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主合作阅读”的教学方式,对于激发课堂活力,实现学生的长足发展,具有实效性的意义。在实施中,具体操作步骤分为四步:静心自读,和文本对话,读出自己,读出问题;分组交流,分享智慧,探究疑难;汇报讨论,深入探究,解决疑难;归纳总结,整理内化,课后拓展。
关键词:阅读教学;自主;合作;交流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最重要环节之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实现阅读教学目标、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一个重点。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改变以往封闭式的教学,构建一个有生机、有活力的生态的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初步探索和构建了“自主合作阅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投入课堂,主动学习,教师相机实施有效指导,师生共同交流生成的智慧,在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中点燃思想的火炬,在思考和探究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激发课堂活力,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学生和教师的长足发展,具有实效性的意义。
一、静心自读,和文本对话,读出自己,读出问题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前提和基础是个人的自主学习,就是要和文本对话,读出自己,读出问题,体现人的本性,弘扬人的个性,努力促进学生的个体成长。
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简要的导语后,要求学生根据本课学习目标,结合课本提供的资料、课前的阅读提示、书下注解、书后练习等有关参考资料,认真阅读课文,可采用自由大声朗读、默读、速读或其他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搜集信息,读懂文本的内容,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疑问,提出与课文阅读有关的问题。边读边初步整理,做上记号,写好批注。这一步要注意几个问题:
1.学会抓住要点,整体感知课文
阅读课文的第一步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而第一次阅读感悟是最珍贵的,“第一印象”“第一感觉”非常重要。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应引导他们学会整体感知,与文本对话,读懂作品。
2.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一篇课文的阅读,只是一个例子,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是要通过这个例子,来积累知识,掌握方法,培养能力。没有目标的自主学习,是杂乱无序的,如同在没有航标的茫茫大海中航行,事倍而功半。因此,自学前,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在引导学生筛选那些与教学目标相关的信息时,要做到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分清主次,以更好地使教学重点得到突破,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教学目标、重点可根据课文的具体情况、学生的学情来确定。目标要集中、精简,切忌面面俱到,“头发胡子一把梳”。一节课,一篇课文能解决一两个重点目标即可。同样是散文教学,七、八、九年级都要求学生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但每个年级的教学重点、侧重点各有不同,七年级重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散文的语言美、音韵美、节奏美,理解重要词句含义;八年级重点学会散文的表现手法,如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九年级更注重哲理性的思考,要求读出感悟,读出问题,能有创见性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学重点基本呈螺旋式上升,以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该类文体的阅读方法。
3.授之以渔,教给阅读方法
要实现有效自主学习,教师必须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不同的文体,阅读方法不相同。例如学习小说,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自学:作者及写作背景、情节结构、主题、主要人物及形象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环境描写、精彩段落赏析、写法揣摩等;学习议论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自学:中心论点的提出、论证结构、论据、论证方法等。散文、诗歌的阅读方法也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时都要相应地教给他们。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教会学生略读、精读、作课文注记、批注等阅读方法。
4.读懂文本,读出自己,读出问题
学生解读文本,和文本作者对话,和作者同行,同呼吸共命运,引起共鸣,联系自身生活经历和感受,理解文本,读懂文本。此所谓“读出自己”。在此基础上,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不懂的词句,写作意图,艺术表现手法等。甚至如果不喜欢这篇文章,不喜欢在哪里?鼓励学生多查资料,积累知识,课内课外结合,拓宽知识视野,注重个人的内化,学会独立思考,珍惜自己的独特感受。
二、分组交流,分享智慧,探究疑难
组织学生分组学习,交流讨论,是生生互动合作的重要的步骤,以四人或六人小组为单位(一般不超过六人),学生就各自所获相互交流,互为补充修正,分享智慧,共同探究疑难问题。此环节应注意以下几点:
1.提出讨论要求,教给讨论方法
要毫无保留,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敢于争辩,申述理由。这是教师在讨论前应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之后,再教给学生讨论方法,途径有二:①由小组长牵头,以一人为中心发言人,其他人修正补充,再由组长作小结;②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各抒己见,相互补充,并阐述理由,小组长作最后小结。在讨论过程中,每个同学都应学会倾听,在书上做好圈点批注,学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还可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小组长召集、组织、整合、小结讨论情况;记录员记录小组内的疑难问题;中心发言人代表小组汇报交流讨论情况作总结发言。
2.教师需介入小组学习
合作讨论中,因为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存在种种不足,所以教师的适时介入很重要。如教学《愚公移山》时,一小组的同学提出:“愚公移山是苦干家精神,而事业的成功更需要讲求方法和效率,要苦干更要巧干。愚公精神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笔者则相机引导学生认识寓言的特点,寓言中夸张手法的运用,以及怎样辩证地看问题,来理解愚公精神的现实意义。参与小组的讨论,教师可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在下一个师生互动的环节中,作重点探讨。
小组讨论时,教师巡视,可以表扬先进、鞭策后进,调节课堂气氛,引导各小组的讨论方向。要注意的是,对小组的介入必须把握好时机,介入过早,会剥夺学生自己发现的机会;介入过晚,会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处于茫然无助的状态。学生成功时,激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有分歧时,启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讨论,从而使小组讨论成为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平台。
