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图像教学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kaqiu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問题的提出
  
  物理学的发展与数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数学为物理学的发展,为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量化和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初中物理知识的描述方式有文字法、公式法、图像法,它们从多个侧面观察、研究同一物理现象或规律,同时又互相补充,互相完善.《课程标准》中也对实验探究有明确要求: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因此,在新课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突出图像作用,挖掘图像功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探索的能力就成了我们青岛市初中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1.1物理图像的概念
  
  物理图像起源于数学图像,其思想源于数形结合.笛卡尔引入了直角坐标系后,代数学从此便有了一个几何的表述.人们可以用图形来直观地描述那些抽象的代数方程,也可以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这就是解析几何,在代数学中引入图像,用数学家的话说就是数形结合.物理规律不外乎两种表达方式:文字语言和数学语言.文字语言的表达方式必不可少,但是真正需要运算、演绎的时候,就需要数学语言了.就物理学本身而言,绝大多数的物理规律都存在一个相应的代数形式的数学表达式.代数表达式往往存在一个几何的表述.即物理规律也可以用几何形象来表述的,这就是物理图像.图像描述要比枯燥的文字、公式更容易理解,但难以掌握,因为初中物理图像是从实验中抽象出来的或是应用数学手段总结出来的.
  
  1.2青岛初中物理图像的教学研究
  
  《课程标准》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目的是使教师清楚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课程标准》编写的体例,可以使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解读,从而灵活地制定教学要求.但如果每个老师自己根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就会造成教学随意性大,教学要求不统一.这样,就为实际的课堂教学及其评价带来极大的困难.
  
  自2003年以来,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就一直在探索与高中物理的教学的衔接问题,我们利用专家讲座、教师假期集中培训、日常教研交流、初高中教师相互听课学习等各种机会进行研究,现在我们在物理学科的各个模块/板块的初高中知识的教学中都有了很好的衔接梯度设计.
  
  初中物理学习中涉及大量的图像问题,从热学、力学到电学,覆盖面相当广泛.对于图像的教学,青岛市的初中物理逐步形成了“三个维度七个层次”由浅入深的要求.要求学生不仅能用图像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物理规律,提高学生分析物理实验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智力,还能够灵活运用图像法去解决包括已学和未学知识的各种问题,使学生的分析思维的深度、学习探索的能力得到提升.
  
  2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图像教学的应用案例
  
  结合《课程标准》和人教版教材,青岛市初中物理对于“图像类”要求形成的“三个维度七个层次”,具体为:
  
  2.1需要学生记住和熟练运用的基本图像(共6个知识点、10个图像)
  
  (1)匀速直线运动两种图像:v-t图像、s-t图像;
  
  (2)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t温-t时图像;
  
  (3)水沸腾的过程:t温-t时图像;
  
  (4)质量与体积的关系:m-V图像;
  
  (5)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图像;
  
  (6)电流与电压的关系:I-U图像.
  
  2.2让学生尝试灵活运用图像法去解决包括其它知识点的各种问题
  
  表1 具体的考查要求及其字母代号
  
  字母代号基本图像T1其他学过知识图像T2未学过知识图像T3
  1.判断T1-1T2-1T3-1
  2.应用T1-2T2-2T3-2
  3.绘制T1-3
  
  下面列举上述7种要求的典型实例各一题:
  
  T1-1判断学过的基本图像正确与否:
  
  例1如图1所示图像中,能正确反映“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的关系”的是
  
  
  T1-2应用学过的基本图像进行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例2用质量为100 g的水进行水的沸腾实验,得到实验图像如图2所示,则:
  
  (1)水的沸点是℃.
  
  (2)从计时开始到沸腾这段时间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T1-3对学过的基本图像会运用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绘制.
  
  
  例3表2是小明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数据,请根据实验数据用描点法在图3中画出R1的I-U图像.
  
  R1=5 Ω
  
  表2
  
  次数123
  U/V246
  I/A0.40.81.2
  T2-1判断其他学过知识图像正确与否.
  
  例4小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得到如表3所示实验数据:
  
  表3
  压力FN/N51015
  弹簧测力计示数F/N123
  
  实验得出的结论,用图4图像中的图线来表示,它应是图线.
  
  T2-2应用其他学过的知识图像进行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例5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实验中,把石块逐步浸入某种液体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5所示图像,则根据图像求出该液体的密度为kg/m3.
  
  
  T3-1判断未学过知识图像正确与否.
  
  例6牛顿认为,宇宙中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引力大小F引与两个物体的质量m1、m2成正比,与两个物体之间距离r的关系可以用图6所示图像表示,k为比例常数,则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关系表达式为
  
  A.F引=km1m2r2B.F引=km1m2r
  
  C.F引=km1m2r2D.F引=km1m2r
  
  
  T3-2应用未学过的知识图像进行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例7我们知道,弹簧伸长的长度越大,弹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为了研究弹簧的弹力大小,利用某一钢弹簧进行了实验探究,根据取得的数据得到的图像如图7和图8所示,则:
  
  
  (1)弹簧的弹力大小F与伸长的长度x可用关系式F=k来表示,其中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上述实验中的k钢=(填上数值和单位).
  
  
  (2)实验中钢弹簧伸长的长度为25 cm时,弹簧的弹力为N.
  
