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话语 新思想 新时代

来源 :语文建设·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_0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和相应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是党的发展历史上划时代的重要政治宣言。深入研读这两个重要政治文献,我们会发现其中一系列鲜活新颖、充满思想魅力的标志性话语,并获得重要的思想启迪。
  一、内涵丰富深邃的新话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开篇就发出庄重宣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种崭新的“中国时间”,构成了一系列新话语诞生的特殊语境,深刻地表征着源自改革开放实践的“中国智慧”。
  “话语”原指特定社会语境中人际思想交流而通过书面或口头表达出来的言语行为。但是,“话语”显然不只是停留在语义、语法和词法层面上的语言学专门术语;作为西方语言哲学界学术表达的流行词,“话语”已不同于索绪尔语言学中静态的“语言”或动态的“言语”。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哲学社会科学界对话语问题的讨论渐趋热烈,对话语的学术关注度也在持续上升。话语,更多蕴含着社会意识形态的意义——这种意义,源自语用学关于话语产生的环境或语域的若干基本元素:即生成话语“意义”的话题、时空背景(情景)、交际意图与交际主客体的关系。因此,话语的意义是由一般语词语义与特定语境交互融合后而生成的,是话语主体与客体动态关系的精神产物。这样,“话语”主要是“语用学”而非“语义学”的一种概念。
  就语用单位而言,话语既指结构完整、表意明确、功能充分的独立“语法单位”(句子),也包含置身具体语境中虽无完整语法结构却有独立内涵和独特使用功能的“意义单位”(小于句子,如词语或短语),甚至或者是大于句子的言语作品(段落或篇章)。十九大报告的新话语“族群”非常丰富,分别呈现为“短语”(词组)、“句子”等外部表达形式。就语用主体而言,“话语”代表了党和领袖的执政理念与实践意志,覆盖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的诸多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未来性和发展性特征。以下从新修改的党章和习总十九大所作政治报告中提炼出最重要的若干短语和句子,从话语学立场予以研习和分析。
  二、表义完整的短语
  非凡的时代往往产生卓越的思想和崭新的话语。十九大的两个政治文献创造性地贡献了一系列思想新颖、言简意赅的短语,形成了一个醒目悦耳、启迪智慧的“短语家族”。它们以晓畅通俗、口耳相传的表达形式,表征着中共十九大创造性的思想理论成果,正在产生广泛、深远和积极的社会影响,甚至辐射到囊括东西方的整个国际世界。
  第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修改的党章非常庄重地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虽无独立语法句构、却具有完整表达意义的偏正短语。就基本形式而言,它以“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为主干结构,中间嵌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更深广的修饰词,从而为短语注入了丰厚精湛的时代内涵。一方面,它从纵向的历时维度表明:习近平思想是邓小平同志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新世纪的新发展,是在新的国际背景和时代条件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拓展,并且拥有自身所特具的诸多亮点和特色。另一方面,它从横向的共性维度表明:两者同时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性质和理论规定,前后之间贯穿着一个鲜明的中国主题,即持续推进和深化的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就基本内容而言,这个偏正短语是中共十九大最重要的思想理论成果,它基于改革开放近四十年,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思想现实和实践经验之总结,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历史定位和深远预期。一个短语,能够具有如此深刻精彩、丰富饱满的思想内涵,且超越纷繁的改革现象而拔出如此历史性的思想高度,无疑是充满了时代背景下的“中国智慧”,也是为世界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富有深远启发性的“中国方案”。
  第二,“以人民为中心”。十九大报告的执政理念充分体现在对人民幸福指数的高度重视上。而“以人民为中心”这个介宾短语在十九大报告中出现了四次之多,十八大报告只有一次,历次党代会政治报告均是零。统计表明,“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个崭新的话语主要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政以来逐渐形成、强化和落实的。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情怀”的鲜明彰显,更是执政党“立党为公”理念在政治领域的充分反映。该话语的内涵虽不是首创,但鲜明的语词组合和表达形式给人耳目一新之感_这个介宾短语中的中心词是“人民”。“人民”一词在十九大報告中出现了202次,远超十八大的145次,它是十九大报告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遒劲的“政治词根”。没有一种更具活力、更具衍生能力的“政治词根”能够像它那样丰富多彩地在前后缀联或修饰中组合成一种政治话语,从而明白无误地彰显出以习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在新时代的政治理想。因此,这个介宾结构的新话语在十九大报告中的彰显,本质上标志着更务实、更先进和更辉煌的执政理念提升到一个新时期。
