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插图是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发挥着积极作用。从2019年秋季开始,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陆续投入使用,新选编的插图也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本文从统计学的角度对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数量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着眼于插图的选编特色和美育作用,探索插图的美育策略,解决插图与审美教育脱离,使用方式单一化的问题。以期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利用插图,有效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统编高中语文 插图 选编特色 美育策略
从2019年秋季开始,统编高中语文教材被各个省市陆续投入使用,预计2022年前全国通用,新选编的插图也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插图作为一类独特的课程资源,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会因为对插图的认识不足而忽视这一助读系统的审美价值,又或是因课堂时间和使用范围的限制未和美育交融互生,对插图的使用方式过于单一化。对此,笔者从统计学的角度对插图的数量和内容进行分析,着眼于插图的选编特色和美育作用,探索插图的美育策略,为教师科学有效地利用插圖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供有力依据。
一.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插图统计分析概况
为了更好地探究插图的审美价值,发挥插图的美育功能,就必须要对整套高中语文教材插图的数量和内容情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需要注意的是本文对教材插图的统计研究仅限于课文中的插图,即课本中明确作者和出处的选文。对“单元研习任务”、“单元学习任务”、“学习活动”、“整本书阅读”等模块不做统计。
(一)插图的数量分析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全套一共5册,其中必修教材分上、下2册,选择性教材分上中下3册。选文总量共计137篇,插图总量为75幅。插图覆盖率达到了54.7%,总数超过了选文的一半,平均每册教材含插图数量15幅。其中必修下册数量最多,共计22幅,占比达29%,必修上册数量最少,共计13幅,所占比例仅为17%。由此可见,插图的分布并不是均衡的,整套教材插图数量变化有升有降。这就要求教师在利用插图资源进行教学时,应该结合文本内容有所侧重,适当补充。
(二)插图的内容分析
插图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其独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让这种图像语言经过学生的再造想象变得丰富多彩。因为插图并无统一的分类标准,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到高中语文教材中插图的类别大致可分为五类,分别是人物图像类、场景纪实类、自然山水类、故事情节类和补充扩展类。
通过对以上五类插图进行数据统计,笔者发现人物图像类在统编版教材中占比最大,达到了37%,其次是场景纪实类,占比23%,最少的是故事情节类,占比仅13%。这样的分布情况其实和教材的单元主题紧密相关,例如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以劳动为主题,其中三篇关于优秀劳动者事迹的报道均配有主人公的人物图像。第七单元以自然为主题,选取了五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所配的四幅插图都属于自然山水类。
通过对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插图进行分析,在数量分布上不难看出插图作为助读系统的一部分,其地位和功用是不可忽视的。在内容分布上充分体现了美育资源的丰富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统编版插图的选编特色,对于教师根据不同文体进行美育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插图的选编特色及美育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材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插图作为语文教材的组成部分,与教材功能具有一致性。统编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中的插图同样是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学生学情以及核心素养这些依据严格选编的,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价值。基于第一部分的统计分析,笔者总结归纳了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插图的选编特色及审美价值。
(一)选编特色
1.立德树人,弘扬文化之精髓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插图的选编大多都是积极向上的,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思想内涵。例如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中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致开幕词的插图、聂荣臻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美穗子的插图以及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插图。这些插图处处洋溢着革命豪情和建设热情,能够体现出深厚的革命文化和丰厚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不断奋勇向前的历史见证,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2.人文主题,凸显学习任务群
从第一部分的分析和论述中可以看出,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插图大多和人文主题以及学习任务群紧密相关。例如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是外国小说的节选,属于外国作家作品研习这个学习任务群。这一单元的插图也大都是小说主人公的人物图像,这对于读者理解多元文化,拓宽国际视野有所启迪。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是自然科学论著的选文,属于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这一学习任务群,这一单元的插图既有天文星系图也有观测仪器图,有助于激发读者科学探索的乐趣,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提升读者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美育价值
叶圣陶先生说“好的插图是语文教科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够增强课文的感染力,加深读者对内容的印象,使读者认识地更加清楚更加深刻,它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1]。从教育大家叶圣陶先生的话中可以解读出,插图有着自身的价值,作为教科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其美育价值。
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插图本身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也是美育的一种载体,而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更是经过精心选编,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例如必修上册第一课《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手书的插图,圆熟洗练的书法笔墨很容易让读者领略到豪迈洒脱、激情扬溢的气势之美。再如必修下册《说“木叶”》中清代画家王时敏所作的落木寒泉图,寥寥数笔便将平坡疏树,山麓茅亭一一勾勒了出来,浑然天成的墨笔将这份寂静萧疏,秋高气爽展现的意境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人文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插图,对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情感大有裨益。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弥补文字的不足之处