教师参与小组讨论时,要真正做到民主平等,体现教学的师生和谐,在阐述个人意见时,不能将其强加于学生,也不能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压制学生意见,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汇报讨论,深入探究,解决疑难
小组讨论交流基本完成后,教师组织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研读成果,师生共同探讨。
1.汇报交流
每个小组就本组认为最有价值的成果进行汇报。
2.质疑问难
各小组提出本组无法解决的疑难,小组之间互相答疑。教师作适时相机的指导。尤其是关系到本堂课、本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时,对于有意义的生成,教师要及时捕捉,并引导学生积极、深入地思考,点燃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提高探讨的质量。在组织“大讨论”的过程中,将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有机融合,学生的个性体验得到尊重,在一个和谐平等教学环境中探索交流,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大家明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相互质疑,在讨论、争辩、交流中激发出新思维、新思想。教师也真正成为点燃学生思想火炬的“蜡烛”。
3.拓展知识,形成能力
在解决本篇课文的疑难问题后,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已基本实现,这时应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发表不同意见,鼓励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拓展课内知识,形成能力。如:比较阅读(主旨、写法相似或相反的文本比较),读写结合训练,仿写训练,写读后感(谈联想和启示)等。
四、归纳总结,整理内化,课后拓展
教师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时,必须既依据教学目标,又结合课文的文体特点,再一次让学生明确该类文体的课文阅读应从哪些方面突破。这不仅是对一节课的总结,更是教给学生学法必不可少的环节。另外,学生须整理课堂笔记、课文批注,内化所学知识,形成能力。课堂笔记可采用课文批注式、提纲式、读书卡片式、读后感等方式。
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合作阅读,务必要注意的是:不仅要吃透文本,更要“吃透”学生。应充分掌握学生的学情,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知识构架、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以及他们所渴望认知的事物。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组织好每一堂自主合作阅读课,才能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
实践证明:自主合作阅读教学方式,既体现了学生在独立阅读思考过程中的个性化,又促进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探究;既使学生的个体差异得到了关注,又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激发,真正交流了课堂生成的智慧,点燃了师生思想的火炬;既能达到预设目标,又实现了生成目标。自主合作阅读学习的课堂,是教师、学生、学习内容和教学环境之间的全新整合,是情感与情感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语文学习生长与发展状态的优化。笔者期待她能成为语文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一片乐土!
参考文献:
[1] 张翠英.浅析合作式阅读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2008(3).
[2] 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 曾雯.建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9(1B).
[4] 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双枫中学)
关键词:阅读教学;自主;合作;交流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最重要环节之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实现阅读教学目标、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一个重点。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改变以往封闭式的教学,构建一个有生机、有活力的生态的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初步探索和构建了“自主合作阅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投入课堂,主动学习,教师相机实施有效指导,师生共同交流生成的智慧,在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中点燃思想的火炬,在思考和探究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激发课堂活力,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学生和教师的长足发展,具有实效性的意义。
一、静心自读,和文本对话,读出自己,读出问题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前提和基础是个人的自主学习,就是要和文本对话,读出自己,读出问题,体现人的本性,弘扬人的个性,努力促进学生的个体成长。
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简要的导语后,要求学生根据本课学习目标,结合课本提供的资料、课前的阅读提示、书下注解、书后练习等有关参考资料,认真阅读课文,可采用自由大声朗读、默读、速读或其他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搜集信息,读懂文本的内容,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疑问,提出与课文阅读有关的问题。边读边初步整理,做上记号,写好批注。这一步要注意几个问题:
1.学会抓住要点,整体感知课文
阅读课文的第一步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而第一次阅读感悟是最珍贵的,“第一印象”“第一感觉”非常重要。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应引导他们学会整体感知,与文本对话,读懂作品。
2.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一篇课文的阅读,只是一个例子,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是要通过这个例子,来积累知识,掌握方法,培养能力。没有目标的自主学习,是杂乱无序的,如同在没有航标的茫茫大海中航行,事倍而功半。因此,自学前,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在引导学生筛选那些与教学目标相关的信息时,要做到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分清主次,以更好地使教学重点得到突破,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教学目标、重点可根据课文的具体情况、学生的学情来确定。目标要集中、精简,切忌面面俱到,“头发胡子一把梳”。一节课,一篇课文能解决一两个重点目标即可。同样是散文教学,七、八、九年级都要求学生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但每个年级的教学重点、侧重点各有不同,七年级重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散文的语言美、音韵美、节奏美,理解重要词句含义;八年级重点学会散文的表现手法,如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九年级更注重哲理性的思考,要求读出感悟,读出问题,能有创见性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学重点基本呈螺旋式上升,以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该类文体的阅读方法。