  第三,“人类命运共同体”。十九大报告第三部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明确提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里,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考量的话语单位。作为偏正短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心词是“共同体”,而“人类命运”是其修饰成分,这种语词的搭配关系表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在政治和经济治理中所具有的人类意识与世界眼光。思想源头上,它与共同富裕、繁荣和发展为基本精神的共产主义理想具有同源性质——这就是全球化时代具有普世性的共同利益观;同时,增加了深远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新生态观的精髓。换言之,共同利益观和可持续发展生态观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精神底蕴。这种新鲜的话语,体现了当代中国领袖所具有的全球治理能力和开放战略眼光,是大国领袖走向世界政治舞台中心的强有力信号。
  上述以短语为形式的十九大政治文本中的新话语,象征着中国政治生活中的最新思想成果,预示着中国人民未来的“政治福利”。它们构成了中国政治话语体系中的“顶层设计”,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顶层设计中的顶层话语,“以人民为中心”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则分属统领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纲领性、历史性话语。   三、语法结构独立的句子
  十九大政治文献中的新话语远超历次党代会,标志着一个思想创新、改革深化的新时代的到来。其中以结构完整的句子形式来表示的下述新话语,同样引人注目。
  第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十九大报告的开篇话语,高迈而亮丽地彰显出这次全国乃至世界各国都在高度关注的大会主题,令人涵英咀华、印象深刻。就形式而言,这其实是两个省略主语、表意完整、结构简洁的分句,“不忘”与“牢记”正反对举,“初心”与“使命”实词对应,语序井然而语义晓畅,在朴素的表达中彰显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使命。仔细考量该语境,“初心”一词具有丰富的思想意蕴。它与一个伟大政党的政治抱负逻辑地联系在一起,是党的领袖高度政治自觉和担当意识的庄重表达。尤其考虑到党在当代执政史上曾经出现的曲折变化,这句晓畅朴素的政治宣言今天就更加值得我们深深地品味——這是党的领袖在重要历史关头总结了历史经验和教训后而发出的一种真诚政治告诫和郑重政治承诺。
  第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话语形式而言,这是一个典型的判断句子,主干语法结构就是“主要矛盾……转化为……矛盾”。其中“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修饰句子尾部的中心词“……之间矛盾”,而且它是动态的修饰成分之一;“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另一个修饰成分,更是多维立体、含义明确的短语,后者正如报告所阐述的那样是指“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鉴于人民在获得物质生活水平提升后,“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幸福指数提升、生活需要广泛、人生质量更高,因此,如何消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短板就更不容忽视了。就话语内容而言,这是十九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主要特征的发展性描述,凸显了转型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度蜕变,反映了人民对丰富美好新生活的殷切期待。
  每个时代都具有自身的思想特色,这就内在地规定了该时代的话语特色。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所具有的崭新话语特色,充分地体现在第十九次党代会的政治文献中。这些新话语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象征,为解决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而贡献了颇有启发价值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话语创新催生思想中国”——一个洋溢着创造性思想活力的国家,才会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深远地反哺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并提供源源不断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动力。
其他文献
一、教学目标    1 品析《红楼梦》第三回中林黛玉的外貌描写。  2 用中国古代绘画理论解读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方法。    二、教学难点    1 用中国古代绘画理论解读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人物。  2 比较中西方小说人物形象塑造之异同。    三、教材分析    《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的传统篇目,有很多优秀教师对本课进行过探索和研究,有关这一课的教学建议和教案可谓汗牛充栋,这更增加了备课的难
