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思维是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本文从计算思维的概念入手,运用多个视角的研究分析方法,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语言研究进行取样量化分解成多个小问题。从问题的事例入手,进行有效的突破,以期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用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补充、修正和完善。
关键词:计算思维;语言编码;事物模型;步骤描述;逻辑推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1-088-1
计算思维是当下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一个热门词,自从2006年美国卡梅隆大学的周以真教授提出之后,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与组织对其概念的界定与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及探索。关于它的认识,我们可将其归为一点,那就是让我们的学习者通过建立事物模型,然后从问题的提出、研究分析和制定解决步骤等一系列的环节之后得到一个最优化的问题解决方案。
一、问题思考:信息技术课堂语言的异化
经过各位专家学者的界定与科普,我们从计算思维的概念出发,发现它最突出的作用是其采用一套科学有效的探究的事务处理模型,从问题的源头入手,建立了与之对应的解决策略从而有效的进行实践体验。笔者在学习计算思维概念之后,经过一定数量的听课与教研活动之后,发现我们信息技术课堂用语存在以下三种问题:
1.口头交流缺乏规范。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通过交流、互动及操作来动态的生成教学过程,其中口头交流与操作被同等地视为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互动中,有的教师在交流的形式、内容及效果上存在着随意和不规范的现象。虽然口头交流存在着一定的简便性与概括性,但是教师不能以此为自己的授课“简单而为”。
2.讲解目标不够科学。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对于学生完成的操作,我们必须要进行科学有效的讲解与展示。从计算思维的概念入手,每一个操作步骤与流程都是取样量化而完成的小目标,此时的小目标就应该做到精细与全面。但是有些老师却没有这样做,在操作步骤与完成目标之间的讲解实现中喜欢“偷懒”,指定学生演示一遍或是自己简单展示一遍没有配合相关科学的步骤描述。这样其实也是导致信息技术课堂效率低下的原因。
3.解释回答逻辑混乱。
在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双方互动与交流的语言其实应该需要按照一定的思维逻辑展开的,此时我们需要着重强调的是教师的逻辑展现。从计算思维中的问题提出,研究分析步骤与思考解决问题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它的行为过程是一个具有高度逻辑与策略的生成。所以凭借着这一点,计算思维的提出、传播及研究广受信息技术专家学者的厚爱。因为它给大家带来的是一种科学的、严谨的、有效地学习体系,在此中每位学习者能够收获的不仅仅是解决事情的实际能力,更是一种对于客观世界怎么进行有效科学的认知。假设教师能够用科学严谨的语言解释学生的回答与思考,那么对于课堂的效率与学生思辨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可行取径:研究分析、实践探索
对于信息技术课堂用语问题的产生,我们结合计算思维采取比较科学严谨的手段,辩证的研究分析尝试使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解决。
1.交流互动规范为先。
教师在互动交流前需要好好审视,也就是在前期备课中,参照书本进行有效的学习与思考。对于比较模糊的记忆或是没有把握的讲授就需要及时的向其他学习资料、互联网或者是学校的前辈请教,这样就能避免犯了口头交流的错误。而且对于信息技术书本上的专用名词或是特定名称一定要如实讲解,不能曲解與修改,因为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正面影响依然存在。
2.面向对象科学到位。
在计算思维中的取样量化分析这个操作,是一个比较科学有效的方法。对于课本上不太熟悉或者根本不了解的事物,可以使用互联网或者翻阅书籍资料、请教老教师。将事物分解成一个个小的目标之后,对于它的理解与把握,我们就能从其个体入手。所以最后我们对于问题建立语言处理模型,研究分析其中的语言数据,最后进行有效的突破。
3.清晰思考合理释疑。
对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用语的使用,首先我们需要有一个清晰的逻辑推断。人们常见的逻辑推理包括归纳和演绎。归纳是从多个相对独立的个体之间相互作用,总结概括出总的特点特征。演绎是从事物的整体特征入手,推论出个体所具有的特性。
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当多关注学生的回答,善于收集各种语言信息使用逻辑推理和计算思维的方法论,这样才能有效的推进课堂教学用语的反思与更新,建立一个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
4.点评学生有效引导。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我们应该善于抓住学生的优点进行有效的放大,让他在自信、独立的状态下积极探索问题。世界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曾经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我们应该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待不同的孩子,不能千篇一律。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个性独立的个体,我们平时需要多关注、多交流。对他们特点、特长和优点进行有效的思维记录,然后根据每个人的交流方式方法不同,使用最合适的评价作为切入点才能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引导,让他们在信息技术课堂的教育教学中收获自己的成果。
教师的言行是课堂教学组成的重要部分,而通过计算思维的角度,我们分析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用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于产生的问题我们是如何采用合理的研究手段进行有效的突破。对于信息技术技术课堂教学用语的研究,其实还应该更加深入下去,希望广大教育同仁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对本文提出的做法进行不断的补充、修正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旭卿.从计算思维到计算参与:美国中小学程序设计教学的社会化转向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4(03).
