庄重、和谐、有序、朝气蓬勃的感觉。文化环境主要体现大学精神以及大学精神基础上形成的校风、学风以及人际关系方面。
(二)关于人才培养方法
调整专业设置,进一步拓宽人才培养的口径:专业设置本来只是影响人才培养的因素之一,专业数量的多少并不能决定人才培养的口径宽窄,关键要看专业设置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和措施,我们要坚定“以人为本”的培养观,深化人本主义的教育管理理念与精神。从“半人”走向“完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完人,“使人日臻完善;是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它成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5]
(三)关于管理主体
树立学校本位的管理理念:高等教育个性化就是学校本位理念的一个表现,个性化教育也是现在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所有的实践与理念都趋于一个方向,那就是高等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高等教育向着使“人之所以为人”的方向发展;学校对学院上,要加大学院的自主权:各学院可以根据自己学生、教师和专业的需求进行课程调整,现在很多院校都已经能够做到教材的自主选择权下放到学院了。这充分符合博雅教育(自由教育)的观点,博雅教育的观念在无形之中融入到了高等教育中了;教师主体:博雅教育是一种自由教育理念, 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和主体精神。在学生的选择和学习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 强调主体间的自由。[6]
三 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思考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一种国家集中计划、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分别办学并直接管理的体制。这个体制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基本上满足了当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专门人才的需要。但是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了。高校内部最应该正确处理的是行政权利与学术权利的关系,如果过分强调行政权力则会影响从事学术活动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而过分松散的学术权力则会对大学办学效率的提高和整体目标的实现产生负面的影响。
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调控目标应强调平等、效率和稳定。高等教育有公共产品的性质, 收取一定学费能保证那些学业成绩优异但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振幅制定必要的法规,来规范专业设置的条件与标准,使有限的资源获得最佳的利用效率;处理好质量和需求的关系,妥善引导人们对高等教育机会的需求,并据此调节好高等教育机会的供给量,使高等教育的规模处于合理发展的状态。[7]
近年来,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的研究热点。世界一流高等学府,既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有卓尔不凡的共性特征,都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卓越的办学目标、各具特色的学科设置、一流的师资队伍、自由的学术氛围、清晰的发展战略和有效的管理等能够促进大学发展的要素。我国高校在这些方面都有不足,高等教育管理又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笔者认为以培养博雅人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目标的高等教育管理, 是决定我国高等教育未来走向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薛天祥. 高等教育管理学[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98.
[2]邓逢光.高师院校实施博雅教育的意義和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27-29.
[3]梅贻琦.大学一解[J]清华学报,1941,1.
[4]纽曼.大学的理想[M]徐辉。顾建新,何曙荣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2.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著,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6.
[6]邹娜.博雅教育理念下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探讨[J].煤炭高等教育,2011,29(1):21-23
[7]谢延龙.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5,5:5-8.
【关键词】博雅教育教育管理理念体制
一 博雅教育与大学之道
(一)博雅教育的内涵
“博雅”的拉丁文原意是“适合自由人”,在古希腊所谓的自由人指的是社会及政治上的精英。博雅教育正是精英所需要的学识及技能,在启蒙时代之后被宣传为解放思想及破除成见,终于成了今天博雅教育的定义:博雅教育基于以人为本、人的自由性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 其内涵从关注发展人的理性, 到关注完整的人,包括情感的陶冶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其外延从对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的超越,到与之更加高度的融合。[2]
(二)梅贻琦的大学之道
梅贻琦先生认为大学之道有三,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大学应该是综合性的大学。大学是一个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大学不是为了训练专业技能,这与博雅教育的观点不谋而合。梅贻琦认为:通识之用,不止润身而已,亦所以自通于人也,信如此论,则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社会所需要者,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以无通才为基础之专家临民,其结果不为新民,而为扰民。[3]
(三)博雅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渗透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 ,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当前关于大学职能的说法大致可以归纳为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与文化传承与创新四个方面,从他们的内容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了二者的一致性。从教育的目的和古今中外教育界关于大学的观点,以及当前的教育改革实践,例如我国理工科院校开始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美国的通识教育等,都向着博雅教育的方向迈进,博雅教育已经深入人心,被很多高校接受。
二 对高等教育管理理念的思考
(一)关于校园环境管理
纽曼在《大学的理想》中就提到:“扩大大学所要传授的学科范畴,这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虽然学生不可能攻读对他们开放的所有学科,但生活于代表整个知识领域的人中间,耳濡目染,受其熏陶,必将获益匪浅。”[4]大学的校园环境可以分为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物质环境有大学校园的布局、园林绿化、名人雕像等,应该给人一种庄重、和谐、有序、朝气蓬勃的感觉。文化环境主要体现大学精神以及大学精神基础上形成的校风、学风以及人际关系方面。
(二)关于人才培养方法
调整专业设置,进一步拓宽人才培养的口径:专业设置本来只是影响人才培养的因素之一,专业数量的多少并不能决定人才培养的口径宽窄,关键要看专业设置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和措施,我们要坚定“以人为本”的培养观,深化人本主义的教育管理理念与精神。从“半人”走向“完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完人,“使人日臻完善;是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它成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5]
(三)关于管理主体
树立学校本位的管理理念:高等教育个性化就是学校本位理念的一个表现,个性化教育也是现在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所有的实践与理念都趋于一个方向,那就是高等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高等教育向着使“人之所以为人”的方向发展;学校对学院上,要加大学院的自主权:各学院可以根据自己学生、教师和专业的需求进行课程调整,现在很多院校都已经能够做到教材的自主选择权下放到学院了。这充分符合博雅教育(自由教育)的观点,博雅教育的观念在无形之中融入到了高等教育中了;教师主体:博雅教育是一种自由教育理念, 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和主体精神。在学生的选择和学习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 强调主体间的自由。[6]
三 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思考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一种国家集中计划、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分别办学并直接管理的体制。这个体制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基本上满足了当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专门人才的需要。但是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了。高校内部最应该正确处理的是行政权利与学术权利的关系,如果过分强调行政权力则会影响从事学术活动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而过分松散的学术权力则会对大学办学效率的提高和整体目标的实现产生负面的影响。
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调控目标应强调平等、效率和稳定。高等教育有公共产品的性质, 收取一定学费能保证那些学业成绩优异但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振幅制定必要的法规,来规范专业设置的条件与标准,使有限的资源获得最佳的利用效率;处理好质量和需求的关系,妥善引导人们对高等教育机会的需求,并据此调节好高等教育机会的供给量,使高等教育的规模处于合理发展的状态。[7]
近年来,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的研究热点。世界一流高等学府,既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有卓尔不凡的共性特征,都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卓越的办学目标、各具特色的学科设置、一流的师资队伍、自由的学术氛围、清晰的发展战略和有效的管理等能够促进大学发展的要素。我国高校在这些方面都有不足,高等教育管理又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笔者认为以培养博雅人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目标的高等教育管理, 是决定我国高等教育未来走向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薛天祥. 高等教育管理学[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98.
[2]邓逢光.高师院校实施博雅教育的意義和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27-29.
[3]梅贻琦.大学一解[J]清华学报,1941,1.
[4]纽曼.大学的理想[M]徐辉。顾建新,何曙荣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2.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著,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6.
[6]邹娜.博雅教育理念下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探讨[J].煤炭高等教育,2011,29(1):21-23
[7]谢延龙.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