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 直接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tiantian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真实地呈现人物内心意识,亨利·詹姆斯在小说创作的中后期对写作技巧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实验。在中期小说《梅西所知》中,詹姆斯借助戏剧场景这个手段,抛弃了通过作家或者故事外叙述人站出来讲述的全知模式,让梅西的内心意识自我呈现在这个舞台上,从而达到了真实直接地呈现人物意识的戏剧化效果。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小说《梅西所知》 戏剧场景 人物意识 戏剧化效果
  
  亨利·詹姆斯曾在其小说理论著作《小说的艺术》中写道:“我认为,予人以真实的氛围(the air of reality)是一部小说至高无上的品质……如果没有这个优点,别的优点都全部变成枉然。”(2001:53)由此可见,詹姆斯认为能否在小说中创造“真实的氛围”决定了小说艺术的成败。在小说中创造这种“真实的氛围”也就是力求小说显得真实可信。在《梅西所知》中,作者为了创造小说“真实的氛围”,通过运用戏剧场景展示了人物意识的进展,从而达到了真实直接地呈现人物意识的戏剧化效果。
  利维斯(F.R.Leavis)在《伟大的传统》这本书中强调《梅西所知》是詹姆斯中后期作品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小说(Leavis,1960:53)。小说讲述了一个天真少女梅西的故事。梅西父母离异后,她像皮球一样被父亲和母亲踢来踢去,她的继父柯劳德先生和继母欧文墨小姐以接送她为由产生另一段隐情,她家的管家维克斯太太与她的继母为她的继父争风吃醋,梅西成为他们传递嫉妒和仇恨的帮手。单纯无知的梅西在试图认识这个周围世界的过程中,接触到的是婚外情、性、谎言、欺骗,这对她的道德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戏剧艺术的启发
  小说《梅西所知》的内容除了简单的故事情节,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梅西这个小女孩在面对虚伪自私的成人世界时的心理变化和感受。正如作者在后来为该小说撰写的“前言”中所说:“小姑娘的心理冒险是这个剧的行动。”(Blackmur,1984:157)然而如何用一种客观叙述的手法真实地展现以为不谙世事的小姑娘梅西从可能或到渐渐明了事情的缘由呢?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读者就会怀疑小说的真实性、人物的真实性,以及小说中所创作出来的这个世界的真实性。这时“戏剧艺术以其展现过程的直接性给了詹姆斯强烈的激励”(申丹,2005:119)。詹姆斯在这部小说的序言中也提到了这一点:“最终,戏剧的火花闪现在我的脑海中,而且越来越亮,越来越清晰。”(Blackmur,1984:158)因为他发现戏剧的直接性和真实性与小说真实性是一致的:当读者在读一部戏剧化的小说时,他就好像观看一部舞台剧一样能够直接“看到”小说中人物的行为举止,这样无疑就加强了读者对小说的印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小说的真实性。换句话说,观众体验到的真实性直接展示了艺术的真实性。
  那么能否将人物的内心意识活动戏剧化地展现给读者,让读者如同观看舞台剧一样看到梅西内心意识的变化呢?詹姆斯认为,小说必须用梅西在不同环境中的意识活动建立一个互为关联的“场景系统”(scenic scheme),使得每一个场景都服务于人物意识的变化,成为小说的行动(Miller,1971:180)。通过借助戏剧场景这个手段,詹姆斯抛弃了由作家或者故事外叙述人站出来讲述的全知模式,让梅西的内心意识自我呈现在这个舞台上,从而完成梅西内心意识的戏剧化展现。
  二、运用场景真实展现人物意识
  场景指戏剧文学中由布景、音乐和登场人物组成的一定的景况,其中以人物在一定场合下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情景为主,其主要内容包括: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特定的人物关系和特定的事件,而在本篇中所提到的场景既有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又有展示特定人物关系的情景。