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启用,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和勃勃生机。新课标要求将语文的学习空间扩大到社会、自然等更广阔的领域;新教材除了必修教本外,还有必修读本。由此可见,语文学习的空间在不断的向外延伸。语文学习,不能只以课堂为学习阵地,它包罗万象的特点决定了它自身的空间。生活无处不语文的观念、大语文观念是这些年来提倡的语文学习观念。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教师单项交流为多项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形式,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创设了一个轻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的轻松、学的愉快。近几年,我在利用合作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尝试,进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合理优化分组,组建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是在充分肯定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挥小组群体活动的主体功能、互助功能,同时通过同学之间,小组之间的交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意识和方法,培养学生参与活动、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交往沟通等现代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最终达到主动发展,提高效益的目的。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存在着智力、能力、喜好等方面的差异。为了使他们能最大限度的互补学习、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我在编组时注意合理搭配,优化组合,使组内优劣互补,各组水平相当。我把全班分成十组,每组六人,小组内的搭配兼顾男女比例,智力、能力的优劣和兴趣爱好的差异。
二、优化课程设计,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
创设乐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是实施合作学习的重要一环。高中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变的更为自尊和敏感,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害怕发言,其主要原因是害怕回答问题出错误。由此,我十分重视通过优化课堂设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常用的方法是,根据课文中巧妙的艺术构思,设计出富有情趣和吸引力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如在学习《祝福》时,我一上课便提出,到底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在学习《失街亭》时,提出马谡的“三笑”与诸葛亮的“三哭”让大家分析鉴赏,这对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顺利实施合作学习都起了较好的作用。
三、以课本为载体,向课外延伸
语文课本的每一篇文章,只是一个例子,它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不仅应该是怎么学习“这一篇”,而且应该是学习“这一类”。因此,我们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每一单元课文时,注重教给学生学习这一类文章的方法。让学生能以课本为载体,向课外延伸,这样,学生的学习就能有的放矢而不至于盲目。比如,在学习了第三册诗歌单元后,根据单元要求,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合作学习课题——如何进行诗歌鉴赏。这次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全方位学习诗歌,学会自己学习,培养学生协作的品质。活动的设计,我遵循合作学习的宗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各尽其能,各负其责。先是让每组同学商量决定一个学习专题,然后小组各成员围绕这个专题,利用自己可以调动的资源,搜索有关这方面的材料,然后写成文章,最后在全班交流,这样的形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即便是学习最吃力的学生,也可以提供一些必要的材料。比如有一个组写出的小论文《诗情悠悠,回味无穷》,从亲情、友情、爱情、民情、国情等方面探讨诗歌在写作中的应用。另外还有几篇,《诗与名人》、《诗人与诗》等也让我初识了合作学习的巨大魅力和学生无穷的潜能。
再如,针对诗歌单元我还搞了一个诗歌朗诵比赛,也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出现的。我要求每个小组完成一个节目,不限制形式,也不限制人数,但一定要表现小组的合作。学生在诗歌朗诵的时候,也表现出了他们非凡的创造力和相互协作的精神。有两个组在表演的时候充分体现了合作的精神,一个组以“爱”为话题,收集了一些古今中外有名的表现爱的诗歌,以谈话的方式,每人朗诵了一两首有关“爱”的诗歌。一组是以“月”为话题,收集了古今中外不少“月”这一意象的诗歌,还配上了表演,这种形式虽不算独创,但至少是他们合作精神的体现,我给予他们高度的评价,学生通过这种学习,真正对诗歌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而不只是停留在课本上。像这样的活动每学期我都要举行三次,效果相当不错。
四、引入课外阅读篇目,向名篇名著进军
高中新课标明确提出了20种中学必读书,其中不乏中外名著。比如:《红楼梦》、《三国演义》、《围城》、《泰戈尔诗选》等非常优秀的作品。学生们一次读完一部书,是很费时的,而且,作为高中生来说也很困难;不读,又确是语文学习的一大遗憾。为了能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更上一个台阶,我把课外阅读篇目引入到合作学习中来。我是这样设计的:每个组一学期完成一部书的阅读,读哪一部书有小组成员自己决定,但最好是每个组不重复。然后分成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粗读,完成对所选名著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的了解和掌握,在这个过程中,我每周给学生一节课时间,让他们交流粗读进程和展示小组学习成果;第二阶段是精读,要求学生对小说中的语言、人物、环境等各方面做彻底的学习,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利用自己可以利用的信息,更深入的学习。比如《红楼梦》,学生在第二阶段可以将小说分成若干小专题;小说中的诗歌,服饰描写,场景描写,环境描写,时代背景,女子的命运等等,只要学生能想到的,都可以探讨。在这一阶段每周给学生一节课,让个小组展现自己的合作成果。这样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虽然一个组一学期只读了一部名著,但通过组内交流,组与组交流,学生对所读名著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没读的名著,通过其他组的介绍,也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五、引入竞争机制,优化合作学习
有竞争才会有提高,针对学生好胜的心里特点,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不失时机地引入竞争机制,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起到了纠正、提高、深化的作用,使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比如,在探讨诗歌在写作中的运用时,从最初每个成员的材料收集,到材料的汇总,再到文章的形成,都作为评估的项目,然后,个人的得分累计起来就是小组的得分,以小组积分为标准评出优胜者。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互助协作的精神,同时也达到了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总之,教学实践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利用合作学习是拓展语文学习空间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当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想,语文教师应在这方面积极尝试、不断总结、使合作教学更好的服务于语文教学。
