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德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不断强化。中学阶段培养起学生正确的道德认知、良好的行为举止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其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学习与生活,更对其一生的发展起到着重要作用。而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德育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初中生应具备的一些良好学习习惯及有效培养措施作为论述重点,希望能够给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德育;中学生;学习习惯;教师
教育家叶圣陶曾对教育本质做出如此论断,“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学校教育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学生的学习,由此可以说,培养学生会学习、持久优良的学习习惯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提出明确要求。我们当前要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而且要具备对学习的正确认识态度以及一定的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初中生学习与生活时,要注重多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敢于质疑学习习惯、合作学习习惯、运用知识的习惯等等。以下将结合当前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立足德育教学,对中学生应具备的良好行为习惯进行简要概括论述,同时提出有效培养措施。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目标,培养初中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
意识外化于行为。我们要想培养学生“爱学”的学习习惯,首先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对学习的正确认识。以往应试教育下培养的学生,对学习的认识较为片面。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出于得高分、考名校的目的而坚持学习,长此以往,学生们不仅容易产生错用学习方法的问题,还容易后劲不足,有的学生在完成一个阶段性的学习之后就丧失学习的兴趣,还有的学生连坚持也做不到。因此,教师就要不断纠正初中学生对学习的错误认识,就要有效培养学生对终身学习认识,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学习对每个人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实现更好的发展。例如,教师在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时,可以选取现实以及历史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作为案例,帮助学生们认识终身学习的重要意义,以激发学生们对坚持学习产生的强大动力,促进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产生,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者对学习产生倦怠心理时,能够及时调整自身的状态、继续坚持。教师还要以自身为示范,给学生们做一个“终身学习”的示范榜样,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容量、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与道德认识水平,做学生成长路上的“指明灯”。
二、通过思辨式的德育方法,培养初中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
初中学生处于思维发展的初步阶段,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习惯以感性思维进行判断,难以上升到理性思考阶段。而思辨式的德育方式,就是让学生进行思维锻炼的有效方式,促进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帮助学生进行思维拓展与深化,同时,有效提升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真正帮助学生形成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例如,教师可以以自我价值为议题,在班级内让学生们展开广泛讨论,引导学生们对学习进行辩证思考,以使学生们学会从表面问题延伸到探究问题的实质,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养成独立自主这一优良的学习习惯。
三、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初中学生运用知识的学习习惯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为有效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学习习惯,德育活动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紧密贴合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同时,还要要充分体现实践性特点。例如,通过思想品德课对初中学生展开教育时,教师要尽量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实际生活经验对一些社会问题进行剖析、讨论,有效培养初中学生的知识运用意识,以此促进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主动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同时,要积极开展以德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诸如,以互帮互助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中,让学生们两人一组自行结成帮扶互助小组,互相监督、互帮互助、共同解决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难题,以促进学生共同成长。让学生们在亲身体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并同时反作用于社会生活,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探寻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积极适用小组学习合作方式,培养初中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
合作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分工也在不断朝着越来越细化的方向发展。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与未来的生活、学习、工作。鉴于此,教师要帮助初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不断发展与强化。例如,在教育或者教学活动中,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对德育相关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在相互交流与合作中探寻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使学生们思维产生碰撞。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方式的优越性与乐趣,同时,还能认识到集体力量的强大,以有效促进学生合作学习习惯的产生,使学生主动合作、积极寻求帮助的固有行为习惯有效形成。一旦合作学习意识形成,落实到自身实际学习中,初中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瓶颈”时会自觉地展开小组讨论、小组交流等学习活动。学生通过此举,不仅能够有效拉近与其他同学之间的距离,还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效率,达成事半功倍的学習效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习惯的作用十分巨大。在初中教育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将学生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积极探求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于德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效渗透。然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不仅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还需长久的坚持。
参考文献:
[1]马景宏.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2):110.
[2]宋兰兰.浅谈素质教育下中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J].报刊荟萃,2018(4):216.
