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小学,还是中学都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往往忽略了作文教学,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得作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作文作为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作文教学,让作文走进生活,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以此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作文;生活
作文虽是教学重点,但对于小学生而言,却是一种负担。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以及认知能力有限,在作文写作过程中,往往无从下手,言之无物,最后不得不草草了事、胡编乱造。如此一来,不仅学生感觉累,就连教师也失去教学激情,口干舌燥地指导学生怎样立意、如何选材、怎样构思,但学生却不能抓住要领,写出来的文章总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可见,作文教学已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基于此,本文下面将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作文走进生活进行简要探讨,以期重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欲望,唤起教师的教学热情,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一、 构建目标体系,引领写作方向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曾明确提出作文目标体系的构建。第一学段主要注重书写学生心中话以及所见所感;第二学段的习作则主要侧重于学生感兴趣、受感动、印象深的内容;第三学段则主要侧重于书写学生自己的独特感受以及素材的积累。可见,每一个学段都有其主要任务。因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需要清楚地了解到每一学段以及每一年龄段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合理构建写作教学目标,引领学生写作方向。
从新课程标准体系要求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写作过程主要是一个借助阅读与生活体验去感受与体验的过程,并将自己所见、所想、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认知以及年龄上的差异,同时也需要考虑学生自身对于生活感悟程度的差异。因此,在具体写作目标体系的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结合以往教学经验,制定出以发展学生语言交际与表达能力为主,涵盖写作训练内容以及形式方法的教学目标。素质教育教学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被分为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指一年级到二年级,这一阶段学生主要写的是童话体作文;第二阶段主要是指三年级到四年级上,侧重于训练学生对于片段的描写;第三阶段主要指四年级下到五年级上,这一阶段侧重于学生叙事的描写;第四阶段则指五年级下到六年级,这一阶段主要考察纪实写作、常用应用文以及想象写作。想要让作文走进生活,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内心需求,让其依据自身经验与能力进行写作。
二、 注重小组合作,丰富学生体验
作文应当是学生表情达意、抒情咏志的最佳表达方式。真实的作文应当是学生内心世界的外在体现。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大幅度、高效率地提升学生写作水平,而且还能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有助于学生深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此增加学生信息量,向学生提供情感交流以及展示个性与才华的机会。例如,想要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进行描写,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公平、合理地分为若干个大组,有的小组研究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有的小组研究自己家乡的旅游文化;还有的小组则要求研究自己家乡的饮食文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课题,并推选出小组长,然后再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图书馆、新华书店或者互联网去搜集素材,其中不仅包括汇报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还包括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交流体验。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每一个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同,有的可能兴奋,有的可能失落甚至感到失败,但这些都是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同时也是写作过程中的一大亮点,学生只要抓住这些亮点加以整理与整合,就容易找到写作思路,从而让作文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加地打动人心,以此才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
三、 注重课外实践,注重个人积累
写作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长期积累素材才能发生质的飞跃。而观察记录是学生积累素材的最佳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作为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重课外实践,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不仅要教会其观察身边人与事,还要让其学会观察周边美景以及人物活动表现。总之,无论是花鸟鱼虫,还是日月星空,只要学生加以留心,用心观察并将其记入日记中,长久以往,不仅能积累写作素材,还能熏陶学生情操。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参与,让学生将所见所闻说出来、写出来,以此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此外,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自主学习与写作创造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以及有利条件,以减少学生对于作文的束缚,鼓励其自由表达。比如,春天万物复苏,大自然一片生机勃勃,所以小学生总是对春天充满了期待与憧憬。因此,教师可组织学生带到动物园、或者野外,让其亲身体验与接触大自然的美,让其主动走进自然,并在环境优美、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调动学生的感官器官,以此丰富学生的个人体验。
小结:总而言之,作文应当是学生真情实感的真实反应。所以,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实际,主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加强其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让其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唯有此,教师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宏伟.浅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生活化[J].科技视界,2015,(15):216.
[2]胡玉青.小學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2015,(27):58.
[3]贺永香.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实践[J].成功(教育),2011,(07):48.
