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式教学,玩转等腰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opy1022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何复习课因为内容多、知识点零散、能力要求高、学生掌握程度不一,因此,教师要想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就要不断探究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复习课的效果“事半功倍”.
  本文以“等腰三角形”复习课的变式教学为例,构造一系列变式,对数学对象进行合理转化,更换问题中的条件、结论、图形与形式,来展示知识发生和发展过程,数学问题的结构和演变过程,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理解数学对象产生发展的缘由,形成问题解决策略及思维训练的有效模式,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一、变式课例设计
  (一)图形呈现——画等腰三角形
  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BC,再分别以点B、点C为圆心,大于BC一半的任意长为半径画弧,相交于点A,连接AB,AC.
  问题1:老师黑板上画的是什么图形?
  问题2:同学们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问题3:等腰三角形还有哪些判定方法?
  问题4:等腰三角形有什么性质?
  通过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引入本节课,将零散的知识进行整理,问题串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回顾等腰三角形中的基础知识,对接下来解决变式中的问题做铺垫.
  (二)夯实基础——玩转等腰三角形
  第1题:我们在刚刚所画的等腰三角形ABC中,取底边上的中点记为点D,过点D分别作DE⊥AB,DF⊥AC,垂足为点E、点F.DE=DF吗?AE=AF吗?
  复习课的关键任务在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这与数学思想方法密切相关.同样一个数学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思考,讲出几种方法证明DE=DF.
  解法1全等法.证明△CFD≌△BED,得出对应边相等.
  解法2添辅助线,构造三线合一.连接AD,证明中线AD也是顶角平分线,再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DE=DF.
  解法3等积法.连接AD,∵BD=CD,∴由等底同高得出△ABD和△ACD面積相等,再由AB=AC,得出两三角形的高线DE=DF.通常这种方法不是很常见,但由于在之前的教学中曾经提及,学生讨论后可以得出.
  (三)巩固应用——玩转等腰三角形
  变式1如图,在第1题中,延长FD,ED,分别交AB,AC的延长线于点G、点H,连接AD.点G与点H是否关于AD对称?
  由于本题的提问方式不常见,因此,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此时一步步引导学生要证明两点关于AD对称,这个问题可以转化为证明AD垂直平分GH的连线.那么如何证明AD垂直平分GH?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可以小组合作交流.归纳解法如下:
  解法1两点法.证明AG=AH,DG=DH,则点A、点D都在线段GH的垂直平分线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则AD垂直平分GH.
  解法2添辅助线,构造等腰三角形.连接GH,延长AD交GH于点Q,证明AG=AH,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证明AD是GH的垂直平分线.
  (四)深化认知——玩转等腰三角形
  变式2如图,在变式1中,分离部分图形,在△AEH中,∠AEH=90°,∠EAH=45°,AD平分∠EAH.则线段AE,ED与AH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
  复习课变式教学中不但要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联系,还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通过这个变式的设计,产生了一个新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可以展示学生的不同解法(截长补短法),进一步培养学生规范地使用几何语言书写证明的能力.
  (五)拓展提升——玩转等腰三角形
  变式3如图,在变式2中,将AD平分∠EAH这个条件改为AD是EH边上的中线.作出点D关于AH的对称点M.(1)连接MH,则MH与AE之间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2)连接EM,则AD与EM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3)连接AM,试判断△AEM的形状?
  解析(1)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HD=HM,证明△HDM是等腰三角形,构造三线合一和45°角的条件得出∠MHD为90°,所以MH∥AE.(2)两条线段之间的关系有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根据图形,证明△AED≌△EHM,得出对应边AD=EM,对应角∠EAD=∠MED,用角度之间的转换可得两条线段的位置关系为互相垂直.(3)由(2)可知,AD=AM=EM,所以△AEM是等腰三角形.
  二、变式教学的思考
  1.变式教学的内容.本课例紧扣教材,深入浅出,利用变式教学,举一反三,挖掘教材所要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师生合作交流,思维碰撞,寻找数学的本质,达到教学相长,实现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真正统一.