[3]郝美霞.培养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给学生一对有力的翅膀[J].中华少年,2016(18):260-261.
[4]韩丽,刘延聪.培养良好习惯
【关键词】德育;中学生;学习习惯;教师
教育家叶圣陶曾对教育本质做出如此论断,“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学校教育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学生的学习,由此可以说,培养学生会学习、持久优良的学习习惯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提出明确要求。我们当前要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而且要具备对学习的正确认识态度以及一定的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初中生学习与生活时,要注重多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敢于质疑学习习惯、合作学习习惯、运用知识的习惯等等。以下将结合当前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立足德育教学,对中学生应具备的良好行为习惯进行简要概括论述,同时提出有效培养措施。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目标,培养初中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
意识外化于行为。我们要想培养学生“爱学”的学习习惯,首先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对学习的正确认识。以往应试教育下培养的学生,对学习的认识较为片面。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出于得高分、考名校的目的而坚持学习,长此以往,学生们不仅容易产生错用学习方法的问题,还容易后劲不足,有的学生在完成一个阶段性的学习之后就丧失学习的兴趣,还有的学生连坚持也做不到。因此,教师就要不断纠正初中学生对学习的错误认识,就要有效培养学生对终身学习认识,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学习对每个人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实现更好的发展。例如,教师在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时,可以选取现实以及历史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作为案例,帮助学生们认识终身学习的重要意义,以激发学生们对坚持学习产生的强大动力,促进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产生,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者对学习产生倦怠心理时,能够及时调整自身的状态、继续坚持。教师还要以自身为示范,给学生们做一个“终身学习”的示范榜样,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容量、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与道德认识水平,做学生成长路上的“指明灯”。
二、通过思辨式的德育方法,培养初中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
初中学生处于思维发展的初步阶段,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习惯以感性思维进行判断,难以上升到理性思考阶段。而思辨式的德育方式,就是让学生进行思维锻炼的有效方式,促进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帮助学生进行思维拓展与深化,同时,有效提升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真正帮助学生形成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例如,教师可以以自我价值为议题,在班级内让学生们展开广泛讨论,引导学生们对学习进行辩证思考,以使学生们学会从表面问题延伸到探究问题的实质,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养成独立自主这一优良的学习习惯。
三、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初中学生运用知识的学习习惯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为有效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学习习惯,德育活动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紧密贴合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同时,还要要充分体现实践性特点。例如,通过思想品德课对初中学生展开教育时,教师要尽量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实际生活经验对一些社会问题进行剖析、讨论,有效培养初中学生的知识运用意识,以此促进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主动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同时,要积极开展以德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诸如,以互帮互助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中,让学生们两人一组自行结成帮扶互助小组,互相监督、互帮互助、共同解决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难题,以促进学生共同成长。让学生们在亲身体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并同时反作用于社会生活,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探寻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积极适用小组学习合作方式,培养初中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
合作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分工也在不断朝着越来越细化的方向发展。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与未来的生活、学习、工作。鉴于此,教师要帮助初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不断发展与强化。例如,在教育或者教学活动中,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对德育相关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在相互交流与合作中探寻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使学生们思维产生碰撞。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方式的优越性与乐趣,同时,还能认识到集体力量的强大,以有效促进学生合作学习习惯的产生,使学生主动合作、积极寻求帮助的固有行为习惯有效形成。一旦合作学习意识形成,落实到自身实际学习中,初中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瓶颈”时会自觉地展开小组讨论、小组交流等学习活动。学生通过此举,不仅能够有效拉近与其他同学之间的距离,还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效率,达成事半功倍的学習效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习惯的作用十分巨大。在初中教育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将学生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积极探求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于德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效渗透。然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不仅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还需长久的坚持。
参考文献:
[1]马景宏.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2):110.
[2]宋兰兰.浅谈素质教育下中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J].报刊荟萃,2018(4):216.
[3]郝美霞.培养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给学生一对有力的翅膀[J].中华少年,2016(18):260-261.
[4]韩丽,刘延聪.培养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