[4]丛蓉.浅谈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64-65.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作文;生活
作文虽是教学重点,但对于小学生而言,却是一种负担。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以及认知能力有限,在作文写作过程中,往往无从下手,言之无物,最后不得不草草了事、胡编乱造。如此一来,不仅学生感觉累,就连教师也失去教学激情,口干舌燥地指导学生怎样立意、如何选材、怎样构思,但学生却不能抓住要领,写出来的文章总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可见,作文教学已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基于此,本文下面将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作文走进生活进行简要探讨,以期重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欲望,唤起教师的教学热情,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一、 构建目标体系,引领写作方向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曾明确提出作文目标体系的构建。第一学段主要注重书写学生心中话以及所见所感;第二学段的习作则主要侧重于学生感兴趣、受感动、印象深的内容;第三学段则主要侧重于书写学生自己的独特感受以及素材的积累。可见,每一个学段都有其主要任务。因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需要清楚地了解到每一学段以及每一年龄段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合理构建写作教学目标,引领学生写作方向。
从新课程标准体系要求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写作过程主要是一个借助阅读与生活体验去感受与体验的过程,并将自己所见、所想、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认知以及年龄上的差异,同时也需要考虑学生自身对于生活感悟程度的差异。因此,在具体写作目标体系的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结合以往教学经验,制定出以发展学生语言交际与表达能力为主,涵盖写作训练内容以及形式方法的教学目标。素质教育教学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被分为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指一年级到二年级,这一阶段学生主要写的是童话体作文;第二阶段主要是指三年级到四年级上,侧重于训练学生对于片段的描写;第三阶段主要指四年级下到五年级上,这一阶段侧重于学生叙事的描写;第四阶段则指五年级下到六年级,这一阶段主要考察纪实写作、常用应用文以及想象写作。想要让作文走进生活,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内心需求,让其依据自身经验与能力进行写作。
二、 注重小组合作,丰富学生体验
作文应当是学生表情达意、抒情咏志的最佳表达方式。真实的作文应当是学生内心世界的外在体现。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大幅度、高效率地提升学生写作水平,而且还能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有助于学生深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此增加学生信息量,向学生提供情感交流以及展示个性与才华的机会。例如,想要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进行描写,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公平、合理地分为若干个大组,有的小组研究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有的小组研究自己家乡的旅游文化;还有的小组则要求研究自己家乡的饮食文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课题,并推选出小组长,然后再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图书馆、新华书店或者互联网去搜集素材,其中不仅包括汇报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还包括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交流体验。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每一个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同,有的可能兴奋,有的可能失落甚至感到失败,但这些都是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同时也是写作过程中的一大亮点,学生只要抓住这些亮点加以整理与整合,就容易找到写作思路,从而让作文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加地打动人心,以此才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
三、 注重课外实践,注重个人积累
写作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长期积累素材才能发生质的飞跃。而观察记录是学生积累素材的最佳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作为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重课外实践,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不仅要教会其观察身边人与事,还要让其学会观察周边美景以及人物活动表现。总之,无论是花鸟鱼虫,还是日月星空,只要学生加以留心,用心观察并将其记入日记中,长久以往,不仅能积累写作素材,还能熏陶学生情操。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参与,让学生将所见所闻说出来、写出来,以此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此外,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自主学习与写作创造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以及有利条件,以减少学生对于作文的束缚,鼓励其自由表达。比如,春天万物复苏,大自然一片生机勃勃,所以小学生总是对春天充满了期待与憧憬。因此,教师可组织学生带到动物园、或者野外,让其亲身体验与接触大自然的美,让其主动走进自然,并在环境优美、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调动学生的感官器官,以此丰富学生的个人体验。
小结:总而言之,作文应当是学生真情实感的真实反应。所以,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实际,主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加强其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让其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唯有此,教师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宏伟.浅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生活化[J].科技视界,2015,(15):216.
[2]胡玉青.小學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2015,(27):58.
[3]贺永香.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实践[J].成功(教育),2011,(07):48.
[4]丛蓉.浅谈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