有心理学研究者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发现学生阅读有插图课文的成绩、时间和速度等阅读理解指标明显优于无图课文;注视次数和回视次数等眼动指标,插图课文也显著优于无图课文[2]。图文并茂的插图对学生理解文本具有明显地促进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理解和记忆文本中的关键知识,利用视觉表象和深度思考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三.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插图的美育策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并明确规定:语文教师应积极利用与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3]。所以教师和学生必须充分认识插图,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加以使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要求,笔者从实际课堂教学出发,提出了以下美育策略。
(一)巧借图片,领略艺术之美
图片导入是语文教学活动中最常见的一种导入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具体直观地感受到学习的内容,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插图作为原生的图片资源,更加贴近文本,更具有视觉感染力。例如必修下册《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插图是春秋列国的形势简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这幅形势图的认知,分析郑、秦、晋三国的地理位置,使学生可以结合插图更直观地认识“越国以鄙远”的弊端以及晋国“即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的贪得无厌。从而理解烛之武言约意丰,词婉理据的言辞艺术之美。再如必修下册《中国建筑的特征》中古建筑插图,教师可以借助插图由点及面,从建筑平面布局到立体构成再到具体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领略中国古建筑的艺术之美。
(二)创设情境,想象自然之美
插图不仅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也是创设情境的学习支架。学生往往能够通过教师对插图的讲解,结合再造想象,融入文本的情景之中,而插图在这一过程中起到认知支架的作用。自然山水类插图更是如此,例如必修上册《赤壁赋》中的插图,教师可以利用这幅月夜江面秋景图让学生整体感知,想象诗人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泛着一叶扁舟轻浮于碧水之上,两面是陡峭的山壁,朦胧的水汽笼罩着江面。让学生置身其境,由景入情,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再如选择性必修下册《望海潮》中的插图完美呈现出了钱塘江潮怒卷霜雪,天堑无涯的澎湃之感,同样可以作为文本导入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感受自然意境之美,把握作者对杭州山水的惊叹、赞颂之情。
(三)知人论世,感知社会之美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插图比重最大的是人物图像类,而这类插图的主体往往都是文本中的主人公,例如必修上册《“探界者”钟扬》,必修下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择性必修中册《纪念刘和珍君》等。每一个杰出人物都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教师可以结合插图,进行知人论世,帮助学生了解文章背景,积累相关知识。同时也可以通过图像感知人物形象特点,把握文本内容。真正体会作者的情感和经验,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对作品所蕴含的道理做出正确的评判,进而让学生近一步感受文章的社会之美[4]。
总之,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插图具有鲜明的人文主题,也紧紧围绕学习任务群凸显了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学科核心素养。教师不仅要重视教材中的插图资源,还要能结合美育策略合理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參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38-139.
[2]沈德立,陶云.初中生有无插图课文的眼动过程研究[J].心理科学,2001(04):38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4]夏芬.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插图分析及其选编策略[J].文山学院学报,2020,33(05):114.
(作者单位:阜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统编高中语文 插图 选编特色 美育策略
从2019年秋季开始,统编高中语文教材被各个省市陆续投入使用,预计2022年前全国通用,新选编的插图也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插图作为一类独特的课程资源,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会因为对插图的认识不足而忽视这一助读系统的审美价值,又或是因课堂时间和使用范围的限制未和美育交融互生,对插图的使用方式过于单一化。对此,笔者从统计学的角度对插图的数量和内容进行分析,着眼于插图的选编特色和美育作用,探索插图的美育策略,为教师科学有效地利用插圖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供有力依据。
一.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插图统计分析概况
为了更好地探究插图的审美价值,发挥插图的美育功能,就必须要对整套高中语文教材插图的数量和内容情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需要注意的是本文对教材插图的统计研究仅限于课文中的插图,即课本中明确作者和出处的选文。对“单元研习任务”、“单元学习任务”、“学习活动”、“整本书阅读”等模块不做统计。
(一)插图的数量分析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全套一共5册,其中必修教材分上、下2册,选择性教材分上中下3册。选文总量共计137篇,插图总量为75幅。插图覆盖率达到了54.7%,总数超过了选文的一半,平均每册教材含插图数量15幅。其中必修下册数量最多,共计22幅,占比达29%,必修上册数量最少,共计13幅,所占比例仅为17%。由此可见,插图的分布并不是均衡的,整套教材插图数量变化有升有降。这就要求教师在利用插图资源进行教学时,应该结合文本内容有所侧重,适当补充。
(二)插图的内容分析
插图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其独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让这种图像语言经过学生的再造想象变得丰富多彩。因为插图并无统一的分类标准,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到高中语文教材中插图的类别大致可分为五类,分别是人物图像类、场景纪实类、自然山水类、故事情节类和补充扩展类。
通过对以上五类插图进行数据统计,笔者发现人物图像类在统编版教材中占比最大,达到了37%,其次是场景纪实类,占比23%,最少的是故事情节类,占比仅13%。这样的分布情况其实和教材的单元主题紧密相关,例如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以劳动为主题,其中三篇关于优秀劳动者事迹的报道均配有主人公的人物图像。第七单元以自然为主题,选取了五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所配的四幅插图都属于自然山水类。
通过对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插图进行分析,在数量分布上不难看出插图作为助读系统的一部分,其地位和功用是不可忽视的。在内容分布上充分体现了美育资源的丰富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统编版插图的选编特色,对于教师根据不同文体进行美育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插图的选编特色及美育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材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插图作为语文教材的组成部分,与教材功能具有一致性。统编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中的插图同样是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学生学情以及核心素养这些依据严格选编的,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价值。基于第一部分的统计分析,笔者总结归纳了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插图的选编特色及审美价值。