  2.变式教学的目的.本课例引导学生从“变”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使学困生在变式中感悟基础图形,成功解答基础问题,中等生在同学和老师的引导下提升能力,学优生在变式过程中深度理解等腰三角形中的解题思想和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3.变式教学的方法除了本课例中的延展性变式、分离变式,还可条件结论互换变式、背景变式、开放性变式等,但变式不宜太简单,否则学生重复做脑力劳动;也不宜太难,否则会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变式教学的突破点是教师提问的设置,问题的指向就是学生的思维方向,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围绕问题活动,所以要求教师要将零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组成面、构成体,通过问题的不断引申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师在变式教学中既要夯实基础,又要大胆创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观念,提高教学能力,生成教学新思路、新思想、新方法、新体验,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充满好奇、感受乐趣,保学习之热情,享学习之成就.
其他文献
【摘要】对1 086名中医药院校学生施测《高等数学自主学习情况调查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借助spss软件分析工具,从38个指标中提出了包括学习综合因子、学习自我评价因子、学习兴趣与动机因子、学习自控因子、师生交流因子、学习环境因子、学习方法因子等7个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在因子,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自主学习;主成分分析;高等数学;spss 
【摘要】《高中新课程标准》对于数学学科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使得传统的数学教学侧重点也发生转变.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数学教学过程要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单项传递,还需要高度关注学生运用解题技巧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本研究从高中数学解题技巧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数形结合思想,进行作图解题技巧的应用实践,旨为高中生解题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中数学;作图解题技巧;应用实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实施分层次教学?如何创建适合学生的数学课堂?本文结合“学·导·用”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就其中的“应用活学分层性”,从学生分层、内容分层、评价分层三个方面展开探讨.本文对于“学·导·用”教学模式实验的推进和实施分层次教学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学生分层;内容分层;评价分层  “运用活学”是“学·导·用”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它是学生通过自学、共学、教师导学
本文指出标准答案逻辑错误,分类不当;推理不严谨;把“当且仅当”用错.纠正了错误,分类得当,解题简约.强化了数学的条件意识.有利于理性品质的形成.
【摘要】 方程是“数与代数”领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五年级是方程学习的发展、应用阶段,教材将方程的解法融入具体的情境中,算用结合,以算促用.作为教师,我们要合理引导,让学生能顺利地从算术思维过渡到方程思维,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解决问题;等量关系;方程;数学思想  四年级时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方程,也初步学会用方程解决简單的实际问题.是算术思维迈向代数思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必然将面临更大、更新的挑战,如何打造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俨然已经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大课题. “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还能够有效减轻教学的负担,真正达到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本文重点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引入“少教多学”理念进行探究,旨在让“少教多学”教学理念的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高效利用.
【摘要】生活中的优化问题集函数应用于一身,解决相关问题不仅能较好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使学生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具有非常好的现实意义.如何提高其课堂教学实效?反思整个教学实践历程,采取“导学案”形式分散重难点,注重课堂生成,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优化问题;合理安排;课堂生成;课堂效率  本着既尊重教材和课标要求,又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创
一、课前思考  以大问题引领的课堂教学追求的是简约有效的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提出大问题与如何围绕大问题开展探究活动,笔者就“年月日”教学为例进行研究.  对三十八位三年级学生进行了前测.了解学生知道全年有365天或366天约占52%,约25%的学生知道一年大约在360天左右.89%的学生知道每个月的天数,能正确说出大小月具体月份的只有2.6%.26.3%的学生知道平年、闰年2月的天数
【摘要】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体系的“细胞”,是建立数学理论的基础,正确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理论的前提.本文从反函数、相同函数的概念,以及运算性质,公式的推广方面对对数函数再认识,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地有效达到预期目的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概念;金标准;辨析  【基金项目】“2018年甘肃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02376).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函数思想贯穿整个高
【摘要】 数学解题是作为数学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体现了对数学学科本质的掌握. 析题是把审题、分析、解答和回顾的思维过程按一定规律一定顺序说出来,要求析题者暴露面对题目的思维过程,即说数学思维. 本文结合案例,探讨初中数学的解题与析题.  一、解题与析题  近几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让我们看到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数学题目,虽然题型新颖、知识覆盖面大,而且技巧性强,个别问题甚至奇妙独特,但仔细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