梅西的内心意识发展变化也在这些场景中真实直接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例如在小说的第五章中,梅西还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小女孩,但她已经开始试图从所见所闻中思考揣摩大人的行为举止背后的含义,她的内心意识也慢慢丰富起来。其中这样一个场景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梅西从亲生母亲爱达那里回到父亲家感觉到家里的气氛发生了变化。她看到她原来的家庭教师欧文莫小姐待在父亲的房间。这位欧文莫小姐本是爱达雇来照顾梅西的学习生活的,但因为后来被发现她与梅西的父亲的暧昧关系后遭到爱达的解雇。梅西看到欧文莫小姐后奇怪地问道:“我不在这里的时候,父亲还是对你那么好吗?”单纯的梅西认为只有欧文莫小姐照顾自己时才能待在父亲家里。这时梅西的父亲比欧先生突然大笑起来,尽管梅西有所准备,但还是吓得从父亲的腿上蹦了下来。没等欧文莫小姐作出回应,比欧先生说:“你不在这里的时候,我能做的事情就是对她好呀!”(2000:28)
  从梅西在父亲家中偶遇欧文莫小姐的场景中,读者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比欧先生和欧文莫小姐的私情,但是梅西可能还不能理解这些。但是,她已经知道一位小姐和一个绅士待在一起至少有一个“理由”,而且“她也变得敏感起来,这种敏感让她感觉有些困惑同时也为刚才的疑问感到一丝说不清的尴尬”(2000:28)。第一次,梅西开始思考自己所见所听的东西,并试图理解这些语言背后隐藏的真相:“梅西感到了说不清的尴尬,她想起了母亲曾告诉过她——有些事情她是不应该知道的。她所提的问题是她所不该问的。”(2000:29)此时的梅西内心也出现了一个展现人物关系的场景:那就是父亲比欧先生和欧文莫小姐这两个人物关系,和梅西对自己是否应该深入了解这种关系的犹豫疑惑。无需作者繁冗的描述,读者通过这两个场景就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梅西此时的内心状态——疑惑尴尬。因此,我们可以说正是通过这两个场景梅西的内心意识得到了戏剧化的展现。
  如果说在上一个场景中梅西的内心意识已经开始变化,那么在下面这个场景中,梅西的内心意识已随着她的年龄和见闻的增长变得丰富起来,她已经明白大人们言语背后的含义并积极地给予应对。
  在小说的第十九章,作者设计了梅西和父亲比欧先生在他的情人家里谈论出国的一个场景。比欧先生告诉梅西自己要去美国了,问梅西是否愿意和自己一起去。“‘我?’梅西有些惊愕,她看着父亲的腿猛一抖动,并点燃一根香烟,这让她的这种感觉更强烈了。然而,她很快就调整了自己的语气,轻松地回答:‘爸爸,你去哪里,我就去哪里。’比欧先生狠狠地盯着梅西问道:‘你真的愿意和我一起去?’梅西感觉到父亲凌厉的眼神,但仍答道:‘是的,我愿意随你去天涯海角。’比欧先生突然一阵大笑:‘我认为这只是拒绝的另一个说法而已。你别想哄我。我从来没有威胁过你,现在我给你机会让你选择,你够聪明的话就好好选择。”(2000:115—116)
  在上述的这个场景中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梅西的内心意识已随着她的年龄和见闻的增长变得丰富起来。如果说幼时的梅西还是无知的,那么现在的梅西已经可以揣摩出大人的话外之意。梅西从父亲的故作轻松的口气和狠狠的眼神中,已经清楚地知道父亲现在真正的意图——父亲想要用名正言顺的理由抛弃她。她明白:“这次见面将是他们父女的分离,永远的分离。父亲之所以费尽心机把她带到这里来就是因为这次面谈对他非常重要,他找不到比这更好的机会了。而对她来说,如果她没有给如父亲期望的回应,那她就弄砸了这次机会,这足以让父亲有理由去埋怨她。一时间,她不知该如何是好:是告诉父亲自己不想再纠缠着他去迎合父亲的期望,还是假装缠着他不放让他恼怒不已……”(James,2000:116)此时读者可以发现场景已经从外部环境中转移到了梅西的脑海中。犹如观看舞台上的戏剧表演,读者通过搭建于梅西脑海中的场景似乎“看到”梅西此时内心激烈的思潮涌动,同时也能真切地感受到一个小女孩此时紧张和进退两难的矛盾心理。
  三、结语
  亨利·詹姆斯在其小说艺术中追求“真实的氛围”,在小说《梅西所知》中,詹姆斯同样力求真实再现主人公梅西的内心意识的变化。而戏剧艺术以其展现过程的直接性给了詹姆斯灵感。他借助戏剧场景这个手段,抛弃了通过作家或者故事外叙述人站出来讲述的全知模式,让梅西的内心意识自我呈现在这个舞台上,从而使人物内心意识真实直接地戏剧化展现在读者面前。可以说,戏剧场景的运用是这部小说叙事技巧方面的大胆创新,人物意识真实直接的戏剧化展示正是这部小说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参考文献:
  [1]Blackmur,R.P The Art of the Novel:Critical Prefaces[M].Boston:Northeastern University Press,1984.