  (3)如图9所示,甲是用相同规格的铜弹簧和钢弹簧并联起来挂着一个钩码,乙是用另一个相同规格的合金弹簧挂着相同的钩码,它们的伸长量相同.请你推导证明三个弹簧的劲度系数有关系:k合金=k铜 k钢.
  
  3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图像教学的实施
  
  3.1制定并实施落实好“三个维度七个层次”的教学计划
  
  教师首先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将七个层次的要求合理分配到八、九年级的教学中.
  
  如:八年级利用相关实验教学内容使大部分学生逐步达到T1-1、T1-2和T1-3的有关要求,学生不仅能将实验数据用图像描述出来,还能根据图像得出物理规律、应用图像解决有关问题;九年级利用相关实验教学内容基本使全体学生达到T1-1、T1-2和T1-3的有关要求,在此基础上,使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逐步达到T2-1和 T2-2的有关要求;在综合复习提高阶段,使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逐步达到T3-1和T3-2的有关要求.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利用图像处理物理实验数据的方法,还为后续高中物理的学习打好基础;也提高了学生分析物理实验、灵活运用图像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许会改变学生成人后解决问题的思维.
  
  3.2注意的有关问题
  
  (1)制定计划时,教师要按照“年级—学期—章—节”来具体细化上述要求的具体安排.
  
  (2)教师提前了解好数学学科与本学科的前后衔接问题,并做好有关知识铺垫.如在八年级的教学中,首先要了解学生关于图像已经学过了哪些知识,再利用学生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图像学习;如果学生还没有学习到图像、函数的基本知识,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就要先进行补充讲解.
  
  (3)在落实各个层次要求教学中,一定不要把每个实验数据的处理都进行全部层次的要求,要按照制定的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否则会欲速则不达.
  
  
  
  
其他文献
英国20世纪著名物理化学家、思想家波兰尼曾有一句名言,“我们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表达的”,于是他把人类的知识分成意会知识与言传知识.庄子也说过,“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就物理学习而言,不同的问题因人而有不尽相同的理解,于是乎有人说,物理的学习有很多需要意会的知识,不必强调言传.其实波兰尼也好庄子也罢都说得没错,但他们更多强调的是活动知识,是与认知者个体无法分离的知识.而就高中的物理基础知识几乎
1.与汉语的差异汉语中经常会出现“我妈妈”“你们老师”“他们学校”这样的表达,虽然其中的代词用的是“我”“你们”“他们”等
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堂富有艺术性的课堂,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故教学离不开艺术.只有讲究艺术的教学,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物理教学中的艺术.    1变“课前备课”为“变革策略”    新课程改革从表面上看是调整课程、改编教材,实质上是课程理念、态度和行为的重构.从某种意义上说,新课改不仅是变革教学
身为教学第一线的我们,经常参加教研活动,总有这样的感受:很多老师在上公开课时总是在“是什么”、“怎么用”上花功夫多,而在“为什么要引入这个物理概念”上关注很少,即不重视物理概念的建构过程.我们都知道,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学的核心,对物理学的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而对探究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从两个实例来展示物理概念建构过程的教学片断.    1力臂概念的建构  
Ⅰ.词汇。(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A)根据句意及首字母提示补全单词。  1. I am a boy. I am my p____ son.  2. My father’s d____ is my sister.  3. Excuse me!I____ this your eraser?   4. The boy and the girl are my f____.  5. Lily
期刊
正月十八开学第一天上课,笔者来到了九年级二班上物理课,在课堂上,我问同学们,春节过得好不好,大家说“好”.大家这几天有没有去灯会上观花灯?大部分同学都说:“去了”,有的同学还说去看了好几次,我又问大家,“花灯好看不好看?”同学们都说“好看”.“那我问大家,大家有没有考虑过花灯与我们所学的物理的联系?”    同学们沉默了一会后,物理课代表张伟先说了:“有联系,灯要发光,肯定要用电,自然和物理中的光
Ⅰ.词汇。(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A)根据句意,写出划线词的对应词或反义词。  1. His first name is John, and his ____ name is Brown.  2. ____ your pictures here. Take the books there.  3. Linda is my ____, and Clark is my uncle.  
期刊
2013年江苏高考物理第14题,是一种常见的题型,许多资料中有所体现.本题从学生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为素材设计试题,使考生感觉到题目慈眉善目,并不陌生.但资料中有关物体的运动过程很明确,而高考题比较含蓄,可谓推陈出新,悄悄变脸了,给试题增加了难度,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分析综合能力,疑中激思,思中探索,即体现高考的选拔功能,又有利于高中物理教学,是有很好区分度的试题.
当你看着旭日喷薄、壁立千仞、繁花似锦的美景,当你有着望月怀远、热血报国、悲天悯人的真情,你能否将这美景文采飞扬地诉诸笔端?你能否将这真情淋漓尽致地书于纸上?该如何让
物质世界存在某些对称性,使得物理学理论也具有相应的对称性,应用这种对称性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可以使我们避免复杂的不规则状态的分析计算,还可以人为地通过填补、分割等办法使原来不对称的事物也可以用对称性来分析,使问题大为简化,快速简便地求解问题,从而避免复杂的数学演算和推导.每年高考试题中都有大量此种类型的试题,在运动学、力学、光学、电磁学等方面常常出现,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培养学生利用对称法解题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