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学科,被誉为思维的体操,是培养学生悟性思维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令学生的学习方式急需要转变,让学生在观察中感悟数学,在情境中体验数学,在生活中更主动地去发现数学。因此,本文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悟性思维能力。
关键字:小学数学;悟性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悟性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思维能力缺乏独创性
我国小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他们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等待着老师的提示或者其他同学的解法。
(二)数学教师缺乏心理学、教育学和数学思维理论知识
我国现有小学数学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缺乏认识,对数学思维理论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因此,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修养好坏也是影响数学思维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培养学生悟性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让学生主动进行感悟与学习探究
不论是学习什么,主动性的学习往往比被动性的学习成效更为显著。主动学习首先的出发点就是学生,学生能够主动的完成一件事情或者主动的思考一个问题,说明了他已经有探究下去的欲望,伴随着求知欲学习,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都会更为关注,很多知识点就不再是刻板记忆,而是深刻记忆。被动学生的学生,往往在求知欲上略显不足,缺乏兴趣,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会是一味的被灌输知识,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成效的。就想一个人难以拉动一头不想走的牛,但是一头想奔跑的牛一个人是难以难住的一样。学生还是需要更主动的学习,才能带动学生活跃的思考,让学的思维更加敏捷。
那怎么让学生主动学习呢?我认为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首先教师要从自身教法上去进行改变,成为符合现代学生喜欢的老师类型。现在的科技发达了,社会也和以前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生本身的知识量就难以估计,也许学生比教师想象中要懂得更多知识。而教师就需要了解本班的学生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那层隔阂不要那么大,更亲近学生,学生也会更亲近老师,把握住一个度。这样,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程的教师,自然对课程的兴趣就会更大,从而自主的去探究数学知识,从而培养悟性思维。
再者要从自身的教学进行改进,我们不仅要学生喜欢上上课的教师,还要爱上数学课堂,那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就要很注重学生的学习氛围,教师也要多带动课堂气氛,多设计一些吸引学生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从学习过程当中,得到的不只是知识,还有快乐。这样的课堂会带给学生更浓厚的兴趣。
(二)创设具体情境
我们知道人类就是因为不停地思考,才会从众多的物种当中脱颖而出,从而进化至今。思考促使人进步,带动社会的发展,思考也是学生悟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石。一个学生在数学课上,睁大眼睛看,而不思考,他接收到的就是一个课室的画面,犹如一个"死物",一堂课下来可能什么也记住。学习数学需要思考,思维能力提升更需要思考。那在数学课堂中就需要教师提出一些巧妙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而这个巧妙的提问,如果问的恰当,学生会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如何进行巧妙的提问呢?我认为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数学虽然源于生活,但是在本质上,很多知识点都属于理论领域的内容,一些内容显得有些枯燥、单调,这就需要教师设计适当的情境,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并不是离我们很远,它们就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比如,在上六年级上册《比的认识》这一课时,如果只给学生概念,学生很快也能记住,但会感觉到用除法就可以了,为什么还需要出现"比",所以通过联系生活处理照片的经验,感受出现"比"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反复感知、比较的过程中理解概念,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比较整理的能力。
(三)制作思维导图,让思维可视
比如学完《圆》这个单元后,让学生用思维导图来整理知识点,在整理的过程中,学生必然要先发散思维,回顾需要整理的内容,然后将这些点状的知识用自己的方式串联起来,这个过程要加入他自己的想法,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学生的悟性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等多种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而且通过最终的思维导图还可以看到他的思维过程。
(四)小组式合作,促进数学悟性思维培养
课堂的主要活动应该是思考和感悟,让孩子养成思考的习惯,比计算训练更重要。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推行高效课堂的一种学习方式,注重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能引导孩子主动的思考和探究,在课堂中展现团队智慧,获得不同的方法进而找准最优方法来解决问题。所以,在解决问题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让座位更有弹性,在团体的实作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求多,不求快,让孩子自己动手做,开心说,用心思考。
(五)定期开展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与教学研讨活动
在当今,知识信息社会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对公民的基本要求,而作为一位教师更应不断加强自身知识素养。一是数学教师要利课余时间学习小学生心理学、小学教育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数学教材教法等教育理论以及数学思维理论及其他相关知识;二是教师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利用所学知识学会案例分析和研讨。最后,教师进行针对學生学习进行集体备课,并请其中一位老师上公开课。在课后收集拉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再抽时间进行研讨,最后提出针对性更强的施教措施。三是以案例研讨作为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逐渐对数学悟性思维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个突破,以达到整体提高数学成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春妮.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有效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2]张营.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行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关键字:小学数学;悟性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悟性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思维能力缺乏独创性
