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带来的生活变革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很多家长担心孩子沉溺于网络中不可自拔,对网络讳莫如深。但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网络既有沉湎的危险,同时也是功用强大的新兴技术。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可以通过网络给学生推开一扇瞭望音乐世界的窗户。在多年的音乐教学中,笔者积极创新,对网络背景下的音乐教学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
一、创新形象直观的学习方式
众所周知,音乐是一门兼具表情性、造型性的抽象艺术,在培养小学生的直觉感知、情感想象、音乐记忆、艺术创造诸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作用。小学生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反感枯燥空洞的理论说教,乐理知识、情感体验成为了音乐课堂当中的拦路虎。运用网络技术可以让音乐元素视觉化,审美方式形象化、直观化,是突破学习瓶颈的有效方式。
教学一年级《你早》《嘎嘎小鸭子》时,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大公鸡“喔喔”、小狗“汪汪”、小猫“喵喵”、小鸟“唧唧”的生动场景,一下子就紧紧地抓住了孩子们的心,让他们理解了本节课音乐知识的意义在于礼貌地向别人问好,构建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为高效达成课堂目标埋下了伏笔。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把小鸭子走路时摇摇摆摆的动作制作成了Flash动画,让学生手持响板、碰铃等打击乐器,根据动画演示的小鸭子的动作快慢击打乐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切身体会到了X—、X、X不同律动的时值差别,避免了凭感觉认知的弊端,化抽象为具体,顺利地突破了教学瓶颈。在分小组交换乐器进行练习的时候,为了避免形式单一带来的枯燥感,笔者又制作了小鸭子游泳、跳水、吃食时的动作Flash,让孩子们在趣味盎然的练习过程中,巧妙地过渡到了《嘎嘎小鸭子》的歌曲学习当中。
歌曲的情绪、速度、力度,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时长的区别,还有滑音等名词对于小学生来说都难以理解,有了网络多媒体的帮助,教师都能够将其形象地展示出来,有益于让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奠定他们坚实的音乐知识基础。
二、拓展音乐文化的网络渗透形式
在现代教育发展模式下,多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成为音乐教学的必然模式,学生必须要有广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应对丰富的教学形式。运用网络可以引导学生拓展学习内容与形式,无论是专业的音乐知识技能,还是相关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都是渗透音乐文化的有效途径与方式。
在讲授五年级下册“京腔京韵”这一单元时,笔者组织学生到网络的世界里自主搜索关于京剧的相关知识,以增强他们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及民族自豪感。到了课堂上的展示环节,学生们的表现远超出人的意料:
“京剧伴奏使用的笛子有曲笛、梆笛两种,我个人较喜欢梆笛,它高亢嘹亮,粗犷有力……”这位学生还带来了一支梆笛,现场吹了一下“do rai mi fa so la xi”,技巧虽略显稚嫩,却足见他对京剧的兴趣。
有位学生说:“京剧的两种基本唱腔分别是西皮、二黄,它们的京胡定弦略有不同,西皮高亢激昂,二黄南方音色较为突出……”这些都是这个单元的重点内容,但学生却通过网络已经自主掌握了。
…………
如果没有网络,很难想象学生如何才能真正欣赏到长号、小号、双簧管、小提琴等这么多乐器的音色,他们怎会了解蒙古族的那达慕、傣家的泼水节……将网络渗透在音乐学习当中,真的可以给孩子们打开一个五彩斑斓的瑰丽世界。
三、在实践中提高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学十分强调实践,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要建立在参与实践的基础上。无论是歌唱过程中的气息运用、喉头位置、声带振动、共鸣运用,还是欣赏、演奏、创作诸方面的知识,教师都要在实践中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与能力。
例如在六年级《音乐》上册“丝竹流韵”第一课时的学习中,笔者把班里部分学生的《水乡歌儿多》演唱过程用手机拍了下来,并上传到酷我K歌“酷我榜”中,供网上的朋友聆听、评论,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许多网友的留言见解特别独到,引起了孩子们的学习思考。
“从这首歌的歌词可以看出,是表达孩子们快乐心情的歌曲,你们的演唱只是在动作方面进行了设计,却没有流露发自内心的欢喜,加油!”如果是教师向学生指出这个问题,他们往往会不以为然,但如果很多人都这么说的话,那他们就会认真考虑这个问题了。
不仅仅是演唱歌曲,乐器演奏、舞蹈创作等都可以借助网络接受网民的评价,百度音乐盒、微博等网络软件都是很好的学习、展示途径,对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大有裨益。