[2]郭守超,周睿等.基于App Inventor和计算思维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3).
[3]刘向永.计算思维改变信息技术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06).
关键词:计算思维;语言编码;事物模型;步骤描述;逻辑推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1-088-1
计算思维是当下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一个热门词,自从2006年美国卡梅隆大学的周以真教授提出之后,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与组织对其概念的界定与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及探索。关于它的认识,我们可将其归为一点,那就是让我们的学习者通过建立事物模型,然后从问题的提出、研究分析和制定解决步骤等一系列的环节之后得到一个最优化的问题解决方案。
一、问题思考:信息技术课堂语言的异化
经过各位专家学者的界定与科普,我们从计算思维的概念出发,发现它最突出的作用是其采用一套科学有效的探究的事务处理模型,从问题的源头入手,建立了与之对应的解决策略从而有效的进行实践体验。笔者在学习计算思维概念之后,经过一定数量的听课与教研活动之后,发现我们信息技术课堂用语存在以下三种问题:
1.口头交流缺乏规范。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通过交流、互动及操作来动态的生成教学过程,其中口头交流与操作被同等地视为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互动中,有的教师在交流的形式、内容及效果上存在着随意和不规范的现象。虽然口头交流存在着一定的简便性与概括性,但是教师不能以此为自己的授课“简单而为”。
2.讲解目标不够科学。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对于学生完成的操作,我们必须要进行科学有效的讲解与展示。从计算思维的概念入手,每一个操作步骤与流程都是取样量化而完成的小目标,此时的小目标就应该做到精细与全面。但是有些老师却没有这样做,在操作步骤与完成目标之间的讲解实现中喜欢“偷懒”,指定学生演示一遍或是自己简单展示一遍没有配合相关科学的步骤描述。这样其实也是导致信息技术课堂效率低下的原因。
3.解释回答逻辑混乱。
在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双方互动与交流的语言其实应该需要按照一定的思维逻辑展开的,此时我们需要着重强调的是教师的逻辑展现。从计算思维中的问题提出,研究分析步骤与思考解决问题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它的行为过程是一个具有高度逻辑与策略的生成。所以凭借着这一点,计算思维的提出、传播及研究广受信息技术专家学者的厚爱。因为它给大家带来的是一种科学的、严谨的、有效地学习体系,在此中每位学习者能够收获的不仅仅是解决事情的实际能力,更是一种对于客观世界怎么进行有效科学的认知。假设教师能够用科学严谨的语言解释学生的回答与思考,那么对于课堂的效率与学生思辨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可行取径:研究分析、实践探索
对于信息技术课堂用语问题的产生,我们结合计算思维采取比较科学严谨的手段,辩证的研究分析尝试使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解决。
1.交流互动规范为先。
教师在互动交流前需要好好审视,也就是在前期备课中,参照书本进行有效的学习与思考。对于比较模糊的记忆或是没有把握的讲授就需要及时的向其他学习资料、互联网或者是学校的前辈请教,这样就能避免犯了口头交流的错误。而且对于信息技术书本上的专用名词或是特定名称一定要如实讲解,不能曲解與修改,因为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正面影响依然存在。
2.面向对象科学到位。
在计算思维中的取样量化分析这个操作,是一个比较科学有效的方法。对于课本上不太熟悉或者根本不了解的事物,可以使用互联网或者翻阅书籍资料、请教老教师。将事物分解成一个个小的目标之后,对于它的理解与把握,我们就能从其个体入手。所以最后我们对于问题建立语言处理模型,研究分析其中的语言数据,最后进行有效的突破。
3.清晰思考合理释疑。
对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用语的使用,首先我们需要有一个清晰的逻辑推断。人们常见的逻辑推理包括归纳和演绎。归纳是从多个相对独立的个体之间相互作用,总结概括出总的特点特征。演绎是从事物的整体特征入手,推论出个体所具有的特性。
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当多关注学生的回答,善于收集各种语言信息使用逻辑推理和计算思维的方法论,这样才能有效的推进课堂教学用语的反思与更新,建立一个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
4.点评学生有效引导。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我们应该善于抓住学生的优点进行有效的放大,让他在自信、独立的状态下积极探索问题。世界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曾经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我们应该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待不同的孩子,不能千篇一律。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个性独立的个体,我们平时需要多关注、多交流。对他们特点、特长和优点进行有效的思维记录,然后根据每个人的交流方式方法不同,使用最合适的评价作为切入点才能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引导,让他们在信息技术课堂的教育教学中收获自己的成果。
教师的言行是课堂教学组成的重要部分,而通过计算思维的角度,我们分析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用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于产生的问题我们是如何采用合理的研究手段进行有效的突破。对于信息技术技术课堂教学用语的研究,其实还应该更加深入下去,希望广大教育同仁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对本文提出的做法进行不断的补充、修正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旭卿.从计算思维到计算参与:美国中小学程序设计教学的社会化转向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4(03).
[2]郭守超,周睿等.基于App Inventor和计算思维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3).
[3]刘向永.计算思维改变信息技术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