一、合理优化分组,组建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是在充分肯定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挥小组群体活动的主体功能、互助功能,同时通过同学之间,小组之间的交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意识和方法,培养学生参与活动、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交往沟通等现代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最终达到主动发展,提高效益的目的。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存在着智力、能力、喜好等方面的差异。为了使他们能最大限度的互补学习、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我在编组时注意合理搭配,优化组合,使组内优劣互补,各组水平相当。我把全班分成十组,每组六人,小组内的搭配兼顾男女比例,智力、能力的优劣和兴趣爱好的差异。
二、优化课程设计,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
创设乐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是实施合作学习的重要一环。高中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变的更为自尊和敏感,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害怕发言,其主要原因是害怕回答问题出错误。由此,我十分重视通过优化课堂设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常用的方法是,根据课文中巧妙的艺术构思,设计出富有情趣和吸引力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如在学习《祝福》时,我一上课便提出,到底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在学习《失街亭》时,提出马谡的“三笑”与诸葛亮的“三哭”让大家分析鉴赏,这对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顺利实施合作学习都起了较好的作用。
三、以课本为载体,向课外延伸
语文课本的每一篇文章,只是一个例子,它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不仅应该是怎么学习“这一篇”,而且应该是学习“这一类”。因此,我们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每一单元课文时,注重教给学生学习这一类文章的方法。让学生能以课本为载体,向课外延伸,这样,学生的学习就能有的放矢而不至于盲目。比如,在学习了第三册诗歌单元后,根据单元要求,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合作学习课题——如何进行诗歌鉴赏。这次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全方位学习诗歌,学会自己学习,培养学生协作的品质。活动的设计,我遵循合作学习的宗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各尽其能,各负其责。先是让每组同学商量决定一个学习专题,然后小组各成员围绕这个专题,利用自己可以调动的资源,搜索有关这方面的材料,然后写成文章,最后在全班交流,这样的形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即便是学习最吃力的学生,也可以提供一些必要的材料。比如有一个组写出的小论文《诗情悠悠,回味无穷》,从亲情、友情、爱情、民情、国情等方面探讨诗歌在写作中的应用。另外还有几篇,《诗与名人》、《诗人与诗》等也让我初识了合作学习的巨大魅力和学生无穷的潜能。
再如,针对诗歌单元我还搞了一个诗歌朗诵比赛,也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出现的。我要求每个小组完成一个节目,不限制形式,也不限制人数,但一定要表现小组的合作。学生在诗歌朗诵的时候,也表现出了他们非凡的创造力和相互协作的精神。有两个组在表演的时候充分体现了合作的精神,一个组以“爱”为话题,收集了一些古今中外有名的表现爱的诗歌,以谈话的方式,每人朗诵了一两首有关“爱”的诗歌。一组是以“月”为话题,收集了古今中外不少“月”这一意象的诗歌,还配上了表演,这种形式虽不算独创,但至少是他们合作精神的体现,我给予他们高度的评价,学生通过这种学习,真正对诗歌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而不只是停留在课本上。像这样的活动每学期我都要举行三次,效果相当不错。
四、引入课外阅读篇目,向名篇名著进军
高中新课标明确提出了20种中学必读书,其中不乏中外名著。比如:《红楼梦》、《三国演义》、《围城》、《泰戈尔诗选》等非常优秀的作品。学生们一次读完一部书,是很费时的,而且,作为高中生来说也很困难;不读,又确是语文学习的一大遗憾。为了能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更上一个台阶,我把课外阅读篇目引入到合作学习中来。我是这样设计的:每个组一学期完成一部书的阅读,读哪一部书有小组成员自己决定,但最好是每个组不重复。然后分成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粗读,完成对所选名著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的了解和掌握,在这个过程中,我每周给学生一节课时间,让他们交流粗读进程和展示小组学习成果;第二阶段是精读,要求学生对小说中的语言、人物、环境等各方面做彻底的学习,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利用自己可以利用的信息,更深入的学习。比如《红楼梦》,学生在第二阶段可以将小说分成若干小专题;小说中的诗歌,服饰描写,场景描写,环境描写,时代背景,女子的命运等等,只要学生能想到的,都可以探讨。在这一阶段每周给学生一节课,让个小组展现自己的合作成果。这样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虽然一个组一学期只读了一部名著,但通过组内交流,组与组交流,学生对所读名著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没读的名著,通过其他组的介绍,也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五、引入竞争机制,优化合作学习
有竞争才会有提高,针对学生好胜的心里特点,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不失时机地引入竞争机制,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起到了纠正、提高、深化的作用,使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比如,在探讨诗歌在写作中的运用时,从最初每个成员的材料收集,到材料的汇总,再到文章的形成,都作为评估的项目,然后,个人的得分累计起来就是小组的得分,以小组积分为标准评出优胜者。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互助协作的精神,同时也达到了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总之,教学实践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利用合作学习是拓展语文学习空间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当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想,语文教师应在这方面积极尝试、不断总结、使合作教学更好的服务于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