2017年秋季在全国推广使用的统编本语文教材,从编写理念到组元方式,再到教材体例等,都进行了较大程度的革新。“它依托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综合性、活动性、自主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等方面,做了一些大胆的探索”,这就从客观上呼唤语文教学打破传统的以单篇教学和知识训练为主的常态,进行开放、真实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力争做到以核心素养为纲,基于教材内容的共性进行大单元设计,从而建立教材文本、语文学习与生活
司马迁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把蔺相如描述为一个“智勇可谓兼之”的英雄。自从这篇传记被选入高中教材以来,我们在蔺相如人物形象的分析中便继承了司马迁的衣钵,以司马迁的话为本,大谈蔺相如的“智勇”形象。正如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所说:“作者选取‘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典型事件,充分肯定了蔺相如大智大勇、威武不屈、不畏强暴的形象及其‘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崇高精神。”  从文本的事实看,蔺相
【摘要】《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的典范之作,其价值不仅体现在缜密严谨的论证结构上,而且体现在“质而实绮,简而多姿”的语言艺术上。通过文本中比喻、对比、对偶、设问等修辞手法、言约义丰的语言运用,以及承转灵活的句式,可以深刻地体会《六国论》一气呵成的气势和理定而辞畅的政论文特征。  【关键词】《六国论》,修辞手法,言约义丰,开合有度,语言艺术  苏洵《六国论》《审势》等作品问世以后好评如潮,“名动天下,
在国文学习中提倡读小说是民国诸贤的一个共同特色。梁启超虽不赞成用小说作教科书,但他在《译印政治小说序》一文里说:“仅识字之人,有不读经的,无有不读小说者。故六经不能教,当以小说教之;正史不能入,当以小说入之;语录不能喻,当以小说喻之;律例不能治,当以小说治之。”(《饮冰室文集》之二)胡适更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两次讲演——《中学国文的教授》中提倡读小说,以小说作为国文教材。其他如鲁迅、朱光潜、朱
《卖油翁》选自宋代文学家欧陽修所著的别集《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故事。故事短小精悍,共133字,内容浅显易懂,生动有趣。通过简洁朴实的人物对话,刻画出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发人深省。  一、各版教材选编分析  正是因为《卖油翁》兼具故事性与哲理性,较为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阅读水平,可以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故其作为初中课文经典篇目,长时间以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做到“有趣、有效、得法、得能”,探求低年级识字、写字有效教学策略,是目前识字、写字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以语文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为例,谈谈小学低年级如何有效开展识字、写字教学。  一、整合“三维目标”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标和实验教材,整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力求抓住儿童身心发展特点,顺应儿童认知水平,用词串、儿歌、对联、故事等激发
我和孩子到南京江宁图书大厦看书,在教育专柜,我发现了《致青年教师》这本书,再看作者是吴非,我一下子来了精神。吴非老师是我敬仰之人,我也读过他的多部作品。在2005年南京市暑期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上,我第一次见到吴非老师。那天是7月16日,他给我们作了一个报告,题目是“做一个‘站着教书’的语文教师”。他娓娓道来,我听得如醉如痴。培训结束后,我马上到书店去买了他的新作《不跪着教书》,一口气读完,获益匪浅
书名:科技哲学十五讲  作者:林德宏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2月  ISBN:9787301081112  定价:35.00元  林德宏著的《科技哲学十五讲》讨论了科学是否能够获得真理,科學为何时而能够对社会、历史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时而又产生负面影响;还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了科学的发展规律和历史,以及科学技术的价值。  本书共有十五讲。第一讲主要介绍了科学技术哲学概论,包括研
刚学了几天文言文,文言文故事就能读出趣味来,听起来有些玄。  假如先不这么想,拿起来就读,一篇一篇看下去,也会觉得有点意思。  一篇小故事,读起来不费事,但就是有的地方模糊,总是看得不够真切。那就再读一遍,在模糊的地方多用点心。多读一遍,模糊点就会少一些,但有的地方你读多少遍,意思疙里疙瘩的,还是参不透,那就得查工具书了。  读一篇小文章,不停地翻工具书,早晚会让人厌倦。那就只有简化头绪了。  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