3.授之以渔,教给阅读方法
要实现有效自主学习,教师必须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不同的文体,阅读方法不相同。例如学习小说,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自学:作者及写作背景、情节结构、主题、主要人物及形象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环境描写、精彩段落赏析、写法揣摩等;学习议论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自学:中心论点的提出、论证结构、论据、论证方法等。散文、诗歌的阅读方法也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时都要相应地教给他们。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教会学生略读、精读、作课文注记、批注等阅读方法。
4.读懂文本,读出自己,读出问题
学生解读文本,和文本作者对话,和作者同行,同呼吸共命运,引起共鸣,联系自身生活经历和感受,理解文本,读懂文本。此所谓“读出自己”。在此基础上,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不懂的词句,写作意图,艺术表现手法等。甚至如果不喜欢这篇文章,不喜欢在哪里?鼓励学生多查资料,积累知识,课内课外结合,拓宽知识视野,注重个人的内化,学会独立思考,珍惜自己的独特感受。
二、分组交流,分享智慧,探究疑难
组织学生分组学习,交流讨论,是生生互动合作的重要的步骤,以四人或六人小组为单位(一般不超过六人),学生就各自所获相互交流,互为补充修正,分享智慧,共同探究疑难问题。此环节应注意以下几点:
1.提出讨论要求,教给讨论方法
要毫无保留,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敢于争辩,申述理由。这是教师在讨论前应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之后,再教给学生讨论方法,途径有二:①由小组长牵头,以一人为中心发言人,其他人修正补充,再由组长作小结;②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各抒己见,相互补充,并阐述理由,小组长作最后小结。在讨论过程中,每个同学都应学会倾听,在书上做好圈点批注,学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还可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小组长召集、组织、整合、小结讨论情况;记录员记录小组内的疑难问题;中心发言人代表小组汇报交流讨论情况作总结发言。
2.教师需介入小组学习
合作讨论中,因为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存在种种不足,所以教师的适时介入很重要。如教学《愚公移山》时,一小组的同学提出:“愚公移山是苦干家精神,而事业的成功更需要讲求方法和效率,要苦干更要巧干。愚公精神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笔者则相机引导学生认识寓言的特点,寓言中夸张手法的运用,以及怎样辩证地看问题,来理解愚公精神的现实意义。参与小组的讨论,教师可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在下一个师生互动的环节中,作重点探讨。
小组讨论时,教师巡视,可以表扬先进、鞭策后进,调节课堂气氛,引导各小组的讨论方向。要注意的是,对小组的介入必须把握好时机,介入过早,会剥夺学生自己发现的机会;介入过晚,会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处于茫然无助的状态。学生成功时,激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有分歧时,启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讨论,从而使小组讨论成为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平台。
教师参与小组讨论时,要真正做到民主平等,体现教学的师生和谐,在阐述个人意见时,不能将其强加于学生,也不能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压制学生意见,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汇报讨论,深入探究,解决疑难
小组讨论交流基本完成后,教师组织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研读成果,师生共同探讨。
1.汇报交流
每个小组就本组认为最有价值的成果进行汇报。
2.质疑问难
各小组提出本组无法解决的疑难,小组之间互相答疑。教师作适时相机的指导。尤其是关系到本堂课、本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时,对于有意义的生成,教师要及时捕捉,并引导学生积极、深入地思考,点燃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提高探讨的质量。在组织“大讨论”的过程中,将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有机融合,学生的个性体验得到尊重,在一个和谐平等教学环境中探索交流,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大家明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相互质疑,在讨论、争辩、交流中激发出新思维、新思想。教师也真正成为点燃学生思想火炬的“蜡烛”。
3.拓展知识,形成能力
在解决本篇课文的疑难问题后,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已基本实现,这时应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发表不同意见,鼓励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拓展课内知识,形成能力。如:比较阅读(主旨、写法相似或相反的文本比较),读写结合训练,仿写训练,写读后感(谈联想和启示)等。
四、归纳总结,整理内化,课后拓展
教师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时,必须既依据教学目标,又结合课文的文体特点,再一次让学生明确该类文体的课文阅读应从哪些方面突破。这不仅是对一节课的总结,更是教给学生学法必不可少的环节。另外,学生须整理课堂笔记、课文批注,内化所学知识,形成能力。课堂笔记可采用课文批注式、提纲式、读书卡片式、读后感等方式。
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合作阅读,务必要注意的是:不仅要吃透文本,更要“吃透”学生。应充分掌握学生的学情,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知识构架、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以及他们所渴望认知的事物。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组织好每一堂自主合作阅读课,才能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
实践证明:自主合作阅读教学方式,既体现了学生在独立阅读思考过程中的个性化,又促进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探究;既使学生的个体差异得到了关注,又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激发,真正交流了课堂生成的智慧,点燃了师生思想的火炬;既能达到预设目标,又实现了生成目标。自主合作阅读学习的课堂,是教师、学生、学习内容和教学环境之间的全新整合,是情感与情感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语文学习生长与发展状态的优化。笔者期待她能成为语文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一片乐土!
参考文献:
[1] 张翠英.浅析合作式阅读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2008(3).
[2] 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 曾雯.建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9(1B).
[4] 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双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