  [2]James,Henry What Maisie Knew Hertfordshire:Wordsworth Classics ,2000.
  [3]Leavis,F.R. The Great Tradition[M].London:Chatto and Windus,1960.
  [4]Miller,James.E. Theory of Fiction:Henry James[M].Lincoln: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1971.12.
  [5]亨利·詹姆斯著.朱雯等译.小说的艺术[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6]申丹.英美小说叙事学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要: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之前,党中央“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方针其实已经隐含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思路的延续。对部队文艺工作,党中央已经开始从人事组织、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上,逐渐把“笔杆子”纳入为“枪杆子”服务,为政治服务的系统之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提出的几个问题,其实都已经逐渐形成了答案,而且,至少在部队文艺工作中,已经有效地开展了相当程度的实践。  关键词: 知识分子部队文艺工作
摘 要: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新课程中,“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不仅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更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 学生心理 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    在经过了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经
摘 要: 培养“卓越法律人才”不能仅仅着眼于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还应站在高等法学教育改革的高度上,统筹教师培养和学生培养,实现“教”和“学”良性互动,才能真正改善高等法学教育教学质量。因此高校法科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养问题,成为“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实行教学和科研工作“双轨”评价机制,才能激励法科教师提升自身教学技能,从而提高法科学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 高等法学教育 教育教学技
摘 要: 《金瓶梅》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是中国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书中以市井人物和世俗风情为中心,描写了一大批性格各异、却生动丰满的小人物。其中,以应伯爵为首的“帮闲派”显得尤为招人厌恶,他们的小人嘴脸和奸诈狡猾,一直是文学家们批判的对象。本文旨在从帮闲人物的性格分析入手,给出对于帮闲人物的现代解读。  关键词: 金瓶梅 帮闲 应伯爵 性格分析 现代解读  鲁迅先生曾经给“帮闲
摘 要: 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是随州最大的文化节庆活动,随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志愿服务单位,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收获思想文化的洗礼,对于地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本文从理念上要为区域人才培养服务、内容上要吸收传统文化精华、情感上要培养学生热爱第二故乡、路径上要注重实践教育、落脚点上要着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寻根节 志愿服务
摘 要: 本文立足于儿童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两个中译本,基于翻译的目的论,对该作品翻译中译者的读者意识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儿童小说翻译的一些技巧。  关键词: 译者的读者意识 《汤姆·索亚历险记》 中译本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的幽默小说大师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小说以儿童的目光来看待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南方社会闭塞、沉闷、死板的生活,讽刺了小市民的庸俗保守,以及资产阶级道
摘 要: 中职生区别于初中生也区别于普高生,他们经历过升学考试的失利,有类似的学习状态:学习基础差,欠缺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动力不足等。特别是中职德育课被学生潜意识列入所谓的“副科”行列。如何激发并维持他们对德育课的学习兴趣,如何重塑他们对德育课实用性的认识,从而产生持续性的学习动力是中职老师必须考虑的。本文通过论述情境—陶冶教学策略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达成方面的有
摘 要: 英文报刊作为英语学习的拓展性材料,不仅能提高初中生的英语知识水平和阅写能力,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作者从英文报刊阅读的提出背景、独特优势、重要作用和选择引导四方面论述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英文报刊 初中英语教学 英语学习  1.英文报刊阅读的提出背景  2011年《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
摘 要: 管仲是春秋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在历史上是一位具有极大影响力和争议的人物。苏洵作《管仲论》批评之,杨潇作《反管仲论》驳斥了苏洵的观点。本文对两篇文章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形成不同观点的原因,最后笔者对两篇文章提出了齐之治,其功归于管仲,齐之乱,乃势使之然也的观点。  关键词: 管仲 苏洵 举贤 改革  管仲是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在历史上是一位具有极大影响力和争议的人物。历代的思想
摘 要: 高二阶段的议论文教学往往会遭遇事倍功半的尴尬。究其原因是课堂缺少活力,学生在理性思维形成阶段面对枯燥的课堂缺少兴趣和主动性,影响到议论文写作水平的提高。作者以“时事周评”的方式,利用网络平台的“时评”文,进行激发兴趣、积累素材、倡导思想、引导写法的教学探索和尝试,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议论文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 “时事周评” “生活课堂” 议论文 教学方法  一  议论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