我国小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他们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等待着老师的提示或者其他同学的解法。
(二)数学教师缺乏心理学、教育学和数学思维理论知识
我国现有小学数学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缺乏认识,对数学思维理论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因此,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修养好坏也是影响数学思维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培养学生悟性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让学生主动进行感悟与学习探究
不论是学习什么,主动性的学习往往比被动性的学习成效更为显著。主动学习首先的出发点就是学生,学生能够主动的完成一件事情或者主动的思考一个问题,说明了他已经有探究下去的欲望,伴随着求知欲学习,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都会更为关注,很多知识点就不再是刻板记忆,而是深刻记忆。被动学生的学生,往往在求知欲上略显不足,缺乏兴趣,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会是一味的被灌输知识,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成效的。就想一个人难以拉动一头不想走的牛,但是一头想奔跑的牛一个人是难以难住的一样。学生还是需要更主动的学习,才能带动学生活跃的思考,让学的思维更加敏捷。
那怎么让学生主动学习呢?我认为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首先教师要从自身教法上去进行改变,成为符合现代学生喜欢的老师类型。现在的科技发达了,社会也和以前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生本身的知识量就难以估计,也许学生比教师想象中要懂得更多知识。而教师就需要了解本班的学生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那层隔阂不要那么大,更亲近学生,学生也会更亲近老师,把握住一个度。这样,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程的教师,自然对课程的兴趣就会更大,从而自主的去探究数学知识,从而培养悟性思维。
再者要从自身的教学进行改进,我们不仅要学生喜欢上上课的教师,还要爱上数学课堂,那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就要很注重学生的学习氛围,教师也要多带动课堂气氛,多设计一些吸引学生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从学习过程当中,得到的不只是知识,还有快乐。这样的课堂会带给学生更浓厚的兴趣。
(二)创设具体情境
我们知道人类就是因为不停地思考,才会从众多的物种当中脱颖而出,从而进化至今。思考促使人进步,带动社会的发展,思考也是学生悟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石。一个学生在数学课上,睁大眼睛看,而不思考,他接收到的就是一个课室的画面,犹如一个"死物",一堂课下来可能什么也记住。学习数学需要思考,思维能力提升更需要思考。那在数学课堂中就需要教师提出一些巧妙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而这个巧妙的提问,如果问的恰当,学生会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如何进行巧妙的提问呢?我认为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数学虽然源于生活,但是在本质上,很多知识点都属于理论领域的内容,一些内容显得有些枯燥、单调,这就需要教师设计适当的情境,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并不是离我们很远,它们就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比如,在上六年级上册《比的认识》这一课时,如果只给学生概念,学生很快也能记住,但会感觉到用除法就可以了,为什么还需要出现"比",所以通过联系生活处理照片的经验,感受出现"比"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反复感知、比较的过程中理解概念,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比较整理的能力。
(三)制作思维导图,让思维可视
比如学完《圆》这个单元后,让学生用思维导图来整理知识点,在整理的过程中,学生必然要先发散思维,回顾需要整理的内容,然后将这些点状的知识用自己的方式串联起来,这个过程要加入他自己的想法,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学生的悟性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等多种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而且通过最终的思维导图还可以看到他的思维过程。
(四)小组式合作,促进数学悟性思维培养
课堂的主要活动应该是思考和感悟,让孩子养成思考的习惯,比计算训练更重要。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推行高效课堂的一种学习方式,注重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能引导孩子主动的思考和探究,在课堂中展现团队智慧,获得不同的方法进而找准最优方法来解决问题。所以,在解决问题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让座位更有弹性,在团体的实作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求多,不求快,让孩子自己动手做,开心说,用心思考。
(五)定期开展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与教学研讨活动
在当今,知识信息社会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对公民的基本要求,而作为一位教师更应不断加强自身知识素养。一是数学教师要利课余时间学习小学生心理学、小学教育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数学教材教法等教育理论以及数学思维理论及其他相关知识;二是教师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利用所学知识学会案例分析和研讨。最后,教师进行针对學生学习进行集体备课,并请其中一位老师上公开课。在课后收集拉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再抽时间进行研讨,最后提出针对性更强的施教措施。三是以案例研讨作为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逐渐对数学悟性思维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个突破,以达到整体提高数学成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春妮.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有效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2]张营.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行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