现代科技将音乐学习的范围扩展到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网络不可避免地将是学生学习音乐、展示音乐的重要舞台。作为一名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为放飞孩子们的音乐梦想,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插上腾飞的翅膀。◆(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
一、创新形象直观的学习方式
众所周知,音乐是一门兼具表情性、造型性的抽象艺术,在培养小学生的直觉感知、情感想象、音乐记忆、艺术创造诸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作用。小学生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反感枯燥空洞的理论说教,乐理知识、情感体验成为了音乐课堂当中的拦路虎。运用网络技术可以让音乐元素视觉化,审美方式形象化、直观化,是突破学习瓶颈的有效方式。
教学一年级《你早》《嘎嘎小鸭子》时,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大公鸡“喔喔”、小狗“汪汪”、小猫“喵喵”、小鸟“唧唧”的生动场景,一下子就紧紧地抓住了孩子们的心,让他们理解了本节课音乐知识的意义在于礼貌地向别人问好,构建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为高效达成课堂目标埋下了伏笔。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把小鸭子走路时摇摇摆摆的动作制作成了Flash动画,让学生手持响板、碰铃等打击乐器,根据动画演示的小鸭子的动作快慢击打乐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切身体会到了X—、X、X不同律动的时值差别,避免了凭感觉认知的弊端,化抽象为具体,顺利地突破了教学瓶颈。在分小组交换乐器进行练习的时候,为了避免形式单一带来的枯燥感,笔者又制作了小鸭子游泳、跳水、吃食时的动作Flash,让孩子们在趣味盎然的练习过程中,巧妙地过渡到了《嘎嘎小鸭子》的歌曲学习当中。
歌曲的情绪、速度、力度,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时长的区别,还有滑音等名词对于小学生来说都难以理解,有了网络多媒体的帮助,教师都能够将其形象地展示出来,有益于让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奠定他们坚实的音乐知识基础。
二、拓展音乐文化的网络渗透形式
在现代教育发展模式下,多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成为音乐教学的必然模式,学生必须要有广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应对丰富的教学形式。运用网络可以引导学生拓展学习内容与形式,无论是专业的音乐知识技能,还是相关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都是渗透音乐文化的有效途径与方式。
在讲授五年级下册“京腔京韵”这一单元时,笔者组织学生到网络的世界里自主搜索关于京剧的相关知识,以增强他们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及民族自豪感。到了课堂上的展示环节,学生们的表现远超出人的意料:
“京剧伴奏使用的笛子有曲笛、梆笛两种,我个人较喜欢梆笛,它高亢嘹亮,粗犷有力……”这位学生还带来了一支梆笛,现场吹了一下“do rai mi fa so la xi”,技巧虽略显稚嫩,却足见他对京剧的兴趣。
有位学生说:“京剧的两种基本唱腔分别是西皮、二黄,它们的京胡定弦略有不同,西皮高亢激昂,二黄南方音色较为突出……”这些都是这个单元的重点内容,但学生却通过网络已经自主掌握了。
…………
如果没有网络,很难想象学生如何才能真正欣赏到长号、小号、双簧管、小提琴等这么多乐器的音色,他们怎会了解蒙古族的那达慕、傣家的泼水节……将网络渗透在音乐学习当中,真的可以给孩子们打开一个五彩斑斓的瑰丽世界。
三、在实践中提高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学十分强调实践,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要建立在参与实践的基础上。无论是歌唱过程中的气息运用、喉头位置、声带振动、共鸣运用,还是欣赏、演奏、创作诸方面的知识,教师都要在实践中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与能力。
例如在六年级《音乐》上册“丝竹流韵”第一课时的学习中,笔者把班里部分学生的《水乡歌儿多》演唱过程用手机拍了下来,并上传到酷我K歌“酷我榜”中,供网上的朋友聆听、评论,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许多网友的留言见解特别独到,引起了孩子们的学习思考。
“从这首歌的歌词可以看出,是表达孩子们快乐心情的歌曲,你们的演唱只是在动作方面进行了设计,却没有流露发自内心的欢喜,加油!”如果是教师向学生指出这个问题,他们往往会不以为然,但如果很多人都这么说的话,那他们就会认真考虑这个问题了。
不仅仅是演唱歌曲,乐器演奏、舞蹈创作等都可以借助网络接受网民的评价,百度音乐盒、微博等网络软件都是很好的学习、展示途径,对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大有裨益。
现代科技将音乐学习的范围扩展到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网络不可避免地将是学生学习音乐、展示音乐的重要舞台。作为一名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为放飞孩子们的音乐梦想,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插上腾飞的翅膀。◆(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