(一)选编特色
1.立德树人,弘扬文化之精髓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插图的选编大多都是积极向上的,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思想内涵。例如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中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致开幕词的插图、聂荣臻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美穗子的插图以及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插图。这些插图处处洋溢着革命豪情和建设热情,能够体现出深厚的革命文化和丰厚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不断奋勇向前的历史见证,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2.人文主题,凸显学习任务群
从第一部分的分析和论述中可以看出,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插图大多和人文主题以及学习任务群紧密相关。例如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是外国小说的节选,属于外国作家作品研习这个学习任务群。这一单元的插图也大都是小说主人公的人物图像,这对于读者理解多元文化,拓宽国际视野有所启迪。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是自然科学论著的选文,属于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这一学习任务群,这一单元的插图既有天文星系图也有观测仪器图,有助于激发读者科学探索的乐趣,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提升读者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美育价值
叶圣陶先生说“好的插图是语文教科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够增强课文的感染力,加深读者对内容的印象,使读者认识地更加清楚更加深刻,它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1]。从教育大家叶圣陶先生的话中可以解读出,插图有着自身的价值,作为教科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其美育价值。
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插图本身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也是美育的一种载体,而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更是经过精心选编,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例如必修上册第一课《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手书的插图,圆熟洗练的书法笔墨很容易让读者领略到豪迈洒脱、激情扬溢的气势之美。再如必修下册《说“木叶”》中清代画家王时敏所作的落木寒泉图,寥寥数笔便将平坡疏树,山麓茅亭一一勾勒了出来,浑然天成的墨笔将这份寂静萧疏,秋高气爽展现的意境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人文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插图,对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情感大有裨益。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弥补文字的不足之处
有心理学研究者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发现学生阅读有插图课文的成绩、时间和速度等阅读理解指标明显优于无图课文;注视次数和回视次数等眼动指标,插图课文也显著优于无图课文[2]。图文并茂的插图对学生理解文本具有明显地促进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理解和记忆文本中的关键知识,利用视觉表象和深度思考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三.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插图的美育策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并明确规定:语文教师应积极利用与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3]。所以教师和学生必须充分认识插图,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加以使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要求,笔者从实际课堂教学出发,提出了以下美育策略。
(一)巧借图片,领略艺术之美
图片导入是语文教学活动中最常见的一种导入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具体直观地感受到学习的内容,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插图作为原生的图片资源,更加贴近文本,更具有视觉感染力。例如必修下册《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插图是春秋列国的形势简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这幅形势图的认知,分析郑、秦、晋三国的地理位置,使学生可以结合插图更直观地认识“越国以鄙远”的弊端以及晋国“即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的贪得无厌。从而理解烛之武言约意丰,词婉理据的言辞艺术之美。再如必修下册《中国建筑的特征》中古建筑插图,教师可以借助插图由点及面,从建筑平面布局到立体构成再到具体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领略中国古建筑的艺术之美。
(二)创设情境,想象自然之美
插图不仅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也是创设情境的学习支架。学生往往能够通过教师对插图的讲解,结合再造想象,融入文本的情景之中,而插图在这一过程中起到认知支架的作用。自然山水类插图更是如此,例如必修上册《赤壁赋》中的插图,教师可以利用这幅月夜江面秋景图让学生整体感知,想象诗人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泛着一叶扁舟轻浮于碧水之上,两面是陡峭的山壁,朦胧的水汽笼罩着江面。让学生置身其境,由景入情,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再如选择性必修下册《望海潮》中的插图完美呈现出了钱塘江潮怒卷霜雪,天堑无涯的澎湃之感,同样可以作为文本导入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感受自然意境之美,把握作者对杭州山水的惊叹、赞颂之情。
(三)知人论世,感知社会之美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插图比重最大的是人物图像类,而这类插图的主体往往都是文本中的主人公,例如必修上册《“探界者”钟扬》,必修下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择性必修中册《纪念刘和珍君》等。每一个杰出人物都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教师可以结合插图,进行知人论世,帮助学生了解文章背景,积累相关知识。同时也可以通过图像感知人物形象特点,把握文本内容。真正体会作者的情感和经验,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对作品所蕴含的道理做出正确的评判,进而让学生近一步感受文章的社会之美[4]。
总之,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插图具有鲜明的人文主题,也紧紧围绕学习任务群凸显了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学科核心素养。教师不仅要重视教材中的插图资源,还要能结合美育策略合理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參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38-139.
[2]沈德立,陶云.初中生有无插图课文的眼动过程研究[J].心理科学,2001(04):38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4]夏芬.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插图分析及其选编策略[J].文山学院学报,2020,33(05):114.
(作者单位:阜阳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